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又称刺鸟;珍珠鸟或翡翠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考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这是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所著《荆棘鸟》一书的引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909htm
1 关于鸟窝诗句
关于鸟窝诗句 1 描写小鸟窝的诗句有哪些
1、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鸟》白居易(唐代)
释义:我劝你们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等待母亲的归来,弄不好一石数命啊!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佚名(两汉)
释义: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3、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晚晴》李商隐(唐代)
释义: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4、轩凉庭木大,巷僻鸟巢低。——《留别友人书斋》喻坦之(唐代)
释义:凉亭的房檐木头比较大,巷子偏僻,鸟巢也筑得比较低。
5、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曲江二首》杜甫(唐代)
释义: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6、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葬花吟》曹雪芹(清代)
释义: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7、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春中田园作》王维(唐代)
释义: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8、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迎燕》葛天民(宋代)
释义: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9、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山居即事》王维(唐代)
释义: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10、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唐代)
释义: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2 描写鸟巢的诗句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2、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年代: 唐 作者: 常建《空灵山应田叟》
3、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晚晴》
4、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5、光摇越鸟巢,影乱吴娃楫。年代: 唐 作者: 陆龟蒙《相和歌辞·江南曲》
6、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宋公宅送宁谏议》
7、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年代: 唐 作者: 杜甫《杜鹃》
8、风摆莲衣干,月背鸟巢寒。年代: 唐 作者: 顾况《芙蓉榭》
9、高梧叶尽鸟巢空,洛水潺湲夕照中。年代: 唐 作者: 窦巩《洛中即事》
10、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年代: 唐 作者: 章八元《新安江行》
11、鸟巢忧迸射,鹿耳骇惊闻。年代: 唐 作者: 孟郊《寄洺州李大夫》
12、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 年代: 唐 作者: 姚合《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
13、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晚晴》
14、管排蛮户远,出箐鸟巢孤。年代: 唐 作者: 薛能《边城作》
15、夏木鸟巢边,终南岭色鲜。年代: 唐 作者: 贾岛《过雍秀才居》
3 小鸟窝的说说句子
1、人生如茶,静心以对。对错无辜,缘由前生。认得清,放下是聪明。看不透,一场梦无痕。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2、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
3、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
6、如有来生,我愿为树,一叶之灵,窥尽全秋。
7、一湖秋月碎离愁,风也迷离,雨也迷离。
8、我为你入了魔,就罚你倾这一世来渡我。
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0、岁月静好,夜色温柔。你还没来,我怎敢老去?
11、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1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3、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14、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15、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16、彼岸花开,花开彼岸,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叶生生相惜,永世不见。
17、落花不解伊人苦,谁又怜惜伊人情。空伤悲,独愁怅,怎解此心凄凉。风吹,心冷,思念长;凝眸,望川,人断肠。同是断肠人,不知心伤几许。
18、借一丝秋风清逸,披一件淡雅素衣,饮一杯雨前清茶,漫步于梨花树下,任白花纷落,温文尔雅,净玉无瑕。
19、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20、人的一生能有几次错过,蓦然回首,不禁潸然泪下,再遇之时,已不见年少轻狂,悠悠流年,韶华白首,转瞬即逝,再念起,你我只是那尘封与记忆里的往事。
21、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泪水。
22、繁华落尽,繁花满地,空有满满惆怅,却已无处诉凄凉,缘定三生,缘灭一瞬,你为彼岸花,奈何,花多冷漠,尘封的记忆里,几多幸福,几多落寞,倘若彼此懂得对方,何来惆怅,何以无处诉凄凉。
23、偶尔撕开那些尘封,看到的却只是落寞,尘封的幸福,怎会渐渐化为子虚乌有,还是不想见,不想有?可笑的幸福,可笑的子虚乌有,挥手淡抹回忆,只留字里行间的想与思念,终与落寞为伴,惆怅为友。
