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净度、切工、色度的表示是什么意思?

钻石的净度、切工、色度的表示是什么意思?,第1张

  石从“4C”着手,这“4C”即钻石的重量,也就是克拉(Carat)、净度(Clarity)、色泽(Colour)和切工(Cut),对于再进一步的资料,就并不是人人都懂了。

  谈到选购钻石的“4C”,黄金金庄负责人在受询时说,钻石的重量是以克拉为单位,每克拉分为100分,两颗重量相同的钻石,会因为车工,色泽和净度的不同,在价值方面有所差距,钻石越大,就越稀有。

  说到钻石的净度,他说,大部分的钻石都含有极微细的内含物,但是,内含物越少和越小,对光线在钻石内穿透的影响越低,钻石闪耀的光芒就越漂亮。

  钻石的净度可分级为IF,也既是钻石的净度近乎完美无瑕,其次是VVS1和VVS2,那是指钻石含极微小、肉眼看不到的内含物,再来是VS1和VS2,指钻石内含有微小、肉眼看不到的内含物,最后是SI1和SI2,表示钻石内含小的内含物。

  钻石的颜色,是由最罕贵的完全无色至黄褐色,色泽越浅的钻石,光线越易于穿透,并于冠部散发出彩虹般的缤纷色彩。

  钻石的色泽分级为:D,E,F,G,H,I,然后是J,K,L,M,N,O,P,排行越前的等级色泽越好。

  至于钻石的车工,指的是钻石面的切割,一颗切割得宜的钻石可以凝聚更多的光线,反射更多的光芒,看起来特别闪耀,也赋予钻石更高的身价。

净度是决定钻石价值的四项质量因素(4c 标准)之一。从定义上看,净度指的是钻石不含内含物和表面特征的程度。内含物和表面特征位于不同位置内含物在钻石内部,而表面特征位于钻石的外部。尽管有些内含物和表面特征微小到肉眼不可见,但它们都可能会影响钻石的明亮度。

内含物和表面特征生成于不同的阶段。内含物可能在钻石形成时就存在了,而表面特征则可能在切磨、镶嵌甚至是佩戴的过程产生。

内含物的种类很多,也被称为内部净度特征。钻石是在极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可能会包覆进细小的结晶体。结晶体是常见的一种内含物。被包覆进来的结晶体通常要在钻石被放大10倍的情况下才可见。如果钻石的原子结构不规则,则会有另一种净度特征叫做孪晶纹,看起来就像是晕染的线条或者条纹。钻石也可能会有内部的破裂,这些破裂发生于钻石的形成过程中或者形成后,因其酷似羽毛的外观通常被称为羽裂纹。

表面特征发生在钻石形成之后的切磨、镶嵌或者佩戴过程中。在钻石的打磨过程中,额外刻面、抛光线(通常是一些互相平行的槽线或者脊线)或者由抛光轮过热造成的灼伤都有可能造成表面特征。在钻石的处理、镶嵌以及佩戴中有可能会发生小缺口、刮痕、缺口或者磨损痕,也会造成表面特征。缺口通常指的是在腰围处发生的部分钻石崩缺后形成的浅浅的开口。

很多内含物和表面特征都微小到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钻石鉴定人员才能看出来。有些钻石达到无瑕级,即没有任何内含物和表面特征。钻石的价值与其稀有程度相关,因此,无瑕级的钻石是非常罕见的,因而也是最具价值的。

表示钻石的等级为颜色级别为无色、净度为微瑕级别。

钻石的颜色分级,由完全无色的D到带有黄褐色的Z,共分为23级。其中,DEF级属於无色范围,G、H、I、J属於接近无色范围,K、L、M为微淡**,N以下为淡黄。

钻石净度等级分为FL(无瑕),VVS(极微瑕),VS(微瑕),SI(小瑕),I(大花)五个级别,是由技术娴熟的鉴定师,在十倍的放大镜下,所检测到的钻石的内部特徵,外部特征的总和。特徵的大小、数量、位置、性状、颜色或明显度等因素,决定净度的等级。

扩展资料:

清洗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清洁剂浴法:先将钻戒浸在一小盘混合了温和清洁剂的温水中,然后用小刷子轻轻洗擦,再将钻戒放在过滤网上用温水冲洗,最后用布吸干水分。

2、冷水浸法:用半杯家庭用的亚摩尼亚水,加入同等容量的清水,将钻石浸在溶液中约30分钟,然后用小刷子轻轻洗擦钻戒饰物四周上下的镶嵌金属,再放入溶液中轻轻挥动,取出后用纸将水分吸干,不用冲洗。

3、快速浸洗法:使用一套钻戒清洁液洗涤钻戒。

护理钻石,还须做到三不:做家务时,不要让佩戴的钻石饰物染上漂白水。漂白水虽不会损坏钻戒,但会令金属镶托褪色或产生斑点。

-钻戒

什么是钻石净度

钻石净度又称钻石纯度,因为钻石是天然矿物,而且其特质构造一般呈透明状,所以多少会包含有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内部的包裹杂质越少钻石就越稀有,价值就越高。所以GIA(美国宝石研究院)就发布了关于钻石内部包裹体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等特性划分的等级标准,钻石4C之一——钻石净度(Clarity)。

