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高中若干课文赏析~~(悬赏50)

急需高中若干课文赏析~~(悬赏50),第1张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是专注于当代农民生活的一个作家。他在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后,又以陈奂生为主人公连续写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2 、

《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小说,人称“陈奂生系列”,

后被结集出版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作者的用意是在历史发展的纵向上,对中

国农民的命运历程作系统剖析。

作者积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和观察,对中国农民的性格有着深刻而清醒的

认识:,“他们善良而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似乎无

有足以称道者。他们是一些善于动手而不善于动口的人,勇于劳动而不善思索的人;

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得受到了欺骗会无所察觉;他们甘于付出高

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很

少幻想,他们最善务实。他们活着,始终抱着两个信念:一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

件下,相信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二是坚信***能够使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起

来。……但是,他们的弱点确实是很可怕的,他们的弱点不改变,中国还会出皇帝

的。”(《且说陈奂生》)这种认识,体现了他描写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

刻画农民性格时所特有的眼光,而刻画富于典型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正是高晓声

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说明陈奂生的性格,最好是把“陈奂生系列”作为一个整体。陈奂生是一个

勤劳、憨实、质朴的农民,在《漏斗户主》中,他长期被饥饿所纠缠着,并不懒惰

却无法摆脱困境,对现实失望却又并不放弃努力,到了《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

这个形象获得了特殊的艺术生命。

《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是这一“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这里的陈

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了,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

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

神状态。尤其精彩的是在招待所的一幕,他在病中被路过的县委书记送来,第二天

结帐时听了大吃一惊。 对刚刚摆脱饥饿的他来说,五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作

者对陈奂生付出房钱前后的心理变化作了细致的开掘。

在付出五元钱之前,陈奂生是那么自卑、纯朴,他发现自己住在那么好的房间

里,感到了父母官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的,眼泪热辣辣的,盖着里外三层新的绸被

子,不自觉地缩成一团,怕自己的脚弄脏了被子,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怕把地板

弄脏,连沙发椅子也不敢坐,惟恐瘪下去起不来。而在付出五元钱之后,他心中完

全相反的一些因素,一种破坏欲,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心理便发作起来,他用脚踏沙

发,不脱鞋就钻进被窝,并算计着要睡足时间。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对人

物心理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尽了这个农民的各个心理侧面。

陈奂生的心理又从破坏欲的发泄转变成自我安慰:既然一夜就住了五元钱,那

么索性就去买个新帽子戴戴,在五元钱的刺激下,他长期养成的俭节被轻易放弃了。

但当他想到,如此那五元的住宿费还是无法向老婆交帐时,便只好用“精神胜利法”

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认为由县书记送去花五元钱住一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

荣耀,于是他“仅仅用五元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在通常只有一个层次的

激发点上,作者发掘出了好几倍的心理内涵,充分的喜剧风格使陈奂生的形象达到

了作者从未达到的高度。每一个层次的挖掘,都体现了规定人物,规定情景中的规

定心理,都体现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的独特性,但同时都是以其独特性展示了七八

十年代之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所共有的心理倾向,即作为小农生产者性格心理

的两个侧面的并存交错:善良与软弱、纯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

求生活的韧性和容易满足的浅薄、讲究实际和狭隘自私等等。

陈奂生的精神,典型的表现了中国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

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包容着丰富的内容,

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作者

陈奂生既抱有同情,又对他的精神重荷予以善意的嘲讽,发出沉重的慨叹,这种对

农民性格心理的辨证态度,颇具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精神传统。

《陈奂生上城》体现了典型的高晓声式的叙事风格。他惯于运用第三人称的叙

述方式,以叙述为主,尤其擅长概括性叙述,很少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让人物直

接说话和行动,作品的语言基本上都出自叙述人之口。其语言简练明快,幽默犀利,

意蕴含蓄,富有情绪感和节奏感。所以,他虽然采用传统的讲故事的语气,但又不

是讲故事,既不围绕一个具体的事件结构故事,也不组织矛盾冲突步步发展的戏剧

情节,而是将人物几十年的普通生活压缩进某一个生活焦点上反映出来,通过人物

心理深入开掘,揭示人物性格和作品的题蕴,这又很有点现代小说的味道,在这个

意义上,他的小说叙述方式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转自宇慧文学世界

项链》主题的新思考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传统的观点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这种同情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行为和动作”中——

