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玉的价值不在于新与老,而在于它的做工是否精致\细腻.
新玉,常常被古玩界一些玉器资深藏家称之为“小儿科”而不屑一顾,其实这是一种极为陈旧的观念,不客气地讲可称为一孔之见,以偏盖全。为什么这样说,常言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老玉有古意的魅力和神韵,新玉有时尚的气息与特色;老玉难辨识、难鉴定、难估价,有价无市,真真假假,究竟谁说了算新玉易辨识、好鉴定、价格透明、鉴定有标准,新玉新工,知根知底,多放心呢总之,老玉有长处,新玉的优点也不少,因此,只能辨证地去看待,或者根据各人的喜好来取舍。
真玉器温润汹涌,半透明不透明的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它杂质,均属正常现象。假玉器给你谝个感觉就是没灵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内中还有气泡(出土古玉在色泽上另当别论)。
真玉器放在手里掂一掂,手感沉重。假玉器掂起来手感比较轻飘。
真玉器比较坚硬,用刀划无痕迹,假玉器往往比较软,刀划必留痕迹。
把鉴定对象用线腾空吊起来,轻轻敲,真玉器其声清脆悦耳,舒扬致远。假玉器不会有美好的声音发出来(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稍薄的玉挂件)。
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比较细密。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是玻璃一类的东西。断口物质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普通石头一类的东西。用7倍以上的放大镜,细细观察鉴定对象的边角、洞、镂空刻线,于细微之处常常可以捕捉到假冒伪劣货的蛛丝马迹
。
鉴别玉器主要看色泽是否浓(浓郁)、阳(鲜明)、俏(色美)、正(纯正)、和(柔和)这五个特点,如兼具之,即为上品。反之,若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是劣品。
购买玉器不要在强灯光下挑选,因灯光照射会使玉器失去原来本色,还会掩饰瑕疵,以假乱真。选购玉器还要学会鉴别真伪。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玻璃、云石、电色等几种。塑胶和云石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有气泡,电色假玉是在劣质玉石上镀上一层美丽耀目的翠绿色外表,乍看较难识别,但仔细观察,电色的劣玉往往带有一些“蜘蛛爪”,即绿中带蓝的小裂纹。
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这是我们要处在古人的位置来思考古人做玉的一个前提,也是我们辨别老玉新工的一个尺寸。因为古玉价值非凡,动则上万,所以仿古玉的生意从宋以来一直随着太平盛世而兴旺起伏,而仿古玉中用老玉来仿老玉是仿古玉中最难鉴定的。宋时就有用汉玉中的边脚料来仿的。高水平的吃药和走漏大部分都和老玉新工的看法有关,这种现象已有近千年了,连聪明绝顶的乾隆皇帝也为古玉新作而龙颜长思。下面就介绍几种鉴定老玉新仿的方法:第一,天生玉纹。老玉新工的鉴定,最简单的就是从玉纹上入手。玉纹是玉石在几百万年前甚至与地球同时的岩浆喷射流动中形成的,一层一层的,边线很明确。大理石纹也是如此,在很多地方玉种,如蓝田玉、岫玉中都可以看见这类天生纹,很多仿品都是用这类天生纹来做旧的。天生石纹还好鉴别:注意纹纹之间的边线,一般来讲一层一层的天生玉纹的边线都是很清楚的,就象北方花卷的一层层卷边一样,几乎没有浓淡相溶的过渡层。一般来讲,从夏商周老三代到明清,都是用质地纯净的玉种,几乎不用有天生玉纹的玉料的,认为那是杂质杂色杂料,做玉时首先去掉的,所以看见有天生玉纹的都要小心。另外要注意的是玉筋和玉纹的不同,玉纹是有色的,而玉筋是玉质本色的,所以古玉中还是有用玉筋的。有一个诀窍: 玉筋比玉肉要坚硬、密度高,所以玉筋反而很不容易被沁浸入,高古玉自然的沁色中,遇到玉筋的地方,沁色就淡了少了,甚至沁浸不入,连蚀斑或老斑遇见玉筋也是如此,而仿的沁色或蚀斑都染蚀成一片,连有玉筋的地方也染蚀成一色。第二, 籽料老皮老沁纹。和田有籽料,其他所有玉类也都有籽料,蓝田籽料、岫玉籽料(河磨料)、独山籽料、俄玉籽料、青海籽料等。籽料就是大大小小的玉矿石在自然风化中被风和雨水冲刷到河川里、山沟里、平原里,经过几千年、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长时间的流水冲浸,玉质就慢慢越来越细润盈亮。在青铜器以前,古人无法开矿,都是用各种籽料来做玉件的原璞,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如此。但古人都是用纯色的或去老沁的籽料为多。据说,红山里已有巧雕,但不为主流。所以看见红山良诸玉中带原皮的都要小心了,不要误以为是沁色,现在的仿品反而喜欢用老皮老沁来冒充真品,就是所谓的老玉老沁新工做旧。第三,紧紧抓住老玉老工老沁这个顺序。