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光学的三大定律

几何光学的三大定律,第1张

抛开光的波动性质,仅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问题的光学称为几何光学。几何光学的三大定律为:①光的直线传播定律;②光的反射定律;③光的折射定律。它们是各种光学仪器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晶体光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同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称为光的直线传播定律。例如:阳光照进屋里,夜间手电筒的亮光,其传播路线都是直的。这些现象说明,光在空气里是直线传播的(像空气这样能够传播光的物质称光的介质),实验表明,光在水、玻璃介质中也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光速为30×108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而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在水中小,这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光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快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传播速度比较慢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光疏、光密是相对的,例如,水相对空气来说为光密介质,而水相对玻璃或晶体则为光疏介质。一般空气为低密度、低折射率、高光速的,而矿物则为高密度、高折射率、低光速的。

二、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反射(Reflection)的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光滑界面上,如果部分光仍回到原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其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图1-8A),即①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界面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②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θ等于入射角i。

三、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

1折射(Refraction)的概念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在界面处传播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即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例如:筷子放在盛水的杯子中,看起来筷子不是直的,而是折断的。

光学上将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垂线称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入射角,以i表示;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折射角,以r表示。当光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不相等(图1-8B、C、D)。

图1-8 光的反射、全反射及折射现象

2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即①折射线在入射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②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③两介质一定时,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N,N称为折射介质2对入射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即。

四、折射率

1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的概念

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速度的比值叫做相对折射率。

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和光波在折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r)的比值称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一般用N表示。

折射率也可以用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来确定,设光线从空气射向介质(矿物晶体)的入射角为i,在介质内的折射角为r,则介质的折射率。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3×108 m/s,即每秒30万千米,真空折射率为1。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几乎相等,故通常可将空气的折射率视为1(严格地说,空气的折射率应为100029)。而光在其他各种液体和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总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晶体的折射率总大于1。

实验证明,折射率反映了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传播速度越大(越快),折射率越小;反之,传播速度越小(越慢),折射率越大。例如,宝石的折射率就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宝石中的传播速度的比值。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5 km/s;而在钻石中的传播速度为123967 km/s,在水晶中的传播速度为193548 km/s,在尖晶石中的传播速度为174419 km/s,那么,钻石、水晶、尖晶石的折射率分别为:

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

对于某一宝石矿物来说,其折射率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不同的宝石矿物的折射率不同,根据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折射率列于表1-1。由于宝石矿物折射率的大小反映了它的化学成分与晶体结构,所以折射率对宝石矿物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1 实验测定几种物质的折射率

造岩矿物、宝石矿物折射率的大小与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密切相关,如硅酸盐矿物的折射率随化学成分Ca、Ti、Cr、Fe、Mn含量的增多而增大;而随晶体结构的紧密程度降低、光的传播速度增大而减小。由岛状的橄榄石→单链辉石→双链的角闪石→层状的云母→架状的长石,其折射率是逐渐降低的。所以折射率对造岩矿物、宝石矿物的鉴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同种矿物由于不同方向的内部结构差异,其各方向的光学性质也不一样。

大多数透明矿物的折射率介于13~24之间,在岩石薄片中,矿物折射率相对大小,可以通过糙面、突起、贝克线及洛多奇尼夫色散效应等现象的观察进行判断。另外均质体与非均质体、一轴晶与二轴晶、光性正负、双折射率、光轴角等光学常数的测定都与折射率值有关。均质矿物只有一个折射率N,非均质矿物的折射率随方向变化而不同,一轴晶矿物有两个主折射率Ne和No。二轴晶矿物有三个主折射率Ng、Nm和Np。一般所说的折射率是指对黄光波长的折射率,也可近似看作相当于白光平均波长的折射率。从以上可知折射率大小与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传播速度及波长等四个因素都密切相关。

2折射率与临界角的关系

临界角: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等于90°时对应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

全反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②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即入射光全部返回光密介质(图1-8D)。

从折射率的定义可知,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大(越快),折射率越小,临界角越大;反之,传播速度越小(越慢),折射率越大,临界角越小(图1-9)。

图1-9 宝石折射率(N)与临界角(φ)的关系图解

3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根据折射定律(N1sini=N2sinr),当入射角为临界角(φ),其折射角必为90°,而sin90 °=1,因此N1sinφ=N2sin90 °,故。只要知道某矿物的折射率便可求出临界角。例如:钻石sinφ=1/242=041,则φ=24 °20′;水晶sinφ=1/155=065,则φ=40 °50′。如宝石鉴定用的折射仪就是建立在全内反射原理的基础上的。

钻石折射率大,临界角小,全反射范围宽,光容易产生全反射,反射量大,所以钻石打磨后可显示出极强的金刚光泽;而水晶折射率小,临界角较大,全反射范围窄,打磨后它的火彩与光泽就不如钻石。由于折射率对宝石来说是一个常数,因而临界角也是一个常数,它是无法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是光线从宝石内进入空气前的入射角。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宝石的临界角,按照一定角度切割成小面型的宝石,这一特定角度能使从宝石顶部入射的光线经底部小面的一系列反射,再从顶部穿透出。因为小面型宝石的切磨角度是按照临界角的要求设计的,所以,大部分光线在宝石内部作全反射后又从顶部射出(图1-10),这样就增加了宝石的明亮程度,这种效应叫做亮度。一粒切磨得好的钻石之所以具有很强的亮度,就是采用了合适的切磨角度,使进入宝石的大部分光线经全内反射后射到观察者的眼里。如果小面的角度切磨得不对,则进入宝石内部的光线因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而不能发生全内反射,这样,光线将从底部穿透出去,这种现象叫做漏光。图1-11表示了漏光现象的两种情况,即切磨角度太大或太小、下部太深或太浅都会出现漏光。

