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是什么玉?是不是和田玉?

碧玉是什么玉?是不是和田玉?,第1张

碧玉属于和田玉,颜色美丽,质地细腻,呈半透明的菠菜绿色,包括有新疆碧玉、沱江碧玉、俄罗斯碧玉等。新疆碧玉的手感细腻,沱江碧玉手感冰润,俄罗斯碧玉的颜值比新疆碧玉更高。

碧玉是一种和田玉,和田玉是世界公认的软玉之王,包括有墨玉、碧玉、青玉、白玉、黄玉等多种颜色,通常以黄玉最佳,其次是墨玉,然后是白玉、碧玉,最后是青玉。

碧玉的特点:

碧玉的颜色美丽鲜艳,质地细腻柔和,呈油脂或蜡状光泽,为半透明的菠菜绿色,主要产自新疆的玛纳斯县,所以又称为玛钠斯玉。除了新疆碧玉,按产地还可以分为沱江碧玉、俄罗斯碧玉、新西兰碧玉等等。

您好

两者成分不相同且外观也有明显差异的

东陵玉(Aventurine)化学式(SiO2)学名:砂金石,亦称海洋石或东陵石,最早产于印度,故又名“印度玉”。学名是砂金石,亦是水晶家族的成员,东陵玉是一种石英质矿石,同玛瑙一样,化学成份为氧化硅,无固定形状,通常有绿、红、蓝等颜色,绿色最为常见

和田碧玉田碧玉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MgO和CaO,符合一般钙质闪石类矿物的基本组成,颜色呈菠菜绿,光下不透,细看里面有自然形成的条纹,里面有黑点,精光内敛,拿在手中盘摸一会,会感到有油的质感。而颜色非常碧绿,光下看很通透,有条纹,有色差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有两种解释:

一、为一种含矿物质较多的和田玉,其中氧化铁和粘土矿物等含量可达20%以上,不透、微透或半透,颜色多呈暗红色、绿色或杂色。按颜色命名可称红碧玉、绿碧玉等。有时也可按特殊花纹和色斑进行命名,如风景碧玉和血滴石。按产地可分为新疆碧玉、沱江碧玉、俄罗斯碧玉、加拿大碧玉、新西兰碧玉、美国加州碧玉。

二、碧玉,又叫豆瓣绿、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椒草。可做盆栽观赏,亦有药用价值。

透闪石是含水的钙铁镁质硅酸盐,由于和田玉矿物基本由透闪石组成,因此其主要化学成分接近透闪石的理论值含量:SiO25334%—5760%,MgO2130%—2499%,CaO1133%—1741%(透闪石理论值分别为SiO259169%,MgO24808%。CaO13805%,且白玉更接近理论值,次要成分含量少)。

一般说来,FeO小于2%,Fe2O3小于1%,Na2O和K2O均小于03%,Al2O3小于2%,H2O小于2%,其中FeO含量随白玉到青玉而增加。平均值:白玉为072%。青玉为194%。

和田玉与镁铁超镁铁岩中的透闪石玉在化学成分上主要是FeO含量不同,前者低,后者较高,如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透闪石玉(碧玉)FeO为293%—544%;其次是微量元素不同,后者有铬、镍等等,而前者无。 

现今和田玉的名称在国家标准中不具备产地意义,即无论产于新疆、青海、辽宁、俄罗斯、加拿大、韩国,其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即可称为和田玉。

扩展资料

和田玉产于新疆和田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等地。和阗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乾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_塔格。

由于“和阗玉”名称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不具备产地意义,青海、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地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软玉都可以称为“和阗玉”。

-和田玉

1、成份含量不同。碧玉构成成分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中铬、镍、钴等微量元素是和田玉所没有的。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它们的形成环境不同,碧玉的形成与超基性岩有关,而和田玉与碳酸盐岩和花岗岩接触交结有关,因此才会有这种差异性。

2、种类范围不同。和田玉有红、黄、白、碧、青、墨、过渡色等颜色,而按颜色分可以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黄玉、糖玉、墨玉、红百玉这八大种。和田碧玉颜色多呈淡到青绿的颜色,但也会呈现出绿到发黑的色调。在市场上,人们根据碧玉不同的绿色调,将其分成了菠菜绿、鸭蛋青绿、淡绿、阳绿、水绿、老绿等。

3、产地范围不同。和田玉多产于新疆地区道,其实它不单单是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就叫和田玉,我国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石头都称为和田玉,因此就有了韩国、俄罗斯、青海等不是新疆的产地,所以它的产地范围十分广泛;和田碧玉多产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玛钠斯县,世界范围内的软玉除昆仑山、北美洲、大洋州等地也多出产碧玉,在新疆玉石市场有俄罗斯碧玉、加拿大碧玉、和田碧玉和玛河碧玉。对比和田玉的产地范围,碧玉显得比较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96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