失项链玛蒂尔德丢失价值四万法郎的项链(十年后才知是假的),这个清贫的人家,无疑遭到了倾家荡产的厄运。作者多次写到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神态:“她穿着那件参加舞会的衣服,连上床睡觉的力气也没有,只是倒在一把椅子里发呆,精神一点也提不起来,什么也不想。”“她面对着不幸的灾祸,整天等待着,整天在惊恐的状态里。”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客观的表现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心态,也流露了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赔项链玛蒂尔德丢失了借来的项链,并未赖帐,而是决心赔偿。他们为了买到一只与原来一样的项链,几乎跑遍了全城的珠宝店,终于在皇后街一家铺子里发现一挂与原先一样的项链。作者在写他们寻找同样的项链时,不无同情地写道:“两个人都愁苦不堪,快病倒了。”为了买回这挂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他们“签了好些债务,订了好些使他破产的契约”,“他顾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冒险到处签着名,却不知道能保持信用不能”。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无限同情。读者读到这里,也不能不为玛蒂尔德与其丈夫的困窘处境而担心,不能不为他们的诚信所感动。

还债务玛蒂尔德为赔偿项链,欠下了一万八千法郎的债务,为了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玛蒂尔德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着:“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帐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这些描写,作者的同情溢于言表。仅仅抓装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样一句话,认为玛蒂尔德“仍对那片刻的虚荣念念不忘”(人教社参考书),从而断定女主人公的虚荣心并未得到改变。这样的分析显得有些牵强。这时的玛蒂尔德为了还清债务,已不顾一切脸面,哪里还有一丝虚荣心!至于她对当年舞会的回想,只是她在过去一瞬辉煌和苦难的现实的比照中对人生的一种回味。这种回味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

假项链十年后玛蒂尔德遇到佛来思节夫人,从交谈中才得知所借的是一挂假项链。小说虽没有写出玛蒂尔德听到假项链后的反应,但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她听到这消息后苦涩、辛酸的心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劳、十年的苦苦挣扎竟为的是一挂不值钱的假项链,这样的付出也实在够惨重的了!谁还忍心对这不幸的女人加以嘲讽呢?只有深深的叹息和同情。另外,从作者的具体描写中,也丝毫看不出讽刺的意味。当玛蒂尔德在公园与佛来思节夫人相遇时,一位是“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一位却是连昔日的好朋友都认不出的“平民妇人”。但玛蒂尔德却表现得那么坦然,并主动向佛来思节夫人打招呼,告知她事情的真相。这时的玛蒂尔德不仅没有丝毫的虚荣,也没有丝毫的自卑,而是一位经过十年辛劳荡涤,心灵得到净化的朴实的妇人,作者在这里对玛蒂尔德已不仅仅是同情,更带有了几分赞誉。

综上所述,把《项链》的主题界定为讽剌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莫泊桑所塑造的玛蒂尔德,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跨度,社会地位也由小资产阶级阶层转变为平民阶层,随着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的变化,她的性格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对她的判定也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那么,由此而判定的《项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从《项链》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描述和玛蒂尔德的遭遇不难看出,这篇小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不稳定及其尴尬处境,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从表象上看,造成玛蒂尔德的悲剧似乎由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所致,但其实质却是由小资产阶级薄弱的经济基础与不稳固的社会地位所决定。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正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却越来越多。玛蒂尔德便是其中的一员,一挂至多价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竟给他一家带来了“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因此说,玛蒂尔德的悲剧并非性格悲剧,而是社会悲剧。莫泊桑在小说中也不禁感叹道:“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样的感悟并非凭空而发,其中也凝聚了作者切身的体验。莫泊桑曾做过海军部、公共教育部的下级官吏,对小资产阶级的尴尬处境感受殊深。1878年,他调到会计部门工作以后,科长明确地禁止他干公务以外的事,他无法忍受,只得放弃海军部较好的经济待遇,由福楼拜介绍到公共教育部做一名随员。1879年11月1日,《现代自然主义评论》刊登了莫泊桑的长诗《一个少女》时,恢复了当初被删掉的露骨描写,这就让当局抓住了把柄,艾汤普的检察院竟对他提出了“有伤风化,有伤公共道德和宗教道德”的严厉指控。莫泊桑深怕这会砸掉他在公共教育部的饭碗,连忙向福楼拜求救。

由于福楼拜的四处奔走,疏通关节,检察院才作出了不予起诉的裁定。正因为这样,莫泊桑对小资产阶级生活的不稳定及其尴尬处境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正如福楼拜所说:“所有杰作的秘诀全在这一点:主旨同作者性情的符合。”(《包法利夫人》)

