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的特征

锆石的特征,第1张

锆石的成分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U)和钍(Th)。但含量很低,远低于安全系数。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佩戴锆石装饰品。

锆石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宝石。它有较高的折光率和较强的色散,无色或淡蓝色的品种加工后,象钻石一样有较强的出火现象。由于它在外观上与钻石很相似,因而被誉为可与钻石媲美的宝石。

早在古希腊时,这种美丽的宝石就已被人们所钟情。相传,犹太主教胸前佩戴的十二种宝石中就有锆石,称为“夏信斯”。据说,锆石的别名“风信子石”,就是由“夏信斯”转言而来,流行于今天的日本,我国的香港及内地。

锆石一名源于阿拉伯语的朱之意和金色之意,而古印度曾称锆石为“月食石”。这也说明这种宝石的颜色常见于红色、金**、无色。同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锆石在古时的阿拉伯、波斯和印度地区就十分受欢迎。

大家知道,许多东西经过热处理就可以变性,锆石也是如此。如果对低型的锆石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其就会变成无色透明晶体。比如:斯里兰卡的锆石多为绿色低型的,经过热处理后,颜色明显变淡,成为高型的锆石宝石。我国海南省产的红色、棕色锆石,经过热处理,可以变成无色的。

宝石界把锆石、绿松石、青金石同列为十二月生辰石,象征胜利,好运,是成功的保证。

我国有部分红色或棕红色的锆石,不经改色处理,也可直接研磨成美丽的宝石。但应该注意,我国红低型锆石也是二色性较强的宝石。如果从红锆石某一方向上看是红色,而从另一方向看,又是淡色或接近无色。所以,加工时,必须按一定方向研磨,让红色出现在磨型正面。

锆石的著名产地有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我国云南出产的锆石一般需经加热改色处理。

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一些钻石的替代品——营业员声称的锆石,并不是前文所说的天然锆石,而且一种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Cubic Zirconia),简称CZ,价格远低于天然锆石,是钻石的一种最常见的替代品,请勿将它与天然锆石混淆。

锆石在酸性和碱性岩浆岩中广泛分布,基性岩和中性岩中亦常产出。

四方短柱状,四方双锥状。硬度大,金刚光泽。与金红石的区分是硬度大,金红石有完全解理。与锡石区别是锆石的密度较小。与独居石区别是锆石具四方柱状晶形,且硬度较大。

锆石主要鉴定特征有:高折射率、强光泽、高双折射率、高密度、高色散和典型的光谱特征等。

由于锆石色彩丰富,而且颜色深浅程度变化较大,因此,锆石可与任何颜色、透明度的宝石相混。最易于相混的宝石有钻石、尖晶石、金绿宝石、蓝宝石、红宝石、石榴子石、锆石宝石、托拍石等。

真假红蓝宝石也可以区别。一般认为,红宝石和蓝宝石是仅次于钻石的珍贵宝石,也是最主要的宝石种类之一。从矿物学观点看,它们都是刚玉晶体类的矿物,只是颜色不同而已。所谓红宝石是指具有红宝石质量的红色刚玉;而蓝宝石的涵义比较广泛,它包括了除红色之外的具有宝石质量的任何颜色的刚玉。

真正的红蓝宝石,属于三方晶系,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和刚玉的化学成分相同。如果显示其他的化学成分,当然就不是刚玉了。天然红蓝宝石在生长过程中表面可形成大大小小的凹坑,而人工的就没这种现象,但可出现一层又一层的“圆弧形生长线”,如果在宝石表面看到这些线状构造,就可断定这不是真的宝石。此外,天然的红、蓝宝石在结晶过程中,周围有一些其它天然矿物晶体,这些矿物常被包入红、蓝宝石晶体中成为包体。这些包体有两大特点:一是呈带棱角的晶形;二是常按一定方向排列,彼此以60°角相交。肉眼观看时,好像红、蓝宝表面有着许多丝状物。这恰恰是真宝石的重要标志。

相反,人造红、蓝宝石中也可出现包体,它的包体不是各种矿物,而是气泡,气泡的出现通常无规律、密集成群,也可弧立出现。

在室内分析可通过光谱仪来鉴定天然和人造的红、蓝宝石。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天然红、蓝宝石在分光镜中光谱的蓝色部分可见到波长450mm的黑线。这一定是真的天然红、蓝宝石。如果没有这条吸收黑线,那一定是假货—人造红、蓝宝石。

-

红宝石是古老的宝石品种,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认为颜色红艳的红宝石具有超凡的“神灵”,它可以消除百病并保佑个人财富与地位不受侵犯。近百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红宝石已成为大众喜爱和收藏的宝石品种。红宝石被国际珠宝界列为四大名贵宝石之一,寓意“仁爱、热情与尊严”,是七月生辰石和结婚40周年、52周年的纪念石。

由于天然红宝石产量少,合成红宝石得以鱼目混珠,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常因此,掌握初步的鉴定知识很有必要。

一、物理化学性质

红宝石的化学组成主要为Al2O3,含有少量(05%~30%)的Cr2O3。属于三方晶系,晶体呈六边形桶状或柱状,晶面上可见到斜交的双晶纹。颜色为鲜红色、玫瑰红色、粉红色。由于含铬,在强光下能发出红色荧光,显得格外艳丽。玻璃至半金刚光泽。硬度9,密度39~41g/cm3。折射率1762~1770,双折射率为0008,具红-橙二色性。发育平直的裂理面。常含有包裹体,因产地和成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肉眼鉴定特征

市场上流通的红宝石有:天然红宝石、优化处理的天然红宝石、合成红宝石、与红宝石相似的红色天然宝石以及仿制品。由于合成红宝石、优化处理的天然红宝石的物理化学特征与天然红宝石类似,用常规仪器难以准确区别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肉眼鉴定主要根据三个方面:颜色在宝石中的展布特征;宝石内部包裹体的特征;宝石表面可能见到的裂理和感生面。

