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估价千万两白银的宝珠和翡翠西瓜被孙殿英送给谁了?

专家估价千万两白银的宝珠和翡翠西瓜被孙殿英送给谁了?,第1张

孙殿英东陵盗宝,先后挖开了乾隆慈禧的墓葬,所获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考古专家们在查阅史料后都说孙殿英发财了:仅慈禧墓葬,藏宝价值就有三亿两白银左右。

专家的说法经常是不靠谱的,但是这回专家的话是有依据的,这依据就是李莲英口述、其侄子记录的《爱月轩笔记》。据《爱月轩笔记》记载,仅慈禧头上的一颗宝珠,就价值白银一千万两,不用把全部财宝估价,仅慈禧身上的几件宝物加起来,五千万两白银就打不住,六千万两白银也只是个保守的数字。

那么慈禧墓葬中到底有哪些值钱的宝贝呢?咱们先挑几件来展示一下:翡翠白菜两颗,估价一千万两白银;翡翠西瓜四个,估价六百万两白银;头顶翡翠荷叶,估价二百八十五万两白银;金线刺绣缀珠朝服,估价二百六十五万两白银;一百零八尊佛像,每尊用金六两,加上手工费,合计不下白银一千万两;单价最高的就是慈禧头顶上那颗大宝珠,“光照百步之外”,最少也价值一千万两白银。

当年清廷所欠庚子赔款总计为白银二亿五千万两,专家在给慈禧墓估价之后,公开发表了这样的结论:“若将葬(不是赃)物全部追回,除还庚子赔款之外,尚可余若干千万足克富国也!”

二亿五千万再加几千万,慈禧墓葬宝物价值三个亿,这还只是当时的估价,估计现在价值还要翻倍甚至翻十倍。读者诸君试想一下,孙殿英当时发了多大的财?用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宝珠换取凯申先生的不予追究,孙殿英这笔买卖做得很划算。

清朝最奢侈的两座墓葬,都被挖开了,孙殿英下手稳准狠得令人佩服:谁说当年的军阀不懂历史?孙殿英要是不懂历史,他怎么不去挖顺治和同治光绪的坟?

我们不要小看了孙殿英,只要一查家谱就会发现,他也算是名门之后。

在收受了大量宝物之后,凯申物流的达官贵人们象征性地搞了一个军事法庭来“审判”孙殿英,结果那场审判成了孙殿英自我宣传的舞台:“乾隆慈禧的先人杀了我祖宗三代,此仇不能不报,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身上流淌的汉血!”

一番话赢得了听众一片掌声,孙殿英施施然走出“法庭”,马上被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然后不断高升,居然被提任一省之主和暂编第五军军长,一直活到1947年,被我军俘虏之后,还得到了特别优待:由他一名原先的卫士来照顾生活起居。

慈禧一生奢侈,死后将价值三亿两白银的宝物带到了地下,但是正如老话讲的那样:“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终那些宝物都变成了达官贵人的收藏品和孙殿英的枪炮。

这里我们还要引述一下孙殿英在“法庭”上的陈述:“清人最喜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今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文章最后,咱们还是要来说一说孙殿英口中被乾隆慈禧先人杀害的祖宗三代——其实不仅祖宗三代,连孙殿英的父亲,也是因为跟旗人产生纠纷而被打死于狱中的。

父亲被旗人害死,属于家恨,孙殿英跟慈禧的先人还有国仇,那就是我们熟知的孙承宗全家殉国事件。

据孙殿英自述,他的先祖就是明末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

孙承宗抗清战功卓著,连清人也对他表示钦佩,他们编修《明史》的时候虽然进行了大量篡改,但却不能不记载孙承宗满门忠烈:

“崇祯十一年,清兵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子举人鉁,尚宝丞钥,官生铈,生员鋡、镐,从子炼,及孙之沆、之滂、之澋、之洁、之瀗,从孙之澈、之渼、之泳、之泽、之涣、之瀚,皆战死。”

不管孙殿英是不是孙承宗的嫡系子孙(旁支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嫡系全都殉难了),孙家与清廷都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孙殿英东陵盗宝之后闷声发大财而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至于是不是当年很多人都抱着孙殿英一样的想法,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慈禧把那么多金银财宝带入坟墓,纯属暴殄天物——有些东西比如丝织品和字画,在土里一埋脏水一泡,就算彻底报废了,早一点挖出来,也算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夜明珠”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影视剧或者小说游戏当中的道具,顾名思义,它可以在晚上发出光芒,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无价之宝”一般的存在。而据传,慈禧太后在临死前,要求给自己的尸体口中含入一颗夜明珠,可以保持自己的尸身不腐。这听起来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夜明珠当真有这样的作用吗那么慈禧口中的那颗夜明珠又去哪了

慈禧太后尸体口中真的有夜明珠吗?夜明珠哪去了呢?

