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柜价格一般多少保险柜选购技巧

保险柜价格一般多少保险柜选购技巧,第1张

防盗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为了可以保证自己家的钱财具有安全性,都选择了在家放置保险柜。但是在选择保险柜的时候,首先需要先了解的就是其价格以及怎么样选购了。但是很多人对其都不是很了解。那么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保险柜价格一般多少以及保险柜选购技巧吧。

一、保险柜价格一般多少

1、小型全钢保险柜家用保险箱迷你入墙床头电子密码保管箱办公。参考价格一般在300元左右。

2、特价20E电子小型保险箱保管箱保险柜存折箱家用入墙房产证床头柜。参考价格一般在100元左右。

3、特价迷你保险柜17K入墙叶片锁机械小型保险箱家用床头老人保险箱。参考价格一般在80元左右。

4、柏盛全钢投币保险柜高35/40/45CM酒店超市宾馆寺庙投钱收银保险箱。参考价格一般在300元左右。

5、欧奈斯指纹密码保险柜家用60cm办公入墙保险箱小型防盗报警保管箱。参考价格一般在300元左右。

6、欧奈斯指纹密码保险柜家用办公入墙隐形保险箱小型防盗保管箱45cm床头柜收纳全钢抽屉带锁夹万防撬入衣柜。参考价格一般在200元左右。

7、科堡科技全钢20小型入墙家用办公电子密码箱保险箱机械保险柜。参考价格一般在150元左右。

8、保险柜大型办公对开门1米12米15米18米高家用金库双门珠宝柜。参考价格一般在500元左右。

9、防盗全钢迷你保险柜小型入墙单门家用保险箱入衣柜密码锁保险盒。参考价格一般在300元左右。

10、小型家用床头入墙办公电子密码防盗全钢20保险箱隐身保管箱保险柜。参考价格一般在100元左右。

二、保险柜选购技巧

1、购买保险箱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比如在房子装修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进去,然后可以根据保险箱应用位置的不同,可考虑购买不同的保险箱,现市面上的保险箱从颜色及工艺的处理上均能与家居完全融合,有时从外观都已无法分辨出是不是保险箱了,即安全又美观。

2、保险箱主要都是具有防盗、防火、防磁、防水等功能,但目前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90%以上都是防盗保险箱,防火、防磁等功能的保险箱在国内刚刚兴起。由于目前国内只有防盗保险箱(柜)有国家强制标准(3C),其他功能保险箱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所以消费者选购时更需慎重。

3、使用习惯的依赖主要是消费者在于对锁具的选择。市场上的保险箱琐具主要都是使用机械式和电子式。机械式主要的特点就是使用方法传统,一般消费者容易接受,但密码一般不能自己设置。电子式密码更换方便,可实现功能较多,市场的认可度较高。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对于保险柜价格一般多少以及保险柜选购技巧所做的编辑整理,希望在看完本篇文章后可以让更多消费者对保险柜有所了解哦。

答案有点多(转载自网络)

奇天(成立于2006年)为您解答。

欧洲五大艺术风格分别为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以及罗可可艺术风格。

罗马式艺术风格 现在人们普遍所说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花园,罗马式画风都是指欧洲在11~13世纪的艺术风格,主要泛及整个西欧和大部分中欧地区。 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等主要艺术作品当中。其中因地域不同而又各有区别。 在建筑方面,最典型的是教堂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建筑外观巨大、繁复,但装饰简单大方。最特别的是建筑的屋顶,罗马式风格建筑的设计都是一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看过《达芬奇的密码》吗?里面提到的拱顶石就是建造拱顶最重要也是最后才放入的。 说到罗马式建筑不得不提到雕塑。教堂雕塑也是十分典型的,其在教堂建筑中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艺术不应该独立存在,每种艺术都得以自身的手段和方式为建筑所创造。在这样的观念下。雕塑、绘画都是臣服建筑这个主体。常常运用杏型结构 在罗马式风格影响下,雕塑家把作品创作得紧凑、复杂、色彩丰富。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风格德意志的很具感染力;意大利的神圣;西班牙的很简单。。 当时的绘画风格多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活动或环境,不是很注重真实的表达。而更多的是表现人物,运用了夸张、变形等构图,强调整体效果,突出细节。