(一) 天然红宝石

天然红宝石根据成因和产出特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产于气成-热液接触变质带大理岩中,以缅甸红宝石为代表;第二类产于玄武岩中,以泰国红宝石为代表;第三类产于变质斜长岩中,以印度红宝石为代表。其中,以第一类质量最好、价值最大。

1、 缅甸产红宝石

缅甸是世界上优质红宝石的主要产地,产于大理岩中。主要有透明红宝石和半透明的星光红宝石两个品种。

(1)透明红宝石

缅甸产透明的红宝石为鲜红色、玫瑰红色,鲜艳、柔和而明亮。宝石透明但不清澈,用10倍放大镜观察,可见一些白色的丝绢状包裹体和反光的裂隙面,主要依据颜色和包裹体来识别:

颜色:多呈鲜红色(鸽血红色)、玫瑰红色,颜色浓艳明亮但不均匀。如果将红宝石放进装有清水的白色瓷皿中,可见到不均匀的红色斑块或条带。具有荧光性,在强光下颜色更加明亮鲜艳;如果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照射,显得象烧红的铁块一样通体红亮而看不清亭部的小刻面和交棱。

包裹体:缅甸产透明红宝石的包裹体较多,是重要的鉴别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 红宝石透明但不清澈,用弱光斜射可见乳白色的丝光。在20倍放大镜或40倍显微镜下用弱光观察,可见平直或以60º、120º交角密集排列的丝绢状包裹体,它们是由细小的金红石定向排列形成的。

指纹状包裹体 为红宝石中无色的气-液包裹体和无色的固态包裹体呈指纹状断续排列而成。其中,气-液包裹体多具有气、液两相,固体包裹体多呈棱角分明的短柱状。

煎蛋状固态包裹体 红宝石中包裹的磁黄铁矿、磷灰石等矿物晶体周围,发育一个扁平的裂隙环,在光线照射下反射出亮白色的光,与矿物晶体一道组合成煎鸡蛋的形状。

愈合裂隙面 红宝石中愈合裂隙面,在光线照射下常呈现出白色的反光。裂隙面一般无色,但有时可以充填一些黄褐色的铁质。

通常上述类型的包裹体不可能在一个颗粒中全部见到,但都应该见到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并可以作为缅甸红宝石的重要鉴定依据。

(2)星光红宝石

多呈暗红色或暗粉红色,半透明-微透明,具六射星光。宝石中清晰可见三组成60º、120º交角的丝绢状包裹体、或深浅不同的色带以及双晶纹。六射星光的中心,有一个向外扩散的亮点,每条星线由中心向边部延伸逐渐变细。

同类成因的红宝石,还产于斯里南卡、巴基斯坦、阿富汗、越南北部及我国的云南。主要区别在于:斯里南卡产的红宝石颜色淡、金红石包裹体柱体细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产的红宝石颜色红艳、粒度较孝缺陷较多;越南北部产的红宝石多为粉红色、粒度大、透明度较差、三组裂理发育;而我国云南产的红宝石颗粒大、颜色红艳、透明度较差。

2、 泰国产红宝石

泰国产于玄武岩中的红宝石,由于含有微量铁质,所以,红宝石的颜色偏暗,多呈暗红色。主要鉴定特征包括:

颜色:颜色比较均匀,但不明亮,伴有褐色或紫色色调。有时可见交角为60º、120º的色带。

包裹体:宝石透明,内部比较清晰,见不到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偶尔可见煎蛋状固态包裹体、指纹状气-液包裹体以及由于双晶纹的反射差异形成的平行色带。

3、 印度产红宝石

印度产于变质斜长岩中的红宝石,多呈玫瑰红色,粒度较大,透明度差,交角为60º、120º的双晶纹发育,四组阶梯状反光的裂理面清晰可见。

(二) 优化处理红宝石

1、 热扩散优化红宝石

热扩散优化红宝石是把琢磨成型的无色蓝宝石,放进装有铬元素的焙料中,在高温下使铬元素扩散至无色宝石的表层,使其显红色。

热扩散优化红宝石多呈橙红色、暗红色,颜色偏暗且不均匀。在日光照射下用20倍放大镜观察,可见许多小网格斑纹。如果放进水中,在宝石表面用肉眼可见天然红宝石所没有的节瘤状小红点,在腰围和棱角处颜色较深。二色性比天然红宝石偏黄,为橙黄-褐黄。

2、 玻璃充填红宝石

为了弥补红宝石表面遗留下的天然感生面(与其他矿物连生形成的凹坑),珠宝商常常用红色玻璃来充填。如果将这种宝石放进装水的瓷盘中,用1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玻璃充填的地方,颜色和光泽有些差异,在玻璃内部还可能见到气泡。

3、 染色注胶红宝石

不少印度产红宝石发育四组双晶纹(裂理面),造成纵横交错的白色反光色带,严重地影响宝石的外观。一些珠宝商就用红色的染料和胶充填在裂理中,以掩饰其缺陷。这种优化处理的红宝石,多呈带紫的暗红色,微透明。在反射光下可见平行排列的白色条纹,在透射光下可见充填在双晶裂理中纵横交错的红色网格。

(三) 合成红宝石

具有商业意义的合成红宝石,主要有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和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

1、 焰熔法合成红宝石

(1)合成透明红宝石

焰熔法合成的透明红宝石,呈红色、深玫瑰红色、粉红色,颜色艳丽均匀,看上去比较呆板和刺眼。宝石内部洁净,肉眼看不到什么缺陷。放进盛水的盘中,用20倍放大镜观察,偶尔可见到弧形生长线和圆形气泡。

(2)合成星光红宝石

合成星光红宝石多为半透明,带紫的粉红色。与天然六射星光宝石的主要三点区别是:第一,星光效应比天然红宝石明显,即使在微弱的光线下也清晰可见;第二,星线交汇的中心,没有聚集的宝光亮点,且星线由中心向边部延伸粗细相等;第三,宝石底部多经过抛光,肉眼可见比较清晰的弧形生长线,这与天然星光红宝石那种交角为60º、120º的平直生长线和具有反光的小裂理面明显不同。