她虚荣但不虚伪,无奈却不失尊严

——读《项链》

小说开头描写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生活境遇极为不满,梦寐以求像上流社会的贵夫人那样过起风雅、闲适的生活。这种生活理想当然并不高尚,但也无可厚非。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谁不想过上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好日子?谁又愿意忍受贫困与丑陋。如果我们把这种心理称为虚荣心的话,当然也无不可,但他从来不想掩饰自己的渴望与痛苦,所以她并不虚伪。

路瓦栽夫人因为不能过上高雅和奢华的生活而痛苦,为没有漂亮的衣服参加舞会而烦恼,为能借到一件精美的钻石项链而“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为在舞会上“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而陶醉……这种真实感情的率性表达可能让我们感到不自在,忍不住要批评她几句。我们为什么会不自在?是因为她泄露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的秘密吧。我们可以站在祥林嫂安分耐劳的立场上批评她不切实际、想入非非,也可以站到孔乙己君子固穷的立场上批评她追求享乐、贪图安逸,但是,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路瓦栽夫人安于现状,麻木隐忍?难道我们内心不都是嫌贫爱富的吗?贫穷和富有以及对待它们的态度与道德无关。什么时候我们摆脱虚伪的道德义愤,学会客观地认识人性,我们就开始进步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泛道德化的“文明”古国。

再说,过不上自己满意的生活,难道想想也不可以吗?玛蒂尔德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不择手段去追求,她恪受着做人的基本道德,维护着做人的起码尊严。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尤其是对于玛蒂尔德这样一个小人物来说,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首饰,特别是在丢失项链以后,还要面对一笔巨大的债务,但她始终没有用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去换取物欲的满足。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她终于丢掉幻想,面对现实,用自己艰辛和诚实的劳动顽强地生活下去。

路瓦栽夫人是个不幸的人,她的不幸在于她不该去企盼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白白地增加烦恼;同时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她丢了项链,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了:生活不只是云里雾里的遐想,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雨田 )

药---题意 背景简介 情节结构 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

题意(三层含义)

1人血馒头不是药,这迷信的结果,只会使人早日丧生。

2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唤不起愚昧 群众是觉悟。

3真正疗救中国——华夏,只有舍此另找新药,能根治脱离群众这 一症结的新药。

小说标题为《药》,寓意深刻。穷苦的城市贫民以革命者的鲜血作为治病的良药,这是何等可悲的社会现实! 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一个“药”字,不仅简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尖锐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鲁迅在小说中指出: 人血馒头是医不好小栓的痨病的,辛亥革命也医治不了社会的病症,只有充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唤起人民的觉悟,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才是改造旧中国,拯救劳动人民的良药。这就是鲁迅用“药”作这篇小说题目的用意。

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药》是描写辛亥革命时代的作品。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是,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实行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1907年,光复会的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于绍兴城的“古轩亭口”。

鲁迅对他们的被害很是悲痛,同时又结合自己的经验,深感人民不觉悟,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五四运动”前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鲁迅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药》,正确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 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成功,中国才能得救。

关于《药》中人物姓氏的理解

华夏两家,合称“华夏”,中国古代称“华夏”,华夏两家代表中国,中国那时候就那样子;辛亥革命脱离人民,人民落后不觉悟。但如果不是为着暗喻中国,“秋瑾”勿须叫“夏瑜”,华老栓一家不一定非姓“华”不可。

情节结构

一、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

开头写阴暗气氛,接着写华老栓拿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去买“药”的情景,然后写他怀着无限希望回家。——情节的开端

二、明写华老栓夫妇煨“药”和华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

从华老栓夫妇煨“药”和看着华小栓吃“药”的描绘中,可以看出他们爱子心切和深信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华小栓吃“药”的情景和他吃“药”后的咳嗽,预示着华小栓的悲剧命运。——情节的发展

驼背五少爷到茶馆,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

三、明写刽子手和茶客们谈“药”,暗写革命者在狱中的英勇斗争。

开头写华老栓的辛勤劳动,接着写“闯进”来的一副凶相的刽子手康大叔,他先自欺欺人地吹嘘“药”,又怀着炉羡的心情介绍了他的同伴牢头阿义和出卖革命者的夏三爷,然后作者又借他的口讲述了夏瑜的英勇无畏和坚贞不屈;而驼背五少爷等人对他叫嚷的反应,则再次反映了各阶层群众愚昧的精神状态。——情节的高潮

