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见笛(Dì)丨“美好时代”的巴黎,为何如此令人流连忘返?

艺术有见笛(Dì)丨“美好时代”的巴黎,为何如此令人流连忘返?,第1张

我前段时间刷了部叫《午夜巴黎》的**,被导演伍迪·艾伦在影中所呈现的怀旧风和奇幻剧情深深吸引。在剧中,每当午夜的钟声响起,一辆古董车便会开到男主吉尔面前,带他一次次穿越时光回到令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其中一次便穿越回了巴黎的“美好时代”。

▲《午夜巴黎》**截帧来源于网络

在关于美好时代这段剧情里,神奇的古董车又如约而至,带吉尔与女主艾德里安娜回到了1890年代的巴黎美心餐厅。他们还去到了有名的红磨坊,遇见了劳特累克、高更、德加等后印象派的艺术家,简直让我我实名制羡慕到爆!!!艾德里安娜更是直言,这就是她心中最美好的时代。

▲《午夜巴黎》**截帧来源于网络

法国历史上的美好时代(19世纪末至1914年一战爆发之前)虽然短暂,却是无比辉煌的一页。 看官们今天就随我做一回影中人,“穿越”回那个美好年代,去到那些著名的地方,一同领略当年那个浪漫之都的艺术之光吧!

▲法国巴黎,来源于网络

艺术人才辈出的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改变,这个时期的科技、艺术、文学等领域都飞速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的新旧交替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人们使用的日用品当中。

▲ Pierre-Victor Galland 《The Bar at Maxim's 》c1890,来源于网络

美好时代是艺术史上精彩纷呈的一段时期 ,和平繁荣的社会环境孕育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新的美术流派 ,比如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这时期的艺术家们喜欢聚集在巴黎的蒙马特地区,他们可以整日待在画室作画或是约上三两好友在小酒馆相聚,一起探讨艺术的真谛。

▲ 印象派艺术家毕沙罗所绘制于1897年的蒙马特林荫大道街景,来源于网络

巴黎蒙马特地区是当时艺术家消遣、聚会的核心区域 ,这里汇集了很多知名的小酒馆、文化沙龙、俱乐部和歌舞厅。像这类可以看演出的小酒馆或歌舞厅在法语中被称为“ Cabaret”,中译为卡巴莱,这类活色生香的场所没有身份限制,很多人都能去享受一边用餐、一边欣赏表演的休闲时光。例如艺术家鲁道夫·萨利斯开办的黑猫酒馆(Le Chat Noir),华丽的表演、自由的用餐氛围,以及不定期举办艺术沙龙活动吸引了大批顾客。

▲巴黎蒙马特,来源于网络

▲艺术家ThéophileSteinlen黑猫酒馆设计的宣传招贴画,来源于网络

女神游乐厅(Folies Bergères)这家咖啡厅与黑猫酒馆一样,也是当时艺术家们爱光顾的地方,例如我们熟悉的 印象派艺术家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 的名作《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创作的。除了马奈, 后印象派成员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也记录着咖啡厅的图景。

▲爱德华·马奈《女神游乐厅的吧台》(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c1882,90 x 130cm, 考陶尔德美术馆,来源于网络

德加是地道的巴黎人,也是巴黎生活的观察者。他捕捉下了都市人的另一种生活状态,比如下图这幅《苦艾酒》用独特的视角呈现,让画中这一幕就像是不经意“抓拍”到的一样。画中愁眉苦脸的女子是当时的演员爱伦·安德蕾,右边的男子是德加的朋友,版画家马赛兰·台斯色丹,他们各有所思,气氛有些尴尬尽管靠得很近,眼神却没有任何交流。乍一看有种情侣吵架怄气的赶脚,但其实德加是为了传达出一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和苦闷,所以看官们会发现画面整体的色调都很灰暗。

▲埃德加·德加《苦艾酒》c1873,92 x 685 cm,奥赛美术馆, 来源于网络

流连于巴黎蒙马特的还有人称 “蒙马特之魂”的图卢兹·劳特累克 (Toulouse-Lautrec),我在以前的推文中有介绍过这位艺术家,想了解的请自戳链接:(

艺术有见笛(Dì)丨浪荡在红磨坊的现代海报设计先驱

▲位于巴黎蒙马特地区的红磨坊, 来源于网络

▲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Depiction of the can-can》c1895,来源于网络

不同于前几位艺术家对蒙马特地区歌舞升平的生活场景的描绘,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则呈现了蒙马特的另外一面。他笔下都是一些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远离了城市中心的喧嚣和浮躁,像是一首抒情曲。

▲Vincent van Gogh《Sloping Path in Montmartre》c1886,来源于网络

除了印象派艺术家,野兽派和立体派的艺术家们也曾来到这里寻梦。可以说, 美好时代的蒙马特成为了艺术家们成长的摇篮和圣地。 他们在这里开拓新理念、引领新潮流,大大推动了艺术史的进程。

▲ 截帧来源于网络

引领时尚潮流的时代

美好时代的巴黎除了是艺术之都,还是当时世界上的时尚和奢侈品之都 ,小资产阶级的兴起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变得越发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Henri Gervex《Five Hours at Paquin’s》c1906,来源于网络

在女性时装方面,女性们为了突显完美的“S型”身材真的特别拼!她们用束腹或裙撑(bustle)来达到前凸后翘的效果,夸张的羊角袖以及佩戴手套也是那个年代流行的时尚。

▲ 1900-1909年巴黎女性时尚的演变,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这个时期还流行一种仿男版西装制作的女式夹克,这种改良过的女式夹克更贴合女性的身材。轻便的着装不仅适合远行,还透露着一点可盐可甜的小帅气呢~

▲1900年的女士西装,来源于网络

女性冬装方面,大衣和带羽毛装饰的大礼帽是常见的搭配,整体雍容华贵且不失精致典雅。

▲美好时代的女性冬装,来源于网络

法国的高定时装(Haute couture)文化和运作结构也于这个时期萌芽并发展起来 。有“The king of fashion”之称的保罗·波烈(Paul Poiret)在1903年创立自家服饰品牌,并于短短十年间成为全球最具人气的时装之王,影响到巴黎时装往后的发展与声望。

▲保罗·波烈和他的模特们,来源于网络

1910年始,保罗·波烈在设计中去掉了束腹和裙撑,简化了女性服饰,并将腰线提升至胸下,使得女性的形体看上去更为修长。emmm我仔细看了下,果然有种腿长一米八的既视感,还是“遮肉神器”。

▲ Paul Poiret设计的长裙,c1907,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图来源于网络

美好时代的珠宝首饰也因受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影响大放光彩, 奢华精美、线条流畅,成熟的镂空工艺也使得珠宝显得更加精致轻盈。

▲美好时代的珠宝,来源于网络

▲20世纪的珠宝,来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这时期的珠宝还十分讲究对新材料和工艺的运用,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将各类易于雕琢上色的材质进行搭配,设计灵感多来源于大自然,呈现出灵动优雅之美。

▲新艺术风格的珠宝,来源于网络

▲20世纪的珠宝,来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巴黎地标建筑拔地而起的时代

美好时代在绘画艺术与时尚领域大放光彩,建筑也不例外 ,一方面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它们通常大量使用连续的曲线和曲面,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装饰花纹则多以植物花卉、女性元素为主, 整体不失洛可可风的韵味,又带有强烈的现代自然气息。

▲新艺术风格的建筑,来源于网络

巴黎地标性的现代建筑也在美好时代拔地而起。 18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人希望借举办万国博览会之机建造一座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选中了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的设计,建造了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宏伟建筑——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来源于网络

埃菲尔铁塔造型简洁直观,兼具很多现代主义设计特质,如标准化、功能主义、运用新材料等。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现代巴黎的重要象征。

▲左:Georges Garen《embrasement tour Eiffel》c1889;右:今天的埃菲尔铁塔,源自网络

除了埃菲尔铁塔,为了迎接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当时还修建了奥赛火车站(Gare d'Orsay),由维克多·拉鲁(Victor Laloux)担任总设计师,与卢西恩·马格纳(Lucien Magne)和埃米尔·伯纳德(Émile Bénard)共同完成设计。

▲1900年的奥赛火车站,来源于网络

火车站采用了“Beaux-Arts”风格修建,这种学院派风格借鉴了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原理,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元素,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建筑外观使用精细切割的石材构成,内部敞开式的门廊一直延伸到大厅,顶部是密封的拱形玻璃天棚。

▲ 巴黎奥赛美术馆,来源于网络

直到1986年,这座火车站华丽丽的变身成了巴黎著名的奥赛美术馆(Muséed'Orsay)。奥赛美术馆堪称近代艺术的宝库,这里总共收藏了1840-1914年间的艺术作品4700多件,种类丰富,涵盖齐全。位于美术馆中层和顶层陈列着的正是创作于美好时代时期的作品。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煎饼磨坊》c1876,131 x 175cm, 奥赛美术馆

美好时代的一切繁华、美好随着一战的到来悄然落幕,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在时代中的光芒从未消散,反而愈发耀眼。 它们是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独家记忆,更是对这个时代最美好的见证。

如今的我们总爱去想当年和曾经,总说新不如旧,其实活在当下,认真的去生活,生活又怎会不美好呢?就像《午夜巴黎》影片的结局,吉尔突然明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辉煌和焦虑,他最终选择活在当下,直面生活。其实,不负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我们所热爱的美好时代。