2、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外观上与天然红宝石有些相似,呈不均匀的红色、玫瑰红色,透明但不清澈,肉眼可以清楚见到乳白色羽毛状或烟雾状包裹体,在透射光下这些包裹体呈橙**。这种合成红宝石的'肉眼鉴定特征主要有:

颜色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的颜色不均匀,放进装有水的白瓷盘中,用20倍放大镜观察,可见红色深的地方由于部分氧化铬未完全熔融所形成的密集小红点或斑块。另外,与天然红宝石类似的色带边界模糊,不像天然红宝石那样平直纤细。

包裹体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一包裹体数量多为特点,主要有网格状、指纹状展布的褐**或黑色助熔剂小滴包裹体,黑色熔剂斑块,簇状排列的针状包裹体,以及三角形、六边形银白色或黑色铂金片包裹体等。

综上所述,可见两种方法合成的红宝石,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包裹体甚少,颜色浓艳均匀;而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包裹体较多,颜色不均匀并在放大镜下可见残余熔剂形成的密集小红点或斑块。

(四)红宝石与相似红色天然宝石及仿制品的区别

市场上与红宝石相似的红色天然宝石及仿制品主要有:红色尖晶石、镁铝榴石、粉红色和红色电气石、红色玻璃等。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见表1,具体鉴定特征如下:

1 红宝石与相似的红色天然宝石及仿制品主要物理性质简表

宝石名称 硬度 密度 (g/cm3) 折射率 双折射率 多色性

红宝石 9399176~1770008二色性强

合成红宝石 9399176~1770008二色性强

锆石 75470192~1980059中等

尖晶石 83601720无

镁铝榴石 7537~39174~1760无

电气石 7306162~1640018中等

玻璃 5~6231470无

1、 红色尖晶石

红色尖晶石的颜色与红宝石很相似,但红色尖晶石的红色均匀,见不到红色色斑或色团。从不同方向观察,也不具有二色性。荧光性弱于红宝石,在暗处用手电从冠部照射时,虽然也变得明亮,但能见到亭部的棱或小刻面。内部比较洁净清澈,除能见到少量八面体小尖晶石、磁铁矿包裹体和充填有褐色铁质的贝壳状愈合裂隙外,见不到红宝石中的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或交角60º、120º的色带。

2、 镁铝榴石

镁铝榴石的红色均匀,内部洁净,肉眼很少见到包裹体。在强光下,颜色中褐色调增加,没有光线较暗时的颜色漂亮。镁铝榴石没有荧光,在暗处用手电从冠部照射,亭部小面清晰可见,且相邻两个小面的反光颜色反差显著。

3、 粉红色、红色电气石

粉红色、红色电气石,颜色均匀,无荧光现象,在暗处用强光手电照射,亭部小面上反红色光者多,可见小面的形状。双折射率大,刻面形电气石底棱双影明显。宝石内部洁净,一般很少见到包裹体。具有热电性,摩擦后能产生电荷,能吸附贴近的小纸屑。

4、 红色玻璃

红色玻璃颜色均一,内部洁净,有时可见圆形气泡和旋涡状流动构造。玻璃光泽。手摸有温感,比重较起,无荧光现象。

三、经济评价指标及购买须知

(一) 经济评价指标

红宝石的经济评价主要有颜色、重量、净度、切工等四方面指标。具体可参考:1、刘国彬,刘凯 国际上红、蓝宝石颜色分级标准及近期价格 中国宝玉石 1994(3):34-35

2、“钻石百科·红宝石的分级标准” (二)购买须知

1、市场上红色的宝石品种很多,拟购买红宝石时,一定要注意天然红宝石应该具有的诸多鉴定特征;

2、注意红宝石的名称,按照国际珠宝界惯例,在宝石名称中不能冠以产地。红宝石的产地较多,最大的优质天然红宝石产地是缅甸,此外,泰国、斯里兰卡、赞比亚、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越南等国家也有红宝石产出;

3、注意根据合成红宝石的重要鉴定特征来识别,以免不法商贩鱼目混珠;

4、注意以天然红宝石为冠,亭部为合成红宝石的红宝石二层石,要从光泽、颜色、是否有粘合剂等方面仔细观察宝石腰围处。

钻石是非常珍贵的高档装饰用品,也是结婚时必备的首饰。然而钻石的不但价格昂贵还很稀少,因此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假的钻石。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怎么辨别钻戒的真假。

怎么辨别钻戒的真假:

1硬度测试

钻石戒指上的钻石是人类已知最坚硬的物质,没有什么东西能在钻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则绝非钻石。

2亲油性测试

钻石有很强的亲油性,当我们用手触摸钻石表面时会感到黏黏的感觉,那就是真钻,因为人手会分泌薄薄油脂,抚摸钻石时就会吸附上去,让我们感觉到黏黏的。

 

3哈气测试

在钻石戒指上哈一口气,如果水汽立即消失的则为真钻,反之则为仿制品。

4透视测试

将钻石台面向下放在一张有线条的纸上,如果是真钻石则看不到纸上的线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钻石刻面是不透光的,所以真的钻石是看不到纸上的线条的。

 

5净度测试

钻石是纯天然产物,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含有杂质,我们可以10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钻石内部,如果是毫无瑕疵的,则多半可能是假钻石。

6观察反射光

用放大镜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7导热性测试

将钻石放在手臂或脸上,若感觉它是温暖的,则为假钻石。因为真钻石是不传热的,所以无论怎么触摸它,都是凉凉的。

8证书验证

现在购买钻石戒指一般都会附带一份钻石证书,仔细查看对比,看看钻石证书上面记录钻石信息是否与戒指上的钻石相符,当然前提要保证钻石戒指的证书不会也是假冒的。

 

怎么辨别钻戒的真假——常见的假钻石材质

1 水晶和黄玉

这两种天然矿物的透明晶体,经琢磨后也有点像钻石,但都缺少闪烁的彩色光芒。且它们都是“非均质体”,而钻石是“均质体”,用偏光仪易于区分。

 

2 玻璃

用玻璃磨成的假钻石很容易区别,因为它的折光率低,没有真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芒,稍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另外,可用白瓷碗盛一碗清水,冒充钻石的无色玻璃制品漫入水中即看不清其轮廓,而真钻石暗黑的轮廓在水中显得十分清楚。

