宝石显微镜照明和宝石镜下特征

宝石显微镜照明和宝石镜下特征,第1张

 

 宝石显微镜照明方法

 暗域照明法: 来自底光源的光不直接射向宝石,而是经半球状反射器的反射后再射向宝石。此时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镜筒。当宝石内有裂隙和包体等缺陷导致光线的散射时,则有助于光线进入物镜,宝石的内部特征在暗色背景上显现十分清晰。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照明方法,而且有利于长时间观察

 亮域照明法: 撤掉挡光板后,来自底光源的光线直接射向宝石,穿过宝石后直接进入物镜。这种照明方式有利于色带、生长纹和低突起包体的观察。

 顶部照明法 :关掉底光源,打开顶光源,使光线经宝石表面反射后进人视域,这种照明方式适于观察宝石表面及近表面特征。

 散射照明法: 直接从宝石的底部照明,在光源之上放置面巾纸或其他半透明材料,使光线更为柔和,有助于观察色域和色带,特别对于观察扩散处理的宝石效果更佳。

 点光照明法: 通过锁光圈使底光缩小成点状直接从宝石的底部照明,使得色带和宝石结构更易于观察。

 斜向照明法: 光从斜向直接照射到宝石,可观察固液态包体、解理面等产生的薄膜效应。

 水平照明法: 光从侧面水平方向照射宝石,从宝石上方进行观察,使点状的包体和气泡呈明亮的影像而十分醒 。

 偏光照明法: 在两块偏光片之间观察宝石,能观察到宝石的光性特征、干涉图、多色性等。

 遮掩照明法 : 从样品的底部直接照明,在视域中插入一个不透明的挡光板,能增加包体的三度空间感,并且有助于观察生长结构。如弯曲生长纹、双晶纹。

 常见宝石镜下特征

 

 祖母绿:

 达碧兹祖母绿:

 来自哥伦比亚的达碧兹祖母绿有几种类型,通常显示六射的'辐射状构造,在中心部分有一绿色六方晶体,向外生长出6个同样是绿色的片体,片体之间充填的是无色绿柱石和长石的细粒混合物。

 天然祖母绿

 三相包裹体—含晶体和气泡的由液体充填的孔洞。(哥伦比亚)

 两相包裹体—含气泡的由液体充填的孔洞。(印度)

 透闪石—常为纤维状或针状晶体。(津巴布韦)

 阳起石针状晶体。(西伯利亚)

 云母片。(许多产地)

 绿柱石类宝石:

 1液体和气体充填的)两相尖头状孔洞。

 2 平行晶体伸长方向的管。

 3 也见有云母片。

 (许多成品海蓝宝石中见不到包裹体)

 红宝石:

 1 非常细的针状体,当数量多时称为“丝状体”。(缅甸、斯里兰卡)。

 2 “羽状体”——部分愈合裂隙。(泰国、斯里兰卡)。

 3 双晶面:(泰国)。

 4 锆石晕、色带和生长带。(斯里兰卡)。

 5 “糖浆”——不规则的颜色漩涡,(缅甸)。

 蓝宝石:

 1 金红石针状体——丝状体。(缅甸、斯里兰卡)。

 2“羽状体”——部分愈合裂隙。(克什米尔、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

 3 色带和生长带。(所有产地)。

 4 某些产地的蓝宝石可是双色的。(斯里兰卡、澳大利亚)。

 5 锆石晕。 斯里兰卡。

 钻石:

 橄榄石是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其他主要有石榴石、辉石、尖晶石和不透明的矿物如铬铁矿和赤铁矿;“羽状体”和解理常见。

 翠榴石:

 1纤维状矿物的放射状集合体——马尾状包裹体。此为翠榴石的诊断性特征,弯曲的纤维几乎出现在所有俄罗斯产翠榴石中;

 2纳米比亚产翠榴石中没有纤维状熬过提,但有小的圆形应力裂缝。

 堇青石:

 1在斯里兰卡产的堇青石中,氧化铁的薄片常呈平行排列,当数量多时能使堇青石呈浅红色(血点堇青石);