哥特式艺术风格 起源和发展与11世纪和12世纪,由于社会的新阶级-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不再为贵族所用。成为自由贸易者和手工艺制造者。随着王权的限制,商业和城镇开始发展起来。 其实在中世纪,宗教统治几乎可以抗衡王权的威力,而那些神职人员可以说对建筑物建造风格影响很大,他们成为了城市里主要角色。而宗教资产也十分雄厚,主教和资产阶级投资,建造更加宏伟的新教堂 哥特式教堂中每一种构造元素都很高耸,尖细。就象指向天空的利剑,仿佛屋顶直通天堂。尽其所能的接近上帝,这就是哥特式建筑千方百计想要实现的。 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圣母院了 哥特式教堂建筑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实体墙壁,而是利用雕塑装饰来追求轻佻飞扬,垂直的的风格。雕塑不再是臣服与建筑,地位与前面提到的罗马式建筑中的雕塑提高了一个很高的档次,而且创作的精细程度也是叹为观止的。 在哥特式艺术风潮盛行的时代,由于教堂没有可供作画的实体墙壁,所以,教堂壁画在那个时期是几乎看不到的。但是,民间的世俗壁画依然存在,内容多是骑士和宫廷故事。 哥特式风格的绘画表现出一派美好和谐,没有痛苦和折磨的世界,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哥特式绘画又被人评论为脱离现实的绘画风格。 其实,当时大有发展的是一些次要艺术,比如:玻璃彩绘、挂毯等等。

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 起源于15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也是影响近现代艺术风格最明显的一种艺术风格之一。 这个时期的建筑虽相对来说没有绘画出彩,但是也可以说得上大有成就,大胆运用“透视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也就是这样,艺术和实际工程融入一起,应该算得上是“设计”了吧。随着这个观念的产生,以前被称为“工匠”的艺术家们变成了知识分子的身份,也许就是“设计师”的鼻祖。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个伟大的人 为世界艺术节,科学界,文学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遗产。

巴洛克式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原来意思是长得不好看的珍珠,指怪诞、扭曲的艺术作品。现在我们定义的是浪漫、愉悦、多彩多姿。 整个17实际至18世纪中叶,巴洛克式艺术席卷了整个欧洲,有些甚至到了拉丁美洲。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在当时以宗教思想为主的近代,它的出现确实违背了教会认同的审美法则,所以受到主流社会的不屑。 巴洛克强调本能,追求感官刺激、喜欢幻想,一引诱人的意识为目标,因此,它被称为“天主教教堂”的艺术工具。其实当时天主教教会正竭力吸引异教徒重返天主。所以,必须可以展现其庄严、雄伟的气派,激起信徒的信心。 巴洛克时期的雕塑艺术分两种:一个是用来装饰或者补充建筑的,另一个是真正独立存在的雕塑。 Gian Lorenzo Bernini就是此段时期杰出的巴洛克风格的设计雕塑大师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就是出自他设计 巴洛克式绘画风格,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通常会几种艺术风格同时运用,,艺术家可以从上到下根据视角的不同,设计出风格迥异的变化,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期巴洛克艺术时期之后的洛可可时期,承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直接运用于教堂的天花板上,创作的作品华丽,雄伟。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in也是这个时期绘画巨匠,还有Pieter da Hoochvv、Jan Vermeer 米开朗基罗也创作过巴洛克风格的作品 17世纪宗教告诫人们:生命是脆弱的物质不过是过眼云烟。这集中表现于《圣经》的《训道篇》的一切皆虚空。光及死亡必然是17世纪道德思想的主轴。 欧洲艺术风格不仅仅只是这笼统的4个分类,多种多样的文化造就了社会多彩多姿的艺术形式,供后人慢慢揣摩。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珍惜每一种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风俗,那就是我们享用不尽的宝藏。