24、若可以,用我繁华落尽,换你繁华三千,尽我今生之命,许你三世欢颜,若能再见,愿诵经数百年,只为你三世之后的回眸瞬间。
25、一袭微雨,荡尽心中尘埃,一缕清风,吹开陌上花红,如此,心在此岸已无岸,人在天涯已无涯。
26、倾心相遇,今生缘起,依恋之情,若落花如流水,回眸时,岁月依然静好,那安然,是一朵花对另一朵花的微笑。
4 形容鸟巢的诗句
《行行重行行》 作者:汉代·无名氏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鸟巢夜景》 作者:当代·霹雳重剑
夜幕降临灯辉煌, 金红光照显阳刚; 火炬高照盘古楼, 晶莹剔透水立方。
五颜六色玲珑塔, 七彩梦幻映广场; 精心编造巨元宝, 何愁不招金凤凰。
《鸟巢》作者:当代·提伞遮雨
用嘴搭建的乐园 居高临下 尽管四面透风
好高骛远这只是个虚名 飞翔的本领 淡远飘离
跟随季节迎合着 摇曳
只想留下有声的一丝欢唱 在碧空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棘刺尖儿上雕猴子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
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
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⑧:“臣为削者也⑨,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⑩,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11),难以治棘刺之端(12)。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14)。”因逃。——《韩非子》
[注释]
①征——征求。
②说——同“悦”。
③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奉,同“俸”。
④人主——旧指国君。
⑤宫——这里指后宫,后妃居住的地方。
⑥霁(jì)——雨止天晴。
⑦晏阴之间——半晴半阴。晏,天气清朗。
⑧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冶者——铁匠。
⑨削——这里泛指刻刀。
⑩以削削之——用刻刀雕削。
(11)容——容纳。削锋——这里指刻刀的刀锋
(12)治——这里是刻削的意思。
(13)何以理之——用什么工具雕刻它。理,这里作雕刻讲。
(14)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刻刀。舍—— 客舍。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提示]
从纪昌学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好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我们阅读寓言故事,主要是从寓言说明的道理中接受启发和教育。对故事中描述的具体做法,不要随便模仿,比如象纪昌那样去锻炼眼力,弄得不好,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⑥,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 昌以■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⑨,浸大也⑩;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贯虱之心(14),而悬不绝(15)。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列子》
[注释]
①觳(gòu)——把弓拉满。
②尔——人称代词,你。瞬(shùn)——眨眼。
③偃(yǎn)卧——仰面躺着。
④承——接。这里指用眼睛盯住。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用两根绳子连着机上的部件,用脚上下蹬踏,牵动织布机上的部件。
⑤锥末——锥子尖。倒眦(zì)——刺到眼眶子眼前。
⑥亚——其次。视——眼力,视力。
⑦微——不明显。著——显著,明显。
⑧■(máo)——牦(máo)牛尾,这里指牦牛尾巴毛。牖(yǒu)——窗户。
⑨旬——十日为一旬。
⑩浸(jìn)——逐渐。
(11)睹——看。
(12)燕角之弧(hú)——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装饰的弓。弧,弓。
(13)朔蓬之■(gǎn)——用北方出产的蓬草茎做的箭秆。朔,北方。■,小竹,可以做箭杆。这里指箭杆。
(14)贯——穿过。
(15)悬——这里指那根用来悬吊虱子的牛尾巴毛。绝——断。
(16)高蹈——跳起来。蹈,顿足,踏地。拊膺(fǔyīng)——拍着胸脯。拊,拍。膺,胸。
(17)汝——人称代词,你。
狡猾的蝙蝠
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飞禽国的公民。你们走兽国管得太宽了吧!”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提示]
人们现在还常常把两面派的人物作为蝙蝠。这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
[原文]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笑府》
[注释]
①踞(jù)傲——骄傲自大。
②生诞——这里指诞辰。
③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④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
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提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③。
——《笑林》
[注释]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③遂——于是。
金钩桂饵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提示]
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这则寓言中那位用金钩桂饵钓鱼的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原文]
鲁人有好钓者①,以桂为饵②,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③,垂翡翠之纶④。其持竿处位则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⑥。——《阙子》
[注释]
①好(hào)爱好。
②桂——肉桂,树皮可做香料。这里指用桂皮制作的香料。饵(ěr)——引鱼上钩的食物。
③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错,镶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fěicuì)——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装饰品。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⑤处应——所处的位置。是——正确。
⑥不几——不多。
没有10个,就找到这些!不好意思不知道帮的上你吗/
翡翠专业解析什么是红翡绿翠
1、红翡是含微量元素铁较高的,又称为红色翡翠,以褐色调为主,褐中泛红的翡翠称“红翡”,以红色调为主,红中显褐的翡翠称“翡红”。天然质好色好的红翡玉难得一见,可遇而不可求。