 2常见不同取向的波状裂缝和愈合裂隙。

 碧玺:

 1不规则线状孔洞和扁平薄膜;

 2不规则的或波状的初始解理以及愈合裂隙的取向通常垂直于c轴。

 尖晶石:

 1许多含有微小的可能属于其他尖晶石型矿物的八面体;

 2锆石晕,特别在产于斯里兰卡的尖晶石中;

 3铁染的裂缝常见。

 拓展宝石显微镜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

 (2)使用底光照明时:调节调光手轮,将底光照明亮度调节到观察舒适为止。按方向转动调光手轮,使亮度增强或减弱。

 (3)6W连续可调超高亮度LED白光面光源。开/关上灯源直接按上灯源座上的开关按钮即可。

 2 、观察角度调节及底座旋转

 (1)一手按住底座前端,另一手握住弯臂,按方向扳动弯臂,直到观察舒适为止。旋转轴上的旋转调节螺钉用于调节旋转的松紧。

 (2)底座下部装有一个橡胶圆盘,使整个宝石显微镜可作360 °转动。

 3 、调焦机构松紧度调节

 (1) 要调节调焦机构的松紧度,可用手握住其中一只手轮,通过旋转另外一只手轮来到达。松紧依赖于手轮的旋转方向。

 (2) 将调焦机构的松紧度调整合适,可以防止显微镜镜体在观察过程中随托架自行下滑,也使调焦比较舒适。

 4 、视度调节及调焦

 (1) 旋转变焦手轮到最大倍率。

 (2) 将左右目镜上的视度调节环旋到0刻线位置。

 (3) 通过右边的目镜观察,如果像不清晰,旋转调焦手轮使标本清晰。

 (4) 旋转变焦手轮到最小倍率。

 (5) 通过右边的'目镜观察,如果像不清晰,旋转右目镜视度调节环使标本像清晰。

 (6) 再旋转变焦手轮到最大倍率,通过右边的目镜观察,如果像不清晰,可重复以上3到5步骤,这可使视度调节更精确。

 (7) 旋转变焦手轮到最小倍率,通过左边的目镜观察,如果像不清晰,旋转左目镜视度调节环使像清晰。

 5、 瞳距调节

 用手握住左右目镜管,按方向,推拉左右目镜管,直到双目感到舒适为止。

 6 、辅助物镜的使用

 (1) 将辅助物镜旋进显微镜镜体下端的螺纹上。

 (2) 因为05X辅助物镜工作距较大,要用05X辅助物镜观察时,应使用镜体加长管。

 (3) 而15X 和2X辅助物镜工作距较短,要用15X或2X辅助物镜观察时,需用专用小六角扳手将托架上的四个M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拧 下来,将托架安装在滑板的下面四个螺孔中,拧紧螺钉。使用075X辅助物镜不需用镜体加长管。

 7 、其他注意细节

 (1) 检查光源、宝石夹、调节焦距;

 (2) 清洗宝石,防止将宝石表面灰尘当作内部特征;

 (3) 首先在低倍放大条件下从各个方位观察宝石的内外部特征;

 (4) 将所需观察的内外部特征调至中央,不断增加放大倍数,仔细观察。注意区分哪些是灰尘或油污,哪些是内部包体。

吸收光谱

由于宝石对白光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当白光通过宝石后,某些波长的光波会被吸收,可以用分光镜加以观察。而宝石的选择性吸收作用,与其致色元素的种类相关。因而,分光镜是识别宝石的颜色真假最有力的手段,例如染色翡翠。此外,许多宝石具有特征的吸收光谱,观察到这种光谱,可以确定其宝石种。熟练运用分光镜可以简单快速地鉴定出例如,红宝石、铁铝榴石、红榴石、祖母绿、锆石、绿色翡翠、橄榄石、磷灰石、蓝色、绿色蓝宝石、金绿宝石等,一般实验室用的分光镜有棱镜式和光栅式两种,分光镜需要强光配合使用,冷光源是最佳的光源。