洛可可式艺术风格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皿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人赏识的两位艺术家:皮加尔和法尔科奈。 让.巴蒂斯特·皮加尔(1714~1785)访问过意大利,是争取罗马大奖——王家绘画雕刻学院为优秀学生提供赴设在罗马的法兰西学院进修而设立的竞赛奖,失败之后自费去的,足见他对意大利艺术的向往。他在罗马作的《系鞋带的墨丘利》小稿,在他1741年回巴黎时,为他赢得进入王家绘画雕刻学院成为院士的荣誉,而且以此稿完成的云石像连同他的另一件作品《要墨丘利传信的维那斯》一起,被路易十五当作礼物赠给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他为蓬帕杜夫人工作了十年,以她为原型作寓意像的《妆扮友谊之神蓬帕杜夫人像》和《爱神拥抱友谊之神》非常精彩,他把这位艺术保护人表现得既高贵又亲切,既聪慧又迷人,他有别于同代雕刻家的地方是他也追求其它艺术风格,如在他去世前完成的《拔刺少女》,追随希腊古风,为他一生的创作画出句号。他的这一面,在其学生乌东的艺术中得到了发扬。 与皮加尔齐名且是对手的艾蒂安——莫里斯·法尔科奈(1716~1791),也和皮加尔一样出自让-巴蒂斯特·勒穆瓦纳门下,也在罗马大奖争夺中败阵。但他安心留在法国而未赴意大利“朝圣”。他终于成为洛可可雕刻最杰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曾受命于蓬帕杜夫人,领导了著名的赛夫里陶瓷工厂,又接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委托作《彼得大帝骑马像》。 法尔科奈的灵气和秀气,无人可及,他把法兰西雕刻的优雅柔美风格推到了顶点。他凿下的年轻女性,个个都是娇小玲珑,苗条婀娜,风流妩媚,充分体现法兰西的品格,而且她们不再是吉拉东的宁芙,虽然娇美却尚不许凡人触动,而是以玉温香馨的青春之体在邀人爱怜了。法尔科奈的作品不但造型生动,而且人物情态丰富细腻。蓬帕杜夫人的时代造就了他。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它起源于上层社会的需要。大部分制造这种艺术品的工匠在个人生活中是与它完全无缘的。比如塞夫里皇家瓷厂的瓷器,被用于国家的社交场合,就像今天的英国皇家将它们用于欢迎来访的外国元首的国宴上。洛可可装饰风格本身就成为这种盛宴场合的特色。塞夫里瓷器的设计由国王亲派的法尔科奈、布歇等艺术家完成,具体制作的工匠们没有钱也不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它,只有那好赶时髦、朝三暮四的贵族使用。 这种制造和消费特有循环圈,促成了贵族互相攀比的风气和设计走向极端奢华的两种现象。18世纪堪称是马车的黄金时代,达官贵族都拥有代表自己权势和等级的马车,相互攀比、竞相争艳。具体表现为:选用最上乘的木料做骨架,马车的款式奇异,以曲线居多,纹样多以植物为主,穿插一些优美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装饰画,色调常以红、黄为主,再以金色统一整体,以昂贵的造价获得华丽气氛。这充分显示出贵族的审美情趣,同时,我们也为匠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如此精妙的作品而赞叹不已。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和组织者,有“众望所归”的特征。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引起“共鸣”的时尚。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当时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无不热心并亲自参加工艺活动,以至于这些举动有的达到令人讥笑和荒诞不经的地步。16世纪,当衰败的瓦卢瓦王的国王查理九世答应送给西班牙国王一支他亲自制作的枪时,那位西班牙大使为之惊诧不已。18世纪,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成天抱怨他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无暇顾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潜心钻研的是钟和锁的奥秘。在这两例中我们似乎瞥见了那些把命运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角色不相适应的悲剧性人们。这些人在体力劳动中发现了一个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这对于不理朝政的帝王来说却是不祥之兆。 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妇杜巴利夫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自有它超时代艺术生命力所在,现代人都公认它是19世纪下叶新艺术运动的前奏。而那些幸存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散发着光芒,并向人们述说着那个岁月的时尚和人们不知道的故事。

朋友,请站住!陪我哭,同纪念:

 忆情人,吊旧居,沙丘中,废墟前。

南风北风吹来吹去如穿梭,

 落沙却未能将她故居遗迹掩。

此地曾追欢,不堪回首忆当年,

 如今遍地羚羊粪,粒粒好似胡椒丸。

仿佛又回到了她们临行那一天,

 胶树下,我像啃苦瓜,其苦不堪言。

朋友勒马对我忙慰劝:

 “打起精神振作起,切莫太伤感!”

明知人去地空徒伤悲,

 但聊治心病,唯有这泪珠一串串。

这就如同当年与乌姆·侯莱希

 及其女仆乌姆·莱芭卜的历史又重演。

当年她们主仆芳名处处传,

 如同风吹丁香香满天。

念及此,不禁使我泪涟涟,

 相思泪,点点滴滴落在剑。

但愿有朝一日与群芳重聚首,

 难得像达莱·朱勒朱丽欢聚那一天:

那天,我为姑娘们宰了自己骑的骆驼,

 不必大惊小怪!我与行李自会有人去分担。

姑娘们相互把烤肉抛来传去,

 喷香肥嫩,好似一块块绫罗绸缎。

那天,我钻进了欧奈扎的驼轿,

 她半娇半嗔:“该死的!你快把我挤下了轿鞍!”