 

3 锆石

在人造立方氧化锆出现之前,锆石是最佳的钻石代用品。 锆石具有很强的双折射,即它有两个折光率,并且两个折光率之间的差别较大。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光学现象,当用放大镜观察琢磨好的锆石棱面宝石时,由其顶面可以看出底部的面和棱线有明显的双影。而钻石因为是“均质体”,绝无双影现象。

 

4 立方氧化锆 ( 苏联钻 ”)

这是首先由原苏联推出的最理想的钻石代用品或冒充品,是人造化合物,无天然矿物。这是由于立方氧化锆在折光率、色散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很接近。但它的硬度较低(85),比重为钻石的16—17倍,达56—6,且导热性远低于钻石,故仍可用仪器准确地将其与钻石区分开来。

 

5 人造尖晶石

它和钻石的区别是,缺少闪烁的彩色光芒,将它浸入二碘甲烷中,也会轮廓模糊,而真钻石的轮廓则十分清楚。

 

6 人造金红石

金红石是一种普通的天然矿物,它的成分是二氧化钛,由于它的折光率(261—290)比钻石(242)还要高,故琢磨宝石后能出现明亮耀眼的闪光,且能出现彩虹般的变化,显得非常美丽。但由于金红石有强烈的折光率,故与锆石一样,能用放大镜从顶面看到底部棱线的显著的双影,故易与钻石区别。

 

7 人造蓝宝石

无色透明的人造蓝宝石在琢磨后也可作为钻石的代用品。但它在“二碘甲烷”中几乎消失不见,而真钻石的边缘暗黑,非常清楚。

 锆石又称锆英石,锆英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它是提炼金属锆的主要矿石。那么你对锆石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锆石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锆石的介绍

 锆石又称锆英石,日本称之为“风信子石”,它是十二月生辰石,象征成功,是地球上形成最古老的矿物之一。因其稳定性好,而成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最重要的定年矿物,已测定出的最老锆石形成于43亿年以前。锆石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宝石。它有较高的折光率和较强的色散,无色或淡蓝色的品种加工后,象钻石一样有较强的出火现象。由于它在外观上与钻石很相似,因而被誉为可与钻石媲美的宝石

 锆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它是提炼金属锆的主要矿石。锆石广泛存在于酸性火成岩,也产于变质岩和其他沉积物中。锆石的化学性质稳定,因而经常保存与漂砂中,并作为碎屑物出现与沉积岩和沉积变质岩中,并且真正有开采价值的锆石是沙型锆石矿床。在碱性岩和碱性伟晶岩中可富集成矿,著名的产地有挪威南部和俄罗斯乌拉尔。锆石也常富集于砂矿中。世界上重要的宝石级的锆石产于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地。中国东部的碱性玄武岩中也有宝石级的锆石。锆石是提取锆和铪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也用于国防和航天工业。按锆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可分为高型和低型两个变种。结晶完整的晶体多为“高型”;晶体极差或无晶者为“低型”。由于放射性元素,使得锆石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根据内部结构特点,分为高型锆石、中型锆石和低型锆石三种。就宝石价值来说,高型锆石价值较高

 锆石的形态特征

 锆石的结构形态

 锆英石在各种火成岩中作为副矿物产出;锆英石的化学性质稳定,因而经常保存与漂砂中,并作为碎屑物出现与沉积岩和沉积变质岩中,并且真正有开采价值的锆英石是沙型锆英石矿床。在碱性岩和碱性伟晶岩中可富集成矿,著名的产地有挪威南部和俄罗斯乌拉尔。锆英石也常富集于砂矿中。世界上重要的宝石级的锆英石产于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地。中国东部的碱性玄武岩中也有宝石级的锆英石。锆英石是提取锆和铪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也用于国防和航天工业。

 锆英石是硅酸盐类矿物,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可分为高型和低型两个变种。结晶完整的晶体多为“高型”;晶体极差或无晶者为“低型”。由于放射性元素,使得锆英石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根据内部结构特点,分为高型锆英石、中型锆英石和低型锆英石三种。但就宝石价值来说,高型锆英石价值较高。

 锆英石是天然宝石中折射率仅次于钻石、色散值很高的宝石,无色透明的锆英石酷似钻石,是钻石很好的代用品。常用的锆英石多呈无色、红褐色、褐红色、绿色等。但最流行的颜色是蓝色和无色两种,其中以蓝色价值较高,且一般都经过人工热处理。市场上的许多锆英石,都是经过热处理之后再拿出来销售。锆英石经常用热处理以提高其质量,或改变颜色或改变锆英石的类型。如此,锆英石变得更漂亮、易于销售。

 锆英石的晶体属四方晶系,a0=0662nm,c0=0602nm;Z=4。结构中Zr与Si沿c轴相间排列成四方体心晶胞。晶体结构可视为由[SiO4]四面体和[ZrO8]三角十二面体联结而成。[ZrO8]三角十二面体在b轴方向以共棱方式紧密连接。

 复四方双锥晶类,D4h-4/mmm(L44L25PC)。晶体呈四方双锥状、柱状、板状,且形态与成分密切有关。主要单形:四方柱m、a,四方双锥p、u,复四方双锥x。可依成膝状双晶。可与磷钇矿成规则连生。

 锆石的相关特征

 锆英石的成分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U)和钍(Th)。但含量很低,远低于安全系数。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佩戴锆英石装饰品。

 锆英石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宝石。它有较高的折光率和较强的色散,无色或淡蓝色的品种加工后,象钻石一样有较强的出火现象。由于它在外观上与钻石很相似,因而被誉为可与钻石媲美的宝石。

 早在古希腊时,这种美丽的宝石就已被人们所钟情。相传,犹太主教胸前佩戴的十二种宝石中就有锆英石,称为“夏信斯”。据说,锆英石的别名“风信子石”,就是由“夏信斯”转言而来,流行于日本,我国的香港及内地。

