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粒状特征:粒状特征是翡翠的鉴定标志之一。当翡翠颗粒粗大,晶粒间镶嵌不紧密,边界平直,其晶粒间界线明显则出现“豆”,豆状特征多出现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中。重结晶等作用可使颗粒粗大、能分辨粒状晶粒的翡翠,颗粒间结合紧密,边界模糊,透明度提高。
(2)翠性:组成翡翠的硬玉或其他辉石矿物晶体的两组完全解理闪光面即翠性。由于解理面平整光滑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即可看到形同蚊子翅的闪闪发光小面。翡翠的翠性可帮助了解组成翡翠的硬玉颗粒大小和形态特征,而且是翡翠独有的特征,可与相似的玉石和仿冒品区别。在翡翠切开面或未抛光的表面,翠性非常明显,硬玉颗粒越大闪光面越大,反之闪光面越小。根据翡翠解理闪光面的大小和形态,翠性分为:雪片(片状的较为明显的闪光面,通常由粗粒、短柱状硬玉颗粒造成)、蚊子翅(狭长状的小闪光面,由中粗粒柱状到长柱状的硬玉颗粒造成)、沙星(点状的细小闪光面,由中细粒长柱状或纤维状的硬玉颗粒造成)。
翡翠经抛光和上蜡等工序后,翠性就不易看到,尤其是沙星状翠性更难观察。当抛光不彻底时,雪片状的解理面可形成许多小凹坑,与周围边界清楚,在某一方向上仍可见到一致反光的略为下凹的表面,进一步抛光则会形成橘皮状的表面。
(3)橘皮效应:如图3-23 翡翠抛光表面上形似橘皮状的起伏。由于翡翠表面出露的硬玉颗粒方向不一致,产生硬度差异,垂直柱面出露的颗粒硬度最大,平行柱面出露的颗粒硬度小(解理发育),斜交者介于两者之间,传统的抛光技术使较软的颗粒被更多的磨蚀而形成下凹的表面。
图3-23 橘皮效应示意图
橘皮效应的明显程度决定于翡翠结构的性质,组成翡翠的硬玉粒度越小,结构越紧密,橘皮效应越不明显;翡翠抛光方法和质量,软盘抛光的橘皮效应明显,硬盘抛光则不明显。抛光粉的硬度越高,橘皮效应越不明显;抛光越充分,橘皮效应愈明显。
橘皮效应明显时,在柔和的光线下肉眼直接观察翡翠抛光表面的反射光即可见橘皮效应。一般须用10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抛光表面的反光部分。
对翡翠表面特征的观察和识别,可区别翡翠B货,也可区别相似的玉石和仿冒品。
(4)翡翠的光泽:抛光良好、质地致密的翡翠,为玻璃光泽。质地粗且疏松的翡翠,由于粒间间隙、橘皮效应的影响,光泽较弱,为亚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某些酸洗充填或酸洗的翡翠,抛光工艺不当,橘皮效应和微裂隙发育,会出现更弱的蜡状光泽。
观察翡翠光泽的方法是在正常照明条件下,肉眼观察翡翠表面的反光程度和影像的清晰程度。具玻璃光泽的翡翠,能形成清楚的影像,蜡状光泽的翡翠只能出现模糊的影像。
(5)相对密度:硬玉的相对密度一般在320~340间,多数在333以上,铬透辉石玉仅为250~32 (铬透辉石可达350),绿辉石玉为330~338。
(6)折射率:翡翠是多晶质集合体,一般只测定平均折射率。翡翠的折射率比较稳定,多在166左右;钠铬辉石玉的折射率变化大,可从169~152。
测定折射率是鉴定翡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使用折光仪应用点测法测定翡翠的折射率。
(7)吸收光谱:翡翠的吸收光谱是鉴别天然与染绿色翡翠最重要的特征,各种绿色的翡翠都有典型的吸收光谱。翠绿色的翡翠在红光区有3条明显的由铬引起的吸收线,并具“阶梯状”特征,中间660 nm的吸收线最明显;绿至浅绿色的翡翠在红光区的铬吸收线可能不明显,一般只看到660 nm的吸收线,但在紫光区可看到437 nm吸收线。墨绿色的绿辉石玉看不见红区的吸收线,只具437 nm的吸收线。钠铬辉石玉由于不透明,常观察不到有意义的吸收光谱。
翡翠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最好是棱镜式分光镜)进行观察。观察时,分光镜要对准通过样品的光线,尽量地让光线进入分光镜。采用带有刻度的分光镜,还能测定吸收谱线的波长。
(8)紫外荧光:翡翠基本没有紫外荧光,尤其是翠绿色、绿色、墨绿色、黑色和红色翡翠,在长波和短波紫外光下都不发荧光,只有部分白色的翡翠,在长波紫外光下有弱的橙色荧光。翡翠上蜡后会出现弱的蓝白色荧光,若翡翠结构不致密,有较多的蜡浸入内部,蓝白色的荧光会随之增强。少数染绿色的翡翠会有极强的紫外荧光。
(1)化学成分:硬玉NaAl[Si2O6],可含有Cr、Fe、Ca、Mn、V、Ti等元素;Na可被Ca、K代替,Al可被Cr、Fe、Mn、Mg等代替。
(2)矿物成分:以硬玉矿物为主,可含角闪石、长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透辉石等。
(3)形态和结构:单斜晶系,晶质集合体,常呈柱状、纤维状、粒状集合体等。
翡翠总体呈现交织结构,柱状交织结构者透明度较差,而纤维交织结构者透明度高。
(4)折射率为16~167,点测为166;相对密度332~336,硬度为65~7。
(5)解理:块状不显解理,断口参差状。单颗粒矿物为辉石解理(//{110}完全)。
(6)光泽:油脂至玻璃光泽。