▲《午夜巴黎》** 截帧来源于网络

文:化肥 丨编辑:耘菲

责编:蜜丝姜

监制:大G小r迷你帆

简介

蒂芙尼 (Tiffany) 自1837年成立以来,一直将设计富有惊世之美的原创作品视为宗旨。确实,蒂芙尼 (Tiffany) 珠宝能将恋人的心声娓娓道来,而其独创的银器、文具和餐桌用具更是令人心驰神往。经典设计是蒂芙尼 (Tiffany) 的作品定义,这意味着每一件令人惊叹的完美杰作都可以世代相传,魅力永恒。蒂芙尼 (Tiffany)的设计从不迎合起起落落的流行时尚,因此也就不会落伍,事实上她完全凌驾于潮流之上。

蒂芙尼 (Tiffany) 的创作精髓和理念皆焕发出浓郁的美国特色:简约鲜明的线条诉说著冷静超然的个性和令人心动神移的优雅。蒂芙尼 (Tiffany) 的设计讲求精益求精,能够随意从自然界万物中获取灵感,撇下繁琐和娇柔做作,只求简洁明朗。和谐、比例和条理,融合在每一件蒂芙尼 (Tiffany) 的设计中,以最美的姿态呈现。蒂芙尼 (Tiffany) 创立不久就设计了束以白色缎带的蓝色包装盒,成为其的标志。19、20世纪之交,蒂芙尼 (Tiffany) 品牌首次使用不锈钢首饰盒,并强调要银色,不要金色。

从开创初期的银质餐具到银质装饰品再到钻石,蒂芙尼 (Tiffany) 的设计师缔造出许多非凡珍品。自光辉灿烂的1890年代开始,不少来自美国的阿斯特家族 (The Astors) 、范德比尔特家族(Vanderbilt) 或摩根家族 (The Mans) 的名门淑女都为恒久美丽的蒂芙尼 (Tiffany) 钻饰倾倒。同时来自戏剧界、运动界、欧洲皇室的名人甚至是好莱坞**界的明星,亦视蒂芙尼 (Tiffany) 钻饰为无价瑰宝。蒂芙尼 (Tiffany) 纽约旗舰店成为诸多**的拍摄场景,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主演的《蒂芙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了。

历经新艺术流派时期,装饰艺术流派时期直至今天的现代典雅风格,蒂芙尼 (Tiffany) 设计的珠宝一直都是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至爱珍藏。每年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蒂芙尼 (Tiffany) 钻饰都令人趋之若鹜。今天,重达12854克拉,享誉国际的的"蒂芙尼彩黄巨钻"永久陈列在蒂芙尼 (Tiffany) 的纽约旗舰店,见证著蒂芙尼 (Tiffany) 美钻的非凡传奇。

自创建以来蒂芙尼推出经典Tiffany Setting钻戒以及在1887年收购大量法国皇室珠宝这两大轰动之举,巩固了蒂芙尼先生身为"钻石之王"的至高美誉。就此开创了蒂芙尼非凡宝石传承, 这一伟大传承铸就蒂芙尼沿袭至今的无可撼动的钻石权威地位。

Tiffany目前在中国大陆仅有九家商店:成都一家,沈阳卓展一家,北京两家,天津一家,上海两家,青岛一家,杭州一家。其余途径购买的Tiffany银饰有可能是假货,请注意鉴别。

创始人

Charles Lewis Tiffany(1812-1902)

1837年,查理斯·路易斯·蒂夫尼(Charles Lewis Tiffany)满怀憧憬与梦想,从新英格兰来到纽约。这个梦想,演变成今日享誉国际的珠宝店-Tiffany & Co。

当年,他贷得1000美元做资本,在纽约开设了一家文具精品店。该店事业蒸蒸日上,逐步扩展,由出售中国的小摆设和陶瓷,进而销售手表、时钟、银器及铜器,随着TIFFANY公司在世界一流宝石界声誉渐起,查理斯·蒂夫尼在店内增售黄金和珠宝首饰,从此奠定了TIFFANY珠宝事业的稳固基础。

查理斯·蒂夫尼毕生致力于搜罗各种能为人生特别时刻增添姿采的精美物品,更热衷于为世界盛事设计纪念品,他认为TIFFANY除了售卖精致物品外,还应该在历史上担当重要角色。

19世纪中期,TIFFANY购入和售出法国皇后玛丽·安东尼的"钻石腰带"及皇室珠宝。1850年,当第一条横越大西洋电缆铺设完成后, TIFFANY又发售多段4英寸长的电缆作为纪念品,以庆祝新世界的来临。1886年,自由女神像运抵纽约港时,TIFFANY特别为此设计请柬,纪念当时克里夫兰总统主持揭幕礼盛事。

1878年,在南非甘巴利矿石场采得的"TIFFANY之钻"是全世界最大最完美的黄钻石,查理斯·蒂夫尼以18,000美元购入这颗重287克拉的钻石后,再经过加工切割,成为罕见的90刻面钻石,重128克拉,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除了珠宝首饰外,TIFFANY更以制造银器著称。1867年,TIFFANY参加巴黎展览会,为美国夺得首次颁予法国以外国家的银器制造冠军。

品牌历史

美国康乃狄克州一位磨坊主的儿子查尔斯·刘易斯·蒂芙尼 (Charles Lewis Tiffany)在1837年来到纽约百老汇,同合伙人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经营文具和织品。起初它只是一家小小的文具饰品店,但查尔斯却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蒂芙尼能成为世界一流品牌。1853年,查尔斯·蒂芙尼独自接管该店,把名字缩写为现在的蒂芙尼珠宝首饰公司 (Tiffany & Co ),并把注意力放在珠宝的经营上。1886年蒂芙尼首创的经典白金六爪钻戒,让全世界发现了饰品的原创美及极简风格的魅力。197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蒂芙尼初次崭露头角便获得全球的瞩目,紧接着,它由第二代接班人Louis·Comfort·Tiffany(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查尔斯·蒂芙尼的儿子)领军积极参与世界盛会,并夺下了多项金牌而闻名世界。1979年John·Loring受聘为蒂芙尼第三代设计总监,他网罗众多知名设计师加入,成功带领蒂芙尼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实力堪与欧洲的珠宝王朝一争高下,名声超过了巴黎名牌卡地亚 (Cartier) 。到十九世纪末,蒂芙尼的顾客名单上包括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义大利国王以及丹麦、比利时、希腊和美国众多名声显赫的百万富翁。查尔斯·路易斯·蒂芙尼 (Charles Lewis Tiffany) 也被评为"钻石之王",这个美誉一直流传至今。1887年春天,查尔斯·刘易斯·蒂芙尼更因购得法国皇室珠宝 (French Crown Jewels) 而轰动全球。自此,查尔斯·刘易斯·蒂芙尼在全球优质钻石市场稳居显赫的权威地位。

查尔斯·蒂芙尼的儿子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 (Louis Comfort Tiffany) 生于1848年。他虽不具备父亲独有的销售魄力,但同样富有创造精神,蒂芙尼 (Tiffany) 的首饰设计工艺在他的手里得到了发扬光大。他到巴黎学习后,成为一名玻璃制品专家,创建蒂芙尼工作室并发明了独一无二的螺镟形纹理和多面形钻石切割工艺,使钻石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他设计的灯饰也大获成功。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成为美国新工艺的杰出代表,并使美国工艺品成为风行一时的商品。

设计理念

Tiffany自1837年成立以来,一直将设计富有惊世之美的原创作品视为宗旨。事实证明,Tiffany珠宝不仅能将恋人的心声娓娓道来,其独创的银器、文具和餐桌用具更是令人心驰神往。"经典设计"是Tiffany作品的定义,也就是说,每件令人惊叹的Tiffany杰作都可以世代相传。Tiffany的设计从不迎合起起落落的流行时尚,因此它也就不会落伍,因为它完全凌驾于潮流之上。Tiffany的创作精髓和理念皆焕发出浓郁的美国特色:简约鲜明的线条诉说著冷静超然的明晰与令人心动神移的优雅。和谐、比例、条理,在每一件Tiffany设计中都能自然地融合并呈现出来。Tiffany的设计讲求精益求精,它能随意从自然万物中获取灵感并撇下繁琐和娇柔做作,只求简洁明朗,而且每件杰作均反映着美国人民与生俱来的直率、乐观以及乍现的机智。

品牌档案

中文名:蒂芙尼

英文名:Tiffany国家:美国

总部:美国纽约

行业:珠宝业和银器业

产品类别:钻石、珠宝、餐桌用具、小配件

创办年代:1837年9月18日

创始人: Charles Lewis Tiffany和Teddy Young◆ 蒂芙尼 (Tiffany)

品牌动态

2017年9月,Tiffany & Co 蒂芙尼正式发布2017"There's Only One唯你独一" 全新广告创意大片。

代言明星

著名演员Elle Fanning

著名音乐人Annie Clark

美国超模卡CameronRussell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JanelleMonáe

模特ZoëKravitz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BolshoiBALLet)与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 Ballet Theater)的首席舞者David Hallberg佩戴蒂芙尼让·史隆伯杰

展会发布

2017年6月8日,享誉全球的珠宝品牌Tiffany& Co 蒂芙尼在北京举行"This is Tiffany"品牌文化展,蒂芙尼中国区品牌形象大使倪妮与品牌大使赵又廷携手蒂芙尼品牌挚友章子怡、奚梦瑶、霍思燕、鲁豫、向佐、阮经天、吕燕、许魏洲等明星出席蒂芙尼2017 "This is Tiffany"品牌年度盛典

2016年8月蒂芙尼经典钻戒"传奇璀璨130年"主题展在北京SKP揭幕,影星周冬雨及余文乐莅临开幕现场。

敬静

珠宝,这一历史悠久、声名显赫又价值无边的品类,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截然不同的样子。在女人们的心里,它是最亲密的朋友,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梦想;在地质学家眼里,那是一颗颗存量稀少而挖掘困难的稀世矿藏;在收藏家的保险柜里,它是传世的珍宝,终生的挚爱……在光鲜亮丽变化莫测的时尚领域里,人们是怎么看待珠宝的它与时尚究竟有着怎样缠绵的关系谁掌握了其中的秘密,谁就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1时尚究竟是什么