我们的驼轿已经偏到了一边,

 她说:“快下去吧!瞧,骆驼背都快磨烂!”

我对她说:“放松缰绳,任它走吧!

 别撵我!上树摘果我岂能空手还!”

我曾夜晚上门,同孕妇幽会,

 也曾让哺乳的母亲把孩子抛在一边。

孩子在身后哭,她转过上半身,

 那半身在我身下却不肯动弹。

有一天,在沙丘后她翻了脸,

 指天发誓要同我一刀两断。

法蒂玛!别这样装腔作势吧!

 果真分手,我们也要好说好散!

是不是我爱你爱得要命,对你百依百顺,

 才使你这样得意忘形,傲气冲天!

果真我的品德有何让你不满,

 把我从你心中彻底消除岂不坦然?

又何必眼中抛落泪珠串串,

 似利箭,把一颗破碎的心射得稀烂?

足不出户,闺房深处藏鸟蛋,

 待我慢慢欣赏,慢慢玩。

昴宿星座像珠宝玉带,

 闪闪烁烁挂在天边。

我躲过重重守卫去把她采,

 人若见我偷情,会让我一命归天。

我到时,她已脱衣要睡,

 帐帘后只穿着一件衬衫。

她说:“老天啊!真拿你没法儿,

 你这么胡闹,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我携着她的手溜出闺房,

 她用绣袍扫掉足迹,怕人发现。

穿过部落营区前的空场,

 我们来到了一块平地,在沙丘间。

我扯着她的秀发,她倒在我怀里。

 酥胸紧贴,两腿丰满,

肌肤白皙,腰身纤细。

 光洁的胸口像明镜一般。

白里透黄,像一颗完整的鸵鸟蛋,

 吸取的营养是难得的甘泉。

她推开我,却露出俏丽的瓜子脸,

 还有那双羚羊般娇媚的眼。

玉颈抬起,不戴项饰,

 似羚羊的脖子,不长也不短。

乌黑的秀发长长地披在肩,

 缕缕青丝似枣椰吐穗一串串。

条条发辫头上盘

 有的直,有的弯。

纤腰柔软如缰绳,

 小腿光洁似嫩树干。

麝香满床,朝霞满天,

 美人贪睡,独享清闲。

纤纤十指又柔又软,

 好似嫩枝,又如青蚕。

夜晚,她的容光可以划破黑暗,

 好似修士举起明灯一盏。

情窦初开,亭亭玉立,

 这样的淑女,谁不爱恋?

说什么男子都是朝三暮四,

 我心中爱你,却直至海枯石烂。

也许会有人责难,有人相劝,

但要我忘却你,却绝对无法照办!

夜幕垂下,好似大海掀起波澜,

 愁绪万千,齐涌心头,将我熬煎。

黑夜像一匹骆驼,又沉又懒,

 它长卧不起,使我不禁仰天长叹:

“漫漫长夜啊!你何时亮天?

 ——尽管白昼愁绪还是有增无减。

夜空的星星为什么像用巨绳拴在山崖上,

 眼睁睁地不肯移动一星半点!”

仿佛我在为乡亲们背水,

 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走过的谷地仿佛野驴空腹,荒无人烟,

 唯有狼在嚎叫,好像赌徒在同家人争辩。

我对嚎叫的狼说:

 “咱们都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你我都是到手就花,从不积攒,

 如今才会这样瘦弱;这样贫贱。”

…………

(仲跻昆译)

赏析

“悬诗”是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大致时限在5世纪下叶到7世纪初)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中古阿拉伯人特别尊崇诗人,每年要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举行赛诗会,评选出优秀作品,将其用金水描画在细麻布上,悬挂于麦加的“克尔白”古庙中,故而这些诗作被称为“悬诗”或“描金诗”。一种观点认为悬诗包括7首,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包括了10首。悬诗被认为是传世的“格西特”长诗的精华。“格西特”是指一种抒写系列主题的诗体,具有固定的格律与结构,一般有20至100多行长,通篇有贯穿始终的尾韵,组诗包括三部分内容: 引子,比如凭吊遗址废墟开头;过渡性的赞美辞,风景描写或对往事的追忆;最后或是歌颂英雄的武功德行,或是夸耀自己的高贵豪侠,或是赞美部落生活的多姿多彩,或是叙说深奥的人生哲理,凸显诗歌的主题。“格西特”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收录在“悬诗”中的第一首诗就是乌姆鲁勒·盖斯创作的,它享有极高的赞誉,而盖斯也被尊为阿拉伯古代的诗杰。盖斯是部落酋长的儿子,自幼过着毫无节制、放荡不羁的生活。他擅长写长诗,主要描写的就是游乐嬉戏,爱情冒险。盖斯因生活方式不符合宫中传统,被其父亲逐出王宫。后其父被杀,盖斯放弃了游乐生活,为父复仇。这首悬诗就反映了盖斯前期的生活经历。