2、翡翠界有一句话:红翡绿翠紫为贵,翡指代红色,是翡翠的次生色,与翡翠后期风化作用息息相关,是外来铁质矿物元素进入翡翠晶体间的缝隙而形成的颜色。
3、翡翠翡翠,红翡绿翠,从化学成分上分析,翡翠矿石内含铬、镁元素较多的呈绿色,称之为翠;含铁元素较多的呈红色或**,称之为翡。我也是看翡翠禄来家微博学到的。
4、翡翠翡翠,红为翡,绿为翠。颜色鲜红或橙红的翡翠。春带彩。彩为紫,春为绿。春带彩即为一块翡翠上有紫有绿,是比较少见的颜色。紫罗兰。是翡翠的一个特殊品种,是除了绿色以外另一种比较有价值的颜色。
5、意思是说绿色的翡翠有很多,而好的红翡特别稀少。翡翠的颜色并不是来自它本身,而是由于后天受到风化,赤铁矿沿着翡翠颗粒之间缝隙慢慢渗入形成的,是翡翠的次生色,颜色一般为深红色或亮红色。
6、一般来说,红**为翡,绿色为翠。以翡翠的命名来说,现在最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源于南方的一种鸟名,叫“翡翠鸟”其羽毛的颜色正好和翡翠的颜色相符,所以被称之为翡翠。
绿翠的意义1、寓意团结、和睦、乐于助人、健康。翠指翠鸟,又指草丛生、草茂盛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聚拢。用作人名意指团结、和睦、乐于助人之义。绿通常指草和树叶的颜色,引申为繁盛、年轻、生机。
2、绿翠:生机、希望绿色,是翡翠的生命之色,也是最能代表翡翠的颜色。它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健康和希望,感觉就像生机勃勃的春天一般。佩戴着绿翡,就相当于是佩戴了一份安定与朝气在身上。
3、”绿色是一种健康色,给人一种望眼欲穿的感觉,对视力有益,建议在学习或工作后凝视绿色植物。像翡翠那样的绿色。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至有_击破处,并不见铜色,惟翠绿彻骨。
4、绿翠翡翠就是指绿色的翡翠,其绿色主要是铬离子致色。在翡翠中只要铬的含量在万分之几就可以致色,例如翠绿、阳绿,铬的含量在万分之几,祖母绿、深绿,铬的含量在千分之几。
翡翠的翠指的是什么翡翠的翠是什么意思1、翠说的是翡翠的绿色,绿是翡翠之宝,绿色是由于原石中含有(Cr203)所致,绿色又分许多种,常见的有,豆绿,菠菜绿,油绿等,比较少见的,冰阳绿,也是翡翠中的极品。
2、翠指代绿色,属于翡翠的原生色,也是翡翠最为名贵的颜色,绿色经典隽永,带着传统典雅的韵味,深受东方女性的喜爱。绿色翡翠的致色元素为铬元素。
3、翡指翡翠中的红色部分,或指颜色呈红色的翡翠。
4、翡是指古时一种雄性的鸟。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在中国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
绿色翡翠的绿色是翡还是翠,绿翡翠手镯手链a货区分辨翡翠手镯是不是A货,最严谨,最客观的是购买时,一定要带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天然翡翠A货证书购买,没有证书的翡翠,不要购买。或是自己拿手镯到权威鉴定机构,做仪器鉴定,出具证书,万无一失。
翡翠区别于其它玉种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色彩比较多,翡翠不都是绿色的。常见的有:无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紫色、红色、**、黑色。一般来说,红**为翡,绿色为翠。
绿货是品质比较好的翡翠,颜色通透翠绿,被广大翡翠收藏者称为绿货。翡翠(jadeite),也称翡翠玉jadites、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
翠绿翡翠手镯a货的天然绿度当然会更好,因为a货的是天然的翡翠手镯没有经过任何认为注胶的。貌似天然翠绿色的加色翡翠的价值仅为A货的百分之一到成千分之一。
翡翠的翡指什么,翠又指什么1、翠指翡翠中的绿色部分,或指颜色呈绿色的翡翠。翡翠呈绿色是由于其中含微量Cr2O3所致。绿色是翡翠之宝,在决定其经济价值时占有很大的比重。
2、翡是指古时一种雄性的鸟。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在中国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
3、翡翠的翡是什么意思:翡:翡指翡翠中的红色部分,或指颜色呈红色的翡翠。
1 有没有较简单的文言文,课外的
齐有病忘者,行则忘止,卧则忘起。其妻患之,谓曰:“闻艾子滑稽多智,能愈膏肓之疾,盍往师之?”其人曰:“善。”于是乘马挟弓矢而行。未一舍,内逼,下马而便焉。矢植于土,马系于树。便讫,左顾而睹其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几乎中我!”右顾而睹其马,喜曰:“虽受虚惊,亦得一马。”引辔将旋,忽自践其所遗粪,顿足曰:“脚踏犬粪,污吾履矣,惜哉!”鞭马反向归路而行。须臾抵家,徘徊门外曰:“此何人居?岂艾夫子所寓耶?”其妻适见之,知其又忘也,骂之。其人怅然曰:“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 ”
(明 陆灼《艾子后语》)
2 求一个简单点的初中课外文言文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节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错:镶嵌。②纶(lún):钓鱼绳。③是:正确。
1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译文: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1 答案:B
2 答案:略
3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3 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要简短的,有寓意的,不要《画蛇添足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4 找三篇简单的文言文(1)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的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解释: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解说《诗经》,当时的人为他编了顺口溜说:“谁也别说《诗经》了,匡鼎他来了。匡鼎说的《诗经》,能使人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对他既敬畏又钦佩,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匡衡的老乡中有个讲解《诗经》的人,匡衡去找他辨难,考证有疑问争议之处。结果这个人对匡衡的学识大为叹服,倒穿着鞋就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那个人说:“我实在没有可说的了。”于是这个人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说《诗经》了。
(2)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解释: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3)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解释: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查了好久!
