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怎么鉴定?

琉璃怎么鉴定?,第1张

如何鉴别古法琉璃,有以下几种方法,先了解琉璃的种类的制作方法。

一、根据琉璃的制作方法,可以将琉璃分为以下几类: A类 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是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的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像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所以世上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琉璃

B类 台湾琉璃: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成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中国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费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与中国周朝时的琉璃差异明显。但由于二者形态近似,有人称其为西洋琉璃。

C类 水琉璃: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二、琉璃的鉴别方法

欣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2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3 琉璃的透流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4  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5 从工世角度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6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唯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清代早期,琉璃的制造和统筹使用已经为国家统一管制。由于清前三代,社会处于休养生息阶段,对于工艺品的生产并没有过多的发展。但自康熙开始,琉璃技术重新开始大步发展。

在康熙皇帝的倡导下,清廷宫中专门设置了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并且引进了大批西方的传教士,对我国现有的琉璃制造工艺进行改良,并设立专有的“大清琉璃厂”,派官监制料器和琉璃制品,专供内宫玩赏和使用。

康熙时期的成就表现在创造套料,并使单色玻璃器的制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器型完全摒弃了唐宋以来的薄胎瓶、简单的杯、碗造型,而是兼采玉器、瓷器等其他工艺品类的优秀器型,创造出全新的琉璃形制,例如玻璃水丞、鱼缸、笔筒等。

从颜色上讲,康熙朝琉璃色彩丰富,色度纯正、艳丽。制造工艺有套彩、刻花等,并从此时起,开始出现刻款,一般为“康熙御制”双直行篆书阴文款,采用跎

如有一件带“康熙御制”刻款的琉璃水丞,通高7厘米,口径28厘米,水丞由透明白玻璃吹制而成,圆形平底,下阔上敛,小口有盖。腹外切磨出8个平面,似莲瓣围绕一周。盖的表面切磨成六角形连锁纹。器底阴文篆书“康熙御制”四字款。此水丞运用了西方切磨宝石的技法,质地纯净透亮,造型端庄,装饰新颖。

康熙时期还出现了大批量的陶瓷仿青铜器型的装饰用品。如清蓝琉璃刻花烛台,通高285厘米,盘径6厘米,这件烛台是用蓝色琉璃制成的,上下分为几部组合而成的,最上面是圆形小碗,正中有一铜制蜡扦,其下有一圆管形立柱,柱下为大口径浅盘,浅盘下又有一圆短柱,管形,最下面是覆碗式高足,造型周正稳重,比例匀称。

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琉璃及鼻烟壶等成为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如康熙白琉璃十二棱弦纹大罐,高305厘米,口径118厘米,腹径252厘米,底径14厘米,罐吹制而成。直口,丰肩敛腹,外底心凹入。通体呈白色半透明琉璃,腹部自上而下饰凸起的螺旋纹12道。螺旋纹等距排列,均匀流畅,富有节奏感。

大量精美绝伦的清代琉璃厂琉璃器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直接。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各种技术艺人的社会地位。雍正时以琉璃代替宝石成为典章制度,琉璃器也作赏赐大臣之用。雍正朝注重琉璃颜色的调配研究,能仿玛瑙、翡翠、琥珀、蜜蜡等色,且都呈色精妙。

这一时期的款识为“雍正年制”4字楷书款,其排列方式有双直行阴文和横排单列阴文等形式。如雍正黄琉璃橘瓣式渣斗,高99厘米,口径97厘米,此器喇叭状口,大而外侈,向下内收成束颈,腹部橘瓣状隆起,腹与足连接处内束。通体橘**,以凹凸手法塑成16瓣橘瓣状,造型典雅,色泽鲜艳。底部中心双线方框内阴刻楷书“雍正年制”双直行款。

这件渣斗的颜色艳丽,俗谓鸡油黄,色度均匀、纯正、洁净,呈色难度很大,不愧为清早期琉璃器中的佳作。

琉璃是我国古代文化与时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琉璃,沉积历史的华丽,她穿越3000年的时空,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

