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打卡饥荒主界面,点击沼泽地采集芦苇获得采下的芦苇。
2、其次用采下的芦苇制作出莎草纸,用铁镐开采矿石获得红宝石。
3、最后点击工作台,将莎草纸和红宝石制作成末日将至书。
红宝石在古梵语中,意思是“宝石之王”,主要产地有缅甸、泰国、斯里兰卡、越南、莫桑比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缅甸了。
一、缅甸
缅甸红宝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得益于“鸽血红”红宝石的名气。鸽血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颜色饱和度较高的纯正的红色。那具体来说,缅甸的红宝石有什么特点呢?
(1)颜色分布不均,常呈浓淡不一的絮状、团块状,整体呈现出一种具流动特点的漩涡状,也称“糖蜜状”构造。
(2)缅甸红宝石很少见流体包体,固态包体却很丰富,金红石的分布特征则可以成为鉴别缅甸红宝石的依据。
(3)负晶比较发育,个体粗大,分散或成串出现。
(4)缅甸一个较新的矿区——孟速,产出的红宝石又有所不同。多呈褐红色,深紫红色,热处理后整体呈红至暗红色;还产出“达碧兹”红宝石,有六条不会移动的星线。
二、泰国
泰国也是重要的红宝石产出国,它产出的红宝石又与缅甸的不同。区别在于:
(1)由于杂质Fe的含量较高,泰国红宝石的颜色较深,透明度较低,多呈浅棕红色或暗红色。颜色较均匀,色带不发育。
(2)几乎缺失金红石包体,而有丰富的水铝矿包体,这提供了产地依据。
(3)含有丰富的流体包体,晶体四周呈盘状展开的流体,形成一种典型的“煎蛋”状图案,也是泰国红宝石的产地特征。
(4)聚片双晶十分发育,常出现两组以上聚片双晶。
三、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红宝石以透明度高,颜色柔和而闻名于世,几乎包括浅红——红的一系列中间过渡颜色,且色带发育。它的金红石与缅甸的相比,显得细长,呈丝状,相对稀疏且分布均匀。除了金红石具有斯里兰卡的产地意义外,锆石包体也有。锆石多呈细小的他形——自形粒状,无色或略带褐色。周围常伴生着一圈盘状裂隙,当其被气液包体充填后,灯光下可表现出五颜六色的干涉色。
四、越南
越南的红宝石:由于Fe的含量介于缅甸红宝石与泰国红宝石之间,它的总体颜色比缅甸红宝石深而比泰国红宝石浅,表现为紫红色、红紫色,一种较暗的粉紫色。越南的红宝石的色带不是单一的红色,而是一些粉红色、橘红色,甚至于无色、蓝色的色带。
越南的红宝石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出现单独的蓝色色区,颇似一团蓝色的烟雾。较有特征的是三水铝石,呈橘**,据资料报道三水铝石仅在越南发现。
五、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红宝石,一般颜色相对较深,其颜色明亮度、荧光也比同等质量的缅甸红宝石相对较弱。但是质量好的莫桑比克红宝石,也可以达到“鸽血红”的级别。
看了这些,你懂的了来自不同地方的红宝石了吗?
如果说前面讲述的是神话,遥远玄妙、虚幻难考,那么,历史资料记述的就是围绕绿松石所发生的、千真万确的“信史”。绿松石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年的、波澜壮阔的帝王大战,皇帝老儿们为绿松石而拼杀、争夺大开杀戒,数千年乐此不倦,一块绿松石的历史,就是中国历代王权的倾轨史,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历史演绎的生动图景。
中国的皇帝最喜欢两件宝贝,一是鼎,二是玺。
禹造九鼎,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问鼎中原”“一言九鼎”,妇孺皆知。鼎代表着皇权,鼎的地位这里暂且不论。
玺是什么?就是皇帝的大印。有了这个传国大印,皇帝的地位就会被天下认同,否则就会被视同为“篡位”。
了解皇帝的玺,得从“和氏璧”说起。《韩非子·和氏》有这样的记载: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继位,和氏又奉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以和为诳,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氏抱璞而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爷,泪尽继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亦,子奚哭之悲?和曰:吾非悲曰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这是对和氏璧最为详尽的记载,也是我国把玉作为宝物的最早命名。在此之前,韩非子的老师荀子在《荀子·大略》中亦有类似的记载。而在其后,诸子百家更有诸多述及,足见和氏璧的高贵和珍奇。
历史上的许多统治者都曾用“绿松石”来显示他们的神权、政权和财富的垄断。夏商周时代,绿松石礼器与青铜器同被视为王权的象征。秦始皇之为玺,皇帝和皇后用玉,诸侯、相国以下官阶品级用金、银、铜。历代相延,直到明清。
绿松石与王室的权谋、国家的命运有着深远的渊源,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石”。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的剑上都饰绿松石。可见绿松石在古代君王心目中的位置。到了清代,王室服饰饰物规定之严格达到了顶峰,绿松石因“色相如天”,深受清朝宫廷喜爱,被称为“天国之石”,在宫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中记载:
1637年,尚未入关的清王朝就规定:
