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什么朝代的~汉代马蹄金和麟趾金含金量70%左右
但是金饼含金量99%以上
唐代有赤金碗~含金量90%~同时还有金银的合金~含金量30%现代的千足金更纯一些,纯度达到9999%;足金纯度为9995%,而千足金的价格要更贵一些,市面上主要都是千足金。千足金又分两种,一种是裸金
一种是加工金。
这个简单!可以从三方面判断。1金子密度比较大,拿在手上还是有一点感觉的;2金子的可延展性很强,简单的说是很软!咬的话应该会有一丝丝牙印!这就是古代人为什么喜欢咬黄金的原因!3如果条件允许,把金子放在火上,如果一段时间内没变色,是真的,变了色就是假的!
古法黄金,是用古代传下来的炼金法提炼的黄金,一般用砂金炼成,纯度在97%上下,颜色黄金色中略显赤红色的为上佳,古称“赤金”,是贵重的金宝之物
看到这答复 如果有助 点击 采纳 就行
最开始汉朝以前说的黄金就是黄铜,《汉书·食货志》有言:“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黄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黄金,白金就是今天所说的白银,赤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铜。这一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可以佐证,该书卷十四上金部有“金,五色金也”、“银,白金也”、“铜,赤金也”等词条解释。可见,汉代人不但金、银、铜的概念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已经有了金、银、铜三个词。《汉书》所说的“黄金”、“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黄金,决不是黄铜。所以汉后就是黄金。
古金色就是纯金的颜色(也有指的是黄铜的颜色)。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便在高温中都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直至现代提高了火的温度,才出现了非纯金的饰品),所以颜色和成色都是较为稳定的。下图为金矿石的颜色,最接近“古金色”的样子。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各个朝代不同种类的金制品含金量都不一样。
汉代马蹄金和麟趾金含金量70%左右,金饼含金量99%以上。
唐代赤金碗含金量90%,但金银合金的含金量只有30%。
还有一种药金,其实就是黄铜,含金量就可能为0了。
只了解这些,供参考。
春秋时期的“金”,多半是指青铜。那时黄金还不太流行,主要是青铜。
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的金,通常就是在说真正的金子了。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金子多做成马蹄形或饼形,每一块就是“一斤”,现在出图的金饼、马蹄金,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250克,正是汉代一斤的重量。那时候的一两也不是现在的一两,一斤是十六两,一两其实是15625克左右。金饼的铸造,一块刚好要差不多是一斤,即一金,才行。
东汉以后社会上就不大用金子了,所以我们看东汉以后的记录,如果赏赐的是金子,一般都会很明确地告诉你“赏金千两”,一定有单位。但“十万钱”里的“钱”,就是我们常说的铜钱了,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所以我们再看“米贵,一斛万钱”,“首饰值七十万钱”。一钱,等于一文,就是一枚铜钱的意思。
明清时代,如果单说“金”,就是银子。这主要出现在文人笔记中,说什么东西值多少金,意思是值多少两银子。如《清稗类钞》里,记录达官贵人舍得花钱,买鼻烟壶当时尚,“屑叶为末,杂以花露,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遗以为重礼。”这里的数十金,是说数十两白银,而不是数十两黄金。更不可能是铜板了,几十个铜板买的,贵人们也不好意思馈赠当成重礼。
综上,说古代“金”就是指铜,是有严重错误的。春秋的金,大约是在说铜。战国、秦、汉的金,通常就是说的金子。汉以后的金,后面加计量单位“两”的,一定是黄金,但说“赏金三十万钱”这种,赏的就是孔方铜钱。明清时期,不加单位的金,如“值数十金”,这里的一金就是指一两白银。从清末到民国,“一金”就指一个银元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