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她在石头缝中捡到一颗“10亿钻石”,上交后,得到什么奖了?

当年她在石头缝中捡到一颗“10亿钻石”,上交后,得到什么奖了?,第1张

大多数人发现宝物以后,第一个念头就是会占为己有,但是也有一些人的想法跟别人不同,没有那么贪婪无度,他们认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拥有了不属于自己的宝物,反而可能会招致祸端,所以他们不会贸然接受飞来横财,只要家庭平安幸福就很好。他们淳朴的心灵,已经到达了一种非常返璞归真的境界。女子魏振芳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曾经捡到一块钻石,把这块稀世罕有的钻石上交给了国家,她也为此得到了很好的奖赏。

1977年那个寻常的秋天,农妇魏振芳跟其他人一样,在生产队里进行自己一天平凡的劳作生活,一天逐渐过去,眼见天色渐晚,日落西山,生产队其他同伴们纷纷收拾好自己的用具离开了农田,而魏振芳的责任心非常强,她想继续把事情做完,于是一个人留在田里面继续劳作,这个时候她的斧头突然磕到了什么东西,挖出了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她拿到这个石头端详了一阵,惊讶不已,赶紧拿回家给父母看,父母毕竟见多识广,比她更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赶紧让她把这块石头给国家。

其实当时魏振芳的家庭已经很贫困了,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在这么一个庞大的家庭里,如果能有这样一块宝石,那真是一下子就能够摆脱贫困的境遇。但是魏振芳的父亲知道,之前邻村因为一颗钻石发生过恐怖的事情,让有一户家庭遭到了家属被杀的惨剧,他们不想步入那一户家庭的后尘。魏振芳的家人们本来还有点不甘心,但是经过父亲的一番解释,魏振芳还是选择把钻石的事情报告给国家。

后来,专家鉴定这块钻石以后,得到的答案更令人震惊,原来这块钻石一百五十多克拉,是一块稀世罕见的巨大钻石,价值在10亿人民币,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因为上报钻石有功劳,魏振芳的一家人也得到了很大的奖赏,他们家当时比较贫困,政府就扶持了他们,让他们能够脱贫致富,家庭也都有了稳定的工作,生产队也颁发给了他们更充足稳定的粮票,让他们家庭能够完全满足温饱。

因为这件事情,魏振芳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政府也对她大力进行了表彰。她不但得到了很高的奖赏,也得到了莫大的荣誉,后来只要镇上有什么样的会议,就会让魏振芳去参加,给了她作为名人的待遇。现在的魏振芳已经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平凡幸福,可以说她是一个不忘初心、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典范了。

钻石的故事

钻石之所以名贵并不只是因为它具有让人难以抵御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段漫长、辉煌的历史。“钻石”这个词就是从希腊语派生而来的,意思是“不可战胜”。

这里是美国纽约,世界上最著名的珠宝商亨利温斯顿就居住在这里的第五大道。

有“恶运钻石”之称的霍普钻石在这里受到了精心的呵护。

每一颗钻石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故事,霍普钻石也不例外。这是一颗罕见的重量为46克拉的蓝色钻石。200多年来,尽管各种不详的传说始终伴随着它,但是,这仍然没能阻止人们竞相想要成为它的主人。

它的最后主人亨利温斯顿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在他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世界上三分之一最知名的钻石都经历过他的双手。 除了皇家收藏之外,他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藏品。

钻石之所以名贵并不只是因为它具有让人难以抵御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段漫长、辉煌的历史。

大约2500年前,在印度的河流中首先发现了钻石。古代社会认为钻石非常特别,“钻石”这个词就是从希腊语派生而来的,意思是“不可战胜”。

许多人坚信钻石蕴藏着超自然的力量,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同时驱除邪恶。武士佩带钻石,因为他们相信钻石的坚硬能够让自己战无不胜。

起初,印度人发现,只有用钻石才能切割钻石本身。14世纪,他们使用钻石粉末加工、打磨钻石,从而使钻石更加漂亮。但是,在打磨的过程中,切忌过度,否则,钻石就可能失去神奇的力量。

或许“大莫卧儿”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但塔韦尼耶对此并不十分喜爱,这倒不是因为钻石切割的不够理想,而是因为它缺乏耐人寻味的经历。