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宝石重要的光学常数,是鉴定宝石品种的主要依据。测折射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法,用折射仪测量;另一种是相对测量法,用液体浸没法。折射仪是根据光的全反射的原理制造的。目前常用的折射仪只适用于折光率为136-181(通常和折射仪一起使用的折射油的最高折射率为181)范围内的宝石。宝玉石的折射率(N)的计算方法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1)与在宝石中的传播速度(V2)之比为一个常数,即N=V1/V2 。均质体宝石,光在其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变,折射率相等,称之为单折光率。非均质体宝石,在折射仪中有两个读数,最大、最小折射率值之间的差值,称之为双折光率。折射仪是宝石学家最常使用的仪器之一,它的体积小,使用方便。他既可以测试刻面宝石的折光率,还可以用点测法测出弧面宝石的折光率。每种宝石的折射率是非常固定的(因产地和化学成分的细微不同相同的宝石也有细微不同的折射率,但这仅是在一个很小的可预见浮动范围内),所以只要知道宝石的准确折射率基本上都可以知道是哪类宝石了。

紫外荧光

原理:紫外荧光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作为激发源,观察宝石的荧光效应和磷光效应的装置。发射紫外线的辐射源一般为水银蒸汽灯。它们可以发射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线,然后通过特殊的滤波片过滤,产生365nm的长波紫外线和2537nm的短波紫外线。结构:由紫外光源,暗箱和观察窗口三部分组成。使用方法:将待测宝石置于紫外灯下,打开电源开关。根据需要选择长波波段或短波波段,从观察窗口观察宝石的发光性。

其它。。。略。。。可以看偶给你的参考资料

  宝石具有鲜艳色彩,坚硬而细腻的质地,抛光后具有美丽的光泽等特性,是什么原因导致宝石的形成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宝石是怎样形成的吧。

宝石的形成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4000种左右的矿物,可用作宝石的矿物仅有200余种。宝石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形成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要经历至少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通常,按岩石性质,宝石可分三类:岩浆岩、变质岩与沉积岩。

1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巖的过程中,各种矿物特别是宝石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结晶。

  在岩浆岩中形成的宝石晶体种类繁多,有金刚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水晶、橄榄石、镁铝榴石等。

2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变质岩中产出的宝石主要有: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堇青石、夕线石、蓝晶石、十字石、翡翠等。

3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中可有多种优质宝石,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玛瑙、欧泊、翡翠等。

宝石的现代应用

奈米氧化铝XZ-L14显白色蓬松粉末状态,晶型是α型。粒径是20nm;比表面积≥50m2/g。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高分散、α-Al2O3,其比表面低,具有耐高温的惰性,但不属于活性氧化铝,几乎没有催化活性;耐热性强,成型性好,晶相稳定、硬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橡胶、陶瓷、耐火材料等产品的补强增韧,特别是提高陶瓷的致密性、光洁度、冷热疲劳性、断裂韧性、抗蠕变效能和高分子材料产品的耐磨效能尤为显著。由于α相氧化铝也是效能优异的远红外发射材料,作为远红外发射和保温材料被应用于化纤产品和高压钠灯中。此外,α相氧化铝电阻率高,具有良好的绝缘效能,可应用于YGA镭射晶的主要配件和积体电路基板中。

其主要技术指标:

奈米氧化铝浆料XZ-L14外观 白色粉末。

奈米氧化铝XZ-L14晶相 α相。

奈米氧化铝XZ-L14平均粒度nm 20±5

奈米氧化铝XZ-L14含量% 大于 999%。

应用范围:

奈米氧化铝XZ-L14透明陶瓷:高压钠灯灯管、EP-ROM视窗。

奈米氧化铝XZ-L14化妆品填料。

奈米氧化铝XZ-L14单晶、红宝石、蓝宝石、白宝石、钇铝石榴石。

奈米氧化铝XZ-L14高强度氧化铝陶瓷、C基板、封装材料、刀具、高纯坩埚、绕线轴、轰击靶、炉管。

奈米氧化铝XZ-L14精密抛光材料、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半导体材料、塑料、磁带、打磨带。

