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将饕餮作为纹饰铸于鼎上,有怎样的意义?

为什么古人将饕餮作为纹饰铸于鼎上,有怎样的意义?,第1张

鼎在中国古代,象征着无上的国家权力,相传,最初是由夏禹所铸造的。并且,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是,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一个成语“一言九鼎”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词用来比喻一个说的话作用很大。这个成语的来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向楚国求救之事,当时,秦军围困了赵国邯郸,准备攻下这座赵国的都城。赵军无力抵抗秦军,赵王无奈之下,只好急忙派平原君前去楚国求援。楚王对此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答应救援赵国。

根据《史记·平原君列传》中记载,平原君有位食客,名为毛遂,当时随着平原君一同来到了楚国,危急之时,他挺身而出,上殿为楚王剖析当时局势,最终,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楚王,同意派兵救赵。事后,平原君十分推崇毛遂,称:“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得赵国的安危得以化解,堪比九鼎大吕,其口才真是比百万之师还要厉害,胜不敢复相士!”

由此看来,鼎不仅仅是一种食器,还是一种礼遇、身份、地位的象征。

除此之外,鼎还是旌功表绩的礼器,在古代,每当战争胜利或者有重大礼典的场合,君王都会派人铸鼎,用来记录国家之盛事。

鼎最初只是华夏民族使用的一种炊具,专门用来烹煮食物,相比于之前的烧烤食物,鼎的出现,代表着先民生活的一个重大进步,因此,在先民的生活之中,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鼎最初只是用粘土烧制而成的陶器,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始出现了阶级分化,贵族阶级不但变得讲究食物,还要讲究食器,于是,就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鼎。

从古至今,吃饭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民以食为天,谁掌控着百姓的饭碗,谁就可以主宰他们的命运。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描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禹用九州所贡之“金”,即:当时的青铜,铸成了九鼎,并将之放置在荆山之下,作为其“掌握着天下万民饭碗”的象征。从此以后,鼎就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食用炊具,而变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成汤灭夏,武王伐纣,都曾将九鼎迁往自己的都城,又称“革故鼎新”。《左传·宣公三年》中有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意天下,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欲取周天子而代之。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这也就是“问鼎天下”一词的由来。

按照周朝礼制,王公贵族宴饮时,能够享用的鼎数是有明确规定的,一旦逾越便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而此时,已经升格为政权象征的鼎所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意义,所以,又需要有新的炊具取代鼎的烹煮作用,以至于,之后的鼎逐渐退出了炊具功能。而鼎的礼器功能随着时间逐步上升,在重大庆典之际,铸鼎以记载庆贺的礼仪习俗,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在联合国五十周年之际,我国政府就送上了极有国家风格的“世纪宝鼎”作为贺礼。随着鼎所代表的身份日渐尊贵,鼎的制作工艺也变得越来越精良。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鼎用当时十分贵重的青铜铸造;

另一方面,纹饰繁复大气,刻镂深重突出,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礼器的古朴厚重。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一种鼎上的传统纹饰:饕餮纹。

饕餮在传说之中是一种特别贪吃的怪兽,《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史记》中,则将饕餮与三凶比肩,言其“贪婪太过不知收敛”。总而言之,这个家伙就是一个贪吃不知厌足的形象。

之所以周人选择将饕餮纹铸造在鼎上,其实,则是为了教化后人:不可贪食过甚。

饮食是人天性中的欲望,没有谁可以抗拒这种本能,贪于饮食是人性的基本弱点,是需要人去克服的。人总是很容易放纵自己生理上的欲望,甚至,走向全面的放纵。这种放纵,是贪婪的表现,或者说,这是贪得无厌的表现,饕餮就是代表着贪得无厌的生物。

所以,周朝统治者想要传递给自己子民的信息是:要节制自己的欲望,首先,要节制自己的饮食欲望。在周朝统治者看来,无论是商朝还是之前的夏朝,亡国之君都是因为贪于饮食逐渐败德失政,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酒池”、“肉林”,商朝之鉴就在眼前,必须加强警惕。

所以,他们将饕餮作为纹饰铸于鼎上,以达到教化子孙后代的目的。

夏、商、周三代之后,鼎作为食器退出了生活舞台。但是,它作为礼器与祭器的作用,则得到了代代传承。而饕餮纹饰,作为鼎的固有纹饰,也一直与鼎如影相随。其中,所蕴涵的道德规范,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之一。

后来,又衍生了一个成语叫“钟鸣鼎食”,用来形容那些贵族诗礼之家,而饕餮则成为了后世戒贪形象的代言人。在山东的衍圣公庙的前门照壁之上就有一个饕餮形象,十分醒目,其目的就是用来提醒出入的孔府家人:戒贪。