这一部分人物最集中,作者把不同人物都清晰地刻画出来了,在这么多的人物中,竟然没有一个略表同情的,作者从深沉的悲痛中暗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四、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与悲凉。

作者写了华大妈因儿子吃了“灵药”,仍不免一死的悲哀与空虚,并刻画了夏四奶奶伤心羞愧的感情,反映了夏四奶奶对儿子的不理解,同时也写了华大妈对夏四奶奶的关心。坟场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而花圈的描写则表现了革命的希望和作者对革命的关心。——情节的结局

两条线索通过刑场、茶馆、坟地等场景由连结到交织,最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作者之所以把华老栓一家的悲惨遭遇作明线来写,而把革命者夏瑜的英勇斗争作为暗线来写,是由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所决定的。把明线暗线交织在一起写,特别是选择华老栓的小茶馆作为主要场景,让各种人物聚集在一起,可以简明地表现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各自性格,使情节集中,结构严谨,更好突出主题。

《药》的人物形象

作者以爱憎分明的感情,塑造了几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1华老栓——当时社会中一部分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

勤劳善良: 经营小茶馆,借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的钱。但到了买“药”的市场——刑场,却吃了一惊,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铺子屋檐下发愣。看到康大叔像两把刀的眼光,刺得他缩小一半,一再吃惊,在他的眼里,看杀人的闲人竟像“鬼似的”,当刽子手给他“良药”——人血馒头时,他却不敢去接。这是他性格中本质的一面。

愚昧麻木: 用人血馒头治病,是一种迷信,他却深信不疑,为有机会去买“药”而感到爽快、幸福,买到“药”后,无比兴奋。他对人血馒头来历的态度上表现更为突出,只关心自己的儿子,偏不想一想,手中馒头所蘸的人血不正是来自别人的儿子吗 对刽子手康大叔是那样地卑躬屈膝,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对敲诈他的骗子,毫无认识,以为是好心,结果上当受骗,人财两空。这是他性格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消极落后的一面。

他拮据的生活,卑贱的地位,久病的独子,渺茫的前途,确实令人同情。他愚昧麻木,极端自私,为封建统治者长期奴役的产物,他不敢同命运抗争,逆来顺受,确实令人可憎,所以作者对他既同情又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夏瑜——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通过刽子手的谈话侧面描写他)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在狱中坚持斗争,宣传革命,甚至劝“牢头造反”,还要在老虎头上搔痒,声称“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尽管挨打,不但没有丝毫的恐惧和胆怯,反而觉得阿义不觉悟而可怜他。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孤独与寂寞: 但他对如何造反,如何打天下,是不清楚的。他在狱中竟劝极端顽固的牢头阿义造反,把阿义错当群众,而群众在他眼里是“可怜虫”,夏瑜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行动连自己的母亲也不能理解,儿子为革命牺牲,她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 他的鲜血竟被贫穷、善良的华老栓当做一种“药”给儿子治病。他宣传的革命道理,二十多岁的人“感到气愤”,他挨了打,驼背、花白胡子感到高兴。他说阿义可怜,茶客们说他疯了。他被杀害时,“潮一般”的人在看热闹。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他脱离群众是孤独与寂寞的。

夏瑜的牺牲,只是给母亲带来了悲哀和羞愧,给华老栓提供了一味假药,给刽子手一份诈骗钱财的资本,给看客们一次鉴赏杀人的盛举,给茶客们增添了无聊的谈资。这一惨痛事实,一方面极其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思想毒害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也显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与资产阶级革命者脱离群众分不开的。

当然夏瑜的死并不是毫无意义。小说写夏瑜坟顶上“有一圈红白的花”不很整齐,倒也有精神,表明还有人纪念革命烈士,革命者并没有被斩尽杀绝,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3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

凶残、暴虐、贪婪无耻: 他是一个刽子手,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有理。诈骗群众,出卖革命者的鲜血,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总之,从外貌、行动、语言中显示了他的野蛮和凶残的本相、卑鄙的灵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可憎面目。

借麻木的民众唤醒民众的麻木,借凶残的刽子手控诉刽子手的凶残,借失败的革命者剖析革命者的失败,正是这几个形象在体现主题上的深远意义。

4阿义——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凶残、贪婪、顽固: 为了榨取夏瑜的油水去盘问夏瑜,听到夏瑜的宣传,竟打夏瑜的嘴巴,等夏瑜牺牲后,拿走夏瑜身上的衣服。

