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箭穿心》,论人物角色

看《万箭穿心》,论人物角色,第1张

男闺蜜推荐给我的每一部**,毫不怀疑的看完,并且以一种紧张严肃的心态,他说这个**揪心,所以我还没看就开始揪心了。

前三分钟,**画质陈旧,估计是个老**,人物角色打扮普通,感觉是家庭伦理剧,当然,说这**揪心,所以肯定有故事发生。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完了,明明剧情还平淡着,我怎么心那么疼,忍不住的唉声叹气。剧情发展到高潮的样子,整个家庭都垮了,我的心仿佛放下了,很静很静,仿佛预感到母亲接下来十年悲惨的命运。**结束的时候,感觉有些无厘头,可她悲惨的命运也在继续。

1

李宝莉,整个**的主角,一个有颜值,有智慧,有胆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母亲,妻子,儿媳。当然,我用这些词形容她毫不夸张。她学历不高,但找个一个有学历的老公,刚刚搬了新家,自己有份轻松的工作,每天接送儿子上学,我想这是每个女人都期待的幸福吧。嗯,好日子都还没开始,马学武莫名其妙的提出离婚,在她看来是莫名其妙的,可作为一个外人我知道也许他真的是被骂累了,也许他从来都没爱过李宝莉。每天以加班的理由不回家,李宝莉仿佛预感到什么,她跟踪马学武,最后得知他找小三的事实,她竟然以卖*嫖娼的理由举报了自己的丈夫。我以为他们要离婚了,剧情并没有那么发展,马学武下岗了,并从小三那得知自己老婆举报了自己,他接受不了现实,跳江了,一封小小的遗书没有给李宝莉留一句话。宝莉没有时间悲伤,她说她要一个人扛起这个家,她辞掉轻松的工作,踏上了十年挑扁担的生涯。转眼就老了,儿子恨她害死了爸爸,更是不愿搭理,我满脑子都在想这样的生活过的有什么意义,我想宝莉肯定也这么想过,只是又不能放弃。

**刚开始的时候,宝莉也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形象,凶狠,霸道,对老公儿子都是如此,外人面前不给老公留一点面子,对儿子的关心也只是作业做完了吗,要好好学习。奶奶来的时候,宝莉更是一副不懂孝顺老人的野蛮女子形象。她没有接受很高的教育,教养也不是很高,更是有一个刀子嘴,我想这也是她失去那么多的原因之一。可是越到后面越觉得活的不容易。没有闺蜜小景那么有钱,也不相信房子风水不好的说法,没有一个人心疼她,每天除了赚钱还是赚钱,一个人孤独到如此地步还能笑对生活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能让女人一再忍耐的只有爱。

2

马学武,一个有学历却没担当的懦夫,唯一让我同情他的就是宝莉对他的管教太严。有问题的时候不说清楚,逃避,冷战,天天不回家,不管不顾自己的老婆孩子,在外边找小三,失业下岗承受不住打击就跳江,把家里所有的重担交给宝莉一个人扛,我不知道宝莉的什么做法让他恨到连遗书都不愿意留一句话,但我觉得这样的男人太懦弱,以一切理由逃避现实的做法都不能被原谅。他一走了之,把困难都留给了活在世上的人,宝莉说,这样的男人不值得她伤心。

3

马小宝,整个**里最没心肝的人,一直以为他亲妈害死了他亲爸,二十年里不愿跟她说话,却一直心安理得的用着她辛苦赚来的钱,高考结束那天竟宣布跟她正式断绝母子关系,我觉得作为一个母亲此时心也是碎的没有一块完整的地方了。作为一个外人,我不觉得宝莉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我也不知道他有什么脸这么对自己的母亲。

4

建建,一个街头混混,说话有点欠抽,可偏偏是这样的人却能在宝莉最无助的时候给她依靠。这大概是绝望谷底的一朵小花了吧,微弱无力却能给人一点生存的希望。

5

小景,宝莉闺蜜,家庭不是很和睦,可是她有钱,过着与宝莉截然不同的生活,开导宝莉,安慰宝莉,是宝莉伤心难过时唯一能说话的对象。她的角色完全就是一个外人,让人嫉妒的外人。

如果原文是一个系统,我是否可以说,建建兼容了李宝莉,李宝莉兼容了马学武,而马学武,一个运行程序出现BUG的主流设备。所以是不是可以说,女权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数男人的运行程度,而李宝莉也不存在所谓悲剧性格,只是社会整体的进化,必须这样的阵痛。