真品都是老玉老工老沁,先有此玉料,再有玉工,再有沁生。一般都是看沁在工上来鉴别的,注意看砣或刀工的沟底和沟边。砣工的沟底是仿者的头痛之处,为了满天过海,仿者常常将沟底弄脏弄乱,所以,先看跎工以及沟底干不干净,再看沁色和沁纹是不是自然地爬进沟边,爬过沟底,爬出沟头。如果沁盖工,就是真沁,反之则仿。要看跎工干净利落,沟底亮亮的 ( 包浆 ) ,沁色沁纹自然地爬过沟底而上,找不到人工切割沁色的剖面。还要注意,看沟底和沟边时,小心不要被做旧的假沁迷惑。那些假沁故意做在工上,盖住工。这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看,千万不要心烦气懆。假沁是无根的,没有在玉里玉外的来龙去脉的,孤零零的一块沁都要小心细辩的。第四,从玉沁纹的纵向和横向来看。如果是老沁老纹新工,老沁老纹的纵横纹一定会被切断或切开,寻找沁纹的切断和切开面就成了关键。先要看整个玉件的拐角处,除非是天然的拐角,否则一定有人工切割的剖面。注意看拐角的上下左右是不是沁色纹路浑然一体,左右自然,上下联片。如有断面或不协调的沁纹出现,就要小心判断是不是人工切割面了,浑然一体找不到人工切割沁色老纹的剖面才对。现在最难辨别的是用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很多造假者知道大家都在看工和沁的关系,所以就尽量的少用工,而且是在玉皮玉沁处几乎不用工,这样皮沁和工就没有关系了,这一招在仿新石器文化古玉中用的最多也最成功。造假的人四处去找合适的老玉料,通常都是籽料,如岫玉的河磨料。如果是圆形的料,就在边上无沁处跎出几道线来,做成一个乌龟样子,背上和腹部都是老皮老斑,再打一个象鼻孔出来,一件高仿的红山玉就成型了;如料是长柱形的,就打个对钻孔出来,外面全是老皮老沁,就是一件高仿的良诸玉了。辨别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除了细看那仅有的几道工外(通常这几道工都仿得很好 ) ,还要远看其神近看其形。先放远处,左右上下前后多看看,是不是神在形中?然后拿在手上近近地仔细看看,是不是形在神中?也就是说,远近都要一样的形神一致,如有不符,都要再三细细审核。换句话说,形神的远近细看,就是鉴别老玉原形少工高仿品的最好办法。因为造假者无法顾及到形状规正,如头部过大或背部过长等等。古人造玉是一项很高尚很重要的任务,几乎都是给部落的首长阶层或英雄们做的,都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决不会是随意乱来马虎将就的。记住这几句话,再回头看看很多高古玉,特别是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真假就自然会有新的认识。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沁有所生符合这五句话的古玉,都是好藏品,都是我们祖先的鬼斧神工的创造,这是辨别老玉新工的一条分水岭。高古玉水太深,造假也最猖獗,且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生产过程,造假人结伙成帮。有专门负责购材料的,做“老玉新工”精仿品,先到陕西咸阳附近购买无纹饰的出土素玉片。有专门负责加工的,再到浙江、杭州去做纹饰,按要求仿雕古代花纹。若新玉仿旧,雕好纹饰后再到安徽蚌埠去做“皮”,即根据雕好的花纹做旧,做出各种沁色。做旧的方法也是参照古文物书籍上介绍的那些方法。但有一步“改进”,这却是一个了不起的骗死人的绝招,造假人向挖墓人购买“尸泥”。搞考古工作的知道,春秋战国墓底,很多有薄薄一层腐泥,是当时人的尸体和各种布类陪葬物长久腐烂造成。古代人殡葬爱用朱砂,很多出土商周古玉沾着尸泥和朱砂。造假人就利用人们这一心理,从挖墓人那里掏钱购买尸泥,伴了朱砂沾在做好“旧”的假古玉上,仿制新出土的古玉,再打上蜡,专骗那些有一定鉴定知识的“二把刀”。曾接触过的一个造假的人,他夸口说,在广州古玩市场,那些港台来的古玩商人,鉴定古玉最爱凑鼻子嗅一嗅,闻闻有没有古尸臭味,再看看古玉洞眼里有没有朱砂,往往上当。朋友们买古玉,首先一点就是先把沁色看准,看是真沁,还是借玉皮巧雕,看清楚是沁下工还是工破沁,请把古玉的时代风格掌握准确,最要紧的是加工方法。古玉用砣磨出来的花纹同现代电动玉雕机刻出来的不一样,古玉的线条用肉眼看流畅,十倍放大镜下可见迟迟纯纯,边有毛刺。另外是看光,古代磨玉的砂石没有现在磨玉的金刚砂锋利,人力加工的转速也没有现在电动的转速快。古玉手摸的感觉会很温润,放大镜下却显坑凹不平,光线散射。仿古玉却磨的很平,光色很强。看玉光要分清是“柔润”还是“光亮”。辨认老玉新“工”,注意纹饰内外光色不一。
1、兰田玉
产于陕西省兰田县。兰田玉外观为**、浅绿色,不透明,硬度为摩氏4度。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兰田玉开采历史悠久, 见于汉书,张衡及班固等文赋记载。现仍有玉石矿生产。因产量不多,汉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为玉材。所以兰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以至明代宋应星在 《天工开物》中称,兰田为葱岭(昆仑山)的别名,兰田为储运玉石之地等推论。地质部门曾对现尚开采的兰田玉进行了考察。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璈的研究,陕 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兰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当时京城附近。
