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翡翠原石的“公盘”,是指卖方把准备交易的翡翠原石在市场上进行公示,让业内人士或市场根据原石的品质,评议出市场上公认的最低交易价格,再由买家在该价格的基础上竞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盘是“拍卖”交易方式的雏形。
不可以的,因为缅甸的政策是不允许个人将翡翠带出缅甸,一切个人将翡翠以任何方式带出缅甸都是翡翠,查出是要被没收的。一般翡翠缅甸带出有两种方式,一公盘拿下,缅甸政府走海运送到中标人手上。二就是私下在缅甸拿下,在将翡翠交给专门运输翡翠的公司。有些是正规的,正规得向中缅双方上税。有些是非法了。一般都是选择非法,运费包好按公斤算,料子会在一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发到中国瑞丽。当然也是纯在一定风险,缅甸有些地方各方军事势力控制加上中国和缅甸边检。所以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每年在缅甸首都由缅甸政府组织的玉石原料拍卖,在业内称为“公盘”或“缅甸公盘”。其间成交的,称“缅甸公盘成交”。
每年的缅甸“公盘”上,都有“赌石”现象的存在。而“赌石”之风从去年开始也愈演愈盛。“现在缅甸人都知道,中国人爱赌。其实,和氏璧就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个经典‘赌石’的故事。”
何谓“赌石”?就是翡翠原石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着,无法知道石头内部的好坏,须切割“解剖”后方能知道质量。“一块翡翠原石,表皮有色,表面很好,在切第一刀时见了绿,但可能切第二刀时绿就没有了。”这位人士说,花上100万元买到的原石,也许能让你成为亿万富翁,也可能让你血本无归。“赌涨一玉,一夜暴富,不过以失败而告终的事情也很常见。”
可以跟卖家协商,委托其重新拍卖。《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三十九条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拍卖标的的价款,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者由拍卖人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将拍卖标的再行拍卖。拍卖标的再行拍卖的,原买受人应当支付第一次拍卖中本人及委托人应当支付的佣金,再行拍卖的价款低于原拍卖价款的,原买受人应当补足差额。
翡翠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化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了。从那时候开始,人民对翡翠的热爱就一直居高不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收藏翡翠,其价值也越来越高,但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升值那么快,其中这四种翡翠价格就比较低。
市场上见到的绝大多数翡翠升值空间并不大,像普通手镯,豆种,干青种的翡翠吊坠,价格上涨不多。
实际上,真正达到收藏级的翡翠数量,还不到所有翡翠数量的万分之一。其实翡翠原料出产并不少,去过缅甸翡翠公盘的人一定会赞同这一观点。(“公盘”就是缅甸政府举办的翡翠原料拍卖会)公盘前些年一直在仰光的宝石博物馆举行。
每次公盘,在相当于两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子里,堆满了一堆堆翡翠原料,一眼望不到头。
每堆翡翠由一两块到几十块料组成,大块的翡翠能达到几吨重,但这些料质地不佳,也不透明,有白、灰、黑等颜色,基本上没有鲜艳的正绿色。
这些料,行家常称之为“桩头料”,还有人干脆称之为“砖头料”,因为在缅甸还真有人用这种料来砌墙。
一块“桩头料”可以加工出成千上万件翡翠制品进入市场,这样的翡翠制品是行家所称的“垃圾货”。“垃圾货”成本很低,所用的加工费也是最便宜的,单卖到市场上以后,它的利润反而最高。
“桩头料”交易的同时,在博物馆外的廊子下边也放着几张桌子。与望不到头的“桩头料”交易场地相比,这几张桌子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这些桌子上用盘子盛着一些翠料,大的也就几公斤重,小的只有糖块大小。
但是,这里才是翡翠交易的真正焦点,整个公盘中也只有这些摆在桌子上的。拥有高色、质地很好的原料才是行家争抢最厉害的,有的最后成交价能够达到最初底价的100倍,也正是这些珍稀的、高品质原料被加工并进入市场之后,才成了具备收藏价值的翡翠。
由于原料品质,珍稀程度的巨大差异,翡翠成品也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价值差异。可以说,以下这四种翡翠都在市场上较为常见,但却不值得收藏。
第一种,质地不通透、不细腻的翡翠不值得收藏。
第二种,颜色过于暗淡、不鲜艳的翡翠不值得收藏,包括北方收藏家很喜欢的油青。
第三种,加工工艺特别烦琐的翡翠不值得收藏。
烦琐的工艺往往意味着原料本身存在着很多瑕疵,如绺、裂等毛病,不得不用工艺进行遮盖。
第四种,太细的翡翠、太小的翡翠、七扭八歪的翡翠等。
这其中甚至包括在拍卖市场上拍卖价达到几十万一件的翡翠,这种翡翠虽然颜色很绿,但是种份不够,通透程度不高,其实被严重高估了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