李宝莉被赶出家门,在马小宝冷漠的眼神中跟着建建走了。

这个故事结束了,但带给人的心痛程度却绵延不绝,我一遍一遍回忆,辗转反侧,本来睡不着才看的**,现在感觉更无法入睡了。

有时候,有些说法,信不信都是命,就像万箭穿心,或许这些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你信或不信,有些事情,我们都不能改变。

“万箭穿心”是一个风水上的名词。每一座房子都有它的位置,必然会有一个风水位置。我并不是想要说,封建的迷信的东西。我所说的房子的位置,其实是关乎一个房子里一个家庭的风水和命运。**《万箭穿心》李宝莉一家就是就是处在万箭穿心的地段风水上,她们的家确实是一个不能不说的悲剧。但是真的是万箭穿心的风水造成的吗?万箭穿心穿的又是谁的心?

从马学武说起来。简单概括:农村出身,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进入国企,成为车间主任,有老婆和孩子,单位分配了房子。按说这日子也算可以。只是**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他的一个市侩,计较的妻子李宝莉。这与他文质彬彬,儒雅,好客大方,老实本分的气质完全格格不入。由此可见,这个家庭是由两个不同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和文化素质的男女组成的。而他们的问题就出在这。李宝莉是城里买卖人的闺女,并未接受过多少教育,但是她很漂亮,也很能干。她的漂亮和能干,也许是马学武和她走进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但是马学武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

传统的婚姻,所有的男女结合成家庭都或多或少处于以下三种原因。第一是繁衍后代的生育原因。如封建礼教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性需要完成他生命延续的任务,所以结婚。第二是低级审美趣味的原因。无论是人人都有爱美之心,还是:英雄难过美人关都强调了男性再追求中注重女性的外貌的美丑。我想这大概是受古代爱情的:才子配佳人的爱情观的影响。第三是承担照顾生活劳动的需要的原因。无论是张爱玲笔下的:妻子不过是长期免费的妓女,满足男性的生活的慰藉和生理需要,还是在回家后就有人给自己一个干净的家和一顿热气腾腾的饭的劳动需求。这都成为了男性寻找另一半的标准。从这三个原因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男性的低级审美趣味,造成的低俗的审美文化。

婚姻最重要的不是上面这三个标准,而应该是两个人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契合。李宝莉和马学武的婚姻的失败也说明了这一点。我时常在现实生活中会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说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好白菜被猪拱了。常用这些来比方一个才华出众,外表帅气的男孩子,找了一个大众脸的女孩子。又或者是一个美丽大方,条件优秀的女孩子找了个相貌平平的男孩子。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我看的太肤浅了,只看到外在。其实爱情大多数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就和你我都不会和一个陌生人谈恋爱一个道理。爱情起源于:我欲与君相知。相知是种什么状态呢?相知是在熟悉的基础上,两人拥有共同的话语,懂得彼此的心,能欣赏彼此,理解彼此,也能包容彼此,被对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简言之,也就是两人达到一种精神的契合吧。

我们会把过去父母的婚姻和现在的婚姻状况进行对比。父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为什么要比我们现今的婚姻要长久呢?也许你要问他们有什么精神契合的呢?嗯,确实是不太有。但是却也能找到一点契合的地方,而有了这些也足够长久的他们生活一辈子了。我认为这个契合点大概有三个。一是对于门当户对的嫁娶要求。门当户对意味着成长的背景的相似性,而成长的背景的相似性会让两人有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价值观,人生观。二是时间的磨合。两个人是包办的婚后不断磨合,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建立共同的话语。有时候他们也会小吵小闹,但不会分开。三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责任。由于有了孩子,所以一心只想为了孩子的那份责任和爱,至少可以成为维系一段婚姻的理由。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文化水平很低,生产水平低,绝大部分的人哪有那么多想法,只是觉得生活就该是那样的,说无欲无求,不如说如饮水饮茶般的顺其自然。两个人在一起就多了一份力量,于是少折腾,这才有了婚姻的稳定。而现在不同的是,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化素养在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社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多元的,所以婚姻里的两人更加需要注意精神的契合这一点。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个家庭的事,也是三代人的事。所以男性在择偶上不可低俗审美化。那么女性呢?正如有句名言说:一个妻子影响的是三代人。三代包括父辈,我辈,子辈。说明在婚姻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里,李宝莉这个妻子是不合格的。当然这不是完全否定她。做为妻子,她没有做到贤良淑德。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男权文化下对女性的要求是糟粕。可是我们放开这个视野来看,贤良淑德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社会,在任何有人在的地方都会被认为是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传统的东西,而不是泼洗澡水的时候把孩子也泼掉。所谓的贤良淑德,就是尊重理解丈夫,关心爱护孩子,孝敬尊敬父母长辈,使家庭内外和谐,长幼有序,和和美美。这需要一个女性需要有自己的责任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两人才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生活。

