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片所谓切片,就是指对翡翠进行切割的第一刀,这一刀下去之后,将对原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切片并没有深入的切,只是用于观察和判断之后,再选定方向切开,但也要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然后再做定夺。
2、一种是原始的切割方法,是用弓锯压沙,缓慢的把石头锯开。若发现不能继续切割时,便于采取挽救措施。
3、切割法用马尾和马鬃绳来充当锯条,不断加砂和水,来回往复地拉动“锯条”来切割赌石料,片切割法这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翡翠切割方法,采用大型开料机来切割大块翡翠原料。
4、选择合适的形状根据翡翠原石的形状和大小,选择最合适的切割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方形、心形等。切割形状应充分考虑原石的外观和内部特征。
翡翠原石切法包括线切割法、片切割法、砣切割法等。
1、线切割法
线切割,顾名思义,是一种使用线来完成切割工作的方法,它使用的线与我们常见的线不同,它多用的是马尾或马鬃来充当绳索,然后加砂和水,使用这两种材质像锯条一样来回拉动来切割原石。
2、片切割法
这是一种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方法,使用的是切割机来完成翡翠原石的切割,一般可以根据翡翠原石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切割机。但值得一提的是,型号越大的切割机对于原石的损耗也就越大,虽是用机器切割,但也考验个人的操作技巧。
3、砣切割法
要说到最古老的切割方法砣切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它的由来非常古老,是运用一种名为砣的器物,在翡翠原石上通过不断旋转摩擦来把表面的石料去除,让翡翠的真面目得以显露。这种方法发展到现代,不断的结合科技,如今已然成为一种电动的“砣”,不用再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使用起来也更加简单。
选购指南:
在颜色(色)、质地(种)、透明度(水)、地张(底)、工艺水平(工)和重量大小等评定翡翠质量的诸多指标中,最让人看得见但摸不着的就是“底”了。“底”是除绿色外的浅绿色基底部分的特征,是翡翠质地(种)、透明度(水)、光泽、净度和浅色基调的综合体现。
“底”更多的是一项审美性指标,所以对“底”优劣的评价不具可定量性。底色是翠以外的其他颜色。当翡翠无色时,“底”为种、水、光泽、净度的综合体现,而当翡翠为满绿或满色(橙、黄、黑等)时,颜色与底子融为一体,此时“底”即为种、水、色、光泽和净度的综合体现。
1、线切割法:用马尾和马鬃绳来充当锯条,不断加砂和水,来回往复地拉动“锯条”来切割赌石料,慢慢地就可以把料剖成两片完整的片。这种切割方法耗时、耗力、必须有大量的人力做保证。良渚文化玉器表面常见到的抛物线形的线锯痕迹,或许就是采用这种切割方法来剖翡翠的。在当时,不讲究人力、时间、劳动效率,只求通过这种持续的“以柔克刚”的毅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2、砣切割法: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方法,即是利用一种称为“砣”的圆盘在翡翠上来回旋转摩擦,然后慢慢地把皮壳磨去。加编号(砣,即利用简单的机械原理作旋转切割被加工玉器的工具。)具体操作是:在一个水平轴上安装一个圆盘,然后将缠在轴子上的带子连接到脚踏板上,治玉工匠交替踩脚踏板,连接的轴带动“砣”的转动,此时在圆盘上不断加水和金刚砂等砂类物质,就可以通过磨擦来加工玉器了。在现代,由于电动设备的运用以及技术的改良,此方法有了更好的运用效果。
1、但在对高品质的翡翠或在无电的山区,还有使用。圆形铁铊铜盘、一根转动轴、一条皮带或胶带,用脚踏带动转动轴,不断加金刚砂,从而慢慢切开翡翠。
2、切割法用马尾和马鬃绳来充当锯条,不断加砂和水,来回往复地拉动“锯条”来切割赌石料,片切割法这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翡翠切割方法,采用大型开料机来切割大块翡翠原料。
3、切翡翠原石的第一步是擦口。在还没下刀之前,可以用铁刷在皮壳表面刷一下,这样可以更好的观察到里面的情况,对下刀的位置会心里有数。切翡翠原石的第二步就是开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