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先简单的说一下
然后会给你附上比较详细的资料
一般来说,只需要通俗的理解成
内部干部干净 杂质多不多的时候 我们说底子好不好
当然,这个并不是准确的说法 只是现在基本说底的时候 都是这个意思罢了
详细的解释如下:
在传统的翡翠界里,“底”又称“地张”或“地”。在颜色(色)、质地(种)、透明度(水)、地张(底)、工艺水平(工)和重量大小等评定翡翠质量的诸多指标中,最让人感到模糊但又回避不了的概念就是“底”了,因为论玉必论“底”,谈翡翠也常常谈到“底”。我们不是什么专家,但有一些心得,只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翡翠“底”的含义
本来颜色的载体即为“底”,这很好理解,但对于翡翠“底”的认识,我们不能忽视两点:其一,对翡翠价值的评价是以对翠(绿色)的评价为重点;其二,对翡翠“底”的认识,必须充分考虑由来已久的商业习惯和民间谷语。对于翡翠而言,绿色的载体即为“底”除绿色以外的所有物质构成的总和就是“底”。“底”是除绿色外的浅绿色基底部分的特征,是翡翠质地(种)、透明度(水)、光泽、净度和浅色基调的综合体现。
“底”即是人眼对翡翠饰品外表和内部的一个直观感觉,又是一项综合评定翡翠质量的指标,它更多的是一项观赏性的,审美性的综合指标,所以对“底”优劣的评价具有不可定量性。无论翡翠有色还是无色、有翠还是无翠,底都是客观存在的,即这个“载体”是客观存在的。但当没有翠、没有色块、色纹、色斑时,在质量评价中,可以不计较“底”对翡翠饰品美观效果的影响。
在观察和解释“底”时,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
1、翠(绿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底色。
2、当翡翠无色时,此时“底”为种、水、光泽、净度的综合体现。
3、当翡翠为满绿或满色(橙、黄、黑等)时,颜色与底子融为一体,此时“底”即为种、水、色、光泽和净度的综合体现。
二、对翡翠“底”的评价
从翡翠“底”含义中我们看出,“底”的内涵包含了两个关键要素和三个一般因素,两个关键要素是质地(种)和透明度(水),三个一般因素是光泽、基础色和翡翠的净度。因此,评价一件翡翠成品或半成品“底”和优劣,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点:
1、翠与种、水之间相互映衬的效果。这个效果包括三者间一补或不补甚至互相制约的效应,以及玉件外表的光泽特征。
2、翠与翠以外部分,即与整个基底的协调程度。
3、翡翠的净度。翡翠玉件的裂绺、白棉、黑斑、灰丝、冰渣等瑕疵越少,则“底”可能越好。
综合以上三项评价原则可知,“底”以质地坚实、结构致密、透明度高、光泽柔润、主色调(翠)与基底、与整下饰品和开头相协调者为好。“底”洁净细腻的翡翠玉料经加工后,其表面非常光滑,在光的照射下通透润泽、熠熠生辉。能充分反映出翡翠玉件的神韵和灵气,翡翠界的商业人士称这种现象为“宝气足”;“种”老、色好、水透、瑕疵少,就能很好地衬托出翡翠饰品的高贵,艳丽和价值,给人以碧绿欲滴、静若秋水或如火如茶的感受,翡翠商界称这类的“底”,这类的感觉为“放睛”。“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翡翠玉料的加工质量和观赏效果,影响到翡翠玉件的质量品级和商业价值。正确认识和评定翡翠饰品的“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翡翠的“底”由于是各项指标的综合体现,因此在质量评价时只能定性评定,在对翡翠质量分级的各项指标中,也只能作为一项参考性指标。
三、“底”与“种”、“水”的区别及关系