17世纪,印度人的富有传到了欧洲。法国人让塔韦尼耶捷足先登。塔韦尼耶的家族善于制作地图,因此,他本人非常喜欢旅行。其实,让他更为着迷的是钻石。在钻石的身上,塔韦尼耶找到了一种渴求稀有美丽事物的满足感,同时还可以聚集个人财富。

1638年,塔韦尼耶六次东方之行的第二目的地是印度南部的戈尔康达。这个地方是古代最重要的钻石中心,是世界上一些最著名钻石的出产地。最大、最好的宝石归戈尔康达的统治者私人所有。

在旅行的过程中,塔韦尼耶记述了自己目睹过的数百件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各种珠宝,其中包括被人们称做“大莫卧儿”的钻石。

宝石的所有者把一颗大大的、切割成玫瑰花形的钻石放在塔韦尼耶的手里,它是一颗如此的漂亮、迷人的钻石,重量达到280克拉。

或许“大莫卧儿”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但塔韦尼耶对此并不十分喜爱,这倒不是因为钻石切割的不够理想,而是因为它缺乏耐人寻味的经历。

塔韦尼耶没有见到那颗最出名被称为“光明之山”的钻石。据载,那颗钻石在公元前就已经存在了。据传说,无论谁能得到它,就可以主宰整个世界。

1739年,波斯的军阀式首脑纳迪尔沙阿征服了印度的北部城市德里,他发誓要保全那颗神奇的宝石。

印度内宫的一名妇女告知说,钻石藏在莫卧儿皇帝的头巾里。于是,纳迪尔安排了一次盛大的宴会。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善,他建议按照东方礼仪,双方交换头巾。

当莫卧儿皇帝解下头巾的时候,一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钻石滚落下来,波斯统治者禁不住大声呼叫:“这是光明之山!”

钻石由此而得名,可惜的是纳迪尔生前并没能尽情享受那颗钻石。“光明之山”钻石是波斯历史上一些血腥事件的见证者。1813年,它重新回到了印度。

30年后,印度臣服于英国人的统治。这颗钻石终于成为皇家珠宝收藏品之一。“光明之山”的声誉不好,据说会给男人带来不幸。维多利亚女皇是个迷信的人,她规定钻石不能传给在位的国王,只能传给皇后。起初,印度人分辨钻石的方法就是在清澈的溪水中进行比较鉴别,最好的钻石是没有颜色的。塔韦尼耶把鉴别钻石的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根据钻石的切割情况、钻石的重量、颜色和清澈程度进行分类,这种精细的方式为后来的钻石分类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于塔韦尼耶来说,钻石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历史。否则,他就会兴趣大减。

1669年,塔韦尼耶回到法国,他给法国皇宫带回了神奇的东方传说。另外,他的钻石收藏是西方人以前从未见过的。

路易14时期的法国宫廷生活达到了奢华的顶峰。受到塔韦尼耶收藏品强烈吸引的国王,最后决定购买44颗大钻石和上千颗较小的钻石,其中包括一颗重量为112克拉的蓝色钻石。

据说,这颗宝石是从印度教神那里偷窃而来的一只眼睛,因此它会给所有者带来持续200多年的厄运。切割之后,蓝宝石的重量为67克拉。在染上致命的天花之前,国王只佩带过一次这颗钻石。他的继承人路易十五索性被禁止触摸它。但到了路易十六时期,情形则大不相同了,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对钻石情有独钟。

弗德瑞克韦尔斯被自己所发现的这颗巨大的钻石所震惊。但库利南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只不过是一大块水晶石”……

塔韦尼耶的印度之行引发了欧洲人对钻石的钟爱。100年后,一名英国人把这种情感发展成为建立帝国的勃勃雄心。

19世纪60年代,南非发现了钻石。转瞬之间,本来贫瘠的土地,被转化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不动产。

一位年轻的英国人来到南非,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他就是谢西尔罗德斯。虽然年仅18岁,但他却怀有发誓致富的愿望。

在南非的中部城市金伯利,罗德斯与另一名英国人结为同盟。罗德斯认为钻石就在眼前。他对自己的同伴说:“小人物显露才能的时机到来了。我们应该尽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开采,现在应该立即出钱购买。”

金伯利矿被分割成2000个独立的所有权。罗德斯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承认这些不同的所有者,但要掌握控制钻石供应和调节钻石价格的权利。

1880年,他组建了矿产有限公司,然后着眼于购买金伯利的所有股份。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伦敦东区的一个钻石商人巴尼巴尔纳托也正在致力于相同的事业。到底谁能够脱颖而出呢?

