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绿”这个字也常用来表示黑色。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宫女早晨梳头用了“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里的“绿云“比喻乌黑的头发,如果当成现在的绿色来解读,那就比绿色的眉毛更恐怖了。
用“绿“来形容黑发的还有许多,比如,李白《古风十九首》:“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柏”,《游泰山》“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可以说这种用法在唐诗中俯拾皆是。
“绿眉“指黑眉的自然也有,苏轼在悼念妻子的《南歌子》中写道:“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这里说因为苦闷眉结难舒,自然也是天然的黑色眉毛。
同样,在他的另一首《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里的“翠眉”可是男人的眉毛,没有化妆,自然也是指黑色。
搞明白了翠和绿都有黑的意思,《声律启蒙》中“鬓皤对眉绿”就好理解了,“眉绿”就是“眉毛乌黑”,有典故,也符合常识。
绿眉翠鴗,体长约34厘米,重65克。属翠鴗科生物,分布于墨西哥东南部至哥斯达黎加的中美洲地区。是萨尔瓦多及尼加拉瓜的国鸟。
鴗[lì]:翠鸟的别称。
摘自《互动百科》
出自“木兰词”——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是指当时妇女贴在额头正中的一种装饰。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花黄也称花子,是古代妇女脸部的装饰品。它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状不同,又有“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胜”、“罗胜”、“花靥”、“眉翠”、“翠钿”、“金钿”等名目。起自秦代,至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
扩展资料:
化妆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如果往上追溯,可以到追溯到商周时期,晋雀《古今注》里就有记载“三代以铅为粉”,及至周文王时代,妇女就已经广泛开始使用锌粉擦脸了。
魏晋时期,化妆更是盛行一时,而且不仅只是妇女化妆,男子也开始涂粉擦面,并将此视为一种美。何晏因为天生皮肤白皙,魏明帝私下里怀疑他在身体上擦了不少粉,大夏天请他吃面,面汤热气蒸腾,让他的脸更显得白了。史书记载有“上(皇上)叹为观止”的描述。
到了南北朝,就有了花木兰“对镜贴花黄”的佳句,关于花黄的来由,亦有一段似真似假的美丽传说。
南朝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
参考资料:
-花黄
1、花黄是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面饰。用黄粉画或用金**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这种化妆方式起自秦代,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
2、花黄也称花子,是古时汉族妇女脸部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它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状不同,又有“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胜”、“罗胜”、“花靥”、“眉翠”、“翠钿”、“金钿”等名目。与花黄相近的额饰还有花钿。
《红楼梦》及其相关附件详细地描述了己巳之变及袁崇焕其人,木夫在此仅以的形式粗略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应该对下面的这段文字记忆优新: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甲戌侧批:无闲纸闲笔之文如此。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庚辰眉批:这桩风流案,又一体写法,甚当。己卯冬夜。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庚辰侧批:岂敢。庚辰眉批:这是自难自法,好极好极!惯用险笔如此。壬午夏,雨窗。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庚辰侧批:贼起飞志,不假。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甲戌侧批:四字写宝钗守身如此。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庚辰侧批:道尽矣。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庚辰侧批: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庚辰眉批:此句实借红玉反写宝钗也,勿得认错作者章法。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庚辰侧批:像极!好煞,妙煞!焉的不拍案叫绝!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庚辰侧批:像极!是极!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甲戌侧批:真弄婴儿,轻便如此,即余至此亦要发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甲戌侧批:宝钗身份。庚辰侧批:实有这一句的。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庚辰侧批:移东挪西,任意写去,却是真有的。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甲戌侧批:二句系黛玉身份。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庚辰侧批:勉强话。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滴翠亭扑蝶赋》
杨柳阴中春色稀,饯春今日送春归。惟有痴情蝶不知,双双犹傍花间飞。昔之韩凭夫妇,谢逸诗篇。藤峡一枝之翠,云峰五色之烟。轻盈善舞。缥渺俱仙。墙高粉落,帘细须穿。莫不罗扇暗拂,彩衣频牵。认尔前生,鹤子花头之叶;添谁好样,宫人鬓上之钿。爰有淑女,小名宝钗。香闺旧伴,有约忘怀。欲访不果,相思无涯。寻春玉槛,转步苔阶。飞絮和烟光欲活,落花与云影俱埋。青描螺子黛,绿衬凤头鞋。则见栩栩玉腰,翩翩粉翅,顾影自怜,侧身偏媚。饱咂额红,斜撩眉翠。穿香径而仍回,拂锦茵而若坠。君何轻薄,梦迷庄叟之痴;侬也颠狂,会结唐宫之戏。遂乃绕雕甍,穿绣阁,卷珠帏,披晶箔。袖短罗香,鬓松云薄。势怯莺捎,魂防燕掠。径虽仄而草肥,心未慵而腕弱。路转峰回之处,架掩荼蘼;水流花谢之时,栏遮芍药。雁齿桥横,鱼鳞浪隔。香汗淋淋,春波脉脉。杏子衫轻,桃花扇窄。绿树阴浓。苍苔路僻。空盼仙衣,徒敲粉拍。步不稳兮难支,脸不羞兮亦赤。相逢遗帕之人,遁去窃香之客。歌曰:"南园草绿任飞回,定在山隈与水隈。空阔胸襟侬本色,梦魂不唱祝英台。"又曰:"滴翠亭边四望空,花枝冉冉隐墙东。春风无意透消息,惊煞推窗林小红。" (青士)
翩旋轩虚,飏曳粉拂,索纸剪来,未必有此栩栩欲活。(周文泉)
……
1697年丁丑,87岁。为李自成书《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年李自成92岁。
检初稿,得故人之评跋数语。奈十年来一领青衫,而灯影虫声,犹是天涯作客。素园已于甲戌捐馆,归葬西湖之滨矣。重抚手迹,倍觉黯然。(已卯七月九日自记)
己卯年,1699年。89岁
砒斋孝廉,余旧居停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无不成诵在胸。初见时即向余。索观赋稿,此篇其所最击节者。今孝廉巳归道山,而六转货郎儿,便成识语。钟期千古,当为之破绝琴弦。(辛己七月五日自记)
辛巳年,1701年,91岁。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