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髓是一种矿物,又名“石髓” ,玉髓其实是一种石英,二氧化硅的隐晶质体的统称,它是石英的变种。它以乳状或钟乳状产出,常呈肾状、钟乳状、葡萄状等,具有蜡质光泽。
玉髓形成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出现在喷出岩的空洞、热液脉、温泉沉积物、碎屑沉积物及风化壳中。有的玉髓结核内会含有水和气泡,非常有趣。它的物理性质与石英一样。
玉髓被人们当作宝石,主要用作首饰和工艺美术品的材料。玉髓与人们熟知的玛瑙是同种矿物。有条带状构造的隐晶质石英就是玛瑙,没有条带状构造、颜色均一的隐晶质石英就是玉髓。
黄蜡石,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金玉琑碎》记载:“腊石者,真腊国所出之石也,质坚似玉,非砂石不能磨与琢也。昔人曰碔砆乱玉,碔砆即腊石也”。所以,另一说此石原产真腊国,故称腊石。
黄蜡石之所以能成为名贵石种,除其具备有湿、润、密、透、凝、腻六德外,其主“色相”为黄也是其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对色的概念是:宇宙的黄、红、蓝三颜色“黄”为首,天玄地黄,黄乃土地之色,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故黄为中央正色,黄为帝皇,黄河之象征。
**是中华民族炎黄子 孙的共同符号。**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颜色。
黄蜡石中的极品冻蜡是继田黄石后的新贵,好的冻蜡可与田黄竞美。古代称田黄石为“石帝”,而今品位高的黄蜡石(冻蜡)则封以“石后”。
名称由来
1、黄蜡石,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
2、据古代记载,黄蜡石最早发现于古代柬埔寨,当时柬埔寨叫“真蜡国”,该国向明朝皇帝上贡过一块极品黄蜡石,所以,黄蜡石就以真蜡国的国名为石名。
历史
正在加载黄蜡石又名黄龙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
蜡石作为观赏石已有较长历史,有遗石可考的,最早可追溯到明代著名收藏家谢志峰先生鉴藏的白蜡石《白羊》,产于明代的粤北,经过多位社会名流之手流传至今,是最古老的蜡石藏品。
清代顺德人梁九图的“十二石斋”,收藏产自清远飞来峡的十二块上好蜡石,成了他的“独爱”,常为之赋诗作文,称石为兄,为赏玩蜡石的先行者之一。
在台北故宫,闻名于世的镇馆三宝之一的《东坡肉》,就是一块黄蜡石肉型石。
民国期间,潮州一许姓商家收藏蜡石数量巨大,被称为“许万石”。
从截图效果看,这应该是玛瑙或玉髓类材质。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这块料的品质中档,个体不大。目前市场上,除了优质的南红玛瑙,战国红玛瑙,盐源玛瑙等少数品种的价格高,普通玛瑙玉髓的价格普遍不贵,你这个不在高价值的品种范围内。仅供参考。
是赤玉。
赤玉在历史变迁及实际流通中与玛瑙产生了混淆合并。解放后考古学蓬勃发展,发掘的许多战国墓中出现了红**玉礼器,世人不识,遂以“战国红玛瑙”为名。
所幸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收藏界的兴盛,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战国红也就是赤玉那与众不同的美感。
但与此同时,早期以“蒙料”为名出现在战国红市场,而今自称“上谷战国红”的宣化蛋玛瑙借凭部分“类似战国红”的表现形式,以广告商标活动等商业行为,不论历史,不考文证,在市场上以几十倍的差价混淆其中,自称战国红。
扩展资料: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洛乌弗尔博士于1913年在《东方绿松石考》认为这里的“火玉”或者“赤玉”(根据《后汉书》记载)“即今黑火石,曰火玉者,殆以出火山而得名,黑火石亦火山石也。《杜阳杂编》谓可燃鼎,今黑火石热之易熔,成多孔黑灰雾,殆取此意。”
美国两位东方学家错误理解“火玉”,是因为不了解中国古人关于火玉颜色红艳似火记述的语境。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赤玉是指红宝石,这个笔者考证和判断认为不可信。
古书记载有赤玉箫
《太平御览》引《凉州记》载:346年七月,西北前凉国国王张骏死后葬于武威境内大陵,50多年后大陵被盗,举世震惊。后凉王下令缉捕盗贼,盗首胡安璩归案后,搜获一批稀世之宝。
其中,真珠帘箔、云母屏风、琉璃榼、白玉樽、受三升、赤玉箫、紫玉篴、珊瑚鞭、玛瑙锺、黄金勒等数种墓葬品,虽在公元五世纪后下落不明,但因其“国宝中之国宝”的传奇地位,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显然红宝石不足以做箫。
-赤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