在现实中,甚至在一些书刊中,“种”和“底”是两个经常被混为一谈的概念。在最近颁布的云南省地方标准《翡翠饰品分级》中,“种”的专业名称为“质地”。从珠宝学的角度来看,“种”是指翡翠的结构与构造,其内涵是硬玉矿物结晶粒度的大小、硬玉纤维结构的粗细和疏密:“底”则是“种”、“水”、“色”的有机组合和综合体现;观察识别翡翠的“种”,注重的是翡翠内部构造的、具体的、微观的几何形态指标;认识翡翠的“底”,则强调的是有关指标综合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外在的感觉。显然,“底”与“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有的资料中,将透明度(水)与“底”相混淆,这是不妥的。当然,在众多翡翠“底”的名称之中,有的“底”是以透明的特征和透明程度来命名的,但“底”的内涵远远不止是一个透明度指标,“底”和“水”并不是一个概念。这也是容易说得清楚的问题。
“种”差则“底”差,如结构粗糙的“铁龙生”翡翠,其底子就不好,但“种”好“底”却不一定就好,如“瓷底”翡翠,有的结构很致密、细腻,但“瓷底”翡翠属于中低档的翡翠。只有“种”、“水”俱好,才可能有好的底子;只有“种”、“水”、色和翡翠的净度俱佳,才会出现很好的底子,这是我们多年来经营翡翠作出的总结。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里面有许多矿物学、物理学、宝石学和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学问,我们也在不断的摸索当中。
底色指翡翠绿色色斑以外部分的颜色,在行业上也称之为“底子”,“地张”等。
例如褐色调和黄褐色调的底色,往往由充填在翡翠颗粒间隙中的褐铁矿等氧化物所造成的。浅紫、浅绿等色调与翡翠所含的致色元素有关,蓝绿色调往往与硬玉含有一定量的铁或者绿辉石组分有关。
为了消除黄灰色底色对绿色的不利影响,传统上就有采用杨梅汤等弱酸来漂洗翡翠的作法。近十多年来,又有用强酸漂洗翡翠的作法。
部分B货翡翠由于漂洗非常强烈,底色,尤其是黄褐色的底色都被除去,使翡翠的绿色更鲜艳。但是,B货翡翠无黄褐底色的现象,也成为鉴定B货翡翠的一个重要特征。
扩展资料:
翡翠分类:
1、翡翠的A货是指天然生成的翡翠,只是利用物理方法加工雕琢、打磨、抛光,而未使用任何化学、辐照方法改善其内部结构。
2、新型A货(属于B货)是指在A货翡翠的基础上,在有色根的部分添加颜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翡翠加色物品,无荧光反应,且不改变比重。在不严格的鉴定机构会出具“翡翠A货证书”。此类翡翠在珠宝市场甚至很多名店常见出售,如购买收藏级翡翠切记慎之。
3、B货(Bleached and Polymer impregnated Jadeite)酸洗漂白注胶处理。
4、C货(Coating jadeite)染色处理。为染色翡翠。不管酸浸漂白与否,充胶与否,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称C货。
-翡翠
评价翡翠有“地”、“好水”等术语。“地”指翡翠中其他颜色,地少翠多为上品;“好水”指翡翠质地细嫩润滑,通透清澈,晶莹凝重,碧亮喜人,也称之为“俏”,反之称“水差”;“和”是指翠得均匀无深浅之分,反之则称“淡、阴、邪、花”。——《》
人们对于翡翠有许多种称呼,比如说翠玉翡翠玉等等,其实翡翠是一个硬玉矿物所形成的纤维状集合体,其中也包括许多种款式。尤其翡翠的传说自古就有,从前相传翡翠是一种毛色非常美丽的鸟,并且拥有许多种颜色,翡翠也因此得名。翡翠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十分的有名,但是能够达到宝石级别的翡翠却是屈指可数,所以品质越高的翡翠更是在市面上难以购买到。
并且翡翠是散布着玻璃光泽,看起来就如同动物的脂肪一样,摸起来手感十分的细腻柔滑。在透明度上也分三个层次,颜色上更是多种多样,以绿色的翡翠最为常见。同样的翡翠也因为透明度来区好坏,水头足的翡翠,这就代表透明度相对较高,质量更好。可水头差的翡翠,这就代表透明度相对较低,质量较差。