5夏三爷——出卖灵魂的势利之徒

卑鄙自私: 为了独得赏银,丧心病狂告发侄儿,显示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

6死者的家属和茶客(华大妈、华小栓、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

他们精神麻木、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施行愚民政策的结果。

《药》的景物描写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和“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景物是这样的单调和阴暗,一方面写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另一方面为夏瑜的牺牲制造了沉寂肃杀的气氛。

华老栓出发买“药”,“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和买“药”回来时,“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是用景物烘托把华老栓的心理活动“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充满信心”突出了,这就更好地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

第四部分描写了寒风、枯草、秃树、乌鸦等景物,制造了一种很强烈的悲凉气氛。既烘托了两位母亲极为凄惨的心情,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

 (一)速读测试。

 1.这篇课文,原题是______,发表于______年。

 2.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小说是以______为线索展开情节的。此线索又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曲来展示。

 4.这篇小说的______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5.阅读下列语句,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打√表示:

 (1)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黑暗、昏沉),家具的(破旧、陈旧、简陋),衣服的(粗陋、粗朴、褴褛),都使她苦恼。

 (2)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陈设着(精巧、精美、精致)的木器,(珍奇、珍贵、稀奇)的古物。

 (3)路瓦栽夫人显得(郁闷、烦闷、苦闷)、不安、忧愁。

 6.《项链》通过情节的发展证明了这样一个资产阶级的世俗哲学:____________。

 7.《项链》的构思是精巧剔透的。项链原属赝品,结局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其实,在描写中作者已做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你能简要地加以说明吗?

 8.《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善于通过______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9.用一句话概括出路瓦栽夫人悲剧的性质:______。

 10.用一句话总结出路瓦栽夫人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你怎样评价小说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呢?她的性格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本文心理描写的作用。

 3.小说开始用近千字的篇幅,介绍玛蒂尔德的出身,她的婚姻及她的梦想、苦恼。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呢?

 4.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

 (三)精读导引。

 1.分析评价路瓦栽夫人的性格特点,必须紧紧围绕借项链、失项链和赔项链的情节,方能丝丝入扣。因为路瓦栽夫人的思想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出来的。

 2.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抓住心理描写与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关系,其次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借助于具有特色的细节来完成的。

 3.仔细阅读课文1~6段,体会这一部分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以及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

 4.反复阅读小说的尾声部分,从小说的结构上和内容上仔细体会小说结尾的特点。

 (四)疑难讨论。

 1.路瓦栽夫人出身于贫寒的小职员家庭,但她梦想凭自己的姿色、聪明伶俐,成为上流社会中受人奉承和追求的“贵妇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其性格的典型特征。而丢失的项链及女友道出赝品,是对路瓦栽夫人虚荣心的沉重打击。路瓦栽夫人既是资产阶级社会风气的体现者,也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受害者。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将其内心世界维妙维肖地揭示出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路瓦栽夫人极端的虚荣心、空虚的精神世界及庸俗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3.课文开始部分近千字的篇幅,具体而概括地介绍小说的主人公,为刻画主人公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妇女典型形象,作了必要的铺垫和张本。

 4.从结构上看,小说的结尾,又一次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项链赝品的突然揭秘,与前面的种种伏笔遥相呼应;从内容上看,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尾,更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虚荣心与假项链一样,一钱不值。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首饰》,1884年。(10分)

 2.通过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们的毒害。(15分)

 3.项链;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10分)

 4.心理描写。(5分)

 5.(1)黯淡√,破旧√,粗陋√;(2)精巧√,珍奇√;(3)郁闷√。(10分)

 6.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变坏你,也可以成全你。(10分)

 7.一处是借项链时,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一处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说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一处是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15分)

 8.富有特色的细节。(5分)

 9.一时的欢乐换来十年的辛酸。(10分)

 10.资产阶级人与人的金钱关系对人们思想的侵蚀,虚荣心。(10分)

