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和水晶有什么区别

锆石和水晶有什么区别,第1张

锆石与水晶的区别在哪里?

锆石

锆石为矿物名称,旧称锆英石,风信子石,透明者作为宝石,称锆石宝石。

化学成分:硅酸锆

四方晶系,多是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的聚形。透明至半透明。结晶完整的晶体多为“高型”;晶体极差或无晶者为“低型”。

锆石的颜色有红、橙、红褐、黄、绿、蓝和无色。一般有无色、蓝色和红色品种。色散高,有金刚光泽。

锆石的万分中含有放射性无素铀(U)和钍(Th)。但含量很低,远低于安全系数。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佩戴锆石装饰品。

锆石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宝石。它有较高的折光率和较强的色散,无色或淡蓝色的品种加工后,象钻石一样有较强的出火现象。由于它在外观上与钻石很相似,因而被誉为可与钻石媲美的宝石。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娘胎”的一种物质。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化学式为SiO2。纯净的无色透明的水晶是石英的变种。化学成分中含Si—467%,O—533%。由于含有不同的混入物或机械混入的而呈多种颜色。紫色和绿色是由铁(Fe2

)离子致色,紫色也可由钛(Ti4

)所致,其他颜色由色心所致色。在水晶中含有砂状、碎片状针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石榴石、绿泥石等包裹体;发晶中则含有肉眼可见的似头发状的针状矿物的包裹体形成。含锰和铁者称紫水晶;含铁者(

呈金**或柠檬色

)称黄水晶;含锰和钛呈玫瑰色者称蔷薇石英;烟色者称烟水晶;褐色者称茶晶;黑色透明者称为墨晶;呈浅绿色者称为石髓。水晶另一脾性就是怕碱不怕酸(氢氟酸除外),这是由于氧化硅特性所决定的。像玛瑙一类宝石,当受热、摩擦、吹气或受打击时,往往散发一种特殊气味,使人联想到大蒜、马肉、萝卜、松香味儿,然而,水晶在上述情况下,绝无异味

锆石,亦称“锆英石”,日本称之为“风信子石”,英文名称为Zircon。其来源一说可能是在阿拉伯文“Zarkun”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原意是“辰砂及银朱”;另一说认为是来源于古波斯语“Zargun”,意即“金**”。第一次正式使用“Zircon”是在1783年,用来形容来自斯里兰卡的绿色锆石晶体。

锆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锆,化学分子式为Zr[SiO4],除主要含锆外,还常含铪、稀土元素、铌、钽、钍等。锆石按成因分为高型锆石和低型锆石。宝石学中依据锆石中放射性元素影响折光率、硬度、密度的程度将它分为“高型”、“中间型”、“低型”三种。锆石属四方晶系。晶体形态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组成的短柱状晶形,集合体呈粒状。质纯者无色,含杂质者颜色为红、黄、蓝、紫、褐色等,最佳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红色和蓝色。具金刚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条痕白色。折光率“高型”1925-1984,“低型”1780-1815。双折射率“高型”0059,“低型”0005。“高型”色散较强,为004。硬度“高型”7-75,“低型”6。密度“高型”46-48克/立方厘米,“低型“39-41克/立方厘米。具较强的脆性。紫外线照射下,“高型”锆石呈红色荧光。

按颜色可将高型锆石进一步划分为:无色、蓝色、红色、棕色、**、绿色锆石等。由于锆石的光泽强,色散度高,硬度较大,常用于制作钻石的代用品。已成为中低档宝石的佼佼者。

锆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别。锆石易与钻石、榍石、人造金红石相混。它们的区别是:钻石是均质体,在偏光镜中黑暗,硬度大;榍石、人造金红石的双折射率、色散度均比锆石高,往往出现“火彩”。

锆石的评价与选购。主要依据因素是颜色、净度、切磨的款式和重量。锆石的最为流行的颜色为无色和蓝色,以蓝色者价值较高。无色锆石:是宝石级锆石的最优质品种,因其色散度高,透明无色,常用做钻石的代用品。蓝色锆石:是锆石的优质品种,价值最高,以鲜艳的蓝色,透明无暇和高的色散倍受人喜爱。锆石性脆,硬度比钻石低的多,当做饰品佩带时必须小心。

在西方人看来,佩带红锆石可以起到催眠作用,可以驱走瘟疫,战胜邪恶。现今有些国家把锆石和绿松石一起作为“十二月诞生石”,象征成功和必胜。高型锆石是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不含或少含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世界上最著名的蓝色锆石,重208克拉,现珍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宝石级锆石多产于变质岩、玄武岩中。世界上宝石级锆石主要产于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我国的华南、华北、华东也有产出。

参考资料:

水晶商务网 http://wwwsjingitcom

锆石晶体由于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它们发生衰变而导致晶体构造严重破坏,在锆石内部分解为二氧化硅和锆的氧化物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基本上为非晶质体,称为低型锆,没被分解的称为高型锆,稍微受到放射性破坏的称为中型锆,在高、低型之间存在着连续的过渡。