 锆英石一名源于阿拉伯语的朱之意和金色之意,而古印度曾称锆英石为“月食石”。这也说明这种宝石的颜色常见于红色、金**、无色。同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锆英石在古时的阿拉伯、波斯和印度地区就十分受欢迎。

 大家知道,许多东西经过热处理就可以变性,锆英石也是如此。如果对低型的锆英石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其就会变成无色透明晶体。比如:斯里兰卡的锆英石多为绿色低型的,经过热处理后,颜色明显变淡,成为高型的锆英石宝石。我国海南省产的红色、棕色锆英石,经过热处理,可以变成无色的。

 宝石界把锆英石、绿松石、青金石同列为十二月生辰石,象征胜利,好运,是成功的保证。

 我国有部分红色或棕红色的锆英石,不经改色处理,也可直接研磨成美丽的宝石。但应该注意,我国红低型锆英石也是二色性较强的宝石。如果从红锆英石某一方向上看是红色,而从另一方向看,又是淡色或接近无色。所以,加工时,必须按一定方向研磨,让红色出现在磨型正面。

 锆英石的著名产地有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我国云南出产的锆英石一般需经加热改色处理。

 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一些钻石的替代品——营业员声称的锆英石,并不是前文所说的天然锆英石,而且一种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Cubic Zirconia),简称CZ,价格远低于天然锆英石,是钻石的一种最常见的替代品,请勿将它与天然锆英石混淆。

 锆英石在酸性和碱性岩浆岩中广泛分布,基性岩和中性岩中亦常产出。

 四方短柱状,四方双锥状。硬度大,金刚光泽。与金红石的区分是硬度大,金红石有完全解理。与锡石区别是锆英石的密度较小。与独居石区别是锆英石具四方柱状晶形,且硬度较大。

 锆英石主要鉴定特征有:高折射率、强光泽、高双折射率、高密度、高色散和典型的光谱特征等。

 由于锆英石色彩丰富,而且颜色深浅程度变化较大,因此,锆英石可与任何颜色、透明度的宝石相混。最易于相混的宝石有钻石、尖晶石、金绿宝石、蓝宝石、红宝石、石榴子石、锆英石宝石、托拍石等。

 锆石的应用价值

 提取Zr、Hf的主要矿物原料。锆英石的主要工业用途如下:耐火材料;型砂材料;陶瓷原料;宝石原料。

 锆英石极耐高温,其熔点达2750。并耐酸腐蚀。世界上有80%的锆英石直接用于铸造工业、陶瓷、玻璃工业以及制造耐火材料。少量的锆英石用于铁合金、医药、油漆、制革、磨料、化工及核工业。极少量的锆英石用于冶炼金属锆。

 含ZrO265~66%的锆英石砂因其耐熔性(熔点2500℃以上)而直接用作铸造厂铁金属的铸型材料。锆英石砂具有较低的热膨胀性、较高的导热性,而且较其他普通耐熔材料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因此优质锆英石和其他各种粘合剂一起有良好的粘结性而用于铸造业。锆英石砂也用作玻璃窑的砖块。而锆英石砂和锆英石粉与其他耐熔材料混合还有其他用途。

 锆英石和白云石一起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锆或锆氧(ZrO2)。锆氧也是一种优质耐熔材料,虽然其晶形随温度而变。稳定的锆氧还含有少量的镁、钙、钪或钇的氧化物,稳定的锆氧熔点接近2700,它抗热震,在一些冶金应用中比锆英石反应差。稳定的锆氧导热性低,在工业锆氧中,二氧化铪作耐熔物使用是无害的。

 金属形式存在的锆,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和核反应堆工业,以及用于要求耐蚀、耐高温、特殊熔合性能或吸收特殊中子的其他工业,在美国,锆总消耗量中约有8%用于这些工业,而铪金属的唯一有意义的应用是用在军舰的核反应堆。

尖晶石好。

1、尖晶石位于地下三百多米处才能够挖掘到,非常稀有,而锆石可以通过人工制造出来,比较常见。

1、尖晶石的制作工艺都是世界顶尖的制作工艺来制作的,而锆石的制作工艺只需要简单的工艺就可以制作而成。

锆石,亦称"锆英石",日本称之为"风信子石",英文名称为Zircon。其来源一说可能是在阿拉伯文"Zarkun"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原意是"辰砂及银朱";另一说认为是来源于古波斯语"Zargun",意即"金**"。第一次正式使用"Zircon"是在1783年,用来形容来自斯里兰卡的绿色锆石晶体。

锆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锆,化学分子式为Zr[SiO4],除主要含锆外,还常含铪、稀土元素、铌、钽、钍等。锆石按成因分为高型锆石和低型锆石。宝石学中依据锆石中放射性元素影响折光率、硬度、密度的程度将它分为"高型"、"中间型"、"低型"三种。锆石属四方晶系。晶体形态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组成的短柱状晶形,集合体呈粒状。质纯者无色,含杂质者颜色为红、黄、蓝、紫、褐色等,最佳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红色和蓝色。具金刚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条痕白色。折光率"高型"1925-1984,"低型"1780-1815。双折射率"高型"0059,"低型"0005。"高型"色散较强,为004。硬度"高型"7-75,"低型"6。密度"高型"46-48克/立方厘米,"低型"39-41克/立方厘米。具较强的脆性。紫外线照射下,"高型"锆石呈红色荧光。

按颜色可将高型锆石进一步划分为:无色、蓝色、红色、棕色、**、绿色锆石等。由于锆石的光泽强,色散度高,硬度较大,常用于制作钻石的代用品。已成为中低档宝石的佼佼者。

锆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别。锆石易与钻石、榍石、人造金红石相混。它们的区别是:钻石是均质体,在偏光镜中黑暗,硬度大;榍石、人造金红石的双折射率、色散度均比锆石高,往往出现"火彩"。

锆石的评价与选购。主要依据因素是颜色、净度、切磨的款式和重量。锆石的最为流行的颜色为无色和蓝色,以蓝色者价值较高。无色锆石:是宝石级锆石的最优质品种,因其色散度高,透明无色,常用做钻石的代用品。蓝色锆石:是锆石的优质品种,价值最高,以鲜艳的蓝色,透明无暇和高的色散倍受人喜爱。锆石性脆,硬度比钻石低的多,当做饰品佩带时必须小心。

