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2、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
3、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4种,按颈状分有曲颈、直颈两种,每一类又各有大、中、小3号。
4、弓把。为雕塑用卡钳。可测量距离,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5、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扩展资料:
翡翠雕刻的传统风格与图案古代翡翠制品雕刻的主题往往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如《注疏》所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俗话说:“人臻五福,花满三春”。
五福,是吉祥的具体化。福、禄、寿、喜、财,在民间即被称为五福;福星、禄星、寿星、喜神、财神,在仙界被尊为五福神。用于翡翠等玉制品雕刻的图案有纳福迎祥、福禄寿禧、鹤寿千年、双喜临门、招财进宝等。此外,图腾崇拜是各古代民族文化共有的特点。
—翡翠雕刻
攻玉的牙机是一种用于玉石雕刻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可以切割和雕刻玉石、翡翠、宝石等坚硬材料。而对于玛瑙,攻玉的牙机也可以使用,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钻头。如果您需要切割玛瑙,建议选择钨钢刀头、金刚石刀头或硬质合金刀头等材质的钻头,这些钻头都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有效地切割玛瑙等硬度较高的宝石材料。但是,使用钻头切割玛瑙需要注意安全,戴好防护镜和手套等防护措施,避免产生粉尘和碎片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
石雕加工工具需要凿、锤、钎等工具。
1、手工雕刻品。即用凿、锤、钎等手工工具雕凿的制品。
2、半机械化加工雕刻品。即部分用手工、部分用机械化加工的石雕。
3、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雕刻品。
4、喷砂雕刻品。使用喷砂雕刻机进行雕刻。喷砂雕刻机是使用空气机(气压5-6kg/平方米)和金刚砂喷射在制品雕刻处进行雕刻。
5、化学腐蚀雕刻品。即利用化学腐蚀液与石材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达到雕刻石材。有凸雕(浮雕)和凹雕两种。
扩展资料
中西区别
社会公众对他们就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西方石雕从业人员被称为石雕家,他们跟画家,美术家被看着是同在一个群体,而在中国石雕从业人员被称为工匠,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只被称为一般的普通从业人员,甚至是粗工。
伴随着西方石雕的流入,这些石雕从业人员才被认同,石雕被列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雕家的地位才被提升,才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石雕家的认同。这是西方石雕与中国石雕有何区别的其中一个原因。
从实践层面来讲
在近代,尽管中国石雕工匠与西方石雕家在创作形式上极为相似,但是两者肩负的社会责任大相径庭。在中国,石雕人员仍然是传统分工中的一员,其主要职责是为寺庙建筑塑像、为建筑雕刻石头。一方面,他们没有独立创作的自由空间。
从表现对象、作品所处空间等方面来讲
他们的作品缺少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创作的石雕能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作品力量丝毫不弱于同时代的画家。接受各方定件、从中获利的西方石雕,其作品则可以进入各种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街头、公园,其作品自然会引起公众关注。
这也是西方石雕与中国石雕有何区别的另一个原因。
-石雕
您好!很高兴能帮您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人有四种。一,横车,是那种有电机和车头组成的,功能一般,价格在800元左右。二,锣机,这是一种可以手拿的工具,就象是握笔一样方便,但是其速度是一致的。三,电子机,此物也是手拿的,也很方便,而且其转动速度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三,苏州横车。和横车有些相同,但是其速度也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后两种可以对玉器进行精细雕刻。价格在2000到4000不整。 之后就是一些在这些主题工具上安装的小工具,那些小工具都是通用的。比如切割的,打磨的,打空的,很有一些小的工具。主要是看,做的步骤不一样,就要换不一样的工具。
感谢您的支持!希望采纳!