2、南阳玉
南阳玉的矿区地处独山,又称“独山玉”、“独玉”。南阳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为 55至65度。南阳玉为多色玉石。常见为两种或三种以上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鲜艳,分别称为:水白玉、白玉、乌白玉、绿玉、绿白玉、天蓝玉、翠玉、青 玉、紫玉、亮棕玉、黄玉、黄蓉玉、墨玉及杂色玉等。南阳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1952年发现的殷墟玉器,1976 年妇好墓出土的玉器都发现了以南阳玉为玉材的例证。现陈列于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瓮,也是用南阳玉琢制的。据文献记载,南阳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规 模。至今独山上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南阳玉开采的历史之久,规模之盛。南阳玉的储量相当丰富,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3、酒泉玉
产于甘肃祁连山脉,因又有祁连玉之城。属蛇纹石族玉石。半透明,以绿色为多,带有均匀的黑色斑点。硬度为45度至5度。酒泉玉的开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武威娘娘台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制成。
4、铀岩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又称铀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铀玉的产地很广泛。铀玉外观 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铀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 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铀岩瓦沟矿产铀玉近似。瓦沟矿铀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5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 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 55度至65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 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 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1)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为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代极推崇羊脂白玉。
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有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的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
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汉代的扳指出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那么大的力量了;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作为玉来说 年代的鉴别主要还是看形制的特点
玉分两种:
软玉和硬玉
新疆的和田玉,青海的昆仑玉属于软玉
翡翠属于硬玉
水晶属于石英质矿物不是玉
和田玉按颜色分级有很多种:白玉,青白玉,黄玉,碧玉,墨玉
羊脂指的是一级白度的白玉
和田玉按料来划分又有山料和籽料之分价格差数十倍
无论是翡翠或是和田玉都有高中低档产品,高的过百万,低的只要几元几十元遍可买到
新疆的和田白玉是指和田地区产的玉的总称.而羊脂玉又是和田玉里最好的玉种(属软玉),其开发已受国家保护(听说已不再开采了)所以价格不菲.有道是收一块少一块.