(7)吸收光谱和致色原因:由铬致色的祖母绿翡翠有典型的铬吸收光谱,在红区显示一双线,有时在蓝区437 nm出有一条线。除紫红色品种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颜色均由铁致色,并在蓝紫区显示437 nm诊断谱线以及另外两个弱带,紫红色翡翠由锰致色。
1、透光度,指光能透过翡翠原石的深度。当光线投射到翡翠原石表面时,一部分光将从表面反射,一部分光将从翡翠原石内部透过。
2、质地,即俗称的“种”、底子、地子,指翡翠原石的结构,是衡量翡翠原石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3、瑕疵,指翡翠原石含有的一些杂质矿物,归纳起来为棉、纹、绺、裂。棉是翡翠原石原生的内部特征。
4、净度。指翡翠原石内部瑕疵多少的程度。翡翠原石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两种。
5、颜色。翡翠原石的颜色十分丰富。通常,人们称翡翠原石的红色为“翡”,绿色为“翠”。
颜色丰富。翡翠原石的颜色主要由其内部的微量元素决定,如铁、铬、钛等。不同的元素会使翡翠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白、黄、紫、红、黑、青等。其中以青色最为稀有和珍贵,称为“帝王之玉”。表面粗糙。
翡翠原石是翡翠的原材料,具有以下特点:质地坚硬:翡翠原石的硬度高,属于宝石级材料,一般在5到5之间。密度较大:翡翠原石比较重,密度一般在9到5之间。
翡翠原石的特点有:有皮壳、松花、蟒、癣、雾等。
翡翠原石的主要表现有松花、莽和皮壳。其中松花指的是翡翠原石上面的绿色,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松花的情况来判断翡翠原石的品质。
翡翠原石的特点有皮壳、松花、蟒、癣、雾等。
1、棉絮少。棉絮少是老种翡翠主要的特点之一,棉絮是翡翠中常见的一种瑕疵,而老种翡翠的棉絮普遍较少,肉眼几乎不可见。即便可以看到棉絮,也是以细微的点状呈现。
2、起胶。起胶也是老种翡翠的特点,起胶一般是高品质翡翠才具备的特征,翡翠表面可以看到类似于浇水未凝固的柔光,行业内将这种现象称为“起胶”。
3、灰色调。一般来说水头好的老种翡翠都会带有一点灰色调,如果遇到水头好、种老且没有一点灰色感觉的老种翡翠,它的价值一定会非常高。
1、碎裂结构:组成弱翠的矿物在低温环境下遭受定向压力,超过弹性限度时辉石矿物之间分裂,晶粒内部发生沿两组解理面的破裂、错动,并有一定位移量,双晶出现弯曲,出现波状消光现象,同时矿物之间接触处开始破裂,形成形状不规则并带棱角的碎屑,在翡翠中很常见。
2、碎斑结构:当破碎程度强烈时,出现大小不一的矿物碎屑,较大的为斑晶。这些矿物碎屑具有不规则的损伤边缘、裂隙、波状消光及边缘粒化现象。
3、糜棱结构:是指在应力强烈作用下,矿物大部分细粒化,颗粒滑移,重新拉长定向排列的现象。
历史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于历代翡翠上。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翡翠上雕刻的吉祥图案生动逼真,多种多样,素材包括人物、器物、动物、植物等,表现内容有祈求福寿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孙、升官发财、玉是中国人手中的宝,更是心中的魂。
翡翠雕刻的品类包括玉佛、如意、平安扣、竹节、长命锁、福豆、貔貅等等。寓意丰富,如百年好合、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状元及第、连升三级、吉祥如意。
翡翠和其他玉石比起来有什么独有的特征呢?
1、翠性:也称“苍蝇翅闪光”,是硬玉矿物解理面的闪光,结构越粗,翠性越明显。
2、橘皮效应:翡翠的抛光表面上常像橘子皮似的起伏不平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组成翡翠的硬玉晶体的性质与结构,粒度越小,结合越紧密,橘皮效应越不明显。
3、豆状特征:所谓的“豆”是指组成翡翠的晶粒之间的界线,当晶粒的边界明显时,就出现“豆” 的现象,豆状特征多出现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中,但也有一些翡翠,虽然晶粒粗大,可以分辨出不同晶粒,能够看出粒状特征,但边界线模糊,是由于重新结晶等作用使颗粒之间的结合紧密,同时使透明度得到改善。此外,还可从翡翠抛光的表面上,查找颗粒的边界来识别颗粒大小和形态特征。
4、色根:翡翠具有多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各自特征的颜色分布特点,翡翠的绿色分布均匀,并常呈脉状,称为“色根”,大多数的翡翠饰品均有色根,但是也有一些高档特级翡翠,绿非常均匀,是没有色根的。
5、内含物:如白色絮状物,黑点,黑块等,也可作为翡翠鉴定特征之一。
所有的宝玉石都有能说明其身份的数据,翡翠也不例外。翡翠的物理光学三要素:翡翠的硬度为:65-7 ,相对密度为:333, 折射率为:166。这是鉴定翡翠真假尤为重要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