在西方人看来,佩带红锆石可以起到催眠作用,可以驱走瘟疫,战胜邪恶。现今有些国家把锆石和绿松石一起作为"十二月诞生石",象征成功和必胜。高型锆石是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不含或少含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世界上最著名的蓝色锆石,重208克拉,现珍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宝石级锆石多产于变质岩、玄武岩中。世界上宝石级锆石主要产于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我国的华南、华北、华东也有产出。

锆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别。锆石易与钻石、榍石、人造金红石相混。它们的区别是:钻石是均质体,在偏光镜中黑暗,硬度大;榍石、人造金红石的双折射率、色散度均比锆石高,往往出现“火彩”。

(一)尖晶石基础宝石学性质

尖晶石(Spinel)在矿物学中属尖晶石族(基础宝石学性质见表6-8)。化学分子式为MgAl2O4,可含有铝、铬、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可与镁、铝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类质同象替代。其中Mg2+-Fe2+、Mg2+-Zn2+、Al3+-Cr3+之间可发生完全类质同相替代。等轴晶系,常呈八面体晶形(图6-36),有时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成聚形。

表6-8 尖晶石基础宝石学性质表

续表

图6-36 尖晶石的晶体结构图及八面体晶形

(二)尖晶石的主要品种

尖晶石常以颜色及特殊光学效应来划分为各个品种,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红色尖晶石:主要含微量致色元素Cr3+而呈各种色调的红色。其中纯正红色的尖晶石最为珍贵。

(2)橙色尖晶石:橙红色至橙色的尖晶石品种。

(3)蓝色尖晶石:含有Fe2+和Zn2+而呈蓝色。多数蓝色尖晶石是从灰暗蓝到紫蓝,或带绿的蓝色。

(4)绿色尖晶石:一般是含Fe2+所致,颜色发暗,有的基本呈黑色。

(5)无色尖晶石:很稀少,多数无色尖晶石或多或少带有粉色色调。

(6)变色尖晶石:比较稀少,变色种类有:①日光下深蓝色日光灯下呈紫蓝色;②粉紫—紫粉;③紫罗兰色—紫色;④紫棕色—奶粉色。

(7)星光尖晶石:暗棕红色、紫红色、中灰至黑色尖晶石内部可具有多组针状包体,使其具有四射或六射星光,针状包体平行于八面体边棱方向分布时,可使尖晶石的八面体晶面方向形成六射星光,而八面体角顶方向形成四射星光。若加工成球形则能同时观察到8组六射星光及6组四射星光。星光尖晶石主要发现于斯里兰卡和缅甸(图6-37)。

图6-37 星光尖晶石(1486ct,由郑州安得工艺品有限公司提供)

(三)不同颜色尖晶石的宝石学性质差异

图6-38 各种颜色的尖晶石

尖晶石可有红色、橙红色、粉红色、紫红、无色、**、橙黄、褐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多种颜色(图6-38)。红色含Cr3+,蓝色含Fe2+,绿色含少量Fe2+,含Zn2+时常呈蓝色,褐色含Cr3+、Fe3+、Fe2+。宝石级的尖晶石一般指镁铝尖晶石,最受人们喜爱的尖晶石是粉色、红色尖晶石。不同颜色的尖晶石由于所含微量元素不同而在宝石学性质上存在一些差异。

1折射率

尖晶石的折射率与所含微量元素有直接关系,富铬的红尖晶石可达174,镁尖晶石可达177~180,锌尖晶石可达180,铁尖晶石可达183。

2发光性

红色、橙色、粉红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弱至强的红色、橙色荧光;短波紫外光下,发无至弱的红色、橙色荧光。**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弱至中的褐**荧光;短波紫外光下,发无至褐**荧光。绿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无至中的橙—橙红色荧光。无色尖晶石无荧光。

3吸收光谱

红色、粉色的尖晶石是由铬元素致色的,其吸收光谱在黄绿区有595~490nm强吸收带;红区有685nm、684nm强吸收线及656nm弱吸收带。在荧光光谱中红色尖晶石红区的吸收线为亮荧光线,与红宝石的一组细线不同,尖晶石有10条以上亮荧光线,以686nm、675nm处的吸收线为最强。蓝色、紫色尖晶石的致色元素为Be或少量Co,其主要的吸收线在蓝区,460nm强吸收带,430~435nm、480nm、550nm、565~575nm、590nm、625nm为弱或极弱的吸收线或带。锌尖晶石的吸收光谱与蓝色尖晶石的吸收光谱相似,只是弱些。合成蓝色尖晶石中没有460nm吸收带。

图6-39 尖晶石内部密集平行排列的八面体负晶

图6-40 尖晶石内部刀片状榍石包体

(四)尖晶石内部包体特征

宝石内部包体对进行产地鉴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抹谷地区所产尖晶石最主要的包体特征是矿物包体(常见磷灰石和方解石),伴随一些八面体负晶。位错和榍石包体的出现有重要的越南尖晶石指示性作用。来自塔吉克斯坦Kuh-iL-al矿区的玫瑰色尖晶石一般所含包体较少。

1固态包体

尖晶石内部最普遍存在的包体是一些小的负晶(中空,呈晶体轮廓)或八面体固体包体,可能是尖晶石包体或其他尖晶石族中的其他晶体成员如磁铁矿。这些八面体晶体可能成群地密集平行排列或呈指纹状分布(图6-39),并在主石中沿特定的结晶方向定向排列。其内局部被方解石、白云石充填,其次可见片状石墨、柱状磷灰石、钠长石、硬石膏、钛铁矿、橄榄石、金云母、磁黄铁矿、石英、金红石、矽线石、榍石和锆石等包体。在缅甸产的尖晶石中发现有细小雾状包体,刀片状榍石包体,密集时可形成星光效应(图6-40)。

图6-41 尖晶石内部愈合裂隙(30×)

图6-42 缅甸抹谷尖晶石内的尖晶石包体,周围伴有裂隙(30×)