1高型锆

结晶完整,硬度高,折射率为193~199,即高出了标准折射仪的测量范围,双折射率为0059,在琢型的刻面型宝石中能见到刻面棱的双影线,呈一轴晶正光性,相对密度为468。

颜色有红色、褐色、**、绿色、紫色和无色,其中以无色、蓝色和红色为佳。锆石的光谱很典型,吸收谱线有2至40条,位于红光区6535 nm和659 nm吸收线,为高型锆石的特征谱线(图9-10-2)。红色锆石无吸收线。

锆石发光性变化无常,有些锆石发荧光,有些则不发荧光。深**锆石在短波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出黄橙色的荧光。有些锆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暗淡的**光,有些锆石还可发磷光。

2中型锆

介于高型锆和低型锆之间,颜色为带褐的绿色、深红色,折射率183~197,双折射率0008~0043,相对密度408~460,它是高型锆与低型锆之间的过渡产物。

3低型锆

主要指来自斯里兰卡和缅甸的滚圆卵石,其晶格已被破坏,无结晶外形,锆石成分由氧化锆和氧化硅的非晶质混合物组成,颜色为绿色、褐色和橙色,折射率178~1815,单折射,光性特点几乎为均质体,双折射率0000~0008,相对密度39~41,硬度为6。

在低型锆中,有时有多边形环带及条纹,除了受氧化铁污染的张裂纹及后生裂纹外,偶尔还有一些丝绢包体,蜕晶质锆石中可以有明亮的裂缝,称为角形包体。

图9-10-2 锆石的吸收光谱

加热能促使蜕晶质锆石局部重结晶,并使其密度增高,同时吸收光谱也变清晰。斯里兰卡的绿色锆石加热后颜色变浅,红褐色锆石加热后变为无色锆石。

4热处理型

颜色不好的宝石级锆石经过热处理可使颜色得到改善。如褐红色锆石在空气中加热到900℃时可转变成无色和金**,在真空中降温时可转变为蓝色和无色。通常无色,蓝色和金褐**的宝石都经过了热处理,除在6535 nm处有一细吸收线外,还可有一条659nm吸收线。

锆石是提炼金属锆的主要矿石,内含有Hf、Th、U、TR等混入物。锆石广泛存在于酸性火成岩,也产于变质岩和其他沉积物中。

石头种类繁多,用处也多。有用来作为工业用料,有作为观赏雕塑等。其中锆石是用来做什么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现在让我告诉你吧!

详细内容 01

锆石又称锆英石,日本称之为“风信子石”,它是十二月生辰石,象征成功。它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其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在河流的砂砾中也可以见到宝石级的锆石。

02

锆石有很多种,不同的锆石会有不同的颜色,如黑、白、橙、褐、绿或无色透明等等。经过切割后的宝石级锆石很像是钻石。锆石过去还被叫作锆英石。

03

锆石是地球上形成最古老的矿物之一。旧称锆英石,风信子石,透明则作为宝石,称锆石宝石。其来源一说可能是在阿拉伯文“Zarkun”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原意是“辰砂及银朱”;另 一说认为是来源于古波斯语“Zargun”,意即“金**”。

04

对低型的锆石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其就会变成无色透明晶体。比如:斯里兰卡的锆石多为绿色低型的,经过热处理后,颜色明显变淡,成为高型的锆石宝石。我国海南省产的红色、棕色锆石,经过热处理,可以变成无色的。

05

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锆。晶体属四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体呈短柱状,通常为四方柱、四方双锥或复四方双锥的聚形。锆石颜色多样,有无色、紫红、金**、淡**、石榴红、橄榄绿,香槟,粉红,紫蓝,苹果绿等,一般有无色、蓝色和红色品种。

锆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它是提炼金属锆的主要矿石。锆石广泛存在于酸性火成岩,也产于变质岩和其他沉积物中。锆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在河流的砂砾中也可以见到宝石级的锆石。锆石有很多种,不同的锆石会有不同的颜色,如红、黄、橙、褐、绿或无色透明等等。经过切割后的宝石级锆石很像是钻石。锆石过去还被叫作锆英石或风信子石。锆石可耐受3000℃以上的高温,因此可用作航天器的绝热材料。

锆石又称锆英石,它是十二月生辰石,象征成功。(十二月生辰石还有绿松石、青金石)它的英文名字是

Zircon

。锆石为矿物名称,旧称锆英石,风信子石,透明者作为宝石,称锆石宝石。

锆石的化学成分:硅酸锆

;化学组成为Zr[SiO4],晶体属四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体呈短柱状,通常为四方柱、四方双锥或复四方双锥的聚形。锆石颜色多样,有无色、紫红、黄褐、淡黄、淡红、绿等,一般有无色、蓝色和红色品种。色散高,有金刚光泽。无解理。摩氏硬度75-8,比重大,达44-4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99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