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呢,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翡翠白菜,又称“翠玉白菜”,其材质为缅甸翡翠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清晚期翡翠制品。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度为507厘米,属于典型的陈设玉器,作品采用了俏色巧雕的玉雕工艺,并配合喜闻乐见的寓意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菜叶相映成趣,菜叶上还巧雕了两只螽斯与蝗虫,整件作品具有较高的逼真度,远远看去就像是一颗真正的白菜。
在山西省太谷县附近,有一处著名的大宅院,名字叫做“太谷曹家”。曹家三多堂之内,曾经存放着两件至宝,如今它们一件尚存,另一件却彻底丢失,据说已经被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又会是什么?
在明清时期,山西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商人,他们主要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并因此形成一个特殊的团体——晋商。众所周知,山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规模相当发达,这为晋商的出现,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晋商们通过多年的经营,将产业越置越大,接着,开始在家乡修建宏伟的建筑,甚至其中不少建筑还流传至今,诸如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以及太谷曹家等等。
太谷曹家,也被称为是曹家大院,其历史悠久,是一座同时具备明清两代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其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更是现代山西省地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广受各地游客喜爱。
作为一处古代的豪宅民居,太谷曹家也被当地人称为是“三多堂”,即“多子”、“多福”、“多寿”,是房屋主人最殷切朴实愿望的直接表达。如果按照正常的传统文化观念来看,“三多堂”应该是“多喜”、“多福”、“多寿”,曹家主人之所以会将“多喜”换成“多子”,只是因为他本人的名字中便有“喜”字,唤作“曹三喜”。曹三喜早年曾在关东地区做生意,因为头脑机灵而发了财,最后买卖越做越大而成为富绅,到了晚年时,才花费巨资在此处置办曹家的宅邸。曹家鼎盛之时,其生意覆盖大半个中国,甚至连日本、俄罗斯地区,也都有曹家的分号。
富贵之家必然有宝,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话题。曹家三多堂内,也同样收藏着不少稀世珍品,包括狮狮太保八大件、金火车头钟、翡翠羽毛镜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珍宝,当属被称为“镇宅之宝”的“翡烧鸡,翠白菜”。
提到翡翠烧鸡,您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翡翠怎么能与烧鸡联系在一起呢?其实问题很简单,因为这盘看起来令人垂涎欲滴的烧鸡,其实全部都是用翡翠雕成的。据说,当时的曹家曾偶得一块缅甸黄石宝玉,为了能物尽其用,曹三喜还特意花高价请来雕工匠人,制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翡翠烧鸡。翡翠烧鸡通身都是由黄石宝玉雕成,其身体造型与神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甚至连鸡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被雕琢得十分逼真,真可谓是一件至宝珍品。
“翠白菜”指的是“翡翠白菜”,据当地老人称,曹家三多堂的翡翠白菜,其造型与仿真程度,根本不属于翡翠烧鸡。翡翠白菜几乎百分之百还原了真实的白菜,是由一整块翠色玉石雕成,洁白的菜身与碧绿的菜叶,全部都是根据翠色玉石的天然色雕琢,无论是从纹理还是卷曲程度而言,都令人感觉它是一颗水灵的真白菜。
不过令所有人都感到痛心的是,曹家三多堂内的翡翠白菜,至今却不见了踪影,只留存于人们零散不全的记忆中。翡翠白菜究竟去了哪里?当地人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翡翠白菜流失于战乱中,最后通过海运的方式,被运输到了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之中。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的翡翠白菜,其实正是曹家三多堂的珍宝。这一观点似乎有理有据,不过相关历史学家确认为,此事纯属无稽之谈,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不可能是曹家的物品。
