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安锁也叫“长命锁”“寄名锁”,前身是“长命缕”,流行全国各地区。呈古锁状,一般多用金银宝玉制,它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承载着人们希冀“锁”住健康,孩子平安长大。因此,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
2、战事频繁、灾荒不断,渴望平安健康的人们,将五色丝线编成索状饰物系于妇女和儿童的手臂上祈愿安宁称“长命缕”。
3、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诗记载:“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
《翡翠王》,《翡翠凤凰》。
1、《翡翠王》由马景涛、徐少强领衔主演,李修蒙、蒋欣、唐一菲主演。该剧讲述了腾冲“赌石世家”唐玉仁上掌盘赢了另一翡翠世家冯仲才;去缅甸寻找翡翠途中两人斗智斗勇。
2、《翡翠凤凰》由于荣光、郭金、颖儿等主演,改编自潘灵的长篇小说《翡暖翠寒》。该剧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云南腾冲这个翡翠古城的一个传奇故事,一块玉石界天下无双的皇帝玉,一批为它献出生命的玉雕大师,一段经历了岁月洗礼的沉淀,造就了让人垂涎的绝世珍宝,玉中之王,翡翠凤凰。
作者简介 王曙教授在矿物学和宝石学领域中造诣甚深,曾著有《不透明矿物晶体光学》、《偏光显微镜和显微摄影》、《金刚石的秘密》《晶莹的宝石》、《怎样识别珠宝玉石》、《珠宝玉石和金首饰》、《真假宝石鉴别》、《珠宝首饰选购知识》、《唐诗故事》、《宋词故事》等专著。
唐代时,著名诗人陈子昂写了一组 38 首《感遇》诗,其中第 23 首中写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 ------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意思是:翡翠鸟在南海之滨(指今广西省东南部)筑巢,雌雄双双,栖息在繁茂的树林中。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翠羽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由此可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翡翠鸟羽是珍贵的首饰原料。
在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著名作品《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中,有这样一段记录:“记余幼时,云南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纪晓岚生于 1724 年, 1805 年去世。可认为他幼时是 1735 年,即乾隆皇帝登基时,《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写于乾隆癸丑(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 年)。由此可知,在距今 260 多年前纪晓岚年幼时,人们不认为翡翠是真正的玉,而是如同今陕西蓝田出产的黄绿色蛇纹石大理岩,因此一点也不珍贵。约 60 年后纪晓岚写书时,即距今约 200 年前,翡翠的优点已为广大人们认识,因而成为比和田玉价格要高得多的珍贵玉石了。由此可知,正好是清代乾隆皇帝统治这六十年间,玉石翡翠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后大约再也没有人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首饰了,翡翠一词成了专指一种珍贵玉石的名词。
清乾隆年间,有官员到永昌(今云南保山一带)买宝石,经人介绍见到了高档翡翠,认为比中国的传统玉石和田玉还要美得多,于是选择高档翡翠料精雕成玉器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大为欣赏,认为超过了过去视为珍宝的和田玉,并命为“帝王玉”,这也是今天质量最佳的翡翠叫做帝王玉的起源。乾隆当时下令大量购买高档翡翠制作玉器,经过宫廷这一提倡,翡翠的价格飞速上涨,这也正是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的经过。
缅甸的翡翠矿位于西北部的雾露河(又译乌尤河)流域,由缅甸第二大城市瓦城沿铁路北上,到孟拱下火车西行一百公里左右,就到达位于野人区内,雾露河畔著名的翡翠产地帕敢(见右图)。帕敢常住人口八万左右,流动人口却有十八万之多,其中华人占多数,另有缅甸人、泰国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等,都是为翡翠贸易而来。帕敢的交通仍不太方便,公路路况很坏,当地的自然环境湿热多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由明朝末年开始利用翡翠,到 20 世纪中叶这三百多年间,人们都是挑选出产优质翡翠多的场口开采,对于主要出产一般翡翠料的场口不屑一顾。即使是挑中的场口,所生产的翡翠也是好的少,一般质量的多。当初人们挑选翡翠原料的要求很高,必须有种(水)有色,否则一概当作废石抛弃或用作建筑材料。在这段时间内,优质翠料价格也很低廉,而且历史上曾出产过很多著名的好料和大料。例如清朝前期腾冲人尹文达采到的绮罗玉,大到锯成薄片制作悬挂的方形大灯;清中期的段家玉,马步云家的马家玉,清光绪年间王相贤家的王家玉,做成翡翠手镯五百多对,每对按今天价格换算可值 100 万人民币;太平街王振坤家的“会卡玉”,重达数吨,切成直径 80 多厘米的八片,其中七片要价数百万银元;此后又陆续出产过多个质量极优的巨大翡翠如“肖家玉”、“官四玉”等等。时至今日,老场口已开采得枯竭,好料极其少见。而且块头亦小,可价格却高涨得惊人。 2000 年雾露河河床的矿井中出过一块重仅 75kg 的极佳翡翠原料,在缅甸首都仰光以 2400 万美元售出,可谓天价。
“翡翠城”源自《绿野仙踪》
莱曼·弗兰克·鲍姆,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在鲍姆做了父亲以后,常常回忆自己童年时代所听过的故事。他觉得那些故事枯燥沉闷,讲的尽是些令人讨厌的道德和训诫的内容。他自己构想出一些听了使人愉快的故事,同时把儿歌改编成故事。
一天晚上,他在给几个儿子讲故事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灵感,他一边哄孩子们安静下来,一边随手抓起能写字的纸片,兴奋不已地把这个灵感记录下来。《绿野仙踪》是一个关于翡翠城的故事,是奥茨国探险故事的最初创意。
道理如下: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告诉人们不要忘本。其实,说到底是,人们在富足的生活中逐渐麻木,什么也吃不出滋味,什么也不会让感觉激动,而在贫穷的日子里尝到一点稍微好的滋味就觉得妙不可言,这是一般的现象。
作为我们普通人,我们要对在自身的生活不要变得太麻木,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经常和自己的过去去比,和生活不如自己的人去比。这样,不管你在哪一个层次上,都有你的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让你感觉是天下最美的美味。
扩展资料:
珍珠翡翠白玉汤故事:
相传,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父母双亡,无家可归,被迫到家乡皇觉寺当了一名 小和尚,混口饭吃。不幸的是,不久家乡就闹了灾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缘。其间他历尽人间沧桑,常常一整天讨不到一口饭吃。有一次,他连续三天没讨到饭吃,又饿又累,在街 上昏倒了,被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
老婆婆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放在 一起,浇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给朱元璋吃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问老婆婆刚才吃的是什么, 那老婆婆苦中求乐,开玩笑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尝尽了天下美味佳肴。
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么也吃不下,于是 便想起了当年在家乡乞讨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即下令御厨做给他吃。御厨好生无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在一起,煮成汤献上,朱元璋尝后,觉得根本不对味
儿,一气之下便把御厨杀了。
又让人找来一位他家乡的厨师去做。这位厨师很聪明,便以鱼眼代 珍珠,以红柿子椒切条代翡(翡为红玉),以菠菜代翠(翠为绿玉),以豆腐加馅代白玉,并浇以鱼 骨汤。
将此菜献上之后,朱元璋一吃感觉味道好极了,与当年老婆婆给他吃的一样,于是下令重 赏那位厨师。那厨师得赏钱后,便告病回家了,并且把这道朱皇帝喜欢的菜传给了凤阳父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