5 求10篇课外文言文1、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
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
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
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选自《孟子·告子上》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弈秋的话。
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
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3、原文: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⑨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⑩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⑤。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⑥,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⑦,数延见⑧,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记》注释: 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
弓工:造弓的工匠。④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62363734。
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⑤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向:从前。⑥务:事务。
⑦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更:轮流。
中书内省,数朝廷决策的机构。⑧数延见:经常召见。
数(shuò),屡次。⑨好:喜好⑩皆:都译文: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更何况天下大事了,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4、原文: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簟(diàn):竹席子。 荐:草垫。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 长(cháng):多余,剩余。
王恭:东晋重臣。 王大:王恭的族叔。
一领:一张。领,量词 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 卿:你,对人的尊称。
举:拿,把。 谓:以为,认为。
对:回答说。 悉:熟悉,了解。
长(chang)物:多余的东西翻译: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恭的族叔去看他。王恭的族叔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 王恭没有回答。
王恭的族叔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恭的族叔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可以用来坐了,于是就坐在草垫上。
事后,王恭的族叔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王恭回答说:" 您并不了解我,我从来就没有多余的东西。
"5、原文: 贾谊 著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
6 简单易背的古文和意思一、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二、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三、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芦苇秆在地上画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就向街坊里做官的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唯一的任务只是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做的一样有文采。
四、张无垢勤学 原文: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②执书立窗下,就明③而读。
如是④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编辑本段] 译文 :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留存着。
五、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六、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有者说是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七、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八、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词语1、炳烛:把蜡烛点燃。 2、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阳:这里制阳光。 4、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十、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选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
(3)[护]掩盖,遮掩。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选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
7 一篇简单文言文的全面解释楼主学习很认真,赞一个!
1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流——移动,运动
以——来
2“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及——等到
以——来
之——虚词,无意义
于——介词,在
3“其”阴逾去。
其——代词,树
4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昼——白天
于——介词,在
还有4中的“昼夜”中的“夜”与“夕”是不是重复了。。。都是晚上的意思啊。。。疑问。。。
你看原文最后一句,只有昼,没有夜,你抄错了。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苻子》
8 [语文]给一些简短的古文篇目,谢谢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 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翡翠手镯是什么意思
金丝种翡翠手镯,指的是绿色成平行丝状分布的手镯。
寓意幸福:翡翠手镯外形圆润饱满,象征着在人生道路上的顺利如意,可将其送于自己的长辈父母最佳,表示平安幸福的意思,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之意。
翡翠玉手镯,是翡翠玉,也称为硬玉!翡翠密度:33~34克/立方厘米,折射率66,硬度为莫氏7度。
什么是翡翠呢翡翠是石质玉级多晶集合体。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
翡翠是一种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钙质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它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为主要成分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可含有少量其他矿物和杂质。
翡翠,也称翡翠玉jadites、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