皇帝上朝的“朝带”:用龙文金圆版四,饰红蓝宝石或绿松石。
皇帝的“朝珠”: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
皇后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的“金约”,即扎头发的发卡之类:后系金衔绿松石结。
皇后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的“领约”:末缀绿松石各二。
皇贵妃和妃子、嫔的“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
郡王“朝带”:嵌绿松石四。
镇国公“朝冠”:饰绿松石一。
辅国公“朝冠”:嵌绿松石一。
郡王额驸“朝代”:嵌绿松石四。
在公侯伯子男爵位中:
公爵的“朝珠”:珊瑚青金绿松蜜珀随所用。
公“冠顶”:嵌绿松石四。顺治二年,又定是“朝代”用金镶圆玉版四片,各嵌绿松石一。
侯“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朝带”:镂金衔玉圆版四,每具饰绿松石一。
男“朝代”:各嵌绿松石一。
公夫人:朝珠、朝服用三,吉服用一。珊瑚、青金、蜜珀、绿松随所用。
一至七品命妇的“首饰”嵌珍珠、宝石、绿松石。
皇后和皇太后的冬朝冠为熏貂,上缀朱纬,顶三层,饰有珍珠、金凤、宝石、珊瑚等饰物,冠后有护领,垂明黄带;夏朝冠为青绒。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瑚等为垂挂物。
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
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佩戴三副耳坠。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祖,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缘,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和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的冬朝袍用明**、披领和袖均用。
清朝视绿松石为天国宝玉,我们通过“如意”这个清宫宠物,就能从一个侧面发现绿松石在清人心目中的图腾价值。如意,顾名思义,即如人之意。
古代的东方,都有一种用来挠背的工具,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种工具却渐渐丧失了实用功能而成为高贵之物。在清代宫廷中,如意备受推崇,皇帝登基、大婚,元旦、万寿等节庆之日,天下最精粹华美的如意纷纷被贡入皇宫。于是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角角落落都少不了如意的形影。
这些如意取材上贵比金玉,制艺上穷极工巧,所以清宫中的如意不仅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工艺品,更是权位和财富美丽的象征。故宫博物院珍藏各式如意近三千柄,其中大部分为臣下所贡奉,亦有内廷匠师承旨制作的。这些如意造型精美,质地多样,许多镶嵌绿松石,以示吉祥如意。
中国北方的匈奴单于的王冠上佩有绿松石。1972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匈奴金冠(也称鹰冠),由冠顶及冠带组成,冠顶上立一雄鹰,鹰体中空,饰有羽毛,头部以两块绿松石磨制而成;雄鹰傲立冠顶,作鸟敢状,头部设计巧妙,佩戴时随人体活动而微微颤动,更觉振翅欲飞,体现了戴冠人的测悍与威严。金冠的头部缀绿松石来表现匈奴人对绿松石的喜爱绿松石作为“帝王石”又一次得到印证,金黄的头冠与绿色的鹰头在颜色上组合产生一种威武与亲和的对比效果果。
在西藏,王冠上也嵌绿松石。吐著赞普戴的塞金头盔上有五佛像,镶绿松石、水晶石、红宝石和珍珠等,做工十分精致,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赞普戴五佛头盔,表明当时佛教已在吐蓄取得主导地位。西藏地方官员的帽子上也镶嵌绿松石,通过绿松石多少来判别官阶的高低。
中国出土了夏、商时代几种镶嵌绿松石的奇特兵器,如夏代铜方钱、嵌绿松石玉援戈、嵌绿松石商玉戈、嵌绿松石曲内戈、商代青铜饿。其实,它们都不是兵器,而是作战时,天子派兵的仪仗用具,只是一种玉权的象征物。
绿松石一直处庙堂之高,在古老的中国如此,在西方亦如此太平洋彼岸的印第安人也有一种代表权力的绿松石项链。我们在《百年宝有——绿松石》一书中发现一个印第安西长的项链用25块未经打磨的绿松石串在一起,只用坠子做过简单的加工,状如一树叶,形象逼真,它竟是传位之物。印第安人尊绿松石为“天石”。因此,有史家大胆推断:印第安人是从白令海峡过去的中国人,从对绿松石相同的图腾中我们不难理解这一点。
古代埃及,绿松石是王室中必不可少的珍宝。古埃及国王们把绿松石镶嵌在王冠、头饰、胸饰等各种饰物上,与太阳神等各种神灵一同保佑埃及国王的地位千秋永固。我们在古埃及图特卡蒙国王的墓中,就发现了这种代表着王权的众多首饰。国王的胸前饰戴着胸饰,镶嵌绿松石,用绿松石装饰圣甲虫的翅膀和身子,保佑国王的灵魂安息;国王的王冠上镶嵌眼镜蛇形绿松石,国王的头上戴着镶嵌绿松石的头饰,戴上镶嵌有绿松石的面具,头发也有镶嵌绿松石的头带,胸前佩上镶嵌绿松石的胸饰,身上穿着镶嵌绿松石的胄甲,木乃伊也放在镶嵌绿松石的三重宿材里,棺材上也是木头与绿松石、黄金与绿松石镶嵌而成。总之,在古埃及,没有绿松石就不足以显示王权的显赫与威严,没有绿松右,国王的灵魂就得不到超度和安宁,特别是皇冠,所谓“皇冠上头,权力到手”。罗马帝国皇冠曾经过多次改制和补充,他们的皇冠上也有绿松石。
19世纪,英王乔治四世爱佩戴绿松石镶嵌饰物,英国女王喜爱绿松石,罗马教是常常赠镇依绿松石的王冠给英国女王和公主;俄罗斯沙皇的冠上也镶嵌着绿松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