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当做货币使用的银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古代人们当做货币使用的银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第1张

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的交易方式一直在改变,以至于到现在都可以直接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时间追溯到古时候,那个阶段的人们都还在用银子进行交易。大多数人对于银子的印象可能还只是停留在电视剧当中的画面里,大家所看到的银子都是元宝的形状,银光闪闪的。其实,真正的银子并非电视剧所描述的那样。那么,古时候的银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你可能无法想象,真正的银子就跟我们平时所见的石块一样,黑不溜秋的,上面布满了牙印。这是因为银的质地柔软,老百姓平时在付钱的时候,店主都会通过用牙齿咬的方式,以此来辨别银子的真假。如果说人在用牙齿咬的过程当中,轻而易举就将银子咬出了痕迹,那就证明这块银子是真的。

如果用人的牙齿没有办法咬动那块银子,足以证明银子是假冒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银子上会留有牙印的原因。至于,银子为什么都是黑黑的呢?那是因为老百姓在交易的过程中,人体所留存的汗液或者体液,会对银这种物质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自然而然就会在银的表面形成一种黑色物质。

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副黑不溜秋的样子。而且,为了方便交易和携带,人们都会把大块的银子进行切割,变成小块的样子。毕竟,寻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真正用到大块银子的地方并不多。

也就是说,真正的银子实际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见的口香糖般大小的样子,可能到时候掉到地上,人们都分不清它的样子。而我们在电视当中看到的元宝,也仅仅是皇家的贡银而已,平民百姓根本用不到。

银子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

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扩展资料

白银在晚唐初露货币化苗头,到北宋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价参照物,主要被用于帝王赏赐、政府开支、百姓课税,以及对官员的贿赂。

同样,在还没有产生钱庄的时代,一个北京的商人带十万贯钱到广州做生意,真是无法想象的艰辛旅程。市场呼唤一种体积小、价值大,又不轻易贬值的货币,从宋朝起开采量就大增的白银,自然脱颖而出。

人民网-古代家庭的经济史: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白银

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都曾作为货币先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首先是黄金在秦汉前后被广泛使用,然后是白银在宋代开始登台唱主角,并且逐渐以合法货币的身份登上经济流通舞台。金、银在货币流通史上的代兴,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1、我国古代以白银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是从元代开始的,而且标准单位是「两」。那种像船一样的「元宝」,就是所谓「元代的宝货」。元朝的元宝银锭以两为单位,有「50」、「20」、「12、5」三种规格。

2、元蒙没有入主中原以前,受西亚国家的影响,曾经铸造过银币。也受汉文化影响,也铸造过外圆内方的「大朝通宝」。入主中原以后,主要货币就是「元宝」。从元、明、清开始,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铜钱退居次要位置,即便是钞票等信用货币,其标的物也是白银,而不是铜钱。

3、所以,元、明、清三代,大部分时期银子都是以「两」做主要单位计算的。到清末民国才有「银元」这种标准统一货币,「元」就成了货币单位,直到今天。

4、在元明清三代,一两银子购买力是非常强的,一般的普通消费,一两银子绝对是要割开使用的。我们知道,白银本身就是贵金属,是非常保值的货币。(中国在古代就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当时的丝绸、瓷器、茶叶贸易,使得西方在美洲殖民掠夺来的白银,大约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明代隆化以后,白银开始贬值,但即便是这样,白银的购买力依然很强。)据一些学者估算的材料,如: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大米两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500——600元人民币。在元、明、清三代,国家发型的银锭,最小的单位是「十两」。「十两银子」在明清也能过几个月的日子。在唐宋时代是一笔巨款。平时生活购物,银锭就要分割开来用,以「两」、「钱」做单位,或者再以铜钱作为辅助。

5、明清时代的大妈、店小二等市井小民,都是分割银子和识别成色、估算重量的高手。银子跟金子一样很软,牙齿都可以咬出印记,所以,用铁器很轻松的就可以割开。

6、因此,久而久之,市场上购物流行的银子,都是「碎银子」。十两、五十两一个的元宝银锭,用于大额支付、官方、银行结算等场合。碎银子的形状是不规则,也很容易参假,那么做生意的小商人,饭店老板,平时买菜买米的大妈,经过生活经验的「千锤百炼」,就拥有了跟今天超市收银员一样的技能。

7、再普及下计量单位:明朝一两百银=200元人民币=1000文钱=1吊(贯),而1钱=02元。例如在清朝一两银子足可以买150斤高档大米。宋朝一两银子买200多斤大米。

银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经常佩戴可以中和人体内的有毒物质。银离子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消灭650种病菌,能做验毒工具,对人体很有好处。

还可以加速创伤愈合,防治感染,并有净化水质和防腐保鲜的作用。古人说:身戴银,健康富贵会相伴,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在医学上,它比其它贵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功效要高得多。

扩展资料:

保养方法:

1、银饰不佩戴时要清洁后再收好,最好用密闭口袋装好,防止氧化变黑。佩戴者如果出汗较多,可以每天用软布擦拭表面,以保持光泽及除去污垢。表面电镀白金的银饰最好是用专用的擦银布,擦银布可在银饰品牌店购买。注:擦银布含有保养成分,不可水洗。

2、无电镀白金的银饰,日常清洗多可自己完成,例如挤点牙膏,加点水,用软布搓洗,缝隙可用细软毛牙刷刷净,再用清水冲净即可。(镶嵌有宝石的银饰不可沾水,以免水影响胶的牢固性,最好由专卖店专业人员清洗)

3、银饰的工艺品种多样,保养方法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网上的很多保养方法也仅能作为参考,最好是询问专卖店专业人员,以免自己操作不当,致使心爱的银饰受损。

4、含精致及立体做成雕塑之银饰,避免刻意擦拭光亮。 若发现银饰有变黄的迹象,应先用珠宝小刷清洁银饰品的细缝,然后用拭银布轻拭表面, 即可让银饰恢复原本的银白与光亮。

在此建议各位:若使用拭银布能够恢复约八成的银白状况,就无需使用拭银乳和洗银水了,因为这些产品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银饰在使用过这些 产品之后,会越发容易变黄。拭银布含有银保养成分,不可水洗。

-银饰

古代白银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首先就是被当做陪葬品进了墓地,其次就是古代海外贸易的时候当做货币交易了出去,还有很多的白银就是在清政府战败的时候当做了赔款。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的富贵人家一出手就是几千两白银,甚至是上万两白银,其实这些都是不太准确的。按照古代的开采水平来看古代的银子储备量并不会特别的多,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很少的人掌握着绝大多数的金银财宝,能够一出手就是上万两白银的人是少之又少。

由于在中国明朝和清朝的时候不断开启对外通商,而白银作为产量较多而且比较有价值的物品,所以就被作为了当时的流通货币。再到后来的时候清政府节节战败,不得不和战胜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来保全自己,在这些条款中动辄就是上亿两的白银,所以在当时有不少的白银都是当做赔款赔给了当时的列强国家。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认为死后会到达另外一个世界,所以很多人都会在下葬的时候带上很多的陪葬品来保障自己在另外一个世界也是一个富贵人家。所以当时也有很多的银子被当做殉葬品埋到了土地下面,陪葬品中主要的就是珠宝玉器和金银首饰。

到了现代之后由于发现了银的导电性是最优秀的,所以银这种物品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电子元件和各种各样的器械之中,其中最广泛的就是很多人家的电闸里面都会有银制的开关。冶炼技术的提升再加上其他更有价值物品的开发,导致银在现代人严重越来越不受重视,很多人都不会去可以的储存银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7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