青海的昆仑玉质地没有羊脂玉的润色、密度也没有其大。价格相差甚远.
翡翠是最百年新开采出的玉种(属硬玉).因慈祥太后喜欢而被世人所接受.
如果只是佩戴着玩的话可买翡翠.因其价格相对而言较为便宜.如果是想收藏的话就应买新疆白玉.因其升值空间大.不过在买的时候最好带上懂行的免得被人斩。
中国的四大玉种简介
1、蓝田玉:
产于陕西省蓝田县。蓝田玉外观为**、浅绿色,不透明,硬度为摩氏4度。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兰田玉开采历史悠久,见于汉书,张衡及班固等文赋记载。现仍有玉石矿生产。因产量不多,汉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为玉材。所以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以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蓝田为葱岭(昆仑山)的别名,兰田为储运玉石之地等推论。地质部门曾对现尚开采的兰田玉进行了考察。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璈的研究,陕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蓝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当时京城附近。
2、南阳玉:
南阳玉的矿区地处独山,又称"独山玉"、"独玉"。南阳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为55至65度。南阳玉为多色玉石。常见为两种或三种以上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鲜艳,分别称为:水白玉、白玉、乌白玉、绿玉、绿白玉、天蓝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黄玉、黄蓉玉、墨玉及杂色玉等。南阳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1952年发现的殷墟玉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玉器都发现了以南阳玉为玉材的例证。现陈列于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瓮,也是用南阳玉琢制的。据文献记载,南阳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独山上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南阳玉开采的历史之久,规模之盛。南阳玉的储量相当丰富,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3、岫岩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又称岫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岫玉的产地很广泛。岫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岫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岫玉近似。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4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後呈脂状光泽,硬度55度至65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新疆玉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品种之一,它以精良细腻的质地、纯静怡人的色泽“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在传统玉石中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以和田地区为新疆玉的主要产区最为著名,故又称“和田玉”。其质地坚硬细腻。新疆和田玉又称软玉,主要由角闪石族矿物中的阳起石组成。产于新疆山地,河床的冰雪之中。
和田玉的优点是其他任何宝玉石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温润,不张扬,可是不但硬度高而且韧性极好,在玉器史中,还选过很多其他的料,可是最后的选择却是和田.当儒家的思想融入到玉器中后,最终形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绵延7000年而不断。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2003年10月底历经几年时间的中国“国玉”评选工作结束,著名的新疆和田玉同时获得“美玉”称号,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国石”。