2液态包体

开放裂隙中常见液态包体。八面体晶体包体周围可有张力裂隙形成的指纹状包体(图6-41,图6-42)。

斯里兰卡尖晶石内所含的锆石晶体包体外围有褐色斑点,这曾被认为是锆石的辐照斑点,新观点认为是由中间矿物晶体和主晶之间不均匀热膨胀产生的张性裂隙。

3生长特征

可见沿八面体晶面发育的生长带及双晶纹。

(五)主要尖晶石产地所产尖晶石的宝石学特征

1缅甸

(1)颜色:缅甸抹谷矿区产出的尖晶石颜色明亮且反光好,加工时可依据灵感切磨而不受限制。颜色色调丰富,饱和度好,有红色、橙红色、粉红色、紫红色、蓝色、绿色等,不具“丝绒状”外观。高档的亮红色缅甸抹谷尖晶石被称做“火焰尖晶石”,可见其明亮与鲜艳的程度。育瓦迪矿区出产尖晶石的颜色以粉色、红色和橙色为主,色带明显。

(2)折射率:1715~1719。折射率值的大小随颜色饱和度及色调的不同而有变化,紫色—绿色与橙色—棕色尖晶石的折射率最低,粉红色、艳红色尖晶石折射率可以达到1719。

(3)相对密度:361~369。

(4)内部包体特征:大量的方解石和磷灰石矿物包体和八面体负晶是缅甸抹谷尖晶石显著的产地包体特征。透明到乳白色的八面体负晶伴有裂隙,形成光环围绕负晶的外观,这也是抹谷尖晶石的典型包体特征。有时可见附着在晶体的底轴面上、外观呈轻微的浑圆状—球状的磷灰石晶体,且伴随有黑色板状石墨或钛铁矿。除此之外,还可出现孤立的片状石墨晶体。偶尔可见硬石膏、菱镁矿、长石和粒硅镁石。育瓦迪地区尖晶石中最常见的包体为愈合裂隙和黑色云状物,有时还有串珠状排列的小晶体、客晶和伴有应力纹的管状物等(图6-43)。

图6-43 缅甸尖晶石内部包体特征

(5)发光性:不同颜色的尖晶石紫外荧光下差异较大,育瓦迪矿区的尖晶石在紫外长波下呈惰性。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化学成分特征:缅甸尖晶石的吸收光谱可分三种颜色来描述(图6-44)。

图6-44 不同颜色缅甸尖晶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a-粉色尖晶石;b-红色尖晶石;c-褐色尖晶石;d-蓝色尖晶石;e-浅蓝色尖晶石;f-蓝紫色尖石)

紫色—绿色(不同饱和度的紫色、紫罗兰色、蓝色和蓝绿色)。吸收光谱显示630~650nm、550~565nm、460nm、387nm和373nm处的吸收带或吸收线,300~350nm也有特征吸收峰。

根据颜色的不同,460nm和650nm处的吸收带、387nm和373nm吸收带、550nm吸收带强度也不同。在带绿色调的样品中,以374nm吸收带为主导。随绿色调增加,紫外吸收峰在295~350nm之间变化。化学成分含微量铬、铁及锌。

棕色或橙红(红或粉红色是由橙和/或棕色尖晶石经过人工改善形成)。吸收光谱显示550nm的主要吸收带。化学成分除了含铬之外,钒的浓度也很高。

粉红色—红色。吸收光谱可见以540nm和390nm为中心的主要吸收带,在光谱的红色区域范围也可见吸收线。化学成分特征是占主导的铬和低浓度的铁。除此之外,还发现有轻元素锂和铍的存在。

2越南

(1)颜色:越南尖晶石的颜色丰富,有粉色—红色、橙色红色、红棕色、紫色、浅到深的蓝色。部分越南尖晶石以变色效应著称(荧光灯下为紫蓝色,白炽灯下为紫色或浅蓝紫色)。

(2)折射率:1712~1719。

(3)相对密度:358~373。

(4)内部包体特征:来自越南陆安地区的尖晶石最典型的包体特征即位错。它以交叉带或彼此定向排列的闪光通道的形式出现,有时,通道显示三维放射网格状。部分尖晶石含有针状包体(很可能为黑铝镁铁矿)。常见的矿物包体有锆石、磷灰石、方解石、白云石、榍石、石墨和长石,其中锆石晶体轻微浑圆状密集分布,愈合裂隙少见。部分样品中包含有指纹状包体和矿物包体如赤铁矿和针铁矿,以及金红石(单晶和针状聚集)等。环状晕围绕负晶的外观被认为是抹谷尖晶石的典型特征,但在越南的尖晶石中也出现过(图6-45)。

图6-45 越南尖晶石内部包体特征

(5)发光性:紫外荧光下,随颜色变化差异较大。粉色到红色的尖晶石在紫外长波或短波下呈红色,浅紫色和蓝色的尖晶石紫外光下呈现惰性。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红色—粉尖晶石显示540nm和388nm两个主要吸收带,以及位于694nm、685nm、665nm和640nm的一系列吸收峰,主要归因于铬的吸收。

所有紫色—蓝色的尖晶石显示CO2+和Fe2+的吸收光谱,与CO2+有关的吸收主要位于625nm、585nm和550nm,与Fe2+有关的吸收主要位于555nm、477nm、455nm、385nm和370nm。

3塔吉克斯坦

(1)颜色:以粉红色、红粉色为主(图6-46)

(2)折射率:1712~1713。

(3)相对密度:359~362。

(4)包体特征:塔吉克斯坦尖晶石内部常见八面体负晶,针状和彗星状(由白色微粒状物质组成)包体。常见包体有:在八面体的顶尖部可见针状包体,或黑色片状石墨伴有拉长状的负晶;自形锆石晶体和扁平状无色矿物包体(很可能是金云母);大量的不规则透明白色细粒矿物,外观像方解石;无色到白色的似云母的晶体;不透明灰白色半金属光泽的石墨或赤铁矿。有时可见发育不完全的愈合裂隙,外观粗糙。云母、碳酸盐和石墨是每个产地的尖晶石中都有可能出现的包体(图6-47)。