玉雕工具;具体讲就是磨轮和解玉沙;
现在,因为科技的进步,玉雕工具也有了大幅改善,从以前的人工工具改为电动砂轮,并且可以调节转速。解玉沙也已经被各种磨料所取代,比如最常见到的金刚砂。而且,将磨料直接粘附在磨轮上的现成的玉雕砂轮,使用起来也极为方便。总之,玉石不是用刻刀一刀刀刻出来的,而是用各种大小不同尺寸的磨轮,配合各种不同硬度和颗粒的磨料,以水或专用磨液为降温辅料,磨制出来的。
1、无论是大刀还是小刀、是劈砍还是切削,用刀前请观察身边的人等情况,以免发生不测 。
2、只选择合适自己体能、臂长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刀,如果个人体能尤其是身体协调能力偏弱,请勿使用大型、沉重的刀具进行劈砍等大幅度动作。
3、没有可靠的刀鞘请不要带直刀,没有可靠的锁定和保险(或刀鞘等)请不要带折刀。刀具的意外滑出、打开或收回都有可能造成事故。
4、在完全保证挥刀的收止和掌控自己挥刀轨迹的前提下用刀,避免无法收住刀或控制刀行轨迹的情况下伤及自己和队友。Timwang自己就曾因挥刀不慎造成切伤大腿并大量出血,并险些割断股动脉(仅差05厘米)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无论是否在野外,切忌任刀身随重量、惯性而挥砍,每一次挥刀都看着要劈砍的目标,并在臂力能保证刀在斩过目标物后及时收住刀前行的轨迹下劈砍,否则请把开路等劈砍工作交给有经验的老驴来完成。
5、一般来说,以右手操刀则右腿前跨,并略倾斜身体将右腿藏在身后,木工雕刻刀反之亦然。因为右手操刀失控最易伤及左腿,反之亦然,Timwang本人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6、在劈砍或切削时,请确认刀可能划过的范围没有自己或别人的肢体。除了因没看清队员跟上而误伤,最易受忽视的隐患是比如我们把一段树枝或竹节抵在腿上切削,结果刀锋不小心滑开切到自己的身体。
7、行进中要确保直刀在刀鞘内稳妥安放,不会因前进、跳跃等意外跃出。折刀最好有保险或装入刀鞘,原则就是在活动过程中不会意外滑出或打开。我们在开路及行进的过程中经常会嫌麻烦,因为前面可能还要用刀而不把直刀入鞘或不把折刀刀片收回并妥存,野外道路不平情况莫测,这都是危险的习惯。
8、作为危险和私有的装备(大型直刀即使作为公共装备,也应有指定的使用者),无论是否在户外,刀具切不要随便借给缺乏用刀经验的人。另外,将刀转交给别人时,直刀入鞘、折刀收回,不要把刀锋赤裸的刀递给他人,更切忌将刀尖或刀锋面对着对方递交过去。
不是刀具,没有那么硬的。
古代的人们都用砣机雕刻玉石一
玉工艺开始孕育于石工艺之中,随着玉、石分化的过程而逐步分离,玉、石工艺分离的时间晚于玉、石分化。如果说玉、石分化是从旧石器时代人们选择石器原料时开始,那么制玉工艺与石器工艺的分化应从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开始。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工艺有直接打击法、砸击法、间接打击法三种方法,与制玉工艺联系较少,暂可不必考虑,然而直接研究磨制石器工艺对探讨玉石工艺分化是大有裨益的。“磨制工艺:是把石器表面磨光磨出刃锋,并把石材磨制成型,这在石器制作上是一项进步。”[1] (页474)磨制石器的工艺过程是:1 切割。先将石材打制或切割成一定形状的粗坯,在扁平的石材上加沙蘸水,用木片压擦,从两面切成沟状,然后截断,往往留截断痕不加磨刮。2 研磨。放在大的砥石上加以蘸水砂研磨,至制成光滑规整的石器。3 钻孔。用石钻、骨椎、木杆或竹管加砂蘸水,在石器的上部磨透打钻,或上述两种方法兼用。由于受技术制约,多从两面钻起,在器的中部磨穿成钻透。两面孔均呈截顶圆锥形孔,因砂粗细掌握不好,孔坡面会留下旋痕,两面孔对接不正,往往出现台痕。珠管形器也是从两面钻于中部对接打通。
总之,磨制石器工艺是用切割、打磨、钻孔三种工艺完成的,这三种工艺完全为早期制玉工艺承袭下来。在这一阶段玉石分化也已完成,玉器与石器工艺也已分化,自成系列,但制玉工艺与制石工艺并未完全脱离,很可能石玉匠还是在同一作坊内,玉匠仍借用磨制石器工艺来制理玉器。
磨制玉器与磨制石器两者工艺已如上述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两者的区别,这就是抛光工艺的应用。磨制玉器时大多均利用不同程度的抛光工艺,其表面比石器细腻整洁,光泽柔润晶莹,但尚未见其工具。北方的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南方河姆渡、马家滨、崧泽文化玉器正处于这个阶段,此阶段的制玉工具均为用于锯切、磨砻、钻孔等手工工具。那么到何时制玉工艺才能从制石器工艺中彻底分化出来呢?标志不在于应用抛光术,而在于砣机的发明和应用。这是一种新式工具的诞生,而不是某种工艺方法的改进,它给制玉工艺带来了一场革命[2] (页6-8)。