钻石净度(Clarity)

GIA将钻石分为无瑕级、内无瑕级、极轻微内含级、轻微内含级、微内含级、内含级这6种大类,还可以将其划分为11个详细的小级别:无暇级(FL),内无瑕级(IF),极轻微内含级(VVS1和VVS2),轻微内含级(VS1和VS2),微内含级(Sl1和Sl2),内含级(l1、l2和l3)。不一样的钻石净度等级中,钻石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最高级别是无瑕级(FL)。

钻石净度等级划分

极少会出现完美净度的无瑕级(FL)钻石,基本上都会存在杂质,只是数量和大小的不同。钻石虽然有杂质,但有些杂质不仅不影响钻石的美丽,反而会使其更具有不同的美感,恰恰是这些杂质构成了钻石净度的标准。

钻石净度等级细分

对于无瑕级(FL)级别的钻石净度,如果出现,当然会是最受欢迎的,而且也会是最为昂贵的,这种净度级别的钻石极其罕见,或许只能在珠宝拍卖会上才能见到。

钻石净度等级差异

正常情况下,几乎所有钻石的内部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如划痕、矿物质痕迹和其他各种微小的杂质,这些都是会减损钻石净度的等级。国际上各种宝石鉴定协会,如GIA、HRD和NGTC等编辑规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则和标准来概述钻石内含物类型。

GIA(美国宝石研究院)的钻石净度等级标准对于VS1和VS2等级的钻石净度定义是这样的:

VS1钻石:有极小内含物,极难看到(肉眼不可见);

VS2钻石:有极小内含物,难看到(肉眼不可见);

钻石净度等级差异细分

VS1和VS2级别的差异是极小的,所以除了GIA之外,很多鉴定协会的钻石净度鉴定标准对VS1和VS2是不做具体分级的。至于VS1和VS2的价值差度有多大,这得具体看钻石的其他标准了(切工、颜色、重量),其他钻石4C标准越高,两者的差价就越大

所以说,钻石净度固然重要,但还是需要结合其他的钻石4C标准才能衡量钻石的应有价值。

钻石的内含物是指内部含有的杂质,这些杂质包括云状物和裂痕等,内含物越少说明钻石的净度等级越高,越稀有并且价值越高。用肉眼观察钻石,如果没有瑕疵。净度等级SI1和以上的等级通常都属于这类钻石。下面是不同的净度等级。

FL: 完美无暇—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内外无任何瑕疵,在所有净度等级中这种是最稀有和最珍贵的。

IF :内无瑕—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内部无瑕疵,但是在钻石表面有很微小的瑕疵。

VVS1 :极微瑕1级—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到只有单个极微小的瑕疵。

VVS2:极微瑕2级—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到个别极微小瑕疵。

VS1:微瑕1级—10倍放大条件下可见单个微小瑕疵。

VS2:微瑕2级—10倍放大条件下可见数个微小瑕疵。

SI1:小瑕疵1级—10倍放大条件下容易观察到明显瑕疵。

SI2:小瑕疵2级—10倍放大条件下容易观察到数个明显瑕疵。

其实如果是自己平时佩戴 ,那选肉眼无暇的就可以了,FL IF是顶级收藏级别的 ,VS平时佩戴就很不错了 ,预算高的话 在考虑VVS

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但是许多钻石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划迹、矿物质痕迹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这些将减损钻石的纯度美。那么钻石净度是什么?钻石净度特征又是什么?

钻石净度是什么

钻石净度(CLARITY)。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但是许多钻石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划迹、矿物质痕迹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这些将减损钻石的纯度美。NGTC、GIA和HRD组织运用了一系列较为详细的标准概述钻石的数量、出产地、型号、以及内含物类型。

钻石净度特征

钻石的净度特征依据它们分布在钻石的内部及表面的位置不同可划分为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大类。

1、内部特征

内部特征是指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观察内部特征非常重要, 因为它们是影响钻石净度等级的主要因素。

( 1) 晶体(Crystal ) 晶体是指钻石内所有具有明显的三维几何形态的矿物晶体。晶体又可分为无色的或浅色的包裹体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体。

( 2) 点状物( Pinponit ) 或称针尖, 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有无色和深色之分, 单一或成群分布, 它对净度级别的影响不大。

( 3) 云状物(Cloud) 钻石中朦胧状或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包裹物, 可能是由许多极细小的点状物组成, 也可能由结构位错引起。

( 4) 羽状纹( Feather ) 钻 石内由于解理或张力所造成的裂隙, 形似羽毛状。若羽状纹相对较大, 则可称之为“裂纹”。

( 5) 须状腰(Bea rding) 存在于腰部的须状微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 形似老人的胡须。它是由于过激的粗磨造成的。粗糙腰围与其成因相似, 但粗糙腰棱有砂粒感,常伴有很小的缺口。