关于时尚的定义有很多种描述,但归根结底说得都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汇总成这样一句话:“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的生活样式。涵盖服装饰品、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是的,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点:一个是时间上的要点,即“在特定的时段内”,也就是说时尚应该是短暂的,而非永恒的;另一个重点是强调时尚是有一个过程的,即从被少数人到多数人接受和崇尚的过程。这个概念还给出了时尚的范围:那就是无处不在,是一种渗透到生活每一个角落里的Lifestyle。

从这简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读出这些重要的信息:要想一款珠宝的得到人们的喜爱,一定要找准时机,就是要在那个已经被少数人引领正被大多数人推崇的关键时刻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早一步,只能被少数人欣赏,晚一步,则成了过气的明星风光不再。另外一点也至关重要:要想一款珠宝赶上时尚的潮流,一定不能只单单看它的自身的材质或设计,更要看到珠宝之外的其他方面,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在某一个时代中独立存在。

在我看来,“时尚”还有三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特征,它让我们能更加辩证地思考“时尚”这个话题,思考时尚与珠宝的关系。

11 时尚具有神奇的力量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有时候我们说起时尚会觉得它如天上的云朵般捉摸不定,看得见却摸不着,但是它的力量确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它可以让一个成本只有10元钱的商品,在短时间内可以以10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大量卖出,人们还趋之若鹜;也可以让上个月还卖到断货的热卖单品,这个月打了3折还无人问津。借时尚之力还需借得恰到好处,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妙用。

12 时尚从来不曾消亡

虽然时尚潮流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时空里“时尚”都是永恒存在的,只不过是从一种时尚过渡到另一种时尚,影响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所以,任何产品要想完全脱离“时尚”孤立地存在,基本是不可能的,它总是受到时尚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13 时尚是在过去的土地上开出新的花朵

从服饰到建筑再到音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尚的轨迹,它从来不是无中生有的东西,也不是永远100%的创新无极限。Dior先生1947年轰动世界的的NewLook,今天依然随着复古风潮红遍全球;女人们的裙子短了长,长了短,珠片之后是铆钉,铆钉之后是印花,每年都不同却数年再轮回。但轮回之后,印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印花,珠片也不再是从前的珠片。这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社会也随着它的脚步向前滚滚而去。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2一定要搞清楚的珠宝层级

在国内的许多场合,我经常为一些名词感到疑惑,大家每天都在说,但是每个人对这些名词的定义却不尽相同,彼此纠缠,分割不清。比如,到底什么是“首饰”“首饰”里包含“珠宝”么“珠宝”是“首饰”的升级版么“高级珠宝”到底“高级”在哪儿

我曾带着这些疑问,采访过许多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品牌CEO,在国际的珠宝圈儿或者说是时尚界,其实对珠宝不同层级的分类还是相当明确的。基本三个英文词组可以完成,但是无法非常准确地翻成中文。对于每一层级的定义,也不是我的个人观点,而是我总结了众家之言,将其概括出来。

High Jewelry:这一类是珠宝界的翘楚,我们通常会翻译成顶级珠宝或高级珠宝,但是翻译之后也容易有歧义,反而国际上对HJ的定义是约定俗成的,直接说英文更准确一些。这类珠宝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使用世间最珍贵的稀有宝石与材质;充满艺术感的美轮美奂的设计;必须是纯手工打造;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是有几家的CEO特别强调了纯手工和不可复制这两点,那是保证这种High Jewelry的纯正血统,区别于工业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因素。

Fine Jewelry:这个英文是我们在许多珠宝店里看到的最普遍的用法,也是我们通常可以在百货商场或者珠宝门店里看到最多的商品。它的四个特征是:使用贵重金属或宝石;有风格的精致设计;日常可佩戴;可复制的,商业化的。有的时候我们在一些资料里也有人将其翻译成“高级珠宝”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Fashion Jewelry:但其实这个词在很多时候被另一个词代替,Accessory,泛指时尚配饰,其实已经不是珠宝的范畴。一般说来它们是使用非贵金属、非贵重宝石制作的,可取材于任何天然或人造材质,当然也是可复制的,商业化的。

时尚界一般说到“珠宝”实际上指的是前两种,第三种一般被归类到服装品类里,作为服装配饰这一子类别看待。

3百年时尚如何影响珠宝

“时尚”既然是一个特定时期的Lifestyle,就一定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每个历史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宝设计、珠宝材质和工艺,一定都受到当时无孔不入的时尚的影响。但是,由于掀起时尚潮流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一种流行的款式存在的方式和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然我们来看看那些至今对我们来说仍然耳熟能详的经典珠宝设计如何在那些早已远去的年代里受到“时尚”的浸染的。

宗教与享乐的“巴洛克”:这种风格的名字和珠宝最有渊源,起源于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当时这种繁复夸张,宗教色彩浓郁、极富装饰性的典型风格是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这种风格让人有种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色彩,同时又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特征。所以在

那个高度崇尚华丽的年代,在夸张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蓬松裙摆的时装风潮中,经常有着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装饰味道浓郁的十字架,闪耀着刺眼光芒的心型宝石。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女人决定的“维多利亚”风格:这种兴起于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整个维多利亚风格都给人以华丽柔美之感,在建筑和家具上经常能看到各种花纹的重新组合,走兽飞禽的写实表现。当时女人最流行的时装的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与之相配的珠宝,更是多见花草的设计元素为代表的“花环风格”,以及繁复轻盈的立体化设计。铂金作为更为稀少珍贵,并且延展性极好的贵金属运用到钻石镶嵌的珠宝上。这跟两个重要的因素有关:一个是这个时代的主宰者最强大的大英帝国的王者是一个女人,她的柔性特质直接表现在时尚的风潮里,另外强大的国力让当时的英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在珠宝方面就直接影响到珍贵金属的开采、冶炼,以及钻石的切割工艺的长足进步。

一场运动带来的“新艺术”:新艺术风格流行的时间不长,仅在1880至1910年之间盛行。它的兴起。和其他两个风潮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来自统治者或宗教自上而下的力量,而在世纪交替的特殊时期,受到整个社会的世纪末大环境所影响。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的所有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这时人群中最敏感的艺术群体:艺术家、手工艺人、建筑师等等将这种情绪发展成一种新的装饰运动,导致了新艺术风格的诞生。这一时期的珠宝比任何时期的特色都鲜明,体现出一种非常情绪化的奇幻的交织感,以植物、花卉和昆虫等自然事物作为装饰图案的素材,以象征有机形态的抽象曲线作为装饰纹样,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韵律、细腻而优雅的审美情趣。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工业发展美学升级Art Deco:进入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发展风生水起,这样我们当然不会奇怪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的风靡。为什么在工业感极强的对称、几何、放射状的造型里,也会有来自东方的典型特征和久远至古埃及的图腾纹样这同样要归功于样的大时代,资本主义的强大扩张,让更多文化的影子出现在西方的设计中。梵克雅宝、卡地亚等大牌很多1920~1930年代的经典之作都充分展示了Art Deco的典型特征。

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经典珠宝风格,不一一赘述。从以上几个典型风尚中,我们显而易见“时尚”是从何而来,珠宝的设计与材质和工艺又是怎样受到影响的。它作为装饰物与艺术品从来都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每个时尚风潮息息相关,和谐生长。

虽然这些风格已经从当年最时髦的流行风尚成为今日人们眼中的永恒经典,但是,你一定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我们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人们审美快速变化的今天,以上这些珠宝风格从来不曾消失,依然在2012年的新款中可以看到装饰艺术或者维多利亚风格的演绎。就像我在文章开头写到的:时尚,是在过去的土地上开出来的花朵。

4大牌珠宝的时尚秘密

时尚具有这非比寻常的神奇力量,那么那些叱咤百年热卖全球的珠宝大牌是怎样在时尚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又是怎么将时尚演绎成经典,又用经典幻化成当下的时尚因为几乎所有的大牌都有High Jewelry和Fine Jewelry两条线,在这两个部分,他们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41 植根品牌内涵的High Jewelry

全球最成功的几大珠宝品牌,几乎都有着100到200年的历史。在当年的时尚风潮中,他们都曾引领着时代,被达官贵人们推崇着,被普罗大众向往着,最终被时光塑造成经典的代表。在那个有皇室和贵族的时代,每个品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而如今,在仍然小众的高级珠宝市场上,他们仍然坚守着过去的荣光和品质,让时尚成为经典,经典成为永恒。

殿堂级高级珠宝品牌卡地亚,一直在强化“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每年推出的全新高级珠宝系列中,一定会有百年不衰的经典形象:豹子、印度风格水果锦囊、兰花等等,绝对是品牌最佳的代言单品。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藏家会一直收藏卡地亚呢,如果它的经典设计一成不变答案是当然不会一成不变。每一年的新品中,我们一定会看到许多与时代相呼应的创新:比如说新材质的更新,对乌木化石的应用,最近非常热门的极品海蓝宝石、红宝璧玺等都能在新的系列中看到;比如说新设计元素的加入,在2012年巴黎珠宝双年展上,更多的动物形象在保持品牌设计风格的前提下被应用到高级珠宝上,例如虎、鹦鹉、骏马等等,即便是最经典的豹子的形象,也有了从威武到可爱的些许变化。但是,一脉相承的品牌设计风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那是品牌价值中非常关键的要素。