奈米氧化铝XZ-L14涂料、橡胶、塑料耐磨增强材料、高阶耐水材料。

奈米氧化铝XZ-L14气相沉积材料、荧光材料、特种玻璃、复合材料和树脂材料。

奈米氧化铝XZ-L14催化剂、催化载体、分析试剂。

奈米氧化铝XZ-L14宇航飞机机翼前缘。

宝石的共性

宝石按其价值特征可分为三大类,即高档宝石、中档宝石及低档宝石。每一类宝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各自独有的特性。但这些宝石都是晶体,因而具有晶体共性,这些共性也就构成了宝石的特征标志—宝石共性。宝石的共性内容如下:

一、宝石均为单晶体

宝石在自然界主要以单晶体形式出现,个别会出现双晶体。在形成环境比较理想的条件下,会呈现相对完好的晶体形态,如海蓝宝石往往形成完整的六方柱状体。这些完整的晶体形态展示一种美丽的魅力,可以供人们欣赏、收藏,但大多数情况下,晶体的形态是不完美的。

二、宝石的颜色具有均匀单一性

宝石由于是单晶体,其组成的化学元素比较严格地遵守成分组成定律,对杂质离子有相对排他性,因而化学成分相对均匀、纯净,所以宝石颜色具有单一性,即一种宝石的颜色是由一种或两种比较固定的离子所引起的,如红宝石的颜色是由cr离子引起的,蓝宝石的颜色是由铁与钛离子所引起的。宝石的颜色是相对均匀的,即一种宝石的颜色基本上分布于整个晶体中。一种宝石由一种或两种色素离子构成一种较均匀的颜色。

三、宝石多呈透明体

宝石是单晶体,其组成的化学元素主要是惰性气体型离子和部分过渡型离子,其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共价键及其二者的混合或复合键,这些化学键所形成的晶体呈透明状,因而宝石大部分为透明体。如钻石晶体由碳原子以共价键形成,所以钻石是透明的。

四、宝石的光泽

宝石的光泽是宝石表面的反光能力,它的特征取决于宝石晶体化学键的性质及晶体的相对密度等因素。不同种类的化学键的宝石晶体引起的光泽不同,如钻石的化学键为典型的共价键,形成的光泽为金刚光泽;磁铁矿晶体的化学键为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复合键,形成的光泽为半金属光泽;水晶晶体的化学键为共价键,但晶体的密度小,光通过容易,所形成的光泽为玻璃光泽;黄金的化学键为典型的金属键,形成的光泽为金属光泽。

五、宝石的密度变化具有很小范围性

宝石晶体由于形成环境比较复杂,形成的温度压力相对要高,对其化学元素的组成相对要求严格,成分比较纯净,所以宝石的密度值比较稳定,变化范围相对要小得多,如钻石的相对密度值为352左右,变化范围较小,352值可作为鉴别钻石的标志。

六、宝石的导热性

宝石晶体对热的传导能力相对较强,即传热的速度较快,作为首饰使人们有凉爽的感觉。不同的宝石由于化学组成和化学键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导热性差异也较大,如钻石晶体是自然界导热能力最大的—种晶体;而水晶晶体的导热能力相对要低。但与非晶体、玉石和有机宝石相比,宝石的导热能力要远远大于它们。

七、宝石的加工具有标准性

宝石是由各种晶面组成的几何体,宝石的美丽主要是通过面对光的反射、折射或透射表现出来的。要使光线照在宝石上呈现最佳的光学效果,对宝石刻面的加工则要求特别严格。不同的宝石晶体由于化学组成与化学键的差异,所形成的晶体特征也不同,同时也形成不同光性特征与光学方位。宝石的加工要求则体现在对每一种宝石必须按一定的光学方位来加工,具体反映在对宝石的晶面数目、大小、形状、面之间的夹角等要求上,形成一定的加工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其呈现出最佳的光学效果。如钻石的晶面数目要加工成57或58,刻面的形状要有八边形、三角形、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及三角扇形等,这些面要按照一定方式进行规律的分布,同时还要求各面的大小及面之间的夹角保持一定角度,即形成了很严格的规范。否则,则为加工失误,会影响宝石的美丽与价值。