翠字的意思是什么此字本义指一种青色的翠鸟,引申指青绿色鸟毛,又引申指青绿色,进而可指色彩鲜明。形声字。从羽,卒声。形旁羽为鸟羽之象,表示翠的本义与鸟羽有关。翠与卒声韵并同,古初以卒为翠,后乃为造专字。
(1)(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2)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kingfisher](3)又如:翠以羽自残(翡翠鸟因羽色之美而被残杀。比喻人因有才而遭嫉害);翠毛(翠鸟的羽毛);翠羽(翠鸟的羽毛。
翠cuì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_翠_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nícuì,意思是日照青山泛出的绚丽色彩。
绿色翡翠的绿色是翡还是翠,绿翡翠手镯手链a货区1、分辨翡翠手镯是不是A货,最严谨,最客观的是购买时,一定要带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天然翡翠A货证书购买,没有证书的翡翠,不要购买。或是自己拿手镯到权威鉴定机构,做仪器鉴定,出具证书,万无一失。
2、翡翠区别于其它玉种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色彩比较多,翡翠不都是绿色的。常见的有:无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紫色、红色、**、黑色。一般来说,红**为翡,绿色为翠。
3、绿货是品质比较好的翡翠,颜色通透翠绿,被广大翡翠收藏者称为绿货。翡翠(jadeite),也称翡翠玉jadites、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
4、翠绿翡翠手镯a货的天然绿度当然会更好,因为a货的是天然的翡翠手镯没有经过任何认为注胶的。貌似天然翠绿色的加色翡翠的价值仅为A货的百分之一到成千分之一。
翡翠的翠指的是什么翡翠的翠是什么意思1、翠说的是翡翠的绿色,绿是翡翠之宝,绿色是由于原石中含有(Cr203)所致,绿色又分许多种,常见的有,豆绿,菠菜绿,油绿等,比较少见的,冰阳绿,也是翡翠中的极品。
2、翠指代绿色,属于翡翠的原生色,也是翡翠最为名贵的颜色,绿色经典隽永,带着传统典雅的韵味,深受东方女性的喜爱。绿色翡翠的致色元素为铬元素。
3、翡指翡翠中的红色部分,或指颜色呈红色的翡翠。
4、翡是指古时一种雄性的鸟。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在中国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
翡翠的翠是什么意思翡翠的翠是指什么1、翠说的是翡翠的绿色,绿是翡翠之宝,绿色是由于原石中含有(Cr203)所致,绿色又分许多种,常见的有,豆绿,菠菜绿,油绿等,比较少见的,冰阳绿,也是翡翠中的极品。
2、翠指代绿色,属于翡翠的原生色,也是翡翠最为名贵的颜色,绿色经典隽永,带着传统典雅的韵味,深受东方女性的喜爱。绿色翡翠的致色元素为铬元素。
3、翡翠手镯的翠即绿色,而颜色是因为翡翠内部因素不同而形成,绿色则是因为铬元素所导致,翡翠可以呈现各种颜色。
4、◎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翠字的详细解释:详细字义◎翠cuì〈名〉(1)(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2)鸟名,翠鸟。
5、”其中所指的翡翠就是在中国西南滇黔地区的一种美丽小鸟。这种鸟有赤色和绿色之分,为了区分它们,人们把赤色羽毛的鸟叫做“翡”,把绿色羽毛的鸟叫做“翠”。翡指翡翠中的红色部分,或指颜色呈红色的翡翠。
一:郑 人 买 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 讽刺了那些克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2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3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4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5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6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7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三: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四:揠苗助长
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五: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称赞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也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寓意:
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言过其实。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六: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正好。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名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七: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八:楚人隐形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不能盲目轻信传说,不注重用实践进行检验,自作聪明。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意义:
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的蠢人。
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贪婪的,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九:邯郸学步
从前有个人认为赵国的东西好,他认为连赵国人走路也很漂亮,便带上盘缠去邯郸学习怎样走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看见的人哈哈大笑。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十:买椟还珠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 自相矛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原文] 棘刺尖儿上雕猴子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原文] 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⑧:“臣为削者也⑨,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⑩,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11),难以治棘刺之端(12)。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14)。”因逃。——《韩非子》 [注释] ①征——征求。 ②说——同“悦”。 ③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奉,同“俸”。 ④人主——旧指国君。 ⑤宫——这里指后宫,后妃居住的地方。 ⑥霁(jì)——雨止天晴。 ⑦晏阴之间——半晴半阴。晏,天气清朗。 ⑧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冶者——铁匠。 ⑨削——这里泛指刻刀。 ⑩以削削之——用刻刀雕削。 (11)容——容纳。削锋——这里指刻刀的刀锋 (12)治——这里是刻削的意思。 (13)何以理之——用什么工具雕刻它。理,这里作雕刻讲。 (14)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刻刀。舍—— 客舍。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金钩桂饵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5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7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