42 Fine Jewelry普世价值是永恒的时尚

高级珠宝如阳春白雪般只针对少数人展示,但众所周知,珠宝大牌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全世界各地的门店,那些单价并不是很高昂的Fine Jewelry。对于这部分珠宝的设计,这些品牌最热销的产品一定要具有世界性,就是说,一款设计要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人的共同喜爱。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两个办法:

第一,将高级珠宝系列的元素提取出来,发展成可以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在卡地亚的店里看到很多的18K黄金不想钻的豹子戒指,或是豹纹耳环。因为这样的元素可以带来与品牌高级珠宝相关联的美好购物体验和心灵感受,所以,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以普世价值观为依据来进行产品系列的开发和设计。很多人提起大牌的经典热卖单品总是会说:为什么店里总是那些款式就是这些款式,看起来简单,工艺更不复杂,但却可以虏获全球消费者的心。除却广告、公关的手段,产品力也是绝对不容小觑的。两个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究竟是什么在打动人心。

卡地亚1924年推出的一款戒指,由18K黄金、K白金和玫瑰金组合在一起的三环戒指,Trinity三色金系列。从推出至今日,都是全世界卖的最好的戒指之一。“爱情、亲情、友情”三个不同的颜色的环代表着这三种每个人都深刻体会的三种情感。正像品牌自己所说的:“它用灵感勾勒出时代精神,缔造一个充满遐想的意境,也记录下每个人不同的生命历程。”一个清晰的设计理念,一个所有语言文化背景下都能明白的表达,一个能直指人心的情感诉求,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产品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简单的三个金属圆环。

另一个非常近的例子,是2009年Tfainy推出的Keys系列项链吊坠。其灵感来自于蒂芙尼公司馆藏珍品中的“钥匙”。这些馆藏“钥匙”由一些经验丰富的金匠和银匠手工精制而成,以前主要用于珠宝盒,纪念品盒,影集,日记本和皮箱,甚至作为开启私人俱乐部和乡村庄园大门的钥匙。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钥匙,随处可见的钥匙,被直接设计成各种不同形式,打开了所有人的心门。从“锁、钥匙、开启”而带出的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帮助Tiffanykeys系列成为当年全球销售最热的一款!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时尚与珠宝设计的关系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很直接:我们要到时尚中去寻找灵感,因为时尚里有当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各种要素带给人们的体验,在时尚中提取潮流要点一定会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推崇。

第二个层次很重要:我们忘记时尚的存在,具有穿越潮流的目光。因为潮流是短暂的,设计却可以在潮流退去后成为精华,化为经典,成为宝贵的文化和艺术的财富。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第三个层次很禅意:我们最终要回到时尚,因为它从不消失,因为它永远轮回。时尚在变,但,人性从未改变。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1 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

  (1)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矛盾:机械制品的丑陋、低劣+为装饰而装饰

  (2)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3)工艺美术运动发起者 --威廉•莫里斯

  建筑作品:红房子建成于1859年的结婚新房。设计者韦伯、莫里斯设计。早在1865年,琼斯就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而德莱赛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他的金属制品设计,简直就是新艺术的直接先导。

  (4)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

  C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设计原则:

  A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为千万人服务,而不是少数人的运动。

  B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2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

  (1)建筑与室内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

  格林兄弟--洛杉矶的根堡住宅

  (2)家具设计,家具设计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

  风格:简洁、质朴、轻巧

  代表:英查尔斯•沃塞,在实践上接近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质内容--批量化、大众化

  (3)陶瓷设计,设计为陈设和玩赏服务,实用性差,忙于实验新的制陶技术。

  特征:开始采用植物等自然的有机形态。

  代表:鲁克伍德陶瓷厂、科尔曼

  (4)金属工艺设计,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表现。

  特征:现代感强、哥特风格、几何形,造型粗重手工艺生产,工业化生产

  代表:查尔斯•罗伯特•阿比什的银器,多采用纤细、起伏的线条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潜在动机是与杂乱的折衷主义和过分追求真实的自然主义的决裂。新艺术运动主张今天的艺术应立足于现实,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和现代感的新风格。同时,在师从自然上,又提出了应该去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本质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新艺术最为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强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活力,体现出蕴含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中的无休无止的创造过程。

  促成新艺术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会因素。自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不少新近独立或统一的国家力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打入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文化上,所谓“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他们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及手工艺等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

  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铸铁等新的结构材料有很高的热情。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新艺术正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恶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新艺术的出现经过了很长的酝酿阶段,许多著名的设计史家都认为英国文化为新艺术运动铺平了道路,尽管由于其后的种种原因,英国本身并不是这种风格走向成熟的国度。

  新艺术运动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

  新艺术反对任何艺术和设计领域内的划分和等级差别,认为不存在大艺术与小艺术,也无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分。艺术家们决不应该只是致力于创造单件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环境的综合艺术。在如何对待工业的问题上,新艺术的态度有些似是而非。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并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新艺术的中心人物宾(Samuel Bing,1838—1905)就认为“机器在大众趣味的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但是,新艺术不喜欢过分的简洁,主张保留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而这常常是在批量生产中难以做到的。实际上,由于新艺术作品的实验性和复杂性,它不适合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因而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富有的消费者能光顾。

  早在1865年,琼斯就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而德莱赛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他的金属制品设计,简直就是新艺术的直接先导。但是,对于新艺术发展影响最深的还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就十分强调装饰与结构因素的一致和协调,为此他抛弃了被动地依附于已有结构的传统装饰纹样,而极力主张采用自然主题的装饰,开创了从自然形式、流畅的线型花纹和植物形态中进行提炼的过程。新艺术的设计师们则把这一过程推向了极端。

  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展览和出版物,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尽管工艺美术运动是反工业化的,但在欧洲大陆,反工业化的姿态较为温和,终于在追求美学社会理想的过程中转变为接受机械化,最终导致了一场以新艺术为中心的广泛的设计运动,并在1890—1910年间达到了高潮。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在欧洲的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风格特点,甚至于名称也不尽相同。

  “新艺术”一词为法文词,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以此命名,而德国则称之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奥地利的维也纳称它为“分离派”(Seccessionist),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

  从风格特点方面,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的新艺术作品比较倾向于艺术型,强调形式美感,而北欧的德国、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倾向于设计型,强调理性的结构和功能美。

  雷诺:的经典作品,蜻蜓女人胸饰,是最具典型性的新艺术时期首饰。最原始的灵感源于大自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他把自己融入大千世界,努力发掘每一个细微之处,探索自然界中一切能用于装饰的元素。

  女性形象、蝴蝶、飞蛾、蜻蜓……René Lalique的珠宝作品里糅合了各种奇特的主旋律,体现他对自然的热爱。昆虫重新回归美之主题,连黄蜂、甲虫和草蜢也能展示鲜为人知的魅力。René Lalique不愧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善于捕捉精美与微妙的细节,用以点缀自己心爱的珠宝,并探寻如何将平凡的材料塑造成灵性四溢的杰作。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最富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位,即霍尔塔(Victor Horata,1867—1947)和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霍尔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喜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起伏有力的线条成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

  另一位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是吉马德(1867—1942)。19世纪90年代末至1905年间是他作为法国新艺术运动重要成员进行设计的重要时期。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地铁风格”与“比利时线条”颇为相似,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了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吉马德于1908年设计的咖啡几也是一件典型的新艺术设计作品。

  除巴黎以外,法国的南锡市也是一个新艺术运动的中心。

  南锡的新艺术运动主要是在设计师盖勒(Emile Galle',1846—1906)的积极推动下兴起的。

  安东尼•高迪(Andonni Graudi,1852-1926)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师。其著名设计作品有圣家族教堂和米拉公寓。

  高迪的设计中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圣家族教堂内外布满的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以及上面贴有的彩色玻璃和石块,使它看上去犹如神话中的建筑,米拉公寓也以水平向的波浪曲线构成墙体和阳台,突出的部位,则利用植物蒂芥般的自然形态与建筑物构成统一的整体,仿佛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由于几乎没有直线和平面,公寓内的家具只得专门进行设计制作。

  米拉公寓

  巴塞罗那,西班牙,1906-1910

  米拉公寓是作为十九世纪巴塞罗那城市扩张中住宅建筑的“榜样”而规划的。该住宅由两个自由形状的天井组成。天井下是一个为居民而设的地下停车场,这在当时是个绝对的革新!

  主体构架的建造是靠一个铁的拉撑系统,这使得自由立体的的临街立面成为可能。抛物面的砖拱房顶的建造是另一个特殊之处。由于拱的不同大小,房顶就变得波浪起伏。这个房顶因为它那许多充满幻想的烟囱和通风口而著名。

  圣家族大教堂

  巴塞罗那,西班牙,1883-1926

  高迪有超过大半生的心血花在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上,这个建筑也成为他作为建筑师的一生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映照。地下室和合唱部分显出哥特复兴的风格,构成了整个方案风格的原点。

  在高迪在世时就已完成的东立面以一种充满幻想的形式而著称,也令建筑师本人青史留名。

  最惊人的部分还是教堂的中殿,为之高迪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模型,而且直到今日才造好。这里展现了一种从装饰中完全地释放出来的全新的形式语言。从大自然中学来的双曲面几何形式给它以宣言性的力量。这种从自然启示而来的形式语言载负着丰富的督教象征,这些都在诸如塔的个数、那些数不清的雕塑和还在制造中的微妙的彩窗等等中表现出来。

  “你们想知道我在哪里找到样本的吗?一棵挺拔的树,它托着主干而主干又托着支干、支干又托着叶子。自从上帝这个艺术家把它们创造出来,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和谐而蓬勃地生长。”

  在功能主义风靡的时代,高迪的作品一直未受到重视,进到二次大战以后,“有机建筑”的兴起,才使得他成为这一潮流的先驱。当代著名建筑大师•柯布希埃称他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从某种角度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