八、宝石的体积相对要小,重量也轻

宝石由于是单晶体,在自然界的条件与环境下,其生长的速率很慢,生长的时间很长,所形成的晶体体积相对玉石则要小得多,其重量同样也小得多。如钻石晶体在自然界形成1克拉o2g,就被称为大宝石晶体。

九、宝石硬而脆

宝石是单晶体,化学键多为共价键、离子键或二者组成的复合键,这些化学键的特征是键的强度特大,形成的晶体硬度也大,抗击外力的打击和研磨的能力强,所以宝石的硬度都比较大。但由于这些化学键都是离子或原子在晶体结构中呈平衡的结果,其握力大小、离子或原子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其弹性系数低,导致晶体的弹性特差,容易超过弹性界限,使晶体呈现出脆性特征,即怕碰怕摔,容易碎裂。如钻石就是最硬最脆的晶体。

红宝石的英文名称为Ruby,源于拉丁文 Ruber,意思是红色。红宝石的日文名称为ルビー。红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2]。

  (注:粉红色的刚玉不是叫做红宝石,而是叫做粉红色蓝宝石。)

  只有由Cr致色的红色的刚玉才能够叫做红宝石。

  而粉红色的刚玉不是Cr致色的。

  结晶习性:属三方晶系、复三方偏方面体晶类;晶体形态常呈桶状、短柱状、板状等。集合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光泽:亮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折射率:1762-1770,(+0009,-0005)

  

炫丽红宝石(18张) 双折射率:0008~0010。

  色散:低 0018

  多色性:二色性明显,常表现为:紫红/褐红,深红/红,红/橙红,玫瑰红/粉红

  光性:U—(一轴晶负光性)。

  特殊光学效应:星光效应,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反射出迷人的六射星光或十二射星光,变色效应

  摩氏硬度为:9,

  SG(相对密度):399-400

  解理:无解理,底面裂理发育。

  发光性:红宝石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及暗红色萤光。

  吸收光谱:Cr的典型的吸收光谱。688nm 690nm吸收双线 668nm 659nm有吸收弱线 以550nm为中心的吸收宽带(黄绿区吸收) 蓝区476nm 475nm 468nm 紫区吸收。

  色彩来源:微量铬使它显红色,铬含量越高越红,最红的俗称“鸽血红”。

蓝宝石

蓝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属刚玉族矿物。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 蓝宝石的化学成分(AL2O3),主要以Fe、Ti、致色。

  蓝宝石属于三方晶系,具有六方结构,如图所示  晶格常数为:a=b=4758A, c=12991A

  折射率1762-1770

  双折射:0008~0010

  一轴晶负光性[2],个别情况下具有异常的二轴晶光性

  光泽:亮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多色性:有色蓝宝石具有二色性,一般有,深蓝色/蓝色,蓝色/浅蓝色、蓝绿色、蓝灰色,**蓝宝石有金**/**,橙**/浅**,浅**/无色,等。

蓝宝石的成分为氧化铝,因含微量元素钛(Ti4+)或铁(Fe2+)而呈蓝色。属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筒状、短柱状、板状等,几何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  蓝宝石原石折光率176-177,双折射率0008,二色性强。非均质体。有时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星光效应。硬度为9,密度395-41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裂理发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美丽的六射星光,被称为"星光蓝宝石"。[4]

  蓝宝石可以分为蓝色蓝宝石和艳色(非蓝色)蓝宝石。颜色以印度产"矢车菊蓝"为最佳。据说蓝宝石能保护国王和君主免受伤害,有"帝王石"之称。国际宝石界把蓝宝石定为"九月诞生石",象征慈爱、忠诚和坚贞。蓝宝石是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之一。

