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莲的花语和寓意是什么

观音莲的花语和寓意是什么,第1张

观音莲是多肉植物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景天科长生草属多肉植物。观音莲的叶片扁平细长、前端急尖,整体看起来端庄大方,如莲花座一般,因而叫观音莲,又称佛座莲。

观音莲的花语是:吉祥如意,观音莲的寓意是幸福,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纯洁的心灵。观音莲的叶片排列整齐,四季常绿,就像爱情永恒不变;观音莲叶瓣儿密集,它象征着永结同心和大吉大利,寓意诚心诚意和家人能够团圆、幸福美满。

作为景天科长生草属的多肉植物,养护方面要求不高,非常适合新手朋友种植。观音莲适宜在20到30度的环境中生长,夏季要注意做好遮荫防晒。观音莲在养护时,要少量浇水,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对观音莲进行水分补充。到了秋季,观音莲经过充足的阳光照射,以及昼夜温差变化的刺激,观音莲的叶片边缘和尖端象被涂抹上一层深红色,看起来非常喜庆。

观音莲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植物,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能够带来幸福和欢乐的事情,而且要学会珍惜幸福。

玉观音手持一朵莲花代表的意思是“持莲观音”。

西游记中,手持莲花的观音,去东土大唐寻得高僧,帮助唐僧,指点化身,化解孙悟空,猪无能,少僧,白龙马的疾苦。并且在取经途中多次相助师徒四人,持莲观音不仅仅在“西游记”中可以屡现,在中国历史传说中,亦是一样享有盛名。

扩展资料:

相关来历

手持一莲花,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较好的少女形象。该法相为立于莲座之上,双手捧持一茎莲花。 持莲观音,持一茎之莲,立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于观音菩萨教化红孩儿时的应化身,《西游记》中有记载。

《妙法莲花经》在梵语中称为“圣得路玛·芬陀利华·斯陀拉”,圣得路玛是“正确的教诲”的意思,斯陀拉意为经典。中间的“芬陀利华”汉语中翻译为“大白莲花 ”。持莲观音配童男、童女身。将纯真的少男少女比喻为莲花之花蕾,可感受到怀着纯净菩提心的持莲观音期待花儿盛开之心愿。

莲花在佛教中是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特别是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来比喻诸佛菩萨出于世间而清净无染。从网上一些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莲花代表世界的本原之一 在佛教的宇宙观中,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和合而成的。而水则是四大中最重要的元素,荷花是水的代表符号。 由于荷花代表宇宙的本原,所以,佛的宝座一般都是莲花构成的。甚至在寺庙佛像的石雕台座上,都雕有莲花的图案。这是告诉信徒,佛是从世界的本原上,向你揭示真谛。 2、莲花喻示不染世间的烦恼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涵义极为深广,其中一条就是因为莲花生长在沼泽污泥之中,但出淤泥而不染。如佛陀就被称为“人中莲花”,喻示着佛陀不染世间的烦恼忧愁,宛若莲花不着水。又如《杂阿含经》卷四中,就以大自然花来比喻解脱的圣者,虽然生于世间而没有染污执著。普渡众生的佛皆是脚踩莲花或端坐于莲花之上,每朵花都是洗尽欲念的纯真,给你圣洁的启示。 此外,袈裟也称为莲花衣、莲花服,乃取莲花清净无染之义。在《释氏要览》卷上中说:“袈裟名杂染服……又名莲花衣,谓不为欲泥污染故。” 3、莲花代表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中记载,极乐世界的人民都是从莲花中化生,所以极乐世界又被称作“莲邦”,如在《观无量寿经》中记载,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安座于宝莲华,在众生命终时,手持莲台来迎接众生。 4、莲花象征佛教的教义纯洁高尚 莲花因其洁白高雅,还象征着佛教的教义纯洁高尚。《化严经》说,大莲花有四义:(1) 在淤泥不染,如法界真如在世而不为世污;(2) 良性开发,如真如良性开悟,众生若证,则自性开发;(3) 为群蜂所采,如真如为圣众所用;(4) 有香、净、柔软、可爱四性,如常、乐、我、净四德。观音菩萨就来自于《妙法莲花经》中的《普门品》,这部经对莲花称赞有加。认为花必有莲因含万行,果圆万德。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

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

象征我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其姿挺展,日艳且鲜;其貌熙怡,傲然独立;

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

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

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

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莲花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

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

故又称“希有之华”。

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

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 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二、不与恶俱 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三、戒香充满 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四、本体清净 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五、面相熙怡 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六、柔软不涩 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七、见者皆吉 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八、开敷具足 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九、成熟清净 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

十、生已有想 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中的一种。

扩展资料

佛教另外三种吉花分别是: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为四中天华(天雨曼陀罗花,摩柯曼陀罗花,曼珠沙华,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注:摩柯是特别强调此花的大与美的意思。

山玉兰

山玉兰在那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粗大的树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宽大浓绿的树叶缀满枝头,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伞,把院寺遮得严严实实。6~7月份,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圆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

优昙花

昙花,梵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

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参考资料来自:-佛教四大吉花

观音的寓意

密宗观音(即绿渡母) 斯垡羝腥绿度母,藏语称为“卓江”,即奋迅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主尊。身为绿色,慈容,半跏趺(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坐于莲花座上,头戴玉佛宝冠,上身飘幡为衣,下身重裙内长外短,颈挂格珠两串,双手持花枝;戴耳环、手钏、肘钏、手镯等装饰,以示庄严。藏传佛教密宗认为,绿度母有着广大的慈悲心,加持力伟大而迅速,有大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力。绿度母咒,也是二十一度母之根本咒,包括一切功德,故修持绿度母本尊法者甚多。长久配戴,能逢凶化吉,永保平安。

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圣洁的象征, 观音手执莲花,莲花于是进入了佛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0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