最后,想说的是,有精神的契合不是指的婚姻中的两人全部精神都得一样。世界上是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求同存异,也是和谐之道。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走进婚姻的结果无疑是在埋下一颗隐形的炸弹,久一点好像会如《梦一场》的歌词里写到那样:我们都曾因为寂寞而给对方承诺,我们都曾因为折磨而厌倦了生活。是的,这样剩下来的只会是折磨并万箭穿心的生活。不要问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其实是在给我们所有的人提醒,什么是我们不能丢的东西。因为这个人,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我。

一、从《爱情的牙齿》里看人物、看爱情

谭飞: 欢迎颜丙燕,我们接着来聊一聊你的艺术创作。

颜丙燕: 谭老师好。

谭飞: 有人说智齿代表初恋,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你怎么理解《爱情的牙齿》这部作品?

颜丙燕: 《爱情的牙齿》其实是在2005年的年底拍摄的,那部**是我妈妈去世之后我接拍的第一部**,对。其实之前我已经,我妈妈是7月份去世,我就完全拒绝工作了。到目前为止是人生最低谷。

谭飞: 是,能够理解。

颜丙燕: 对,后来是因为这个剧本,看到这个剧本才把我拉回到了生活的正途上,才让我恢复了正常,开始工作,开始接受工作。那个**它原本其实是三个演员。

谭飞: 对,不同年龄阶段。

颜丙燕: 后来导演跟我聊的时候就说丙燕,你一个人演吧,我那个时候已经三十三了。

谭飞: 这个尝试很大胆。

颜丙燕: 第一个阶段其实才十六七岁。

谭飞: 十六七岁演到多少岁?

颜丙燕: 十六七演到四十左右这样,三个年龄段:十六七一个年龄段,二十多一个年龄段,四十多一个年龄段。

谭飞: 就是少女、青年女性到中年女性这么一个变化过程。

颜丙燕: 对,它其实就是三个年龄段的 情感 的不同阶段。

谭飞: 然后通过这个角色拿到了金鸡奖?

颜丙燕: 对。

谭飞: 那怎么理解这个人物比较分裂的这种内心呢?

颜丙燕: 这三个角色一开始导演是分成三个人演,后来突然发现其实这三个故事完全是可以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它是有因为和所以的,每一个女孩子成长到女人。

谭飞: 必经这几个阶段。

颜丙燕: 没错,就是她在经历了什么样的男人,她就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谭飞: 也就是意味着男人是女人的学校。

颜丙燕: 是的,我觉得是相互的学校。女人的成长和男人的成长在最快的阶段都是谈恋爱。

谭飞: 对,恋爱让自己成长。

颜丙燕: 对,飞速,你会发现一个男孩子或一个女孩子,他在很快的成熟一定是经历了一场爱情,而且爱情越是撕心裂肺、惊天动地,他成熟得越快。所以《爱情的牙齿》也是一个爱情和疼痛之间这样的关系,就是撕心裂肺的疼痛令人成长,所以她这一个人可以是她的三个阶段的 情感 。

二、**《万箭穿心》不过“千疮百孔”而已

谭飞: 所以女人成长不仅撕心裂肺,有时候可能还得万箭穿心。所以提到颜丙燕老师,大家都知道你最有名的作品还是《万箭穿心》,因为重播了太多次,我在六套都看过四五遍,而且好像一到深夜就让男性万箭穿心,确实我印象很深刻。那么你怎么看待这部作品,在你的表演生涯中的一个位置?但是可能有另一个话题,大家太记得《万箭穿心》,是不是对其他作品反而忽略了?