历史学家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是存在明确历史记录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是清代紫禁城中永和宫的收藏品,其主人正是光绪皇帝的瑾妃。瑾妃的翡翠白菜,与曹家三多堂翡翠白菜不同,该文物菜叶部分还有一只蝈蝈与一只蝗虫,有多子多福之意,它应该是瑾妃出嫁之时的嫁妆之一。
如果从文物价值角度来看,文物除了自身的价值外,其背后的历史价值同样也需要考虑。作为两件造型相同的珍宝,瑾妃的翡翠白菜肯定更胜一筹,故此才能成为镇宫之宝。不过我们也殷切的希望,曹家最终找到自己丢失的翡翠白菜,毕竟物归原主,是对失主与历史的一个重要交代。
清宫廷历史上著名的文物有:
翡翠白菜,翡翠西瓜、十二兽首,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彩漆描金楼阁,金瓯永固杯等。
1、翡翠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慈禧死后翡翠白菜就做了陪葬品。现在很多人怀疑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就是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但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没有谁见过,并不好下结论。
2、翡翠西瓜:据说翡翠西瓜是“番邦”进贡的宝贝,而且有4个。慈禧太后对这些翡翠西瓜格外喜欢,恨不得抱着睡觉。所以最后把翡翠西瓜陪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孙殿英盗东陵后翡翠西瓜下落不明,至今仍不知在谁手里。
3、十二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4、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故宫金器,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目前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 嘉庆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 乾隆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 乾隆造)。
金瓯永固杯
翡翠白菜一直被瑾妃所保存,可以说这一颗白菜见证了瑾妃从普通嫔妃一步步升到皇太妃的全过程。可以说瑾妃就是由这一个翡玉白菜才开始她的皇宫生活的。
即使在珍品如云的故宫,翡翠白菜也是十分吸引人的宝物。故宫的游客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去前来观赏这个著名的翡翠白菜。这颗翡翠白菜的面积其实并不大,但是它的材质非常好,可以说这个白菜色泽天然。并且雕刻的也十分逼真,甚至在白菜叶上还雕刻着生动的小虫。
翡翠白菜是一件玉雕的摆件,在明清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但是瑾妃的这颗翡翠白菜,可以说与明清那个时代的翡翠白菜的质感完全不同。当时这些玉匠们利用玉的不同颜色把整个白菜都刻画得十分逼真。黄玉与白玉雕刻成了白菜的菜帮,翠玉雕刻成了当时白菜的菜叶子还用其他的玉来雕刻上面趴的蝈蝈。
故宫所珍藏的这颗翡翠白菜其实是瑾妃的陪嫁品。当时这颗翡翠白菜是一直储存在瑾妃的寝宫之中的。当时慈禧太后扶持光绪皇帝登上皇位,虽然光绪皇帝成为了当时的皇上但是实际上还是慈禧太后掌握权力的。所以当初慈禧太后就为光绪皇帝选了非常多的妃嫔们。当时瑾妃就是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选的嫔妃之一。而这颗翡翠白菜的寓意非常好,白菜上面的蝈蝈寓意着子孙多枝繁叶茂的意思。而皇室中人向来重视的就是子嗣问题,所以瑾妃的这个陪嫁品深得当时慈禧太后的喜欢。
关于国宝“翠玉白菜”到底属于谁确实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珍妃的嫁妆,有的说是瑾妃的嫁妆,还有的说是来自山西太谷曹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而永和宫恰恰是瑾妃所居之宫殿,所以一般认识翠玉白菜即为瑾妃的随嫁的嫁妆。
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后,深受清朝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对翡翠爱不释手。“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极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它不仅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更是台北故宫的“招牌”。这件“翠玉白菜”来自于清朝皇宫,据说出自于一名天才工匠之手,是其呕心沥血之作。这位匠人根据玉料自然形成的外形与色泽,发挥超凡的想象力,终于设计出了最合适的形状,成就了“翠玉白菜”量材就质的美誉。“翠玉白菜”因形似白菜而得名,菜身洁白如雪,菜叶翠绿剔亮,它的青翠与白透特别容易让人心生喜欢。在菜叶最绿的地方,工匠还特意设计了两条虫子——螽斯与蝗虫,这两种虫子繁殖力都很强悍,所以有多子多孙寓意与希冀。
