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密度和陨星钻不一样是因为形成方式不同导致的,说的深入一点是因为地壳运动带来的压力对钻石来说是长期且密集的,且压差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特别大的变化,这导致了传统钻石的晶体结构相对陨星钻更加稳定而且均匀,而两者同为碳基的透明宝石,分子结构不同,密度自然会产生区别。简单点来说就是钻石被压的更紧实,而陨星钻的结构里会有部分像气泡一样类似的“天然包体”,但是这种包体基本是肉眼不可见的,所以倒是对整体美观影响不大。
再说折射率,折射率这玩意其实很抽象,说的是一个点光源通过整个宝石的速度和光通过真空(接近真空)的速度比,这玩意会影响到钻石的整体亮度(光强度暗的地方比较明显,但是在均匀光线当中其实没有区别),但是火彩只和色散率有关,陨星钻的色散率0043和钻石0044是基本一样的(莫桑是1左右的色散)所以那些整天说钻石火彩不如陨星钻的奸商是绝对错误的!科学上来说两者火彩表现应该是一样的。
最后说一句,实际上陨星钻和钻石并不应该放在一起比,它们从形成方式来说应该是完全不同的,硬要说的话它们都是碳基,而且都是透明的,勉强算亲家。虽然大家都觉得陨星钻是钻石的一种,但是我个人觉得陨星钻应该属于珍贵陨石更好。某些程度上来说,我作为一个材料学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天然形成的“类钻石”价值和稀有度应该比传统钻石更高,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许它是个性价比更高的“钻石”
总质量是说整个钻石挂坠的重量,前一个数字是代表主石的重量,后一个数字则是整个的重量。而折射率是指光线透过宝石的折射量,是对鉴定宝石有帮助的,钻石的折射率2417,大于181,是没错的。另外,根据光学性质不同,将宝石矿物分为均质体和非均质体。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有一个折射率的就是均质体,有两个折射率的就是非均质体,而钻石只有一个数值,所以是均质体。放大观察后可见天然包体是指钻石内部含有天然的杂质,这也证明了钻石是否天然。至于镶嵌材料,用的是18K金,印记写Au750是对的。最后钻石具有热导效应,所以用热导仪检测时能到达钻石区。
各种宝石的折射率数据如下:
铁铝榴石:179
合成尖晶石:1727
金绿宝石:1764
铅玻璃:163~169
钻石:2417
水晶:1544
绿柱石:157~158
锆石:1093
合成绿化氧化锆:217
红蓝宝石:1762
人造钇铝榴石:183
同质异构体
在同质异构材料中,高温时的晶型折射率较低,低温时存在的晶型折射率较高。例如,常温下,石英玻璃的n=146 ,石英晶体的n=155 ;高温时的鳞石英的n=147 ;方石英的n=149 ,至于说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的n=151 ,它比石英的折射率小。提高玻璃折射率的有效措施是掺入铅和钡的氧化物。例如,含90%(体积)氧化铅的铅玻璃n=21 。
-折射率
钻石的折射率为2417。
钻石的折射率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因为钻石是等轴晶系的晶体,在光学性质方面是均质体折射率基本固定为2417,因此折射率也是判别钻石真伪的有力参数。
钻石颜色等级:
无色为最高等级,色调越深,质量越差。在无色钻石分级里,顶级颜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D-F是无色级别,G-J是近无色级别,从K往下基本没有收藏意义,K色以下的戒托做黄金的也很漂亮。
因为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渐偏黄,选钻的时候,选H 以上的颜色,I-J级别也在近无色范畴,但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彩色的钻石,如:**、绿色、蓝色、褐色、粉红色、橙色、红色、黑色、紫色等,属于钻石中珍品,价格昂贵。红钻最为名贵。
锆石因为硬度不高,所以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棱线不直、磨损等;莫桑石因为是双折射宝石,所以在放大镜下有棱线双影;钻石是面平棱直,刻面尖锐,金刚光泽。
以65毫米直径的圆形钻石为基准来对比:65毫米直径钻石重量大约1克拉;65毫米直径莫桑石大约重量是09克拉;65毫米直径锆石大约是19克拉。
锆石不能折射光线 ,只能反射光线,所以没有火彩;莫桑石的折射率265,大于钻石2417的折射率,用只售最优质莫桑钻的唯钻会魔星钻对比过火彩非常好,比利时魔星钻能真正达到D色,净度达到FL/IF;在火彩方面钻石的火彩不如莫桑石的明亮,在品质方面比利时魔星钻与钻石同质。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任何折射率大于空气的透明物质,都会发生全反射。根据折射定律,可以推导出,能够产生全反射的光线临界入射角A,满足如下关系:sinA = v(n^2-1),其中,n 就是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就是说,只要光线入射角小于A,都能够在物质中发生全反射。因为钻石的折射率比玻璃大,所以,根据上式,钻石的临界全反射角就比玻璃大。这样,与玻璃相比,钻石中就会有更多的光线产生全反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