一天,罗德斯邀请巴尔纳托前来观看自己的钻石收藏。当时,罗德斯将所有资金都倾注到了钻石的身上,因此,要购买金伯利矿,他急切地需要现金。

正像罗德斯期望的那样,巴尔纳托同意购买其中的一大部分钻石。但是,罗德斯非常清楚,他的对手想要把这些钻石一齐抛向市场,从而降低罗德斯存留钻石的价格。

为了不让对手的计划得逞,罗德斯的聪慧再次发挥了效用。巴尔纳托在出售钻石之前,需要进行重新分类,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这足够使罗德斯借机抬高所需资金的价位。

1888年,罗德斯购买了巴尔纳托在金伯利矿的利润,收购时的支票面额价值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相当于现在的一亿八千六百万美元。这样,罗德斯获得了世界钻石产量90%的控制权。与此同时,罗德斯还为创立历史上最大的钻石企业奠定了基础。其实,他根本没有预料到,如此大量的钻石滚滚而来。

1902年,托马斯库利南在南非德兰士瓦省的农场中发现了钻石。这座矿取名为“第一位”,它注定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大的钻石产地”。

采矿的管理者是弗德瑞克韦尔斯。1905年1月的一天,他有了惊喜的发现:墙壁的缝隙处迸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当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拨开周边的杂物时,他意识到那是一颗质量很高的钻石。弗德瑞克韦尔斯被自己所发现的这颗巨大的钻石所震惊。但库利南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只不过是一大块水晶石”。

其实,这颗被命名为“库利南”的石头并非水晶石,而是一颗几乎毫无瑕疵的蓝白色的钻石,它的重量达到了3106克拉。没有私人能够买得起它,因此矿主决定把钻石卖给德兰士瓦省政府。1907年,德兰士瓦省的总理路易斯博塔将军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在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七世66岁寿辰之日,把那颗钻石当作生日礼物送给英国。

举世闻名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约阿斯查尔公司承担起切割钻石的重任,公司中技艺最精湛的约阿斯查尔责无旁贷地担当了切割“库利南”的使命。最终,钻石被成功地切割成9块。三名工匠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打磨的工序。其中最大的一颗被命名为“非洲之星”,并受到了英国皇家的焦点关注。这颗重量为530克拉的钻石始终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白色抛光钻石的称号。

温斯顿个人对钻石的爱,成功地点燃了人们对钻石的情感。钻石是永恒的。

钻石的新一代爱好者对钻石的神奇历史更感兴趣。由珠宝商塔韦尼耶献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法国蓝”销声匿迹了200多年之后,竟然再次复出。

虽然被重新切割过,但钻石本身那罕见的色泽得到了行家确定无疑的肯定。现在,人们把它叫做“霍普钻石”,它似乎仍然带有不详的征兆。

悲剧接连降临在钻石所有者的身上。尽管其中最有名的所有者埃瓦利莲麦克莱恩对此发生质疑,但她也没有逃脱厄运:她的丈夫、儿子及女儿先后死去。然而,她依然割舍不掉对“霍普钻石”的痴情,照样经常佩带它。

在埃瓦利莲麦克莱恩1947年去世时,“霍普钻石”的价格为17万7千美元。两年后,纽约珠宝商亨利温斯顿不顾种种传说,买下了这颗钻石。

出于对宝石的钟爱,为了寻找最大、最好的宝石,他广泛旅行。拥有异国传统的印度对温斯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那里是最早发现钻石,并把钻石当作珍品的地方。

最初温斯顿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把得到的古老钻石转化成为新的事物,比如头饰等。但这些装饰物都已经过时了,它们的价值大大削减。温斯顿不满足于过去的陈旧设计,发展了新的款式,充分体现钻石的迷人魅力。

现在,由于人们掌握了现代的切割技术,懂得如何让钻石更加光彩夺目。这样,钻石的价值被大大地提高了。

温斯顿个人对钻石的爱,成功地点燃了人们对钻石的情感。他用神奇的传说和曲折的故事来说服自己的客户。

1958年,他的一大人生梦想终于如愿以偿。他把自己那颗具有历史意义的钻石收藏捐献出来。得益于他的捐赠,著名的“霍普钻石”成为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的珍藏品。