玉一般分二大类,即软玉及硬玉
1 软玉:
(a)产地: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而以新疆一带的白玉最为出名。
(b)颜色:深禄、浅绿、白色、奶黄等
(c)品种:白玉、岫岩玉、青玉
(d)外表光泽:油脂光
(e)产品:雕件、手镯、吊坠、佩件等。
2硬玉(翡翠):
一般统称缅甸翡翠玉,因主要产地在缅甸之故。
(a)产地:缅甸境内,在山上称为山石,在河底称为水石。
(b)颜色:绿、紫、红、黄、黑、白等。
(c)品种:老坑种、玻璃种、冰种、豆青、油青、白底青、芙蓉种 、乾青及新坑等。
(d)外表光泽:次玻璃光
(e)产品:手镯、雕件、吊坠、珠链、花件等等。 因为缅甸翡翠玉的优质原石产量越来越稀少,而-般玉石材料由于含有较多杂质及氧化物,成品较多瑕疵,故制造商在十多年前发明以化学方法将其缥白再以树脂充填,令产品更漂亮,所以有B货之称,而染色者则为c货。现概括如下:
A货: 原石原色,不经化学处理的玉器可以世代相传,其价格亦较高。现在优质老坑种翡翠玉在国际拍卖中的价格每创新高,因产量越来越少之故。
B货: 经化学漂白再充填树脂的玉器,现在市场亦接受其作为优 化处理的宝石,而其价格亦较相宜,可作装饰的宝石用。
C货: 染色的玉,只能当作人造宝石。
B+C货: 经化学漂白再充填树脂后染色的玉,亦只能当是人造宝石。
一般说来还是古玉最好,中国玉石文化源远流长,据查考古资料远在新玉器时代就已出现了玉器。而古玉器即为历代帝皇将相及庶民所喜爱,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人民仍保持着敬玉、爱玉、惜玉的心理。人们还普遍认为,佩带古玉可以起到辟邪、防险、活血强体和长寿的作用。
何为古玉?从广义上讲,泛指清代以前玉器即可称为古玉。具体断代则按历史年代特征、纹饰刀工、器形沁色划分。鉴别古玉首先要看沁色与蚀斑,出土的古玉,久埋地层,经受各种不同化学成份的侵蚀,局部或全部改变了原来的颜色,而被染上了红黑白绿黄灰褐等多种沁色。有无沁色是鉴别新、古玉器的一个重要关键。沁色也有真假之别,真沁者,透肌入骨,与玉浑然一体,直浸玉里,光泽、透明度不减,玉器古朴庄重,温润而富有宝石光泽。而由人为染造假沁者,则色调呆滞,不自然、透明度差,无论如何盘玩,亦不会产生羊脂状宝光。
所谓蚀斑,则由于玉器久埋地下受化学成份浸蚀而形成。玉器表面有腐蚀剥落现象,可呈片状脱落的、可呈坑点状凹陷和形成孔洞的。由于沁色与蚀斑形成机理相同,所以沁色和蚀斑基本上成正比,有沁色者一般随有不同程度的蚀斑,而沁色越深则蚀斑相对越重。玉器的蚀斑也有造假的,伪造者用强酸腐蚀斑器,使斑器表面形成人为“蚀斑”。由于真假成因不同,假造者一般蚀斑均匀分布于玉器表面,深浅轻重大致相同。真蚀斑者,天然形成于玉器结构松散部位,腐蚀深度大小轻重不一,自然而然,所以较好辨认。
古玉鉴别的另一方面,则要观察玉器表面的刀痕和刀势。古代没有今天科学发达,琢玉者多采用落后的锐器制玉,在玉器表面反复刻划,其刀痕多为阴线工(表面凹陷的沟状线条),上宽下尖,剖面呈V字型,这是古玉刀痕的重要特征。而仿古玉,多用现代机械小沙轮磨制,其张条剖面上下同宽而底圆,刀痕呈U字型。玉器刀势方面,古玉者功力深厚,刀痕线条圆转流畅,刀工回勾有力,一气呵成。仿古者,由于功底腕力不足,刀势无力,线条呆滞死板,走刀极不自然,往往有线条走偏或修改现象。
玉器表面光泽,也是鉴别古、新玉石的主要环节。古玉由于年代久远,火燥之气尽消,呈现出内的光泽,深沉而柔和。新玉由于刚发新刃,火燥之气未除,光泽外在、上浮,与古玉光泽相比往往太亮。古、新玉器的光泽区别,用通俗比喻说的话,古玉光泽呈“油脂性”,而新玉即为“玻璃状”光泽。
以上所谈几方面是鉴别古玉的几种简单、实用方法,提供给喜爱玩玉的同道和刚踏入古玉领域的朋友们参考,并在购买古玉时不致于吃亏上当
鉴别玉器的老工和新工
中国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6000年的仰韶、红山文化,那时已经发现有玉龙玉盖等玉雕品。当时人们还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玉石的加工主要是以石攻石,利用锐石打凿、刻玉、划线、磨玉成形,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来人们采集或用硬度大的岩石制成"解玉砂"用来琢玉,利用绳线、兽牙、木杆、骨片、石器配合解玉砂进行钻、锯、磨、使玉材成形,这是史前玉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用转动的砣轮加工玉是一大进步,而原始砣很可能始于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用手拉弓弦(后用脚蹬)使砣轮转动,砣轮用石材制成,做成不同的砣头配合解玉砂进行琢玉。