  蓝宝石与相似蓝色宝石、合成蓝色宝石的区别。与其相似的蓝色宝石有蓝色尖晶石、蓝色碧玺、蓝锆石、蓝锥矿、蓝晶石、堇青石等。与其相似的合成宝石有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含钴蓝玻璃。蓝色尖  未加工蓝宝石晶石:颜色均一,微带灰色,晶体呈八面体,均质体,无二色性。蓝色碧玺:颜色为带绿蓝色,晶体为复三方柱状,硬度、密度、折光率都较蓝宝石低,二色性极明显,双折射率大。蓝锆石:经加热处理的锆石,颜色鲜艳,色散强,双折射率高。合成蓝宝石:颜色均一,洁净,包裹体稀少,有圆气泡,均质体。

宝石鉴定的方法

1折射仪�

用折射仪可测出宝石的折身率和双折射率。在宝石的检测过程中,折射率和双折射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常数,是鉴定宝石的主要依据。�

2偏光仪�

偏光仪最主要的用途是根据宝石在偏光仪下的不同现象,判断宝石材料的光性。此外,在偏光仪上加一个透镜,或配置一个玻璃干涉球,可以用来观察各向异性宝石的干涉图,从而确定宝石的轴性。�

3二色镜�

有些彩色宝石,在透射光照射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它会显现不同的颜色或同种颜色的深浅差别。用二色镜可观察到宝石的这种多色性现象。多色性也是有色非均质体宝石的一个重要特征。�

4分光镜�

许多宝石着色,是因含有一定的致色元素,这些致色元素都有各自的吸收特征,用分光镜可以观察到石宝的这各吸收光谱,尤其是对于具典型吸收光谱的宝石,分光镜测试后的结果可以作为重要鉴定依据。�

5滤色镜�

滤色镜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仪品小巧,便于携带,并可同时观察多个样品,鉴别快速。最早和最常用的查尔斯滤色镜。用于检测相似的绿色、蓝色宝石及鉴定它们的仿制品。�

6紫外灯�

宝石主要有二种发光类型:荧光和磷光。不同宝石发光性的差异也可作为鉴别宝石的一个辅助性检测手段,用紫外灯可以观察到宝石的荧光和磷光特征。

常用的宝石鉴定仪器

 宝石的鉴定,一般可以分为原石和成品两大类。

  对于原石的鉴定,又可以分为野外鉴定和室内鉴定。野外鉴定多数采用放大镜和小刀等简单工具,用以初步对宝石矿物进行定名。室内鉴定主要是利用各种手段和仪器,进一步测定宝石矿物的数据,为鉴别宝石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宝石成品的鉴定,必须是在不破坏宝石完整性的前提下去鉴别所测定的宝石。

  目前常用的、易于掌握的宝石鉴定仪器有以下几种:

  1.笔式聚光手电:用来观察浓色宝石的透明度。聚光手电的电珠应凹于笔头面,不能凸出笔头面,否则不便于观察。

  2.放大镜:是宝石放大观察的仪器之一。最常用的是10倍放大镜,还有20、30倍的几种。放大镜是宝石专家的关键工具和必备之物,便于携带。可用它来鉴定宝石的品种和真伪。用放大镜可以观察:(1)宝石的表面损伤、划痕、缺陷。(2)琢型质量。(3)抛光的质量。(4)宝石内部的缺陷、包裹体。(5)颜色的分布和生长线等。鉴定时,应将宝石置于离10倍放大镜约25厘米的强光之下,慢慢调节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选择放大镜的质量也很重要,质量差者在放大时将产生图形畸变。

  3.二色镜:有的宝石具有多色性,观察宝石多色性最好的仪器是二色镜。二色镜是一种结构合理、价格便宜、小巧简单的光学仪器。二色镜使用的是一块合适的透明的无色方解石(冰洲石)菱面体,由于冰洲石的双折射率较高,该仪器可以将穿过宝石的两条平面偏振光线分离开来。要求必须是有颜色透明的单晶体宝石才能够检测出多色性,玉石不能检测多色性。二色镜主要用于区别红宝石和红色尖晶石、红色紫牙乌;区别蓝色尖晶石和细小的蓝碧玺;区别蓝宝石和蓝色人工合成尖晶石等。用二色镜检测宝石时必须不断转动宝石,直到两个差异最大的颜色出现在窗口上为止。对于宝石的三色性的确定,必须认真地反复检测,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测,出现三种颜色才是三色性。检测时注意:眼睛、二色镜和宝石样品,其间距应不超过2-5毫米。