  麦金托什(1868—1928)是英国格拉斯哥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他在英国19世纪后期的设计中独树一帜,并对奥地利的设计改革运动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 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1865年,琼斯就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而德莱赛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他的金属制品设计,简直就是新艺术的直接先导。但是,对于新艺术发展影响最深的还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就十分强调装饰与结构因素的一致和协调,为此他抛弃了被动地依附于已有结构的传统装饰纹样,而极力主张采用自然主题的装饰,开创了从自然形式、流畅的线型花纹和植物形态中进行提炼的过程。新艺术的设计师们则把这一过程推向了极端。

  促成新艺术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会的因素。自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不少新近独立或统一的国家力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打入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文化上,所谓“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他们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及手工艺等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

  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铸铁等新的结构材料有很高的热情。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新艺术正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恶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新艺术的出现经过了很长的酝酿阶段,许多著名的设计史家都认为英国文化为新艺术运动铺平了道路,尽管由于其后的种种原因,英国本身并不是这种风格走向成熟的国度。

  新艺术运动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

  新艺术反对任何艺术和设计领域内的划分和等级差别,认为不存在大艺术与小艺术,也无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分。艺术家们决不应该只是致力于创造单件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环境的综合艺术。在如何对待工业的问题上,新艺术的态度有些似是而非。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并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新艺术的中心人物宾(Samuel Bing,1838—1905)就认为“机器在大众趣味的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但是,新艺术不喜欢过分的简洁,主张保留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而这常常是在批量生产中难以做到的。实际上,由于新艺术作品的实验性和复杂性,它不适合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因而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富有的消费者能光顾。

  战争时期的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期,持续时间比较长,涉及面广,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战时体制,一切工业都转向军工轨道,设计也相应转向为军工企业服务。

  飞机在一战中就开始应用到,但在二战中使用更为普遍,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二战中新型威慑力量—航空母舰(舰载飞机)

  二战中最具杀伤力、代表最高军事技术的是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和应用。

  一战时期(1914--1918)成果—“坦克时代”

  海勒姆马克西姆—机关枪(666发/秒)

  1914年英国人斯文顿提出履带式坦克设计方案, 1915年由福斯特和林肯公司生产并投入实战。

  二战时期(1939--1945)--“飞机时代”

  飞机在一战中就开始应用到,但在二战中使用更为普遍,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二战中新型威慑力量—航空母舰(舰载飞机)

  战争期间军需物品设计得到较大发展—体现轻便高效的设计原则。

  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美国)

  设计产品:轻便帐篷、行军灶锅、军用水壶、钢盔、工兵铲、军服和派克是连帽军大衣、罐头食品、洗衣粉等。

  战后日本的设计

  一、日本设计的两个特征:

  一是:较民族化,传统的,温和的,历史的,基于日本传统美学、宗教的形态模式。

  二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依靠从欧洲学习来的经验发展起来的新模式。

  日本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1945--1952年是日本设计的恢复期—学习借鉴美国经验—“工业设计院产业工艺试验所”、“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设计学协会”

  1953—1960年是成长期—更多的关注欧洲设计经验—一批优秀企业先后对公司的设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立、松下、夏普、索尼、佳能、理光、富士、资生堂、丰田、三菱、日产、本田、东芝等)

  1961年后是大发展时期—“双轨制”

  一方面:服装、家具、室内设计等系统研究传统,保持传统风格。

  另一方面:在高技术设计领域按照现代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如汽车、通讯、电子影音设备等方面。

  “日本风格”:精打细算、小巧玲珑、处处考虑周到为特点

  现代主义设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计

  背景:战后十年的经济、民生恢复,各国经济繁荣发展。战后的变化:工业产品相对剩余、产品更新换代迅速。

  对设计的新要求:

  (1)物质、财富膨胀,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相应提高;

  (2)适应新材料、新技术,设计表现多样化。

  设计观念的转变:多元化

  背景:现代主义的危机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鼓励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现代主义设计:以批量销售的市场为前提的,强调标准化,要求将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传统转换为固定的统一模式,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市场。指导思想是使产品能适于任何人,大同压倒一切,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不适于任何人。

  六七十年代设计:社会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市场反映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风格:高技术风格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背景:冷战时期,世界列强进行军备竞赛

  1航空航天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宇宙风格”盛行-- 银灰色+飞行器造型

  2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色彩鲜艳的塑料时代

  3战后经济的复苏

  社会进入丰裕发展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日趋多样化。

  二、领先世界的意大利设计

  庞蒂:我们的家庭和生活方式与我们美好的生活理想和趣味完全是一回事。

  设计特点:在于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

  意大利设计风格的特征:

  (1)既有现代主义特征,又有意大利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2)既有设计的高技术性,又保存了相当手工艺的 优良传统;

  (3)既有高度理性色彩,又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和人情味。

  低成本的塑料家具、灯具及其它消费品以其轻巧、透明和艳丽的色彩展示了新的风格,完全打破了传统材料所体现的设计特点和与其相联系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

  包豪斯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创立了第一所新型的现代设计教育机构——包豪斯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Bauhaus),这个词由是它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校长格罗佩斯生造出来的,从1919年到1933年的14年中,它培养了整整一代现代建筑和设计人才,也培育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风格,被人们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B、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C、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D、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E、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在设计理论方面,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第一阶段(1919--1925)魏玛时期—格罗佩斯任校长—“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思想—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结合

  第二阶段(1925--1932)迪索时期—汉斯迈耶(28--30)、米斯凡德洛(30--32)--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

  第三阶段(1932--1933),柏林时期,存在6个月,被迫永久关闭。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1包豪斯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

  (重视功能、技术、经济因素)

  (1)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2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英国的“波普”设计

  背景:战后成长的青年一代厌倦了现代主义风格单调、冷漠的设计,渴望有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文化风格的出现。新兴的大众文化(肥皂剧、爵士乐、摇摆舞、电子游戏)正在赶超传统的高雅文化。艺术的色彩与装饰因此被重新运用

  波普艺术与设计

  波普艺术:追求日常生活中最为通俗的形式、色彩、结构,形成大众化、市民化的、有象征意义的风格,追求雅俗共赏的目的。

  特征: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便宜的、批量的、年轻的、诙谐的、诡秘的刺激的

  设计口号:艺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

  艺术手段:拼帖、放大、组合、模仿

  波普设计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品味。它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60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它代表着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波普风格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如美国电话公司就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波普设计:反叛正统的追求完美、整洁、高雅的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产品专注于形式的表现和纯粹的表面装饰,而不是功能、合理的生产一类现代主义的观念。波普设计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强调消费产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学上的质量。

  设计元素:最普通的、最常见的工业产品或废弃物

  波普设计的特征:多种风格的混杂。

  (1)设计与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充分商业化的日

  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

  (2)设计作品的形象简洁取自日常生活用品。

  (3)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术的直接效果。

  后现代主义

  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欧美的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倾向。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为特征的。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为特征的。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解构主义是1980年代末期兴起于建筑设计界的派别。

  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不仅否定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否定古典的美学原则(和谐、统一)。

  例: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艺术家来华演出的一出哑剧, 用一把中提琴演奏了一段古典音乐之后,突然起身猛地将琴摔到地上,并狠狠地踩了一脚,然后又很快地用提琴碎片在一块画布上粘贴出一幅抽象的绘画(一幅提琴解构重组的绘画)。原来完美、和谐的提琴造型已不复存在,而它留下的碎片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得以重生。

导读:吊坠上的绿宝石、蓝宝石及其祖母绿被切成独特的样子,这类激光切割方法能够在侧边产生一个光与影的差距和折射光,使它好似一面镜子,把这种晶石也是根据独特的包镶加工工艺安上来的,他们紧挨着相互却看不到金属

​“佳士得”针对大部分人而言都不容易生疏,他是由美国人勒布朗詹姆斯佳士得在纽约创建的,历经起起落落,他已变成历史时间最悠久的拍卖场。

其涉及到的行业十分的普遍:老古董、工艺品、轿车、房地产、工艺品、珠宝这些。其业务流程遍布世界各国,今日大家就来赏析一下佳士得的珠宝,来赏析他的一些精典珠宝及其拍出天价的珠宝,期待这种精典能对大家对珠宝有一个高些的了解。

你可以讲出这一叠戒指中的每一颗晶石的姓名吗?最上边的是无以伦比的深蓝色帕拉伊巴碧玺,正中间的是精致的锡兰蓝宝石,底端是一枚重约7克拉的颜色浓厚的**钻石。这三枚钻戒您会挑选哪一个?