当然了,不管怎么去提醒告诫,饮食上的放纵、人性的贪婪,总是不会因此就轻易消失的。现在,随处可见的狂吃海喝,纸醉金迷,触目惊心的贪贿聚赌,无一不在讲述着饕餮的不死。灵魂若被贪婪奴役,便是如此的可悲。

饕餮纹的寓意是代表着智慧与精神意志,象征着庄严权威;饕餮纹是器物的主要纹饰,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

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饕餮在以中国传说或玄幻武侠为题材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饕餮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

饕餮它也代表着一种凶猛的野兽,能够让人对其产生自然崇拜,因此饕餮纹成为了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花纹之一。而且这种纹路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可谓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饕餮

除了在中国文化中,饕餮在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日本,饕餮被称为“多闻天王”,它是佛教中的一个护法神。在印度教中,饕餮被称为“犍陀罗”,它是一种神兽,被认为是战争和胜利的象征。

饕餮,又称为“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形象。它被认为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通常被描绘为长着尖锐的牙齿、锋利的爪子和一对弯曲的角的怪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饕餮常常被用来象征邪恶、暴力和贪婪等负面意义。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饕餮也可以被赋予积极的象征意义。

饕餮,又称为“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形象。它被认为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通常被描绘为长着尖锐的牙齿、锋利的爪子和一对弯曲的角的怪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饕餮常常被用来象征邪恶、暴力和贪婪等负面意义。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饕餮也可以被赋予积极的象征意义。

总之,饕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多层次的。它既可以代表邪恶、暴力和贪婪等负面意义,也可以被赋予权力、财富和地位等积极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饕餮的象征意义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在哪种文化中,饕餮都是一种充满神秘、神圣和威严的象征。

饕餮,又称为“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形象。它被认为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通常被描绘为长着尖锐的牙齿、锋利的爪子和一对弯曲的角的怪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饕餮常常被用来象征邪恶、暴力和贪婪等负面意义。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饕餮也可以被赋予积极的象征意义。

总之,饕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多层次的。它既可以代表邪恶、暴力和贪婪等负面意义,也可以被赋予权力、财富和地位等积极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饕餮的象征意义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在哪种文化中,饕餮都是一种充满神秘、神圣和威严的象征。

这些首饰是来自意大利、法国还有英国等几个国家的王室贵族,这几个国家的王室在世界都很著名。在古代,这些国家为了提升他们自己的地位和威信,在许多领域都开辟了新道路,不仅在服装方面,而且在珠宝这条道路也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当时那些闻名于世的珠宝首饰,每一款都非常经典。

这两款珠宝都是来自同一个人,那就是拿破仑的夫人,光看外表就已经很吸引人了。第一款是一条项链,这款项链和普通的项链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链条部分都是由满满的小宝石镶嵌而成。前面的吊坠部分则设计成一系列花环的样式,最重要的是项链的四周点缀了许多蓝宝石。这些蓝宝石质地晶莹透亮,佩戴起来闪耀着光芒。

第二款是一枚胸针,这枚胸针和项链的质地大同小异,它的主要元素是钻石,中央镶嵌了一颗非常醒目的蓝宝石,这款首饰选择钻石和蓝宝石搭配组成的外形非常高贵。

这款项链首先印入人眼帘的就是它表面满满的珍珠元素,不错,这是一款很有韵味的珠宝。这款项链的链条部分是由四排围成,每一排都是圆润饱满的珍珠连接而成,看上去洁白无瑕。而且项链的中间还镶嵌了一个构造比较复杂的图案作为点缀。这个图案是纯银打造而成的,它的四周设计了许多角,每一个角里面都镶嵌了小宝石。图案的中间是两个小圆环,这两个圆环的轮廓中间同样填充满了小宝石,佩戴起来非常闪亮。

这是一款富丽堂皇的耳环,在耳环界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它是由两种元素搭配组成的。耳垂部分是一个较大的倒三角图案,它的轮廓部分是铂金质地,设计成了花环的款式,并且被钻石所包围,而钻石的中央则是一颗圆形白色珍珠,看起来十分显眼。它的吊坠也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椭圆形的外观还增加了这款首饰的立体感,佩戴起来十分优美。

这款项链制作得很有特色,构成它的主要元素就是粉红色宝石,这些粉红色的宝石连接组成这款项链的链条,色彩非常鲜艳。而且项链的吊坠设计得也十分特别,它的中间是一个由金属打造而成的图案。这个吊坠的四周仍然被点缀了许多粉红色的宝石,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美的图案,佩戴起来非常优雅。