道光绿琉璃渣斗

66037894073

咸丰琥珀色琉璃直口瓶

66038002589

透明蓝琉璃竹叶纹盖罐

66038002608

如果你想买琉璃产品,就一定要看完哦!!! 鉴赏琉璃的关键:1 琉璃与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与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么不同。 A、在史书上有明确的区分 金刚经上就有类似的记载。在中国所有的佛经中,佛家七宝的前五类是公认的,即金、银、琉璃、砗磲一种软体动物玛瑙,后两类有说是水晶的,有说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这说明琉璃是公认的佛家宝物;琉璃与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当代国家级的权威专著《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详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的主要成份应该以二氧化硅为主,琉璃母则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明代的药玉应该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药玉色彩少变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级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这是自古以来的不传之秘,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国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费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谓琉璃招财、保平安,与琉璃母有很大的关系; 2 琉璃的种类:A类: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琉璃石 一种有色水晶材料,《天工开物、珠玉篇》: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琉璃母 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改善。《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 B类:台湾琉璃,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来。工艺脱胎于[pate-de-verre],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中国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 “费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与中国周朝时的琉璃差异明显。但由于二者形态近似,有人称其为西洋琉璃; C类:水琉璃,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3制作工艺: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技艺一半凭运气。 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4 琉璃为什么没有玻璃,水晶那么透明? 由于琉璃特殊的工艺和复杂的制作过程,琉璃的光泽度是天生就没有玻璃、水晶那么明亮。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点,注定了琉璃要承载厚重的文化,变成一种文化产品 5 琉璃作品中有气泡,是不是次品? 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每个作品都有。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6 如何鉴赏琉璃 天工坊琉璃鉴赏 A、 欣赏光影效果, B、 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C、 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D、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E、 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F、 从工艺角度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G、 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唯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 现不同的意境。 7 琉璃易碎吗? 琉璃的硬度比较强,相当于软玉的强度。但也比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8 古法琉璃的养护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动,以免出现表层划伤。 (2)保持常温,实时温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对其进行加热或冷却。 (3)平面光滑处,不宜直接放置于桌面,最好要有垫片。 (4)宜用纯净水擦拭,若使用自来水,需静置12小时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泽与干净,切不可沾上油渍异物等。 (5)避免与硫磺气、氯气等接触 如何鉴别“水琉璃”与古法琉璃 作者:吉朋 加入时间:2005-11-7 23:03:16 中国琉璃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记载,据考证,尤其关于“西施泪”的传说,其起源约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践三年),据中国通史,这个年代应该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灿烂夺目的诱人风采。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价格低的“水琉璃”制品,事实上,这是一种“仿琉璃”制品,并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为商家的刻意所为与消费者的误解,才会有“水琉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习惯中,“水货”意为“造假”或“仿制”,故的真实含意是“假琉璃”。 水琉璃是以透明树脂胶加颜料浇制而成的树脂制品,其特点是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易于批量生产,与琉璃的区别主要在: 1、树脂折射率低而致产品的质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铅水晶玻璃的晶莹感。 2、重量区别,水琉璃的重量约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颜色不稳定。 从下面“水琉璃”与古法琉璃的对照中,不难看出两者颜色、质感及晶莹感的差异: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

唐代琉璃器的成就突出表现在陈设品、生活用品玻璃器的制作上,主要是玻璃瓶、玻璃茶具、玻璃杯等。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诗中有“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梨”之句,指出唐人曾用玻璃杯作为酒具。

又如柳宗元《河东记》记载扬州有一种玻璃器“表里通明,如不隔物……瓶口刚如苇管大”,类似的记载在唐人的诗句、文赋中常可见到,这说明玻璃器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的《简简吟》,一语中的,说明了琉璃既是贵族,却又易碎。

唐代新增的琉璃器型有琉璃茶碗、琉璃茶托、琉璃空心球和琉璃佛像等。另外,唐代也有许多玻璃珠,珠形多为棱形、五棱形、扁圆形、球形等,个头较大。

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发现的唐淡黄绿色玻璃茶盏、托,茶盏高53厘米,口径126厘米,重1173克;茶托高38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47厘米,重136克,这套茶具具有中国风格,应为我国自己所制造的。

形制也较为简朴,茶盏为喇叭形口,淡黄微绿,透明,有小泡。坦腹斜收,带圈足。茶托为宽沿小口,边缘上卷,敛口深腹,下有矮圈足,素面,淡**。

唐代的琉璃物品深为人们所青睐。据《关中胜迹图志》云,“太真以琉璃七宝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太真即杨贵妃。唐代徐夤在《郡侯坐上观琉璃瓶中游鱼》一诗中有云:宝器一泓银汉水,锦鳞才动即先知。似涵明月波宁隔,欲上轻冰律未移。这是描写众人观看琉璃瓶中游鱼的热闹景象。因为琉璃制品在唐代并不多见,可以隔瓶窥鱼的琉璃瓶算得上一件稀罕宝贝了。

如河南省洛阳关林唐墓,发现了一只唐代琉璃瓶,通体翠绿色,高约8厘米,腹部直径约6厘米,瓶口部为绽开的石榴形,形若皇冠,颈短,腹鼓,圈足;造型既大方雅致,又精巧可爱。

这只玻璃瓶小口,圆唇,束直颈,扁圆形腹,平底内凹。玻璃瓶表面有一层锈蚀薄膜,显现出与玻璃相一致的平行波纹,十分精美。

此物器型圆润规整,丰腴肥体,具有典型的盛唐风韵,为唐代无疑;但并非唐窑烧制,应为唐时西域诸国贸易交流的珍品,特别是石榴瓶口具有典型的西域特色。

从琉璃瓶的造型来看,石榴形口是典型的西域特色,虽然唐宋之际中原各陶瓷窑口也有生产琉璃制品,但并不发达,属即兴之物,而且这样薄如蝉翼的胎质以及高超流畅的整体韵味都不似中原工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20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