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寿山石雕

雕刻的寿山石雕,第1张

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寿山石的石质、石色、石形、石纹均极丰富,晶莹滋润,品种繁多,硬度在25至27摩尔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的特点,民间称之为“石帝”、“石后”,并有“贵石而贱玉”之说。

具有独立造型的寿山石雕刻品的出现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得到开采,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最终形成。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东门、西门两大流派。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由于这些原因,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

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相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

民间相传寿山石始于两汉,未有足证,现存的福建省博物馆,由福州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老岭石卧猪(圆雕)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问世。唐代,经济繁荣,佛教兴盛,寿山大兴寺院建筑,寿山石雕也得以发展 ,据传僧侣利用寿山石刻制佛象、香炉、念珠等,供寺院使用,也作为礼品馈赠香客。宋朝,重文轻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了东南沿海重要城市,推动了寿山石雕的发展,从福州地区出土的宋墓寿山石俑来看,不仅数量多,且品类丰富,造型各异,生动多姿的各式人物禽兽,刀法简练,风格严谨,可以看出,寿山石雕已进入成熟阶段 。

寿山石珍品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恬静而生动,抒情而优雅,精美而珍贵,收藏家竞相争购,寿山石为人们带来了高雅的艺术享受。

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画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

修光首先要有正确的执刀姿势。一般的执刀方法是:刀口平面朝外,斜面朝里,用右手拇指和中、食指捏住雕刀离刃约3厘米处,再以无名指顶住刀侧,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力量。执刀不可过紧或过松:紧了运转不灵,松则刀锋无力。修饰细节时,可只用3指执刀,将无名指或小指按在石品上,以保持运刀的稳定。

修光时,左手按住(或握住)产品,将拇指指甲内侧紧紧地顶住刀颈,作为支点与右手配合,使雕刀前后挥动修刮。运刀的时候,细处用指力,小处使腕劲,大处则需腕、臂并用。但无论用臂、用指,都要以腕劲为基础。

下刀以前,应根据景物的特殊本质、规律特征而确定“刀向”与“刀法”。下刀有分寸,才能使作品质感真实,生意盎然。

修光的“刀向”,主要依据对象的结构而确定,如刻人物、动物,刀向应与肌肉生长的规律相吻合。衣褶、飘带要顺着纹理的走向行刀。若刻花草、山水,则根据山脉轮廓和枝叶、花瓣的姿势确定刀向。运刀应服从内容需要,有轻重徐疾之分,顿挫转折变化,或沉着,或流畅,或刚健,或婉转,“疾而不速,留而不滞”。这就是说,运刀流畅时,要特别注意末尾的收拾;运刀顿挫时,不能出现涩滞的刀痕。

修光运刀的主要忌病,有“板”、“乱”、“弱”、“挑”、“虚”5点。

“板”就是运刀呆板不活,不能体现出对象的质感。

“乱”是因为下刀前对景物理解不深,心中无数,致使刀向杂乱无章,出现不适当的交叉刀痕。

“弱”即把刀不稳,行刀无力,作品缺乏生气,仅将景物表面扒光而已。

“挑”是由于运刀时单用指力,而臂、腕没有用上劲,所以形成刀锋向外抽起,刀痕过处出现臃肿,行语称为“猪屎节”。

“虚”指行刀时,起先很有劲,渐而虚脱形成虚而无力的刀迹。

艺人修光刀法,各具风格。归纳起来不外“清灵”和“浑朴”两种。前者清丽婉润,后者沉雄蕴蓄。

“清灵”就是清丽、灵巧。这种修光刀法,强调轮廓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注重具有特征的细节刻画,鲜明地塑造形象,深刻地揭示主题。因而在修光最后阶段,要充分地发挥尖刀、半尖刀以及针钻的作用,使作品力求剔透玲珑,精致细巧。它是寿山石雕的一种重要修光技法,广泛应用于圆雕、透雕、镂空雕等装饰欣赏品的修光。

“浑朴”行语叫做“漠”。它是仿效古代雕刻的风格,用刀简练、淳朴,饶有古意。但是简练并不等于粗制滥造,而必须达到“看能分晓,摸不刺手”的艺术效果。所以更需要雕刻者对塑造对象有很深刻的认识,突出其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的刻画,使作品耐人寻味。这种技法除用于仿古雕刻外,在印章钮头及小摆件上也经常采用。

打坯、凿坯和修光3道工序之间是密切关联、互相配合的。修光所追求的“气质”与“精神”建立在一定的形体结构上。未经修光的原坯结构,即使准确也是没有生气的。没有很好的布局与形象做基础,修光刀法应用亦属徒劳。正如口诀所说:“相石打坯定大局,凿坯结构见分明;修光刀法求气韵,精细磨光更传神。”

现今市面上有4种修光刀可选择:

1奇心刀:这种刀是用轴承钢打造,轴承钢的弹性和韧性非常好,磨出来的刀口非常锋利,刀身中间厚两边薄,这是区别于其他修光刀的重点,用这种形状的刀能感觉手感非常顺,用力非常直接。

2弹簧钢刀:这是用汽车避震器上的弹簧板打造,特点也和奇心刀一样但没采取两头薄中间厚的手法,上手用力各方面稍逊奇心刀。

3一般钢刀:这种刀是用一般的铁片铁条打造,锻火技术在这上面凸现的很重要,好的锻火技术搞出来的钢刀质量不比弹簧钢的。

奇心刀,弹簧钢刀,一般钢刀共有的特性都是锻火刀,在刀两头3CM距离内是有限使用距离,并且这些刀的磨制都必须纯手工沾水磨,以免消失钢性。

4白钢刀;这是直接成品刀,刀感偏硬,没弹性。刀的特点是不用锻火,所以没有钢性消失的理由。一把白钢刀你可以磨到最短还能继续使用,磨制方式简单,放砂机或砂纸上干磨都行。

修光刀都可分成大,中,小,有时还有特小号。用刀还是以个人习惯为准,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主要讲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1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