二
砣机既是制玉工艺的关键设备,也是推动玉器工艺从石器工艺中彻底分离的真正动力及玉工艺走向独立手工业的标志。
砣机即磨玉机,清人称“水凳”,明人称“琢玉机”,工人称“砣子”、“铊子”,古代记载甚少。我们研究砣机的一种权宜办法是由今及古,逆流溯源,虽然不易到达源头,但可以瞻望到它的踪影,隐约听到它的瑟瑟琢磨声。
现代的砣机有两种:第一种是电动铁砣机,其砣子是用钻石粉制成,故称砂砣,转速10—5000转/分[3] (页33);第二种是蛇皮钻,类似牙医的修牙机,其旋转速度更快,转速达3000—20000转/分[3] (页34)。现代磨玉机——砣机,不用蘸水砂,只用细流水即可,确实方便,但是转速太快各有利弊,利在速成,比原木砣效率提高若干倍,弊在有些活计不好做。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高凳,可直接与清代砣机相联系。
(一)清代砣机的分析
关于清代砣机,现在我们能够见到比较完整的图像资料则是《玉作图说》,李澄渊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应英国医师卜君要求而作[4]。他“历观玉琢琢磨各式绘以成图(《玉作图》序)”。也就是经过现场调查作了写生,尽量如实地加以反映,所以此图是可信的。此图册名为《玉作图说》,共十二开,十三图,每图附文字说明,可以说是玉作的连环书,是继《陶治图》之后出现的又一部纪实的工艺图书,不仅描绘了玉匠劳动操作的场面,还将重要工具名称都一一注明。中间是书画,左右两侧有竖栏各三行,首行书编号和题名。书写“说”文楷体工整,描述通俗易懂。共分为捣沙、研浆、开玉、扎碢、冲碢、磨碢、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十三个工序,一捣砂图说,二研浆图说合为一开,即一图二说,三至十三这十一工序各为一开,共十二开,每图书图说。
《玉作图说》的图文通俗易懂,不必解释,但尚须说明,我们通过李澄渊《玉作图说》不仅可以了解清末北京玉作的主要设备及其基本工艺,也可窥探清代玉工如何操纵水凳。这种碾机是经过历代玉匠无数次改进而达到了它的最佳境界,是第一流的古代碾玉设备,可称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亦称“高凳”或“水凳”。
(二)明代至隋唐时期砣机的探讨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5] (页308)
其解说较简单,若参照附图不难了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刊砣机与李澄渊所绘《玉作图》砣机大体上是一致的,也是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明人往往大而化之、不求甚解,图与说明均甚简括。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砣机资料只有上述明、清两代的图文,以前的砣机尚无材料可寻。当然,这种类型的砣机不会是古代的原本形式,它只是近古的砣机,其上限在于隋唐,不能再早了。这是因为我国起居所用室内家具大致在隋唐改变了古人席地而坐或在榻上凭几跽坐的习惯,离开矮踏,高高地坐于墩上或椅上。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才可能出现桌式或高腿桌式水凳。所以笔者认为隋唐创造了最初的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唐代已有旋机可由碾证之。所谓碾本为轹物器,即压碎谷粒成粉的器具,有碾盘、碾砣两大部分,由牲畜拉动或人推,使其碾砣旋转粉碎谷粒。唐宋人以“碾”训“砣”只是借用碾子旋转以象征砣机琢玉,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碾玉也就是用砣机制玉之意。砣机的存在确实不容置疑了。而李澄渊所绘砣机和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玉机都是经过千余年的使用改进后留下来的非常先进的磨玉机,也是隋唐桌式砣机的发展及其完善的形式。可以说隋唐明清与20世纪60年代系同一形式、同一功能的砣机。
(三)南北朝至秦汉时期的铁砣几式砣机
