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最早见于汉代,从汉代的铅绿釉陶开始,低温绿釉的烧制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宋代的磁州窑和定窑等都有烧造,定窑所烧的绿釉被称为“绿定”,弥足珍贵。金代扒村窑和元代磁州窑都有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元代景德镇在优质的瓷胎上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明代的绿釉以孔雀绿色釉为主,早期有呈色似瓜皮的“瓜皮绿”,永乐年间有淡绿色釉。另据《南窑笔记》记载:“法蓝、法翠二色旧时为成化窑有,最佳。”这说明孔雀绿翡翠绿釉在明成化年间的烧制成功。孔雀绿即“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釉色鲜明艳丽,色调葱翠,衬有酱白釉底,且釉内有细碎的片纹;深者还主要在彩绘中配合着使用,如青花等釉器上常加有孔雀绿,使得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另如茄皮紫等釉器上也常加有孔雀绿。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最早在宋代的磁州窑有发现,其创烧于宋、元时期的民窑。
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开始烧造有单一孔雀绿釉的瓷器。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素胎上直接挂釉烧制,这样的釉面容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这样的釉面剥落较少。但从传世的实物看,孔雀绿以正德年间为多为精,它突破了宋元以来绿釉色调深暗的原始状态,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翡翠羽毛,碧翠雅丽,绿釉掩映着黑蓝色鱼藻纹样的装饰,别有情趣,是正德时期瓷器的典范。嘉靖时期,在瓷坯上挂含铜釉料,经高温氧化气氛烧成翠绿釉。清代康熙时期是绿釉烧制的全盛期,色调丰富,原有品种“瓜皮绿”在清代康熙年间烧造最为成功,尤其是用这种釉色装饰造型为瓜行的器物,更是弥足珍贵。雍正时期,瓜皮绿釉层肥厚滋润,绿中泛黄,似春天的柳叶。清代绿釉新品种有郎窑绿、鹦哥绿、松黄绿、龟绿、湖水绿、鱼子绿、秋葵绿等多种。其中,“郎窑绿”又名“苹果绿”、“苹果青”、“绿郎窑”,是郎窑红的窑变产品。郎窑红制品在窑内烧成的最后阶段,因铜红釉误被氧化,使釉中的低价铜氧化为高价铜,里外釉面均呈浅绿色,显玻璃光泽。而有的比郎窑红更为名贵,其釉色微绿莹润而泛五色光,器身布满极细小的纹片,故又有“绿哥瓷”之称。郎窑红还有一个窑变品种是“反郎窑”,因铜红釉的氧化、还原不一,形成器里釉为红色,器外釉为绿色,类似绿郎窑而得名
用水沾着牙膏好好洗洗,然后用干布完全擦干。用放大镜看,如果有图例翡翠表面的酸蚀纹,证明有注胶染色嫌疑。
玉镯种质极佳,透明度高,色彩纯正、美丽,翠色鲜艳,色感活泼有朝气。玉镯佩戴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磕碰,以免损伤翡翠。切忌油汗,保持干净,避免与汗液、油烟、香水、清洁剂等相接触,清洁时用清水和白色软布揩擦。
玉镯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各个时期的玉镯各有不同。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而明清玉镯,多见装饰。
扩展资料:
鉴定第一步:区分翡翠与非翡翠
看翠性翠性是翡翠独有的特征,指在翡翠表面可以直观看到的硬玉矿物解理面的反光,俗称"苍蝇翅"。而其他仿翡翠的材料就没有翠性。
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白玉也有星点状的闪光,这种现象不叫翠性 。可以用小钢刀刻划区分两者,刻划得动的是 阿富汗白玉 ,刻划不动的是翡翠。
鉴定第二步:区分天然翡翠(A货翡翠)与处理翡翠(B货、B+C货翡翠)
1、看光泽B货翡翠直观上显雾感,光泽弱。A货翡翠清澈透亮,光泽强。
2、看表面网纹B货翡翠的表面在反射光下可见酸蚀网纹(矿物颗粒间隙内的低硬度树脂胶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A货翡翠表面可见橘皮效应(在抛光平面上,通过反光观察,会表现出大小、方向不同的一个个突起与凹陷)。
3、看内部的干净程度(质地)天然 A货 翡翠 内含少量杂质, 如黑点、其他脏色、 氧化锈色,B货内部干净,一般不会出现氧化锈色。
——玉镯
1、在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
2、《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今考证系宋代人伪托春秋师旷之名所作,其中关于翠鸟的记载是这样的——说背部有彩色羽毛的鸟名叫翡翠,简称翠鸟,那种翠碧色泽非常鲜妍可爱,让人一见难忘。翠鸟日常喜欢在水边喝水觅食,尤其爱惜自己的羽毛,天天要在水里清洗背羽,保持洁净。王公贵族之家流行拿翠鸟羽毛来做女性首饰(即点翠饰品),翠羽价值千金,珍贵异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