图6-46 塔吉克斯坦尖晶石

(5)发光性:塔吉克斯坦尖晶石长波下呈强红色荧光,短波下为弱红色到中等橙色(有时带有白垩绿色调)荧光。短波紫外荧光下,在塔吉克斯坦尖晶石样品中观察到了**荧光,这种特殊荧光现象只在紫色—粉红色塔吉克斯坦尖晶石中被观测到。

图6-47 塔吉克斯坦尖晶石内部包体特征

4坦桑尼亚

(1)颜色:紫色、粉红色、橙粉色、红橙色和橙红色。

(2)折射率:1710~1718。马亨盖尖晶石折射率相对较低,为1710~1712。在十字偏光镜下所有马亨盖尖晶石都显示微弱的异常双折射现象。其他产区尖晶石折射率在1713~1718之间。

(3)相对密度:354~389。马亨盖尖晶石相对密度为360~363。

(4)包体特征:常见包体有细小的八面体晶体或负晶,伴有“应力晕”和平行排列的圆盘状裂隙;透明无色浑圆状磷灰石晶体;无色透明多晶面的未知包体或空洞;透明无色到浅棕色板状云母晶体、彗星状包体等。部分尖晶石显示出不规则或笔直的生长结构。灰色、脉状生长带,内部包含一些小的、灰色的针状包体。显微测试表明多数的尖晶石包含有串状颗粒,部分尖晶石内有云状物。其他包体如裂隙、“指纹状包体”则很少见(图6-48)。

图6-84 坦桑尼亚尖晶石内部包体特征

(5)发光性:紫外长波下呈现红色荧光;紫外短波下,橙红到红橙色的尖晶石无荧光,粉色尖晶石有弱橙红色荧光。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色和粉色尖晶石可观察到Fe2+吸收,红色尖晶石可观察到Fe2+和Cr2+吸收。

(六)不同产地尖晶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另一个重要的尖晶石产地鉴定特征是化学指纹特征。尖晶石可含有铬、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可与镁、铝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类质同象替换,使尖晶石呈现各种丰富的颜色。本书主要以缅甸抹谷、越南陆安和塔吉克斯坦Kuh-i-Lal这3个矿区产出的尖晶石为研究对象。

化学成分分析(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和X荧光能谱仪EDXRF)显示尖晶石中的微量元素元素钒、铬、铁和锌的含量普遍较高,钛、镓和锰的含量相对偏低,锂、铍、钴、镍、铜、锆和锡含量也较低,其他微量元素更低于检测范围。

缅甸抹谷尖晶石的颜色变化主要取决于致色元素铬的含量,其次取决于铁和钒的浓度。尖晶石中铬含量存在显著变化,从浅橙色的0001%到红色的26%w(Cr2O3)。铁的含量可从0002%到12%w(Fe2O3)。红—带粉色调的红色尖晶石中铬的含量普遍高于铁;紫色尖晶石中铁含量明显高于铬;橙色尖晶石样品中钒的浓度高于铬。缅甸抹谷尖晶石以含有高浓度的锌元素和较高浓度的钛、钒、铬、镓和锡为特征,由于抹谷地区复杂的地质区域跨度比较广,尖晶石微量元素具有较大的变化。其微量元素浓度变化最为显著,总体不具一致性(图6-49)。

越南陆安地区的尖晶石除了主要成分铝(71%Al2O3)和镁(27%MgO)之外,不同颜色尖晶石的致色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致色元素有铬、铁、钒、锰、钛、钴。铬的含量从浅粉色的005%w(Cr2O3)到红色的13%w(Cr2O3),铁的浓度变化为018%~22%w(Fe2O3)。红色尖晶石含有高达13%w(Cr2O3)和047%w(FeO),在粉红、橙红和其他颜色的尖晶石中铬的含量降低。橙红色尖晶石中钒的含量高达061%w(V2O3)。红棕色尖晶石含有105%w(FeO)、017%w(V2O3)和017%w(Cr2O3)。紫色及深蓝色尖晶石中铁含量可达184%w(FeO)。紫色尖晶石与深蓝色尖晶石相比,含有更高含量的w(Cr2O3)和w(TiO2)。钴蓝色尖晶石含有071%w(FeO)、014%w(Cr2O3)和009%w(CoO)。越南陆安尖晶石有最高的铁浓度(高达22%w(Fe2O3)以及低浓度的钛和锡(<05μg/g),尖晶石中致色元素铬和铁的浓度相对抹谷尖晶石存在较小的变化(图6-50)。与缅甸抹谷尖晶石相比,越南陆安尖晶石具有典型的高铁低锡的特征,此外再参考微量元素钒、钛、锆的含量基本可以区分这两个产地的尖晶石(图6-51)。

图6-49 缅甸抹谷尖晶石中铬、铁含量分布相图

塔吉克斯坦尖晶石具中等浓度的钛、钒、铬、铁、锌和镓。在塔吉克斯坦尖晶石中,镍和锆含量接近或低于检测范围;尖晶石中致色元素铬和铁的浓度存在较小的变化,微量元素含量具一致性w(Cr2O3):004%~013%;w(Fe2O3):013%~052%(图6-50)。

图6-50 相对于缅甸抹谷的尖晶石

微量元素分析(EDXRF和LA-ICP-MS数据)还可用于区分天然和合成尖晶石。天然尖晶石和合成尖晶石在微量元素浓度上有一些差异。在助溶剂合成尖晶石中,EDXRF数据显示铬和铁为主要的微量元素,而镍、钒、锌和镓为次要的微量元素。相反,所有的天然尖晶石分析结果则不然,锌的浓度明显高于助溶剂合成尖晶石,而钛则为次要的微量元素。LA-ICP-MS分析数据显示在天然尖晶石(超过100块样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锂、铍、锌和镓。这些元素在合成尖晶石中部分元素缺失或者含量较低。

图6-51 根据Ni(g/g)与Fe/Sn比的相图可区分缅甸抹谷和越南陆安这两个产地的尖晶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0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