2007年3月,台媒披露了“翠玉白菜”虫须断裂的震撼消息,一时之间引起两岸百姓热议。针对“翠玉白菜”到底是什么时候损坏的,又是怎么损坏的?坊间传闻甚多。有热爱文物的学者说自己在2003年高雄展览上就已经看到“翠玉白菜”上出现裂缝了,但随后台北故宫就拿出了1966年拍摄的“翠玉白菜”照片,在照片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那个时候虫须上就已经断裂了。所以接着又有人猜测是在1949年国民党将“翠玉白菜”运送到台湾的过程中损坏的,甚至还有人猜测可能早在清朝时就已经受损了,但最后专家学者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据故宫文物资料记载,“翠玉白菜”最早是从皇宫中的永和宫搬出来的,而永和宫正是光绪爱妃瑾妃的住处,所以后来就有人猜测“翠玉白菜”是瑾妃的陪嫁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瑾妃还有一个亲妹妹——同为光绪爱妃的珍妃,两姐妹都是礼部侍郎长叙的女儿,成年后二人被一同选进皇宫。“翠玉白菜”最早其实是妹妹珍妃的陪嫁品,只是后来珍妃因为顶撞慈禧、参与维新变法等一系列违制举动,被慈溪活活逼死,这样“翠玉白菜”才最后名正言顺地转手到了瑾妃手中。
很高兴为您解答:
翡翠白菜又称翠玉白菜,是在清朝时期雕刻的一个玉器,
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翠玉白菜的文献很少,只知道这件玉器原本置于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是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妃—瑾妃的嫁妆。玉器的雕刻一体成形,以翠玉自然的色泽刻饰出绿色的菜叶与白色的叶柄;白菜的造型象征女子清清白白,而菜叶上还塑有两只昆虫,一只是螽斯、一只是蝗虫,都是象征多子多孙之意。这块翠玉的原料,天然含有白,绿,黄三种颜色,而雕刻时,颇具巧思的工匠,并没有回避**的翠质,而是大胆的将其留在了菜帮上,逼真地表现出白菜被霜冻后的质感,反而透露出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这棵白菜更具韵味。
希望能帮到你
都是真的,翡翠白菜存世并非只有一颗,只是台北故宫这颗名气最大。目前根据史料及实物推断,全世界上应该有6颗“国宝级”的翡翠白菜。其中,台北故宫3颗,北京故宫1颗,天津博物院1颗,还有1颗至今下落不明。
第一颗:台北故宫“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馆这颗镇馆之宝,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度达到507厘米,远远看来,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清朝工匠不仅利用玉料翡翠原料上天然颜色变化,琢碾出一片片生动自然,叶脉分明,鲜活欲滴的白菜叶子。在菜叶浓绿之间还停留了两只螽斯虫(俗称蝈蝈,因繁殖能力强,有多子多孙的寓意,同时蝈蝈与“国”谐音,也有祝福国家富足之意),它们正低着头,专注地嚼着菜叶。
据说,这颗翠玉白菜是光绪帝瑾妃陪嫁之物,唯一遗憾的是,这件国宝有一处硬伤——白菜叶上的一只蝈蝈的左须缺了一小截。至于原因,是本来就有,还是后天损伤,至今无从得晓!
第二颗:台北故宫“翠玉小白菜”
台北故宫还有两颗翡翠白菜,其中一颗,因为个头较小,高度约134厘米,人称“翠玉小白菜”!
这颗小白菜,大体绿黄相间,颜色偏黄,菜叶上也有菜虫,但整个质地和雕工,远比不上那颗著名的“大白菜”,但作为清宫旧藏,也极具价值!
第三颗:台北故宫“翠玉花插白菜”
台北故宫还有一颗翠玉白菜,为花插型,称为“花插白菜”。 它高243厘米,口径128厘米。这颗“花插白菜”最大的特点是,中心开有一孔的翠玉白菜花插非常娇小,白菜的中心在雕刻制作时就被刻了一个洞,因此收藏家推断,它最初是用于插花。
“花插白菜”和“小白菜”平日并不展示,仅曾与“玉大白菜”一起,公开展示过一次。
第四颗:北京故宫“翠玉白菜”
北京故宫也收藏有一颗“翠玉白菜”,但极少公开展出,北京故宫的资料上,也很少提到这颗馆藏玉白菜。
从能找到的上看,北京故宫这颗翠玉白菜与台北故宫的相比,欠缺鲜嫩。圈内戏称北京故宫的翠玉白菜是颗“老白菜”,无法与台湾故宫那颗媲美。
第五颗:天津博物馆“翡翠蝈蝈白菜”
虽然北京故宫的翠玉白菜稍逊台北,但在天津博物馆却有一颗国宝级“翡翠蝈蝈白菜”,可媲美台北故宫翠玉白菜!
这颗“翡翠蝈蝈白菜”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天津博物馆藏。个头比台北的稍大,质地没后者纯,但胜在雕工。天津白菜的菜心处也有两只蝈蝈,个头比台北的蝈蝈还大,高约191公分。更绝的是,菜上还多了一只螳螂,螳螂和蝈蝈和谐共处,可谓妙趣横生,称为国宝当之无愧。
第六颗:慈禧清东陵“翡翠白菜”
这颗白菜据说慈禧死后,成了她的随葬品。慈禧太后一生好珍珠,之外便是好翡翠,她拥有大量的翡翠饰品。据大太监李连英侄子所著《爱月轩笔记》,慈禧陪葬品中,有一颗翡翠白菜,最为值钱。这颗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还刻着一只振翅的蝈蝈,另外还有二只红白相间的马蜂。
可惜的是,1928年孙殿英盗清东陵,慈禧地宫中的随葬宝物被洗劫一空。这颗举世绝品的翠玉白菜从此不知去向,成为历史的悬案。也有人说,《爱月轩笔记》是托名伪造,随葬慈禧的这颗玉白菜根本就不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