颜丙燕: 其实对于我来说每一个作品都一样,我花的心思和我做的工作其实都是一样的,包括今天下午展映的《牛郎织女》,在国内都没上映,但是我付出的是一样的,我对待的也是一样的。在国内投资方决定不上,因为他在欧洲已经赚钱了,他就不愿意在国内再上了。

谭飞: 投资方多好,一点都不想挣大钱。

颜丙燕: 但是我就特别珍惜每一次在国内上映的大银幕的机会,所以我都愿意来参与,对于我来说是一样的。那么《万箭穿心》其实很幸运,它真的在国内上了大银幕,跟观众见了面,且入围,拿了很多奖。《万箭穿心》它本身虽然叫《万箭穿心》,但是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文艺**。

谭飞: 而且李宝莉她是一个很底层的人物,她塑造成功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当然一口武汉话是很重要的,就是那种在地感是很重的,而且你把她捕捉得很准确,那么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让这个人物那么的深入人心?

颜丙燕: 其实特别深入人心的、最直接的点是方方老师写的好,她的小说里写的人物的个性就特别好、特别生动。其实在**当中的表现,因为有一些审查的制度,我们其实让她已经没有那么穿心了。比方说在小说中是公公婆婆合起伙来对付宝莉,因为老人认为是宝莉害死了儿子。

谭飞: 设坑、挖坑。

颜丙燕: 包括教唆孙子——是你妈杀了父亲。这些我们其实都去掉了,只留了一个婆婆,保持在一个比较中立的这样的一个角度上。包括儿子,原小说其实是妈妈一直供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儿子才一脚把妈妈踢出去,我们也把它提前到了“考上大学”。

谭飞: 就没那么让人难受。

颜丙燕: 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如果要是已经完全成人了,他做这个事情太绝望了,所以其实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比较柔软的这样的一些调整。

谭飞: 比如说在锐度上并没有万箭穿心,可能也就千箭。

颜丙燕: 对,千疮百孔。

三、 李宝莉的悲剧在于德不配位

谭飞: 但是就算这样,确实我看完之后觉得李宝莉这个人物给人又爱又恨的感觉:爱是因为她实际上是为了爱付出很多的女人,恨是因为她对如何去爱还处于一种很懵懂的阶段。你怎么理解她的这种矛盾性,以及她性格和命运轨迹的一个关系?

颜丙燕: 其实李宝莉是这样的,就是我们总拿来说她的一句话——德不配位。

谭飞: 详细说说,怎么个德不配位?

颜丙燕: 宝莉就是这样的一个实例。原本她的父母是市场卖小菜的,对于她的生活轨迹而言,她应该可能一开始就跟健健谈恋爱去,或者是那个层面的人,可能会很好,会很平安、很长久。恰恰宝莉有几分姿色,恰恰她又遇到了马学武——一个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恰恰在那个时候需要一个有城市户口的这样的老婆。宝莉又长得不难看,虽然她家里是卖小菜的,但是她符合了当时马学武的要求,所以他俩阴差阳错地就弄到了一块儿。对于李宝莉来说,她嫁给了一个知识分子,之后她又没有去追上丈夫的层次和脚步,她没有说去读书、去上学、去丰满自己,她还是卖小菜的作风,她还是那些感悟和认知,这样就导致她非常恐惧自己会失去丈夫,会失去现在的家庭。影片一开始她就搬进了楼房,她很开心,但是她同时又很紧张。所以她对于丈夫的那种态度和对儿子的那种态度,其实是一种“死死地抓住”,我们老说沙子你抓得越死

谭飞: 沙子抓得越死,漏的越快。

颜丙燕: 对,宝莉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她最后终于把最后一粒沙子给挤出去了——丈夫也死了。其实她不理解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这步田地,而观众是看得清楚的。但宝莉的可爱之处在于什么呢?在于说生活一脚把她踢到谷底了,她学会了仰视。

谭飞: 这句话很经典。

颜丙燕: 对,她学会了仰视,她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往前走,而不是怨天尤人——我怎么这么惨、我怎么这样没有。她想的是以我的能力如何继续背着儿子、带着婆婆往前走,我能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她不再去心高气傲,她不再去有虚荣心,所以她做了一个最简单、最朴实的一个工作,卖力气就能赚到现钱,然后供儿子、供婆婆。这也是宝莉跌入谷底之后的她的那种精神,让她成了一个很有生命力、很有希望的一个人。

四、 武汉人的地方特质无法被定义

谭飞: 所以一个普通女人的力量也不可小视,其实就跟方方自己一样。我们也说到拍摄地是汉口,也知道今年武汉发生了那么大的疫情,我不知道你在武汉曾经刻骨铭心地拍过戏,你看到疫情的时候,你自己本人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是不是也万箭穿心?因为确实可能有很多朋友、旧好在那儿。

颜丙燕: 对,我当时其实就给很多朋友都打过电话,我说:还在武汉吗?怎么样啊?要小心、要注意安全。也真的是在初期的时候。

谭飞: 流泪了吗?