这首悬诗是严格按照“格西特”要求写的,诗的开头部分描写的是诗人凭吊昔日情人和沙丘上的遗址,继而勾起了对往事的追忆。

诗中接着描写的就是诗人的爱情冒险了。相传诗人年轻时爱恋自己的堂妹欧奈扎。一天,诗人的族人动身向别处迁徙,族人上路以后,欧奈扎和婢女们一起到池塘沐浴,这时盖斯突然冒出,并坐到了姑娘们的衣裙上,要她们挨个出水到他面前领取衣裙。姑娘们无可奈何,只得从命。后来盖斯为了平息姑娘们的怒气,就杀了自己的骆驼,让姑娘们饱餐了一顿。盖斯要求搭乘欧奈扎的骆驼追赶族人,乘机钻进欧奈扎的驼轿,百般戏闹。此诗中诗人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他钻入欧奈扎的驼轿后与她调情的情形。

接着,诗人又转到写法蒂玛跟他“翻了脸”,要与他“一刀两断”;诗人还细致描写了在一个幽静的夜晚,躲进一个沙坳,与一位美丽姑娘的幽会。盖斯描绘爱情的冒险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为历代诗人模仿——他往往以少女对诗人的突然出现感到诧异万分,并含情脉脉地嗔怪他为开始,来叙述诗人与情人之间的对话。这表现了盖斯对女性心理的深刻了解,从诗中我们也看到了盖斯擅长描写女性的惶恐、小心谨慎心理:“我携着她的手溜出闺房,/她用绣袍扫掉足迹,怕人发现。”盖斯的爱情冒险描绘展现了他对女性身体美的爱恋,体现了他对自然主义爱情的大胆追求,在诗中我们看到了他钟情的对象不止一人,这与他的身份地位是分不开的。

诗的后半部分内容比较繁杂,但主要是描写诗人流亡中所遇情景。诗人先表现了黑夜的深沉和内心的忧愁:“夜幕垂下,好似大海掀起波澜,/愁绪万千,齐涌心头,将我熬煎。”继而诗人盼望黎明的到来,但又想到即使白昼也无法给他安慰:“漫漫长夜啊!你何时亮天?/——尽管白昼愁绪还是有增无减。”可见,诗人烦恼无法排遣。接着诗人写自己背负水囊,四方漂流。诗人将自己与饿狼相比,表现了一个“形容枯槁”的漂泊者形象。

盖斯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在修辞方面,盖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借喻和转喻。在描写美丽姑娘时,诗人把姑娘比作美玉,比作白羚羊,更新奇的是把姑娘比作高僧手中的一盏神灯:“夜晚,她的容光可以划破黑暗,/好似修士举起明灯一盏。”

综观盖斯的这首悬诗,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艺术特性不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上,不是建立在统一的诗歌结构上,也不是建立在刻意描绘的雕琢上。他诗歌的特点在于内容的自由,在于诗句的不拘,它们是感情与记忆的交汇,有着强烈的表现力与表达力。其诗句时而如溪水静淌,重复着那些曾使诗人高兴或忧伤的回忆;时而如山洪暴发,卷带着末朝君王悲悯的怒号。他的诗既是爱情冒险的自白、流亡生活的回忆、壮丽自然的描绘,又是忧伤、悲愤心灵的 与咏叹,既向外,也向内。

乌姆鲁勒·盖斯开创了贾希利叶时期诗歌的一个新阶段——使长诗在内容上得以扩展,形式上得以完善。他是第一位采用凭吊遗址、回忆情人这种起兴方式的诗人,也是最早运用比喻、借喻等修辞手法的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同时,他丰富了阿拉伯诗歌中对沙漠、动物、植物以及云电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后来者保留了一份丰富的遗产,也启示了当代的我们对大自然的关注。

(黄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74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