并且翡翠也因为做工的形状以及重量等方面,在价值以及收藏意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分。每个翡翠作品自身都有很详尽的特点,这都是雕刻大师在翡翠身上注入的心血,一个好的翡翠成品更是在市场上受到众人的追捧。
1、翡翠种水色地是衡量一件翡翠品质优劣的标准。简单的说,种指的是翡翠的细腻度;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色指的是翡翠的颜色;地指的是翡翠除去颜色外的质量情况。
2、一件高品质的翡翠是种水色俱佳的,种水好,底子一般不会差到哪里。
翡翠的地:也叫地子、地张、底。它是构成翡翠的基础,翡翠中地子是指除去绿色以外的部分,地子反映了翡翠的底色和结构性,也反映了翡翠在细腻程度和透明度等方面的直观表现。地好是指地的结构紧密、细腻,呈纤维交织结构,色调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反之,结晶颗粒粗大,结构疏松,呈现结晶结构,这样的地较差。翡翠的地是评判翡翠质量和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正确区分翡翠的地,才能对翡翠的质量、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丰富多彩的翡翠复杂而又多变,沿袭千百年的翡翠行业用语大多是用通俗、形象的俗语来描述,这些语言都是些物化了的、形象化的词语,如“玻璃地”、“苹果绿”、“菠菜绿”等,糯化地也是其中之一。
糯化地,化是熔、融的意思。糯化地首先是糯种,种质细腻。其后它的颜色溶于地子,颜色与地子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颜色已经在整体翡翠中化开了,也可以说色溶于地,这样的就是糯化地。
它的特点是半透明、果冻状、均匀细腻温润,肉眼观察无颗粒感,显油性,有质感,带有些许混浊的感觉。糯化地与冰种相比来说,它比冰种的感觉要朦胧些,没有冰种的感觉清透,种比冰种差一些,但是水头足、细腻、颜色是化开的了,透光看的话,颜色是淡淡的,比起冰种来,更耐看,更值得琢磨。对糯化地的理解主要在于抓住它的特征即“化”就行。
评价翡翠有“地”、“好水”、“翠得好”等术语。“地”指翡翠中其他颜色,地少翠多为上品;“好水”指翡翠质地细嫩润滑,通透清澈,晶莹凝重,碧亮喜人,也称之为“俏”,反之称“水差”;“翠得好”当合“浓、阳、正、和”四字,“浓”是指浓而不淡,如雨后冬青,“阳”是指鲜艳明亮,“正”指无杂色、邪色相混,“和”是指翠得均匀无深浅之分,反之则称“淡、阴、邪、花”。
翡翠的地子
玻璃地
完全透明,玻璃光泽。翡翠的透明度与宝石不同。好的玻璃地镯子看上去透明如水晶,无杂质。
水地
透明如水,玻璃光泽。与玻璃地相似,有少量的杂质。
冰地
冰地次于玻璃地全物通透如冰,即通明中如有一层薄雾,似净水封冻、凝滞。
蛋青地
质地如同鸡蛋青,玻璃光泽。半透明,但比较纯正,无杂质。
鼻涕地
质地如同青鼻涕,玻璃光泽。半透明,但比较纯正,少量杂质。
青水地
质地透明,但泛青绿色 是带青绿色的水地品种,因色干扰,不如水地品种。
灰水地
质地半透明,但泛灰色。因有灰色,质量又比青水地又差。
紫水地
质地半透明,但泛紫色调。与紫罗兰不同的是强调透明,实际上是半透明的紫罗兰。
浑水地
质地半透明,象浑水。透明度差的水地。
细白地
半透明,细腻色白。如果光泽好,也是好的玉雕原料。
白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白色。不细腻的细白地。
灰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灰色。不细腻的灰色白沙地。
豆青地
半透明,豆青色地子。质地像豆腐渣一样。
紫花地
半透明,有不均匀的紫花。为颜色不均匀的紫罗兰。