图1-10 光在宝石中的全内反射

图1-11 切磨角度的大小对全反射的影响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是阐明白光由7种不同颜色组成的第一位科学家。这7种颜色大致相应的波长范围(据Bloss,1961)如下(它可作分光镜鉴定宝石的波长范围):

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

牛顿将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白光便会分解成它的组成波长的7种色光,从而出现光谱色(彩虹就是太阳光经过雨滴色散后形成的色谱),他也反证了这种效应,把7种光谱色按等量涂在圆盘上,当快速转动这个圆盘时,这7种颜色重新汇合成白光。

图1-12 白光经过一个棱柱体发生色散

图1-13 宝石色散

白光分解成七色光称色散,也称火彩(图1-12,图1-13)。波长较长的红光的折射率较小,波长较短的紫光的折射率较大。色散率是根据特定波长的紫光(4308nm)与特定波长的红光(6867 nm)的折射率差值来表示的。宝石的色散常称为宝石的“火”,例如:钻石的色散就是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D=N钻石紫-N钻石红=2451-2407=0044。钻石的色散率比所有天然无色宝石都高,在光的照射下,发出七色虹彩的闪光,使色散产生的色光增加了其内在的美,使之显得华贵而高雅。

另外,临界角对宝石设计师与宝石工匠是很重要的,他们常利用临界角的知识决定采用何种比例和角度来加工一粒小面型宝石,才能使之产生理想的效果。当光线正好以临界角离开宝石时,它的色散最强,这样佩戴在手上的宝石,当手在晃动时,入射光的方向也随之改变,便能显示出珠光宝气、光彩夺目。又如亮度,从顶部入射光线,在宝石内部作全内反射从顶部射出,这样增加了宝石的明亮程度。

一些常见宝石矿物的临界角列于表1-2。

表1-2 宝石的折射率及临界角

光线会聚形成的像是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虚线)会聚形成的像是虚像。

而且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可以。反射定律 

不论是透明物体还是不透明物体,都要反射一部分射到它表面上的光.实验证明,光在反射时遵循如下的规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我们在初中学过的反射定律.根据这个定律可以知道,如果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反射面上,它就要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所以,在反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有一些物体的表面,如镜面、高度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等,它们受到平行光的照射时,反射光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所以,在镜面反射中,反射光向着一个方向,其他方向上没有反射光线.大多数物体的表面是粗糙的,不光滑的,即使受到平行光的照射,也向各个方向反射光.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图7-10).借助于漫反射,我们才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被照明的物体,把它跟周围的物体区别开来.平面镜

 我们每天照镜子,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像.日常生活里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平面镜形成的像,既不放大,也不缩小,总是正立的.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图7-11甲中的直线AB表示同纸面垂直的平面镜,点S表示物体上的一点.从S出发画出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光线SA与AB垂直,这条光线在A点沿AS的方向被反射回去;另一条光线SB在B点的反射光线是BC.两条反射光线沿反方向延长交于镜面后方的一点S′.根据反射定律和平面几何的知识,图7-11甲中的SBS′是等腰三角形,所以有S′A=SA.我们在得出

S′A=SA时,并没有特别规定光线SB的入射角i的大小.不论i取什么值,点B的位置怎样改变,三角形SBS′总是等腰的,并且S′A总是等于SA.光源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像在镜面的后方,位于由光源向镜面所做垂线的延长线上,离镜面的距离等于光源与镜面的距离.对于平面镜来说是对称的.在镜前方的观察者看来,虽然好像在镜子后面像处有一个发光点,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发光点并不存在,所以这个像叫虚像. 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比如水里的鱼就是虚像,而光学照相机就是实像

1、在界面分布不同: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却在界面的两侧。

2、角大小不同: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不(一定)相等(成某一函数关系)。

3、物像分布不同:

反射时物像在界面的两侧,折射时物像在界面的同侧。

4、物像的大小不同:

反射时物像大小相同,折射时物像大小不同。

5、定律不同:

(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数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莫桑石的外观与钻石极为相似,肉眼也难以分辨,同样它俩的物理特性也非常接近,若需分辨两者,只能从实验室中进行分辨,肉眼是无法进行辨认的。要是不说,莫桑石和钻石放在一起的话,大家都无法分辨出来哪一颗是钻石哪一颗是莫桑石。

首先莫桑石和天然钻石的特性很相似:

1、钻石的摩氏硬度是10,莫桑石是925;

2、钻石色散是0044,莫桑是0104;

3、钻石折射率是2417,莫桑是265。

肉眼上看上去最大的不同在于莫桑石的火彩要比天然钻石更加璀璨。

根据的光的折射的话,钻石跟莫桑石都具有火彩,而且可以折射光,莫桑石是双折射,钻石只是单折射,莫桑石的折射率265,大于钻石2417的折射率,火彩也是钻石的24倍,所以由此可见,火彩上最闪耀那颗就是莫桑石了。

至于莫桑石和钻石的鉴别方法:测比重和硬度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比较困难,一般需要专业的宝石检测仪器才能检测到晶体排列序列有差异。

是不是在灯光下特别明显,你会感觉你的钻石有一层朦胧的白光?甚至有点蓝白色?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因为你的钻石的荧光性较强,所以在商店的专用灯光(色温和普通灯不同)照射下,钻石的荧光就显现出来了,你可以看一下你的证书上fluorescence这一项,应该不是NONE吧?

如果不是有荧光的话,那就可能是切工不好,导致你的钻石折射和火彩变差了,切工是3EX最好,就是Excllent的缩写,你看看你证书上是不是EX吧

再不然我也没办法解释了,要么就是你带的时间长了钻石上有污垢变脏了,清洗一下试一试,也可能只是你想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740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