商代有了铜,铜制铊轮强度不大,自身容易磨损,做出的沟线浅而宽,断面多呈半圆形。西周末、春秋初有了铁,铁铊坚硬,能够做得薄而锐,提高了加工精度。可以刻出细细的线条,深深的沟。砣轮改用铜、铁制造后,铁铊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期。民国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有些地方仍有用铁铊解玉砂琢玉的作坊,这种加工玉器的方法俗称为老工。80年代后几乎全部使用高速电动机具和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磨具砣。这样,现代玉器加工,电动工具和砂轮磨砣便成了一统天下,这就是新工。
老工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迹。判断老工新工就是从这里入手。
老工的工序(指铁铊工)大致如下: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著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如:转速高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眼、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老工新工的不同之处,利用放大镜只要细心观察,总能见到不同的加工痕迹,下面就其典型特征作如下对比:
1、线条: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的两侧沟边没有崩口(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铊与解玉砂接触时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铊轮带走,只能留下短暂的磨痕,不可能划出长长的道道。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铊轮走速不均,压力不匀,而出现的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铊之重线等,这样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线条是用砂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道。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选用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成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道而且光滑。此时,只要看看沟底有否磨砂情形,就能识别是老是新。
2、钻孔:老工钻孔靠解玉砂,孔壁磨砂状,如果砂粒粗会有沟痕,但沟痕不大规律,有时解玉砂排泄不畅会使孔径粗细不匀。新工金刚砂磨具,高速磨削,孔壁有沟痕成螺旋状,孔径规矩笔直。
3、开窗:老工开窗是在钻孔中穿过钢丝线锯,再配合解玉砂浆用手工拉玉,沿所需成形的窗口拉一圈,掏出芯子窗口便形成。它的特点是在窗口的内壁上有线锯的拉痕,此拉痕必定垂直窗口而且边口锐利。新工也是先钻眼,而后沿钻眼处用高速磨具将窗口内的玉料磨去,直到取出芯子或全部磨掉。这样新工在窗口内壁上留下的磨痕,必定是平行于窗口,与老工的磨痕成90度夹角,窗口的边口不锐利。
4、成洞:老工制作两面不透的洞时,是用解玉砂和顶铊慢慢磨(压)出来的。由于切削量大,往往选用的砂浆砂粒粗,于是在洞的内壁上,会留下粗粗的磨砂现象。新工也是用顶砣,只不过这个顶砣可以直接磨玉,于是会在洞壁上留下螺旋状磨痕。
5、掏膛:老工在制作鼻烟壶之类口小膛大的工件时,使用湾铊加解玉砂掏膛。弯铊是一根钢丝,下端成弯曲状,旋转时会形成一个内膛形,带动解玉砂磨削内膛使之成形。掏碗膛、环膛也是这个原理。因此在工作的内膛会留下漂亮的环形磨砂状痕迹。新工钻速高,磨削快,工时紧,往往用钻头直接向瓶膛内各个方向冲钻,而后再磨平。做出来的内膛成锥形,膛壁上部厚下部薄,很不舒服。
6、压地:老工精雕细琢,地子用解玉砂细心压平,不惜工时,但终因手工操作,地子只能压得柔和平整,总体来看还有误差,有深浅或轻微波浪感;新工制作效率高,工时紧,粗工地子不平,特别是边边角角处理潦草;而细工用机器与工具操作,地子特别平整无误差。
7、抛光:老工抛光均匀,柔光柔润可爱,玻璃在地下埋藏千年出土仍然明亮反光,很少能见到磨痕。老工未抛光处和抛光处的反差小,这是因为解玉砂比金刚砂软,而且混有其他杂质,加工后留下的糙面比较光滑,虽未抛光但与抛光面相比反差不大。
新工抛光急成,特别是粗工,工件上的弯曲弧度时有过渡不匀,边边角角留有死角,有的地方能见到抛光磨痕或加工磨痕,未抛光处与抛光处的反差大。在高速强力抛光下,有过度磨光(损)现象。
8、圆雕:在雕刻弧面圆面时,老工细腻无过度磨损,而新工磨削快掌握不好,圆弧不圆滑,会有棱起的现象。
9、粗沟:开挖粗沟时往往用铊扩切,老工下铊细腻。新工加工快速,有过渡不均等粗糙现象,边坡有磨痕。
以上9点不是每件玉器都会全有,有些特征表现也会不够典型。但综合观察,这项不清那项清,是老工还是新工也就可能判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