青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有青色石花。质地不均匀,只适合做玉雕。
白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质糙亦有石花
瓷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白色。
干白地
不透明,白色。
糙白地
不透明,粗糙,白色。
糙灰地
不透明,粗糙,灰色。
狗屎地
褐色,黑褐色。 有句行话叫“一种二色三工艺,手镯看种,挂件看色”,可见,种、色、工艺 是选择翡翠的最基本三大要素,其次是大小重量,均度,净度,柳裂及美观感。
1.看种水
“种好遮三丑”形象的说明了,翡翠种的重要性。
水头,即透明度,指翡翠透过可见光的能力。有句行话:“手镯看种,挂件看色”。可见翡翠手镯水头的重要性。水头好的手镯可以使女性显得更加年轻有朝气。
种等级从高到底为:老坑玻璃种,水种,冰种,冰糯种,糯种,其它种,其它种高低主要看色了。
2.辨颜色
翡翠的颜色有很多种,但上好的翡翠一般都以阳绿色为主。然而,绿色对不同年龄、身材、气质的女性来说,意义大不相同。选购时应依照自身偏好来选择。年轻女性最好选择色调较艳且水头好的手镯,显得年轻朝气、充满活力﹔老年女性则应挑选颜色稍深点的手镯,显得尊贵大气、庄重沉稳。
颜色等级从高到低为:绿(帝王绿、正阳绿、苹果绿)、红、黄、紫。
3.看工艺:有句话叫“料工各半”,就是说一个好的作品,料和工的价值各占一半;工艺的好坏与象徵的意义都对价格有影响。
4.其它:大小、厚度即相同品质的玉石当然是以大而厚的价格较高;均度即水、色分均匀无水差色差为好;净度即无瑕疵无其它杂色越干净越好;柳裂即没有裂纹为好;美观感即翡翠物件多方面的的总体感觉,也因人而异。 翡翠成品加工分为光身成品和雕花成品两大类。
光身制品对原料要求较高,不能有裂纹,因为一有裂纹就很容易见到。有裂纹的翡翠,大都用来做花件,通过雕刻手法可以掩盖裂纹。
因此在评价光身成品与花件时,在同样质量的情况下,光身制品要贵过花件雕品,当然有特别精湛的雕玉则例外。 1、透明度:半透明则最佳,太透或不透明都不好。
2、结构:颗粒越细越好。
3、净度:无瑕疵的最佳。
4、切工:“玉不琢不成器”设计,雕琢的造型,抛光,款式新颖。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点翠。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饰。 赌石的技巧与学问已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无非是把握以下几点。
场口辨别:缅甸北部亲敦江支流乌龙河流域是优质翡翠矿场范围内共有新老矿场(坑)数以百计。地形为丘陵及河谷平地,林草茂盛,雨量充沛,年降雨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质量好、产量多,很受商家重视的新场口,其深部产出之石以红蜡、黑蜡和白黄蜡壳为显著标志。应该指出,翡翠场口众多,每个场口都可能产出。
此外,裂隙有大小有开合等种类,这对估价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是翡翠一大缺陷。业内人士说,不怕大裂怕小绺,宁赌色不赌绺。在赌石交易中对大绺外绺注意观察如夹皮绺、大绺、恶绺等,对小绺、内绺观察相对薄弱,必须慎之又慎。专家经过研究指出,应用绺的颜色可以判断其破坏程度,呈白色是一般破裂,如果呈红、黄、黑色则为严重程度。这些是开口裂的特征,无明显颜色者属于微开或合口裂。成品和明货(开门翡翠)则应仔细观察内裂小裂如蹦瓷裂、马尾裂等,尤其是随绿裂、错位裂对其定价销售有着直接影响。
1、造假开口:在无色、水头差的低档赌石上切小口粘贴高翠薄片,以劣充优。鉴定时应仔细检查开口(门子)周边粘合痕迹,缝隙形态和温差变化对其影响。