珠宝饰品和初春有联络吗?你坚信珠宝还可以好似花束一样的绽放吗?这种“神密的”蓝宝石和绿宝石花吊坠由梵克雅宝(VanCleef&Arpels)制做,它由梵克雅宝荷兰珠宝企业制作,并于1933年得到 专利权。吊坠上的绿宝石、蓝宝石及其祖母绿被切成独特的样子,这类激光切割方法能够在侧边产生一个光与影的差距和折射光,使它好似一面镜子,把这种晶石也是根据独特的包镶加工工艺安上来的,他们紧挨着相互却看不到金属材料基座,那样的加工工艺只能极少数的大珠宝商才可以保证。匠大家花销了很多的时间和活力才制做出了这让人目不暇接的珠宝。

蓝天白云一直是大家所憧憬的,大家是不是可以有好似蓝天白云一样蔚蓝随意的珠宝呢?大家讨论一下由卡地亚手表设计方案的EnVole系列产品镯子吧,它由裸钻、蓝宝石和祖母绿构成的飞翔的小鸟,设计方案栩栩如生轻快,它以前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137000美金的价钱卖出。

如果你见到这对耳饰的情况下,是不是你被这蓝宝石和裸钻制做的耳饰所吃惊,它由哈里温斯顿制作,这种蓝宝石所有是纯天然锡兰蓝宝石,2016年在中国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售卖。

如今你见到的是珐琅彩加工工艺的海蓝宝挂坠,这类由薄薄金镶板做成的支气管在加温时候变全透明这类技术性从欧洲中世纪刚开始,可是在十九世纪就被废料了,但接着在十九世纪90年代,新艺术运动的珠宝商将此项技术性提高来到最大水准。这颗漂亮的海蓝宝挂坠于今年11月在法国巴黎珠宝交易会内以72,500英镑的价钱卖出。

这一件饰品是Etcetera企业制做的3851卡拉祖母绿裸钻镯子,它在2016年在中国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售卖。这么大的规格、没有一切人工服务解决的祖母绿是十分少见的。再加美丽动人的高对比度的色调和十分高的纯净度,即便在澳大利亚生产的这类尺寸的祖母绿中也是非常少见的,在显微镜下能够观查到的小量包囊体意味着了知名的Muzo、Coscuez和Chivor矿山的澳大利亚祖母绿的特点,这好多个矿山都坐落于澳大利亚安第斯山东科迪勒拉的翠绿色山下,而且这儿生产最好是的澳大利亚祖母绿。

这是一个经典的祖母绿切工水平激光切割的裸钻,这一激光切割方法过去好多个新世纪前刚开始,这一激光切割方法令其桌面上(table)一部分很大,令人把裸钻的内部看得更透亮,因而这一激光切割方法对钻石的净度规定十分高,假如纯净度不足则会把缺陷曝露毫无疑问。

珠宝饰品和初春,大家希望见到百花盛开这里。一些大家不在意在公园里种的花?这种“神密的”蓝宝石和绿宝石花吊坠由范克莱夫和阿皮尔斯!之前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售卖。这一代表性的神密情景是由荷兰珠宝企业开发设计的,并于1933年得到 专利权。配对的晶石(一般 是蓝宝石或绿宝石;非常少(绿宝石因其敏感而被切成独特的样子,并有附加的侧边以出示一个光与影的差距和折射光,如同一面镜子,而这种晶石应用了一个独特包镶加工工艺,这种晶石尽管牢牢地靠着,可是你却看不见一切金属材料基座,那样的加工工艺不仅必须花销很多的时间,并且只能极少数的顶尖珠宝商才可以保证。

最终这一件是由彼得·韦伯(DavidWebb)设计方案的一件挂坠吊坠双用款饰品,它以一颗光亮的狒狒蓝宝石为管理中心,加上珊瑚丛、裸钻及其珐琅工艺。这一件吊坠的设计方案有点儿相近伊利莎白·威廉姆斯个人收藏的一珠宝。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早我们的印象中,总是带有一种神秘独特的感觉,几个世纪都是如此,古埃及闻名似乎有着一种魅力向世人展现着自身的魅力,在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考古更是让人们对法老极度奢华的生活产生了更多的遐想和期待,它的复兴主义更是引起无数的艺术家和珠宝设计师们的灵感。

曾经在1798年的时候拿破仑远征埃及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虽然失败了但是也不是一无所获,他将这古老文明的神秘文化首次的带入了欧洲大陆,在1799年的时候法国上尉在尼罗河三角洲的罗塞塔城附近建造防御工事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已扩啊黑色的花岗岩石碑,这就是人类考古历史上著名的“罗塞塔石碑”。

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写着文字。是当时的祭祀们为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纪念做成的石碑,上面采用了三种字体来书写,第一段采用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第二段是古埃及草书,最后一段是古希腊语是同时统治者的语言。

从首次古埃及文化传入欧洲之后,人们便开始创造出来埃及化风格的装饰,并且渗透到了很多领域当中,比较典型的便是建筑和家具设计,后面在1822年到1824年的时候那块罗萨塔石碑的象形文字被破译。

在1869年的时候苏伊士运河开通,1871年的时候威尔第的歌剧在刚竣工的开罗歌剧院首演,每一件事都造成了民众们极大的反响,同时也让古埃及热潮持续升温。

不仅如此,古埃及文化对于珠宝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在19世界中后期的英国和法国珠宝设计中便看得出来,那些著名的珠宝商纷纷以埃及为主题来设计珠宝。

到了19世纪末,更多的珠宝商们开始尝试将埃及元素和珠宝融合,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狮身人面像,还有法老王以及蛇等等,他们用松石、玉髓和青金石等浮雕的形式出现在金灿灿的黄金背板上。

后面新艺术运动在世纪之交上越来越受欢迎,也带来了崇尚自然风格的全新艺术形式,但是这也没有让古埃及风格就此消亡,反而还以一种新的镶嵌技术重新演绎,古埃及宗教信仰一位女神伊西斯,是健康、婚姻的爱之女神,人们用和这个图案完美的迎合了新艺术时期的女性珠宝。

民众对于埃及的热情飙升到了巅峰时期是因为1922年的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陵墓被发现,他的金色遗产,用白金钻石和彩色钻石谱写了二十年代的新篇章。

要说在埃及复兴珠宝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数ArtDeco的珠宝风格了,它的珠宝主要是白金钻石为底,采用了鲜明对比色的彩色宝石来作镶嵌,装饰艺术效果最佳,相对于其他的珠宝饰品来说,不管是项链还是胸针或者手镯,甚至是烟盒和珠宝座钟,每一件都体现着埃及的元素。

1、法国

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不久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Nancy)。其中巴黎的设计范围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而后者则集中在家具设计上。1889年由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Guistave Eiffel 1832—1923)设计的艾菲尔铁塔堪称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经典设计作品。这一纪念碑性质的建筑座落于塞纳河畔,是法国政府为了显示法国革命以来的成就而建造的。在700多个设计方案中,艾菲尔大胆采用金属构造设计的方案一举中标。塔高328米,由4根与地面成75度角的巨大支撑足支持着高耸入云的塔体,成抛物线形跃上蓝天。全塔共用巨型梁架1500多根、铆钉250万颗,总重量达8000吨,这一建筑象征现代科学文明和机械威力,预示着纲铁时代和新设计时代的来临。

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在巴黎和南斯,不仅出现了三个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而且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家。新艺术之家由萨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22号开设称为新艺术之家的工作室与设计事务所而得名:“现代之家”由朱利斯迈耶一格拉斐(Julius Meier-Graefe)于1898年在巴黎开设称为“现代之家”的设计事务所和展览中心而得名。而“六人集团”则成立于1898年,是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在这三个组织及周围有名的设计师还有爱米勒•加雷(Emile Galle 1846—1904)、路易•马若雷尔(Louis Major Elle,1859—1926)、勒内•拉里克(Rane Laliqua 1860~1945)欧仁•格拉塞(Eugene Grasset 1841—1917)、儒勒•舍雷(Jules chéret)、土鲁斯•劳特累克(Toulouse Lautrec 1864~1901)皮埃尔•波那尔(Pierre Bonnard 1867—1947)和埃克多•基马(Hector Guimard 1867—1942)。

爱米勒•加雷是南斯派的创始人,他在设计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玻璃设计上。他大胆探索与材料相应的各种装饰,形成了一系列流畅和不对称的造型,以及色彩丰富的精致的表面装饰。他的玻璃设计显示了对圆形的偏爱,对线条运用的娴熟技能和对花卉图案处理的高超技能。常用的图案是映现在乳色肌理上的大自然的花朵、叶子、植物枝茎、蝴蝶和其他带翼的昆虫。此外,他设计的家具也与他的玻璃设计作品一样,其装饰题材以异乡植物和昆虫形状为主,鲜花怒放和花叶缠绕构成了这些作品独特的表面装饰效果,具有象征主义的特征。他常使用细木镶嵌工艺进行装饰,使其设计的家具精美而雅致。他在家具方面最有名的设计是1904年设计的“睡蝶床”,蝴蝶身体和翅膀所使用的玻璃和珍珠母传达了薄皮肌肤,木头黑白交替图纹则再现了翅翼的斑纹。

路易•马若雷尔是南斯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在设计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家具铁器上。和爱米勒•加雷一样,路易•马若雷尔的作品融合了异国和传统的成分,包括新罗可可图案、日本风格和有机体形状,以及受自然启发的形状和装饰。其作品的构造和装饰表现了流畅的节奏,圆形轮廓和倾斜线条赋予作品雕塑感。在他的设计中,功能从属装饰的特点十分明显。由于马若雷尔在家具设计方面成就卓著,所以有“马若雷尔式”家具的美称。

勒内•拉里克的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珠宝方面。他的作品是娇柔豪华的法国新艺术风格的最好见证。在他的珠宝设计中,大量运用来自自然的图案装饰,其中植物和昆虫图案最为常见,并且被处理成怪异的形式。此外,他对材料的选择也极富想象,包括仿宝石、彩金、搪瓷、不规则珍珠和半透明角。女人体是拉里克设计中爱用的另一个主题。珠宝上的女人体刻划细腻,栩栩如生。如1895年他向法国艺术家沙龙送交的展品中,有一件特别迷人的蜻蜓珠宝。拉里克在这件异乎寻常的胸针中加入了一个全裸女人体作为装饰。这是第一件采用女裸体装饰的新艺术珠宝,很快成为欧洲其他国家设计师模仿的对象。

继拉里克之后,在新艺术珠宝设计方面卓有成就的当推欧仁•格拉塞。他设计的珠宝奇特,具有独创性,充满了激情、想象和梦幻。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西尔维亚”坠饰。它采用植物图案,用无金属底珐琅和淡水珍珠制成。