懂得欣赏钻石的美丽、了解钻石贵重价值的人们与亨利温斯顿共同分享着被古代人称做钻石的那种“不可战胜”的真正含义。

钻石是永恒的。

读第十七封信《你手中握有成功的种子》,洛克菲勒给一位,想创业却苦于没有资金的的贫苦年轻人,讲了一个钻石的故事……

一位印度富豪,坐拥一座庄园,一片农场,可畏富甲一方

他原本每天过的都很富足,直到一位僧人,说了一段话,让他几乎散尽家产,最终失去生命

那位到他家做客的僧人,或许是出于好意,提醒他不要安于现状,告诉他:如果你有一颗钻石,能买下更多农场;如果你有一袋钻石,能买下更多庄园,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一个钻石矿,你将富可敌国,用财富把你的儿子,扶上王位……

僧人离开后,富豪失眠了,他瞬间觉得当下自己一无所有,于是第二天跑来找僧人,真的有钻石吗?哪里可以找到?

僧人告诉他,自己亲眼见过,钻石就藏在白沙流淌的河溪里!

于是富豪当即变卖了,农场把庄园留给后人自己带着所有的财产,去寻找钻石矿。

他找遍了印度,都没有发现在白沙上流淌的河流和小溪,也没有看到一颗钻石;但他不甘心继续往世界各地去寻找,最终衣衫褴褛,散尽千金,内心也近乎绝望,最后跳进了奔腾汹涌的大海……

有一天,他的后人牵着马在庄园的小溪里饮水,看到小溪底层白色的沙子上有闪闪发光的东西,他凑进去,扒开周边的泥沙,看到一块黑色的石头,上面有几颗闪亮的透明物体

没有见过钻石的他,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有点不一样的石头罢了,就把石头带到家中,放在一边,没有再理会

有一天那个僧人又来做客,他看到了这颗石头上的钻石,惊呆了,问富豪是否富豪已经回来?

富豪的后人带着他去到那个小溪,他们拿来工具,轻轻翻着沙土,竟然翻出了更多的黑色带钻石的石头……

后来这个庄园所发言的这块土地,就成了印度最大的钻石矿,至今也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钻石矿,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皇冠上的巨大钻石,均来自这个砖石矿山……

而曾经那位翻山越岭,四处去寻找钻石的富豪,不可能知道了!

所以,属于你的钻石,不在千山万水之外,就在你的后花园,就在你的身边,甚至就在你的心间!

与其花费苦力、心力、财力不断向外求,不如相信自己,不断内求,把自己磨砺成最闪亮的钻石……

因为,你手中握着的,才是你成功的种子!

⑴ 坐高铁到博鳌要转什么车去海的故事

别坐高铁到博鳌,没有公交车,坐高铁到琼海,在琼海火车站坐6或7路到东宫下,过马路对面坐2路到博鳌的鳌旺街路口下,往鳌旺街里面走,就到了海的故事。

⑵ 关于海的故事

死海不死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⑶ 寻找一个故事的完整版,关于去海滩捡钻石的故事。

心愿石

有个复年轻人,想制发财想到几乎发疯的地步。每每听到哪里有财路他便不辞劳苦地去寻找。有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中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见面,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于是,那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

他在那儿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请求,赐珠宝给他。

老人便告诉他说:“每天早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村外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觉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那颗‘心愿石'后,你所祈祷的东西都可以实现了。”

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赶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滩上检视石头,发觉不温暖也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开始捡石头。一发觉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

青年人哭了起来,因为他刚才习惯地将那颗“心愿石”随手丢下海去后,才发觉它是“温暖”的!

⑷ 海南的(海的故事)在哪里

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很适合写爱情故事 回答者: albert18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我建议你联系一下你的小说背景,然后自己在思考一下哪里才是你心目中的“海”

⑸ 琼海嘉积镇到海的故事远不

海的故事在博鳌啊。。。坐公交车去

⑹ 想知道:琼海市 从博鳌镇到海的故事怎么去

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如果你是从琼海过来的话,坐2路公车在玉带湾酒店那一站下车,接着往玉带湾酒店那个方向,步行3-5分钟就到了

⑺ 关于海的故事

好像个顽童,喜爱在真理大海边安全地游玩,或者骑着天马在真理大海里遨游,拾取最有益身心最能造福全人类的真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31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