2、造假皮壳:将次料、废石、假货粘上优质翡翠皮壳,再放在经酸、碱浸过的土壤中埋上,使之变为相似“真皮”,掩盖了人工痕迹。鉴定时首先要水清洗干净,检查皮壳每个点面,不放过细小孔、缝、洞并对比颜色、粒度变化。
3、做假颜色:用炝色、染色使无色淡色料,变成鲜艳翠绿色还有涂蜡、涂漆、深泥等方法。鉴定时用滤色镜看炝色变成红色,用放大镜看色的分布变化人工着色在细小裂绺中色重,其它部分淡或无色。洗刷、稍加温后再观变化。
4、造假心子:将高档翡翠挖心取出一部分,留下靠皮部分高翠再注入铅等物质后密封好切口。鉴定时测重量过重过轻都可能是假心货。对外皮的可在疑点用链子、刀子划度有无软性物,寻找粘贴迹象。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 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1、种是对翡翠最基本的描述,是翡翠之本,是指翡翠的结构、透明度、颜色等因素构成的综合品质,具体表现为结构的枢密程度,晶粒的大小,以及透明度的高低。
2、地子又称地张,地子是绿色依附的质地、绿色分布的载体,是基础。地子是除绿色以外的所有因素构成的集合,是种、水、净度的组合协调所体现出的品质特征,反映了翡翠的结构、透明度和干净程度、也兼合了色调和颜色的特征。
3、不可否认,种、地子分级繁琐细致,等级划分的界线较为模糊,加大了界定的难度。但无需因此而纠结困惑,实践中更注重综合品评。
底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底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其余部分,是指种、种的变化、水头、各类次要的颜色、各类瑕疵缺陷等,这些所有因素的综合情况。其中,种的变化是指在同一件成品上,无论挂件或手镯,都可能出现某部分种好,而另一部分种会变差的现象,当然,水也会跟随变化。翠轩一品给你总结一下“底”。
可以说无种,但不可以说无底。
所以,底不是种,种也不是底,但底包含种,是另一个比种更宽泛的概念。如前所述,当种很差的时候,为避讳可以说无种,但底就是存在的避不开,不可以说“无底”,底之不存,色之焉附?因此无种时用底来代替,是恰如其分的。
除了色,底是评价翡翠好坏的总结
在买卖的业务交流中,当人们对一件成品的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评价后,常对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观察,做出一个总的评价,用以估计其品质、档次及价位。对应的描述语是:好,一般,或差;干净,或脏(不干净);清爽,或灰、发灰(不清爽)等。
如果种好水好,种水不变差,无瑕疵无脏杂,就说底好、底干净、底清爽;如果种水一般有少量瑕疵不影响美观,就说底一般;如果种水差、灰暗,有瑕疵脏杂,很影响美观,就说底差、底不干净、底不清爽、底脏、底灰、底发灰。
种水好底未必好,底好则种水必定好
由于底包括种,若种水好但其他不好,如有脏杂等,则底仍不好,即种水好底不一定好;反之,所有条件好,底才会好,所以底好则种水必定好很多人将底代替种来称呼,如玻璃底、冰底、糯底、豆底等,但这其实是一种含混的称呼法,业内只有少数人在不甚明白的使用它。
底的含义
翡翠的底又叫底子、底张,也叫地、地张或地障。
其实,底或地这个概念,不唯翡翠独有,它在中国玉文化中早已存在,其他各种玉石人们都要考虑其底子的干净程度。而在传统玉雕中,古人早就将阴刻凹纹和铲出大片低凹部分的工艺,叫做“剔地”。这与翡翠的底的概念和所指毫无二致。
而且,底或地这个概念也不仅仅是玉器行业使用。例如瓷器,其上绘制的各式图案必须衬有底色,这些底色便被称为“地色”:白地、蓝地、红地、黄地,都是瓷器行业的行话。著名的青花瓷,便是青色绘于白地之上。
可见,艺术形象雕绘于各种“底地”之上,正像万物生长在大地上,“地”由此来,这便是“底地”概念形成的根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