这款花环是非常小清新的风格,它的整体轮廓采用铂金质地制作而成,花环的外围整体被许多小花朵图案围成。这些花朵的中间都镶嵌了小宝石,这些宝石叠加在一起非常闪耀,而且使得这款花环少女感十足。

讨论王室,最为热门的话题就是王室中珍藏的珠宝。而在对外的场合里,跟王室有关的女士们,都会佩戴着各种各样的闪耀珠宝。而对于欧洲的一些王室来说,身上的珠宝不仅仅是王室的传承的荣耀,更多的是祖先们对自己的子孙的期待。所以他们的珠宝首饰,都是由著名的、 历史 悠久的珠宝工匠来量身订造,收集稀有的珠宝和特别的设计。把珠宝变得更加华贵唯美和独一无二。而在欧洲最为名贵的珠宝要数各种各样的珠宝和钻石,其次就是珍珠,件件都是当时的珍品。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是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

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饕餮,为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也比喻贪婪凶恶的人。《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编辑本段]饕餮纹的特点

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

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国家第一批永久不允许出国展览的文物中 “何”尊,筑有饕餮纹,是目前最早记录有“中国”二字的器物。

古代饕餮纹文化

饕餮纹与宗教文化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铜觥:器通高177厘米,由器身、足与盖所组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时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纹铜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径75厘米,腹部饰以饕餮纹,上下饰以连珠纹,祭祀用。

饕餮纹与酒文化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

又如牛首饕餮纹铜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 305厘米,口径28厘米,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出土,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纹爵,在商代是五侯级贵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为饮酒器,前有饮酒的“流”,中有杯,后有尾,一侧有耳,下有三足,“流”与杯的之间有柱,除能装饰外,还有饮酒时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饮过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后逐渐消失。

饕餮纹与建筑艺术

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纹装饰。

如饕餮纹半瓦当:系古代屋顶防水建筑构件,用泥土烧制而而。1957年,在广安门桥南约700米护城河西岸,发掘出纹半瓦当,经考古工作者鉴定,系战国时期燕国宫殿建筑特有的殿顶防水部件。饕餮纹半瓦当为揭开北京城建城的悠久历史及高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有力证明。1972年又在宣武区韩家胡同处,也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饕餮纹半瓦当和兽面瓦当各2件。

另有战国饕餮纹瓦当:多为半圆形,图案浮雕比较大方,远视效果好,块面整体感明显。

饕餮纹与家具装饰

现已出土的饕餮纹蝉纹俎,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形翘起,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 饕餮 纹等。我们可以从它的造型看到后世桌类家具造型及其装饰的身影。

饕餮纹与音乐

商:饕餮纹大铙,高485厘米,天津市博物馆藏,此类单件大型铜饶,只能安放在特制的座架上演奏,即植鸣。

古代还出现过饕餮纹祖乙爵,香炉,纹禅 ,纹首蟠,纹直内戈,纹花瓢等。可见饕餮纹与我们的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先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现代饕餮、饕餮纹文化

广告饕餮之夜

法国广告收藏家布尔西科先生,是“广告饕餮之夜”的创办者,是广告专业人士的盛会,它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业内人士可以从中看到,学到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圈外人士也从中得到愉悦与礼堂享受。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个心情发泄的绝好场所,是一所欢快、理智的发泄,热而不狂。“广告饕餮之夜”为观众准备的就是一道广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场的观众吃饱。广告饕餮之夜环球展映进入第24个年头(1984年开始)。每到广告之夜,满街头戴面具,挥舞气球,连喊带唱的狂欢场面,饕餮在现代文化中也预示着心灵的放松,欲望的满足。

饕餮纹与雕塑艺术《起舞》的原型

北京市义安路与天桥北路交会上竖立着一座高大的青铜雕塑,它远看像古代的酒器,但细看其三足鼎立的形象仿佛是三个抽象的人物在跳舞,雕塑的名字叫《起舞》。其渊源即是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从两件青铜器——商代前期的纹爵所受的启发,进行艺术设计而塑造。现代还有饕餮纹设计的室内建筑设计等。

饕餮与教育

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是极其有害的。饕餮的象征意义是我们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题材。

饕餮、饕餮纹文化在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久远,其文化影响在中国古代、现代乃至世界都十分深远。

饕餮、夔、龙、凤这些想像中动物的纹样,它们在青铜器上,装饰于主要部位,说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龙和凤是人们较熟悉的,今天龙凤已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它们的象形文字,古文献中的记载也很多,作为一个民族的图腾标志,它的来源和成长是明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45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