谭飞: 你怎么看“武汉人”和“一个城市跟一个**的关系”?因为地域很重要,特别是她武汉人的性格,一定跟李宝莉她本身是特别像的。

颜丙燕: 其实就是《万箭穿心》这个**,我个人有一个特别大的遗憾,武汉话说的不够标准。

谭飞: 你觉得还不够标准?我们听已经是不错了。

颜丙燕: 我已经是拼尽全力了,因为在一开始确定的时候,没有确定是武汉话,确定的是普通话,因为希望是全国各个地方都能听懂,所以一开始定的是普通话版,我没有做任何准备。一直到了武汉,我们临开机的前一天,我跟导演在讨论一句台词,就是那一场说搬家的时候,李宝莉坐在车里头,她老公带着孩子骑自行车,她特别开心、洋洋得意地说:“马学武,”她那个原词是“你莫掉队撒!”她其实是特别有在地感。然后我说,导演,我普通话怎么说?“你别掉队?”好像咱不会这么说话。

谭飞: 都不太像。

颜丙燕: 都不对,都不准,弄来弄去最后说要不然我们就用武汉话算了。我说那好。我当时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武汉话有多难。

谭飞: 武汉话不好说。

颜丙燕: 因为我之前,就是今天的《牛郎织女》,我是倒了四川口,咱们听起来四川话跟武汉话很像。

谭飞: 其实差别很大,我是四川人。

颜丙燕: 其实天差地别,而且反倒是你更难以区分。所以当时连夜找了武汉的一个小姑娘过来,然后一句一句地帮我教台词。

谭飞: 为了把台词的音说准。

颜丙燕: 对,但是还是有遗憾,毕竟有的时候说快了以后,或者是说急了,情绪到的时候就不准了,就不知道是哪的话了,就很遗憾。

谭飞: 表达得快的时候,因为你要学方言,情绪到了你可能发音不是那么准,但要传递的内容并没有缺失。

颜丙燕: 对,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武汉人的地方的这种特质和她的气质是非常特别的,你用别的、你看用普通话你就很难去呈现她。

谭飞: 我觉得就跟武汉最流行的食物热干面一样,武汉热干面很奇怪,又干,但是它份量又不大,一碗里面可能装几十根面。

颜丙燕: 对。

谭飞: 特别好吃,特别突出。

颜丙燕: 而且特别顶饱。

谭飞: 特别奇怪的一种气质。

颜丙燕: 其实武汉人的这种气质,你很难描述,又很难替代。他们的坚韧和自信以及热情,他们的开朗,让你特别难以去用很确切的词汇去描述他,所以只能用武汉话去演。

谭飞: 就跟 《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是无法被定义的武汉人。

颜丙燕: 无法被定义的自己。

谭飞: 因为颜丙燕老师在语言方面是有天赋的,能不能在我们镜头前说一句武汉话,也说一句四川话,我们听一听武汉话跟四川话的区别。

颜丙燕: 我都已经忘了。

谭飞: 武汉话来一句,四川话应该也可以。

颜丙燕: 武汉话,我想想,正宗的武汉话。正宗的武汉话,但已经不准了。

谭飞: 四川话,如果说正宗的四川话,应该怎么说?

颜丙燕: 怎么说?

谭飞: 正宗的四川话它是往下降的,武汉话是往上扬的,还是有区别。

颜丙燕: 有很大区别,然后它的每一个字的调好像都其实是不一样的。

谭飞: 说明颜丙燕老师还是很喜欢挑战自己的。

颜丙燕: 好玩。

五、 演员的表达方式更丰富,对艺术有种“贪心”

谭飞: 我发现你很喜欢去尝试许多新鲜事物。

谭飞: 艺术就是需要贪心。

颜丙燕: 就是很好玩。

谭飞: 当时拿了八个影后,基本上可能是中国华人圈的影后都拿到了。

颜丙燕: 没有,并没有。

谭飞: 有哪一项没拿?你自己主要的遗憾是哪一项。

颜丙燕: 别说了,说完你又得扯别的话题,然后又得罪人了。

谭飞: 但是我看的出颜丙燕老师的遗憾,但遗憾也是一种美。好我们下次接着聊一聊你得奖之后的感受。谢谢颜丙燕。

颜丙燕: 好的,谢谢谭老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2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