从南北朝溯至三代玉器的做工来看,毫无疑问已用砣机来雕琢玉器,这一点研究玉器的人之间没有任何分歧。当然,这时的砣机还不如隋唐的砣机那样高效先进,估计在机械原理上当与明清砣机一致,但其结构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如,像汉人那样跽坐于地上使用砣机,其砣机应是跽坐几式而非足踏旋转的桌式。据悉,印度19世纪砣玉机是几式,一人拉弓带动砣具旋转磨玉,可作研究此期磨玉机的参考。我国此时几式砣机应为何种结构?用几人操作?须进一步探讨,但也不排除另有专司砣机转动的辅助工人,或许是由2人或3人共同操作的几式砣机,而不是一人脚踏手托玉砣磨的先进砣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发明冶铁并逐步推广,用于工具和武器,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盖于此时不久或迟至秦汉,砣机也自然而然地用上了铁制的砣子,提高了琢磨效率。
(四)夏商周三代的青铜砣几式砣机
关于汉代跽坐式多人共同操作的几式砣机的设想判断也是来自三代的出土资料,如在殷墟出土的人与兽等石雕和妇好墓出土的坐佣均为跽坐形式。商代人佣的两种坐式均为席地而坐,所以可证商代砣机应是跽坐式砣机,其前之夏代及其后的周代亦不能例外,均为跽坐式砣机。
跪、跽均为古坐式,坐在机前双足不能发动砣机旋转,只可一手拉动弓弦转动,另一手托玉琢磨。或有另一二人来回拉动使其轴旋转带动砣子转动,可能二三人操一机。所谓玉人就是坐在砣前托玉蘸调水沙磨玉的人。砣机高度约30—50厘米。砣机结构由几、支架、轴、砣、条带或弓子等组成,砣子用青铜制作,可自行铸打而成,比原始砣机效率要高。
(五)原始砣机的发明与改进
砣机何时问世?这是我国玉器工艺史上长期争论而很难统一的问题。比如国内主张砣机发明于原始社会的有赵汝珍,认为:“至唐虞之时用玉尤为繁多,治玉亦见精良,改用砣磨而不纯用手工矣。”[6] 砣磨即指玉工用砣机磨玉。
同时代的刘大同作《古玉辨》辨古玉之真赝,关于制玉特辟“刀工”及“昆吾刀之切玉”二节,其所指之“刀法”乃刻工,主张“玉器时代原无刀工,故指玉斧玉铲之类存于今者未见其有花纹者,可见上古未开化以来无刀工之可言也”[7]。刘大同认为:“余按古今雕刻一门可分为五大时期,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是以石制玉时期,可称最古。一变而为周之昆吾刀,再变而为汉之八刀,又一变而为六朝巧雕,至清之乾隆精刻为最后。今人不见昆吾刀,而以菊花铁所炼之钢刀刻玉。”他认为玉器上的图案文饰均可用刀刻:“昔人云,自晋魏以来不见昆吾刀,诚然哉。若就双钩碾玉法论之,汉时已取便捷,失其古趣,至今之用旋车制玉则愈趋愈下矣。倘若再用机器制作,则俗恶更不堪设想,可畏也哉!”[7]
所谓“双钩碾玉法”出自明人高濂《遵生八笺》,原文如下:“然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如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段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8] (页172)
高濂主张“双钩碾玉法”是汉法,而刘大同之意是古有双钩玉法,并非汉人的。他既主张从周人始用昆吾刀刻玉,汉用八刀,六朝巧雕,乾隆精刻,今用铜刀等工具刻玉,又接受高濂汉人双钩碾玉之说,主张刀刻与砣碾并存,这是不妥的。以刀刻玉的说法不过是一传说,实不存在,琢玉只能以“他山之石可以错玉”的说法,以水沙磨玉,这是唯一正确的说法。
西方有人认为砣具产生于迦勒底,后向东西两侧传播,如波西尔提出:“中国玉工所用器具皆完备足用,其如法亦甚早,若溯其源当亦来自西方,似为迦勒底(Chaledea,地名,古代巴比伦王国之州)及苏西拿人所发明,然后自其地东行中国,西及欧洲,南至印度者,唯其传播之时确在何期则代远年淹没可考矣。”[9] 现在我们可看到19世纪印度玉工使用砣具的线描画以及新疆和田玉工所用之旋车均与水凳不同。这是同出一源发展不同还是共源共流?值得研究加以论说。
夏商周三代砣机是一人或多人操作的青铜几式砣机,来自原始砣机,反过来说原始砣机改进型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早期砣机。
原始砣机发明于何地?是玉器研究界和考古界十分关心的事。过去的主要根据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器型,这些玉器文饰复杂,表面抛光还留下了一些砣痕。王遵国先生据此研究认为:“张陵山的玉蝉背面留有清晰的弧形琢痕。寺墩玉璧M3:22上留下直径分别为11厘米、16厘米、26厘米的弧形琢痕,说明切割工具当为直径大小不一的轮锯,或称圆砣,古代又称砂碾。其资料估计是含石英粒的砂面圆盘。从玉璧圆边和玉琮边角的匀称整齐,误差只在1毫米左右看,除了玉工的熟练技术外,还有固定的琢玉装置,估计已经出现同本世纪上半叶还使用的水作凳一类的琢玉机。从当时盛行陶器轮制机术来判断,这是可能的。祝你好运。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