清东陵的盗宝使孙殿英被瞬间推到了风口浪尖中,他挖掘了乾隆和慈禧的墓葬后,不仅获得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金银珠宝,还获得了让他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巨大声名,在当时他可以说得上是名利双收的,不过这个名并不是什么好名,是令人诟病的盗墓之名。

慈禧太后尸体口中真的有夜明珠吗?夜明珠哪去了呢?

我们经常说到的那颗夜明珠通常指慈禧太后死后含在口中的那颗夜明珠,这颗夜明珠与慈禧的翡翠白菜、翡翠西瓜一样,都是慈禧最为珍爱的宝物。因此在慈禧太后死后,她把夜明珠随同这些东西带到了自己的清东陵地底世界中,想让这些宝物永生永世都在阴间供她玩耍。

慈禧太后尸体口中真的有夜明珠吗?夜明珠哪去了呢?

1古代权贵死后堵住七孔六窍的习俗

古人对待死亡都是视死而生的,他们觉得人在死后会变成灵魂去往地府世界,但是一些尊贵的皇室宗亲又不想到地府世界中和其他的平民百姓一起受苦,所以他们就给自己修建了地宫,给自己修建了一个时候供自己死后居住的宫殿。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地宫是修好了,该怎么把自己的灵魂留在地宫中而不会被拖去地底呢 

当时人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古人相信玉是山峰的精华,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所以他们就把玉制成了玉塞件,塞进人的七孔六窍之中,这七孔六窍就是我们的口、鼻、耳、肛、阴,他们觉得用玉堵住人身体上着的这些孔洞,可以达到防止人的魂魄消散、离开肉体的目的。

确实被盗过 称为东陵古墓事件

关于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的殉葬品究竟有多少,如今故宫保存的内务府档案及其他资料有记载,尤其是慈禧墓记载比较详细。慈禧地宫的随葬品分生前和死后两类,《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中,记载了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宫中安放的宝物,计有金花扁镯、红碧瑶豆、金镶执壶、金佛、珊瑚佛头塔等150余件 (各件宝物上的正珠、东珠、米珠络缨达数千颗)。

至于慈禧死后入殓时的宝物就更为奢侈,据内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嗣长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对此有详细记载:“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

至于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 000粒,估值228万两。

从清内务府的《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和李成武的《爱月轩笔记》所载,可见慈禧墓的随葬品之巨,价值之连城。关于乾隆裕陵中的宝物,因无详细记载可查,仅能根据发现的赃物及孙殿英部盗墓时所用的车辆之多来推算了。早在盗陵之前,孙殿英就曾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可想而知这30辆大车要装多少宝物。

另外,从截获和上交的盗陵赃物也可看出。孙殿英、谭温江等盗掘东陵后急于想销赃,四处活动国内外有关人士。谭温江等人潜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托古玩商黄百川代销珍宝,被卫戍司令部截获。8月4日,青岛警察厅侦探队在大港码头缉获孙殿英部逃兵张岐厚等三人,查获其携带的宝珠36颗。据张交待,其还在天津卖了10颗,得币1200元,这46颗宝珠是在慈禧地宫捡到的。一个士兵尚且能拥有46颗宝珠,那连、营、团、旅、师、军长所得的宝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又在海关查获企图外运的东陵文物,计有35箱,内有大明漆长桌1张、金漆团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猎人、瓦魁星、描龙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托通运公司由北平运到天津,预备出口,运往法国,所报价值22万元。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书用拓印条幅10块。在东陵案发两个多月后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上交东陵文物中,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300余件。由此可见孙殿英部所盗宝物之巨。西去。

众所周知,乾隆特别喜欢收藏古董字画,比如他得到某位名家的书画作品后,除了好好欣赏之外,还会在上面盖满自己的章。章盖得越多,表示乾隆皇帝越喜欢。除了这些字画外,还有一样东西,深受乾隆喜爱,就是九龙宝剑