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的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也非常出色,被设计界公认为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图形大师儒勒•舍雷因在1866年把从英国学来的色彩石版技法运用到广告印刷上,使此法风靡一时而被称为现代“广告之义”。他一生设计了几百幅罗可可线条和亮色块为特征的招贴。

继舍雷之后,招贴设计迅猛发展,名家辈出,其中土鲁斯•劳特累克招贴的平块亮色,皮埃尔•波那尔招贴的粗犷字母和粗浓线条节奏,至今给人深刻的印象。土鲁斯•劳特累克设计的《快乐王后》、《简•阿伏勒》和《红磨坊》歌舞演出海报等堪称新艺术图形作品的代表。他的招贴用线条来勾勒物体与人物,选取日常生活的题材,令人感到亲切。最具独创性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夸张,文字与图形的巧妙安排,有力的对比等。而阿尔丰斯•穆沙设计的招贴、海报因其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点:曲线、自然形式、高度装饰化、平面效果等,被誉为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师。据不完全统计,穆沙一生设计了近百张招贴,风格融合了多种影响,含有鲜明色块的日本高雅轮廓与来自拜占庭和摩尔人艺术的几何装饰糅合在一起。这些流露着拜占庭风格,以天使、棕榈叶和马赛克围绕的理想化女性形象为特征的招贴,将广告招贴提升到了美术品的高度(图3-9)。如他在1893年为“《JANE AVRIL》”设计的海报,就是这种风格最典型的例子。

至于埃克多•基马的作品,则体现了法国新艺术建筑的最高成就。他最重要的设计是为巴黎地下铁道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入口,他在20世纪初受巴黎市政府委托,设计地铁入口,一共有100多个,这些建筑结构基本上是采用青铜和其它金属铸造成的。他充分发挥了自然主义的特点,模仿植物的结构来设计,这些入口的顶棚和栏杆都模仿植物的形状,特别是扭曲的树木枝干,缠绕的藤蔓,顶棚有意地采用海贝的形状来处理,令人叫绝!入口、栏杆、标牌、支柱和电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有机体和抽象形状混合景观。

2、比利时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仅次于法国。主要的设计组织有1884年成立的“二十人小组”和后来由它改名的自由美学社。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维克多•霍塔(Victor Horata 1867—1947)和享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享利•凡德•威尔德堪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叶比利时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建筑家。他对于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的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06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成为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初期中心,日后又成为世界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威尔德在比利时期间,一方面从事“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室内、染织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另一方面,作为“二十人小组”和“自由美学社”的主要领导者,领导比利时的新艺术设计运动。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先锋派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1881年,由奥克塔•毛斯(Octave Maus )创办民主色彩浓厚的艺术刊物《现代艺术》(L’Art Moderne),宣传新艺术思想。在他的组织下,一批有志于艺术与设计改革的青年在1884年组成了一个前卫小组二十人小组(the Groupe des Vingt),他们通过举办一系列艺术展览,展示当时欧洲最前卫的艺术作品,使比利时人了解当时前卫艺术发展的状况,接触现代艺术思想。二十人小组推威尔德为他们的领袖,从189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设计沙龙展示各种各样的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1894年,这个小组改名为“自由美学社”。就个人的设计而言,威尔德的设计大量采用曲线,特别是花草枝蔓,纠缠不清地组成复杂的图案。这在他们平面设计和纺织品纹样设计上反映得最为充分,抽象线条形状的运用形成了维尔德独特的形式语言,刀叉餐具、珠宝、烛架、茶壶和其他实用物品的设计都传达了他那新艺术风格的强烈节奏。他能超越对自然的直接模仿去发掘生动和抽象的线条,认为这样的线条才是自然的本质。“线条是力量”当成为“新”的装饰的基础。他于1899年设计的烛架,可以看作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它巧妙地阐述了设计师有关线条的理论,成功的将树枝线条的节奏转化为抽象排列的曲线。

维克多•霍塔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要从事建筑及室内设计,他的建筑设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注重装饰,受自然植物启发的“鞭绳”线条到处可见,在墙面装饰、门和楼梯中十分突出;二是建筑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塔赛勒公馆是霍塔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该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叶、枝、涡卷精细图案构成的起伏运动。室内遵循华丽的新艺术设计。门厅和楼梯带有彩色玻璃窗和马赛克瓷砖地板,饰有盘旋缠绕的线条图案,与熟铁栏杆的盘绕图案、柱子和柱头、脊突拱廊以及楼梯圆形轮廓相呼应,整体和谐统一。而霍塔公馆则为维克多•霍塔设计生涯的巅峰之作,新艺术建筑的里程碑。

4、西班牙

安东尼•高蒂(Andonni Gaudi,1852—1926),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代表。他作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师和设计家,他出身卑微,是一名普通手艺铜匠的儿子。他一生被肺炎折磨,从小就沉默寡言。17岁开始在巴塞罗纳学建筑,其设计灵感大量来自他广泛阅读的书籍。早期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特征,也就是其设计生涯的“阿拉伯摩尔风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的设计不单纯复古而是采用折衷处理,把各种材料混合利用。属于这种风格的典型设计是建于1883——1888年间,位于巴塞罗那卡罗林区的文森公寓。这个设计的墙面大量采用釉面瓷砖作镶嵌装饰处理。高蒂从中年开始,在他的设计中,糅合了哥特式风格的特征,并将新艺术运动的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致,同时又赋予其一种神秘的、传奇的隐喻色彩,在其看似漫不经心的设计中表达出复杂的感情。高蒂最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是巴特洛公寓(the Casa Batllo),该公寓房屋的外形象征海洋的海生 动物的细节。整个大楼一眼望去就让人感到充满了革新味。构成一二层凸窗的骨形石框、覆盖整个外墙的彩色玻璃镶嵌及五光十色的屋顶彩砖,呈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连贯性,赋予大楼无限生气。公寓的窗子被设计成似乎是从墙上长出来的,造成了一种奇特的起伏效果,稍后他设计的米拉公寓(the Casa Mila),进一步发挥了巴特洛公寓的形态,建筑物的正面被处理成一系列水平起伏的线条,这样就使得多层建筑的高垂感与表面水平起伏相映生辉。公寓不仅外部呈波浪形,内部也没有直角,包括家具在内,都尽量避免采用直线和平面。由于跨度不同,他使用的抛物线拱产生出不同高度的屋顶,形成无比惊人的屋顶景观,整座建筑好像一个融化时的冰淇淋。米拉公寓由于风格极端,引起了巴塞罗那市民的指责,报纸以各种诨名来攻击这个设计:比如蠕虫、大黄蜂的巢等(the Quarry the Pate the hornets’nest)。

在高蒂所有的设计中,在今天看来,最重要的还是他为之投入43年之久,并且至死仍未能够完成的神圣家族教堂。该教堂1881年委托高蒂设计,1884年始建,用了42年时间才建成,主要由于财力不足,多次停工。教堂的设计主要模拟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式样,原设计有12座尖塔,最后只完成4座。尖塔虽然保留着哥特式的韵味,但结构己简练得多,教堂内外布满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上面贴以彩色玻璃和石块,仿佛如神话中的世界一般,教堂浑身上下看不到一条直线,一点清楚的规则,弥漫着向世界的工业化风格挑战的气息。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路易•多米尼科•蒙塔尼(Louis Domenico Montaner,1850-1930)其设计风格基本上与法国、比利时的风格同步,但更重视功能的作用,代表性的设计是卡塔拉兰音乐厅。

5、奥地利

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the Austrian Fine Art Association)。后来,因为他们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Der Zeit Ihre Kunst-der Kunst Ihre Freiheit)。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 1841—1918)、约瑟夫•霍夫曼(Soseph Hoffmann 1970—1956)、约瑟夫•奥尔布里希(Sosph Oblrich 1867—1908)、科罗曼•莫塞(Koloman Moser 1868—1918)和画家居斯塔夫•克里木特(Gustav Klimit)等。

瓦格纳是奥地利新艺术的倡导者,他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发展形成自己的学说。他早期推崇古典主义,后来受工业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其学说集中地反映在1895年出版的《现代建筑》(Moderne Architektur)一书中。他指出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的设计形式的出现,建筑领域的复古主义样式是极其荒谬的,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而不是为古典复兴而产生的。他对未来建筑的预测是非常激进的,认为未来建筑“像在古代流行的横线条,平如桌面的屋顶,极为简洁而有力的结构和材料”,这些观点非常类似于后来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观点。他甚至还认为现代建筑的核心是交通或者交流系统的设计,因为建筑是人类居住、工作和沟通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环绕空间。建筑应该具有这种交流、沟通、交通为中心设计考虑,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装饰也应该为此服务。他在1900——1902年设计建造的维也纳新修道院(Neustiftguss 40)40号公寓,就体现了他的“功能第一,装饰第二”的设计原则,并抛弃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毫无意义的自然主义曲线,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形态,以少数曲线点缀达到装饰效果。

建于1899年的马若里卡公寓大楼虽堪称瓦格纳的代表作之一,整个大楼外表装饰十分豪华,马若里卡彩砖和简洁的纵横方格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只有到了他晚期的作品,才真正体现出维也纳新艺术的独特风貌,摈弃了一切多余的装饰。如建于1897——1898年的维也纳分离派总部(the Vienna Secession Building),充分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别是方形,加上少数表面的植物纹样装饰,使设计具有功能和装饰高度吻合的特点,与外型奇特、功能不好的高蒂设计的建筑形成鲜明对照。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和约瑟夫•霍夫曼是瓦格纳的学生,他们继承了瓦格纳的建筑新观念。奥尔布里希为维也纳分离派举行年展设计的分离派之屋,以其几何形的结构和极少数的装饰概括了分离派的基本特征。交替的立方体和球体构成了建筑物的主旋律,如同纪念碑一般简洁。