( 6) 内部纹理( Inte rnal Graining) 钻石内部因原子排列不规则所造成的生长痕迹, 如双晶纹、生长纹等。纹理可多可少、可粗可细、可平行也可相交。

( 7) 双晶中心( Twinning Cente r ) 结晶构造发生错动的中心点, 常伴生有点状物。

( 8) 内凹原晶面(Sunken Natur al ) 从表面凹入钻石内部的原始晶面。多出现于钻石的腰围, 也可出现于其他部位。理论上深凹的锯齿状或三角状的天然晶面经重新打磨可以去除, 但会造成质量上的损失, 因此它会降低钻石的净度等级。

( 9) 激光痕( Lase r Drill ma rk ) 用 激光束及化学药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痕迹。管状或漏斗状称为激光孔。常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 10 ) 击痕(Bruise) 钻石表面受外力撞击形成的根部伸入到钻石内部的痕迹。击伤痕通常为白色, 具一定的几何形态, 尺寸可大可小。

( 11 ) 破口( Chip )。腰部边缘破损的小口, 多呈“V" 字形。

( 12 ) 坑或洞( Cavity) 是 钻石中较严重地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的特征。它们可能是由于解理崩落了小块钻石所致, 也可能是钻石在抛光时造成表面的包裹体脱落而产生的坑或洞。

2、外部特征

外部特征是指暴露在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外部特征没有内部特征对钻石的净度影响重要, 因为它们绝大部分可以通过重新抛光来改善, 并且没有大的质量损失。

( 1) 原始晶面( Natural )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腰部或近腰部保留的原始结晶面。原始晶面上多留有生长“印记”, 小面边缘多呈曲线不规则状。原晶面若不影响腰围的圆度, 不超过腰围的厚度是精湛切磨技术的象征。

( 2) 刮伤(Scratch ) 表面很细的划伤痕迹。看起来像细的白线, 多出现于台面上。

( 3) 磨损( Abrasion ) 棱线或底尖细小的磨擦受损, 而不是原来很锐利的棱和角, 外观呈白色或模糊状。

( 4) 点( pit ) 钻石表面极细小的缺口, 在十倍放大镜下看起来像一极小的白点。

( 5) 抛光纹( Polis h Lines) 抛光不当所致的细密线状痕迹, 其方向受控于一定的刻面。有时受光的干涉作用, 呈现彩色的细纹。抛光纹多发育于亭部刻面近底尖附近。

( 6) 烧痕(Bur ning) 抛光不当所致的糊状烧伤疤痕, 且清洗不掉。烧痕的种类有: ①随机定向的小烧灼痕; ②圆形或几何形的烧灼痕; ③大面积出现的烧灼痕。

( 7) 表面纹理( Sur face Graining ) 表 面的生长痕迹, 呈直线、折线或其他几何形状。这是钻石结晶时, 内部原子排列不规则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它不受小刻面的约束。

( 8) 额外刻面( Extr a Facet ) 在标准切工所规定之外的所有多余刻面。它是为去除表面特征或修正微小切磨偏差, 不得已而为之, 也可能是切磨师的纯技术原因。额外刻面光滑、平坦, 无生长印记, 多为不对称几何形态, 边缘平直。额外刻面可以出现在钻石的任何部位, 但常靠近底部腰围。

( 9) 缺口( Nict ) 钻石腰或棱线上的撞伤。

完全洁净级:最佳状态是将钻石置于10倍放大镜下,观察不到杂质。这种完全洁净级也称镜下无瑕级,十分难得,是钻石中的精品。

  另外,符合下列条件者也可纳入这一等级:

  ①钻石锥部侧面有很多小切面,但从冠部向下看不见;

  ②钻石表面有轻微而易除净的伤痕.或内部有微细小点,但无色且不影响透视;

  ③有天然原石小晶面,但大小未超出钻缘宽度,也未造成钻缘部圆周缺损。

  内部洁净级(IF):10倍放大镜下,内部无瑕疵,不见包裹体,表面有微瑕,再次抛光即可除去,或表面稍有小痕迹。

  特别微瑕级(VVS):10倍放大镜下,难看到包裹体,有不易看到的微小瑕疵,或用抛光法可除去的表面小瑕疵。

  VVS1:包裹体极难看到

  VVS2:包裹体很难看到

  轻微瑕疵级(VS):10倍放大镜下,有小的包裹体,有大小、位置、数量明确的微小瑕疵。

  VS1:包裹体难看到

  VS2:包裹体有点难看到

  微瑕级(SI):10倍放大镜下,有易见的包裹体,清晰观察到瑕疵。

  SI1:包裹体容易看到

  SI2:包裹体很容易看到(用肉眼可看到)

  不洁净级(I):10倍放大镜下,有明显的包裹体,钻石瑕疵明显,甚至肉眼也能觉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06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