  4.折光仪:折光率是透明宝石重要的光学常数,是鉴定宝石品种的主要依据。测折光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法,用折光仪测量;另一种是相对测量法,用液体浸没法。折光仪是根据光的全反射的原理制造的。目前常用的折光仪只适用于折光率为136-181范围内的宝石。宝玉石的折光率(N)的计算方法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1)与在宝石中的传播速度(V2)之比为一个常数,即N=V1 /V2 。均质体宝石,光在其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变,折光率相等,称之为单折光率。非均质体宝石,在折光仪中有两个读数,最大、最小折光率值之间的差值,称之为双折光率。折光仪是宝石学家最常使用的仪器之一,它的体积小,使用方便。他既可以测试刻面宝石的折光率,还可以用点测法测出弧面宝石的折光率。

  5.查尔斯滤色镜:滤色镜是利用吸收光的特定波长这一特征而设计的。它由两片仅让深红色和黄绿色光通过的明胶滤色镜组成的宝石鉴定仪器。滤色镜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对识别一些染色宝石和人造宝石特别有效,对识别炝色翡翠非常有效。它可以鉴别祖母绿和其它仿造品,而要准确地确定,还要借助于其它方法综合考虑。在滤色镜下祖母绿呈现红色或粉红色,而其它和祖母绿相似的天然绿色宝石,在滤色镜下观察不显红色。

  6.宝石显微镜:宝石放大观察的一种重要的仪器。它能够检测10倍放大镜不能清晰地确认或观测到宝石外部和内部特征。宝石显微镜可以观察宝石内部的包裹体、解理、双晶纹、生长线、色带;观察宝石的磨工、抛光度和意外损伤;鉴别拼合宝石二层石、三层石。宝石显微镜的结构合理,辅助设备齐全,放大倍数可变幅度较大,一般是10至70倍。宝石显微镜有两种光源,一般用底灯观察宝石的内部缺陷,如包裹体、裂隙等;用反射灯观察宝石的表面特征,如断口、色带、解理面等。宝石显微镜是精密仪器,要严格按操作规则使用。

  7.热导仪:热导仪是根据钻石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而设计制作的。绝大多数宝石不具备热导性或热导率极低,所以一般热导仪均为区别钻石与人造仿钻制品而设计的,是鉴别钻石与其它仿钻制品的专用仪器。钻石热导仪由金属针状测头与控制盒组成,当测头尖端触及钻石表面时,温度明显降低,由仪器表头信号灯或鸣叫声显示测定结果。热导仪长十多厘米,便于携带,使用极为方便。

  8.偏光器:是使平面偏振光垂直相交,光线通不过的原理制造的一种简单的光学仪器。偏振器是由两个震动方向垂直的偏光片、支架和底部照明灯组成。用以检测宝石的光性(是均质体还是非均质体)和多色性。在打开照明灯的偏光器中,转动观察宝石样品的明暗变化情况。(1)如果样品明亮,没有明暗变化,可能是隐晶质或微晶集合体,如玉髓、翡翠等。(2)如果样品全黑,没有明暗变化,将样品变换一个角度继续观察,如果仍然无明暗变化,样品属均质体。属均质体的宝石有等轴晶系和非晶质宝石。(3)如果转动宝石360°时,宝石样品发生四次明暗变化,这表明样品为非均质体。属非均质体的宝石有四方、六方、三方、斜方、单斜、三斜晶系中的宝石。(4)如果样品在正交偏光下转动时,可看到灰暗的蛇纹状、网格状或不规则的现象,则可能是均质体宝石所呈现的异常干涉色,此时应十分注意。利用偏光器,还可以检测宝石的多色性,能够验证宝石的非均质性和均质性。

  此外,常用的宝石鉴定仪器还有吸收光谱摄谱仪、荧光灯、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1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