与奥尔布里希相比,霍夫曼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的成就更大,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瓦格纳。他于1903年发起成立了维也纳生产同盟(Wiener Werksttate),这是一个近似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手工艺工厂,在生产家具、金属制品和装饰品的同时,还出版了杂志《神圣》,宣传自己的设计和艺术思想。霍夫曼一生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金属器皿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在他的建筑设计中,装饰的简洁性十分突出。由于他偏爱方形和立体形,所以在他的许多室内设计如墙壁、隔板、窗子、地毯和家具中,家具本身被处理成岩石般的立体(图3-18)。在他的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的形体如螺旋体和黑白方形的重复十分醒目,其装饰手法的基本要素是并置的几何形状、直线条和黑白对比色调。这种黑白方格图形的装饰手法为霍夫曼所始创,被学术界戏称为“方格霍夫曼”(图3-19)。

画家出身的克里木特是“维也纳分离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在绘画风格上同样采用大量简单的几何图形为基本构图,采用非常绚丽的金属色,如金色、银色、古铜色,加上其他明快的颜色,创造出非常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画坛引起很大的震动。他为建筑设计的壁画,采用陶瓷镶嵌技术,利用其娴熟的绘画技巧,为设计增添了许多魅力。

维也纳分离派另一代表人物莫塞,虽以绘画久长,但与分离派设计家们的合作十分密切。他们装饰绘画风格简单明快,与克里木特的绘画风格形成鲜明对照,趋向于用单色或黑白颜色进行设计。如1898年他为维也纳分离派设计的展览海报,就是新艺术运动的典型作品。

6、英国

作为一种设计运动,英国的新艺术设计活动主要限于苏格兰。因此,它在英国的影响远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团(Glasgon Four):查尔斯•雷尼•麦金托希(Charles Rennie Mackimtosh,1868—1928)、赫伯特•麦克内尔(Herbert Mcnair1868—1953)、马格蕾特•麦克唐纳(Margaret Mcdonald,1865—1933)、法朗西丝•麦克唐纳(Frances Mcdonald,1874—1921)。在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他们在建筑、室内、家具、玻璃和金属器皿等的设计方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格兰新艺术表现,即柔软的曲线和坚硬高雅的竖线交替运动的新表现,亦即设计史界所习称的“直线风格”。

麦金托希不仅是“格拉斯哥四人团”的领袖人物,而且其设计集中地体现了“直线风格”。他于1868年6月7日出生于格拉斯哥,家庭有11个孩子,儿童时代十分幸福,很早就决心要从事建筑。虽然父母反对,但他在16岁时就离开家庭外出学习绘画、建筑并参与设计。他的设计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建筑、家具、室内、灯具、玻璃器皿、地毯、壁挂等,同时,他在绘画艺术方面也造诣甚高。他的设计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从他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对日本浮世绘线条的使用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日本传统艺术中简单的直线,利用不同的编排和布局,取得非常富有装饰性的效果。当然,他的设计风格也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成果,特别是以威廉•莫里斯、约翰•拉斯金等人为首的各种试验的发展,另外还有欧洲其它国家“新艺术”运动,特别是被视为现代主义前奏的一些人物,如维也纳分离派运动等的影响。

麦金托希作为一个全面的杰出的设计家,在建筑设计方面成就尤大。他早期的建筑设计一方面受到英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倾向于采用简单的纵横直线。他最成功的建筑设计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一些建筑,设计上采用简单的立体几何形式,内部稍加装饰,非常富有立体主义精神。室内大量采用木料结构,简单的几何形式,内外协调,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为了达到高度统一的设计风格,他还统一设计建筑内部的家具和用品,家具采用原色,注重纵向线条的运用,利用直线搭配进行装饰,尽管避免过多的装饰。如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图书馆的设计,没有流畅的装饰线条,而是抽象而富有力量的几何造型,给人的印象如同抽象形式合奏的复调音乐。又如1902年他为希尔大楼所设计的室内,其简洁的立体图形与地板的同类图形相呼应,并且将这种基调延伸到长方形门框、天花板、墙板和几何形灯具,简洁的格子形主宰室内,汇成简洁而空旷的整体效果。再如在家具设计方面,像椅子、柜子、床等都别具特色,特别是他设计的靠背椅,完全采用黑色的造型,非常夸张,完全摆脱了一切传统形式的束缚,也超越了对任何自然形态的模仿。

从大量的作品来看,以麦金托希为代表的格拉斯哥设计风格,集中地反映在装饰内容和手法的运用上。具体而言,表面装饰遵循严格的线条图案——主要是常常以卵形告终的微曲竖线——以及格子和风格化的玫瑰形;配色柔和,主要限于淡橄榄色、淡紫色、乳白色、灰色和银白色构成的清淡优美的色彩;拉长的女子沉思形姿在他们的设计中也十分突出;装饰线条虽超起于稳定,但其视觉效果也不会变化,大多数表面图案抽象复杂,象征形态点缀其间,这些象征形态与大部分新艺术设计一样,沟通自然;曲弯的竖线与卵形和细胞形图案相同,风格化的叶子和玫瑰花苞赋予作品一种持续增长的活力情调。

7、美国

在应用美术领域中,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著名设计师是威尔•布拉德利(Will HBradley,1868~1962),他堪称新艺术图形设计代表。布拉德利最初是以比尔兹利的线条风格从事设计,可以说比尔兹利的作品对布拉德利的图形设计风格构成了决定性的影响。关于这种影响,我们从他的1895年设计的招贴《CHAPBOOK》,以及被评论家视为“美国的第一张新艺术招贴”的《孪生姐妹》,可以明显地看出拥有比尔兹利图形风格中的那种曲发装饰图案和平面图案背景。

布拉德利1894年的作品反映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师的纯装饰化和高度“道德化”的手法,如为《故事书》设计的封面。但是,在随后的设计生涯中,他也总结出了一些新的技法,像以重复线条图案而非仅仅靠黑白对比来建立纹理色调区,黑白被用来衬托彩色和装饰线条。他所总结出来的这些新技法及其他的个人设计风格,集中地反映在他为R•D•布莱克默的美国版《叙事诗》所绘的插图中,以及1895、1896、1905年先后为《国内印刷》设计的封面、为爱德蒙•斯潘瑟的《喜欢》所作的插图和《维克多•比西克里》海报设计中。

路易斯•康夫特•蒂夫尼(Louis Comfort Tiffany,1848—1933)是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中的代表人物。

蒂夫尼主要从事日用器皿的设计,尤其擅长于玻璃设计。 在新艺术运动没有影响到美国之前,蒂夫尼进行玻璃设计的原型主要来源于欧洲,但在19世纪最后十年里,他的作品成为欧洲玻璃设计的模式。

蒂夫尼在玻璃设计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独一无二的,他不仅设计了19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最具流行时尚的台灯——彩绘玻璃台灯,而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出了著名的“法夫赖尔”花瓶系列。其中前者的设计中,色彩丰富的玻璃造型灯具使白炽灯泡刺眼的灯光变得极其柔和。青铜的底座是树根和树杆,不规则的造型上面悬挂装饰着百合花、荷花或紫藤花的彩绘玻璃灯罩,具有一种自然而浪漫的情调,而后者的设计,引进了新的色彩效果,大部分是彩虹色,模仿古代风化玻璃器具,有时叠盖风格化的花朵、孔雀羽毛和梳子波纹图案以增强色彩效果。

在建筑设计领域,本来在新艺术运动传入美国以前,美国已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主张建筑功能第一,“形式永远服从功能的需要,这是不变的法则”,“功能不变,形式也不变”。其代表人物有建筑师伯纳姆(Beruhem)、詹尼(Jenney)、艾德勒(Adler)霍拉伯特(Holabird)和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等。通过这些建筑师的工作,从芝加哥开始,美国兴起了建造摩天大楼的热潮。

路易斯•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对美国新艺术建筑作出了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他在14年中设计了一百多幢摩天大楼,分布在纽约、密苏里、芝加哥等地。他早期的建筑作品表达了将罗马风格建筑语言加于现代形式的愿望。他所设计的礼堂大厦在粗琢的下部楼层上方建有的连拱廊围住窗子。而在建筑的内部,沙利文已开始运用花卉装饰。沙利文最杰出的建筑设计作品是卡森皮里斯科公司商场设计,商场的简洁处理,使该设计成为20世纪无数办工与商业建筑的基本原形。主入口上方及周围布满奢华的新艺术风格的铸铁装饰,这也许是沙利文最杰出的建筑装饰。商场最下面两层是商店,上面十层为办公楼,在钢铁架上挂满白色的陶砖,并有成排的大窗户,充分体现了他“形式服从功能”的现代建筑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沙利文和艾德勒合作设计的“芝加哥大剧院”,沙利文通过使用可折叠的天花板护墙和垂直的屏障,用许多悬吊的圆形弧圈把声音从舞台传向剧院后面的观众,使能容纳3000人的剧院达到了完美的音响效果。而在建筑的外部,沙利文改变了剧院的立面材料,在下面三层使用质朴的花岗岩石块,在四层以上使用沙岩,从而强调了建筑墙的垂直感。

继沙利文之后,曾经在沙利文建筑事务所工作过的费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进一步发展了沙利文的新艺术建筑思想,其中主要表现在对新材料的选用及考虑建筑与环境协调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有机建筑”概念。赖特被视为现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设计在19世纪90年代表现出强烈的表面装饰倾向,如1894年他为麦克艾菲住宅所作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1895年开始,赖特在建筑铁饰设计中融入了高雅的垂直和曲线形。至1904年,这些装饰作品对垂线和表面图案的运用已具赖特个人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74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