九龙宝剑据说是贡品,因剑柄上刻有九条龙而得名,而“九”本来就是单数中的最大者,因此一般皇帝才能用,就好比“九龙袍”、“九龙宝剑”。所以乾隆得到这把剑之后,可谓是爱不释手。当然,他无法在剑上面盖章,于是,就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陪葬品。

乾隆去世后,这把九龙宝剑,就与他一起葬进裕陵地宫。那么在乾隆之后,九龙宝剑又先后经历了哪些主人呢?有人或许会说,不是说已经陪葬了吗,为什么九龙宝剑还会有新的主人?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在近代时期,孙殿英曾带人来到清东陵,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据文献记载,当时孙殿英为了运输东陵宝物,还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由,向遵化县征调了30辆大车。而九龙宝剑,就与其他宝物一起,被大车运走。

也就是说,这时候九龙宝剑的主人,就是孙殿英了。他盗走宝物后,不引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宣扬他的“英勇”事迹,说乾隆的地宫有多么富丽堂皇,陪葬的宝物又多又珍贵。

很快,孙殿英盗宝的事情便人尽皆知,以溥仪为首的满清后裔及遗老遗少,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状纸直接递到了老蒋的桌上。这时候,孙殿英才知道事情严重性,为了保住自己,他只能将宝物瓜分出来,去买通那些权贵。

他还选了几件最为贵重的宝物,准备送给老将等人。比如他决定将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给老蒋的夫人宋美龄。将慈禧生前珍爱的翡翠西瓜,送给宋子文。将乾隆的九龙宝剑,送给老蒋本人。不过这些宝物,孙殿英都是托人送去的,这个人就是戴笠。

为了让戴笠好好帮自己办事,孙殿英还将乾隆脖子上挂着的一串朝珠,送给了他。不过,戴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把九龙宝剑交给老蒋,于是只好先把宝剑交给军统特务马汉三保管。

谁知马汉三一见到九龙宝剑,就动了私心,打算偷藏起来。就这样,九龙宝剑先后经过戴笠和马汉三两人之手。后来,马汉三被日本人俘虏,他害怕日本人不放过他,就将九龙宝剑献出来以表诚意。于是,九龙宝剑的下一任主人,就变成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

然而没想到的是,马汉三在抗战时被捕叛变,又在川岛芳子的家中,将九龙宝剑搜走了。接下来戴笠又开始调查马汉三,马汉三为了保命,又把九龙宝剑交了出来。如此兜兜转转,九龙宝剑又回到了戴笠手中。

可见,九龙宝剑后来的确经历了不少主人。可是有说法称,此剑是个“不祥物”,那么九龙宝剑真的“不祥”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戴笠、马汉三等人,又为何都想得到它呢?

之所以说九龙宝剑“不祥”,是因为传说匠人在铸造的时候,用了49个恶人的血来浸它,并施以诅咒。至于它是否真的“不祥”,我们可以看它几任主人的结局如何。

孙殿英不用多说,他被捕后,患上了烟后痢,最后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戴笠是因飞机失事身亡的,马汉三是在看守所被秘密处决的。至于川岛芳子,她是以“汉奸罪”被处以枪决的。

由此可见,九龙宝剑这几任主人,皆不得善终,要说它“不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家别忘了,九龙宝剑之前还有一任主人,就是乾隆皇帝。而谁都知道,乾隆是出了名的寿命长,做了60年皇帝,还当了3年的太上皇,一共活到89岁。这样看来,似乎说九龙宝剑“不祥”,又是不成立的。

所以大家认为九龙宝剑“不祥”,应该是当看到孙殿英、马汉三等人的结局后,才流传出来的。实际上他们的结局,与九龙宝剑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马汉三还曾因两次献出九龙宝剑,而保住了自己的命。至于他们为什么都想得到九龙宝剑,自然是因为它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品,价值连城。

这些人的结局倒是知道了,九龙宝剑的结局又如何呢?九龙宝剑被马汉三从川岛芳子家中搜走,是川岛芳子被捕后交代出来的。之后戴笠就去调查马汉三,后者将九龙宝剑交出来。在此之后,宝剑就一直在戴笠手上,他死后,宝剑也成了陪葬品。

再后来,戴笠的墓被几位农民扒开,九龙宝剑再次面世,不过已经锈蚀得厉害,只能依稀辨认出是剑的模样。几位农民并没有将宝剑带回去,所以之后宝剑的去向,就再也没人知道了。

(参考文献《九龙宝剑之谜》《东陵大盗孙殿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458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