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小露珠课文原文

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

小露珠课文赏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山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的质。

the duchess and the jeweller

公爵夫人与珠宝商

弗吉尼亚·沃尔夫

导读

弗吉尼亚.沃尔夫(1882—1941)是英国女作家。

弗吉尼亚是现代小说的先驱之一。她努力试验新的创作方法,着重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鄙弃对客观活动的琐碎描写。她企图改革传统的时间观念,漠视钟表时间,注重心理时间。她的第一部实验产物是《雅各布的房间》(Jacob’s Room, 1922)。在这部作品中,她第一次使用意识流手法,使时间、场景频繁更迭。在短暂的钟表时间内再现了主人公的成长活动。她的《黛洛维夫人》(Mrs.Dalloway,1925)则表明她已彻底摆脱传统创作的轨迹。《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通常被认为是沃尔夫夫人最出色的作品。小说以作者幼年生活为基础,具有自传成分。在这部作品中,沃尔夫夫人发展了自己的写作技巧,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意识。沃尔夫夫人的其他作品有历史幻想小说《奥尔兰多》(Orlando, 1928),《浪》(TheWaves,1931),《岁月》(The Years,1937),《幕间》(Between the Acts,1941)等。《浪》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小说由于使用大量内心独白,十分晦涩难读。沃尔夫夫人还是一位著名的小说评论家,她对现代小说的开拓与探索作出了很大努力。

公爵夫人与珠宝商》是沃尔夫夫人的短篇佳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财富和地位吸引的伦敦大珠宝商。他非常富有,事业有成,然而总是无法摆脱对童年贫穷生活的回忆,因此愈发渴望得到尊贵的地位,于是与公爵夫人进行了一桩桩交易。虽然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但读者仍然能够一窥沃尔夫夫人的意识流手法。故事发生在某天上午的一小段时间内,但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读者了解到他的童年生活、成长经历乃至今后的打算。让表面的活动压缩在很短的时间内,而让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时间无限扩展,这是沃尔夫夫人处理时间的一大特点。

小说开头向读者展现的是处于伦敦闹市区的一间陈设豪华的住所,极力渲染主人公培根——大珠宝商——的富有和奢侈。然而在考究的衣着和华丽的外表之下却是另一番情景的心理活动。培根无法忘记自己在肮脏的小巷中长大,偷人家的狗卖,偷人家的钱包,然后靠三颗钻石起了家,逐渐成为无人不晓的伦敦乃至世界的大珠宝商。他没有在母亲的哀求下过穷孩子循规蹈矩的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成功了——用他的话说:“打赌打赢了!”这段回忆后培根先生很满足,毕竟他现在极为富有了。他踌躇满志地来到他的店铺,在他的私人房间里欣赏他的宝藏。这时,公爵夫人来了。仗着自己的财富,他无故让公爵夫人在店堂里候了十分钟。可是讨厌的童年回忆又爬上了心头。为了克服童年生活带来的自卑感,为自己增添气势,培根先生摆出了最昂贵的奢侈品。然而公爵夫人那无可比拟的高贵和气焰一下子压倒了大珠宝商。在随后两人无言的较量中,珠宝商虽力求保住自我,无奈还是被公爵夫人牵着鼻子走,因为她手里攥着地位的诱惑一一培根先生眼前浮现出与首相大人和公爵家的**一同泛舟的美好情景。大珠宝商虽然已经很富有,但贫苦的出身总是折磨着他,他只有牺牲金钱以求向权贵们靠拢,最终达到又富又贵的至高境地。因此,这位精明的商人屡次受骗,却无法中断与公爵夫人的交易。

这篇小说除了成功地体现心理活动外,对情节的描写也很有特色,作者把读者的视、听、嗅觉全都调动了起来。小说中有一大段和另外几处突出描写培根先生的鼻子,并把他对名利的索求比作公猪嗅松露根,逼真地刻画出贪婪精明的珠宝商形象。文中两次提到从培根先生又暗又静的私人房间里听到庞德大街的喧嚣,这与富有的商人独自品味自己的成功和财富时的惬意心境正相符。此外,文章中对光的描写就更多了,光是“闪光的”就有十几处之多。所有这些闪动的光彩渲染了财富和地位的诱人耀眼之处。读者在读这篇小说时,会感到不仅是在读书,而且也是在嗅气味、听声音、看光彩,十分生动。

(参考译文)

公爵夫人与珠宝商

奥立弗·培根住在一座俯瞰格林公园的房屋的顶楼。他拥有一套公寓。在公寓里,椅子靠前摆放着,角度得当,上面盖着毛皮;沙发填补了窗前的空档,上面铺着花毯。三面大长窗户上垂着精致的纱窗和华丽的花缎窗帘,颇为适宜。红木餐具柜里精心布置得满满当当,全是高级白兰地、威土忌和烈酒。从中间那扇窗户往下看,可以看到停放在皮卡得利大街上的时髦轿车,车顶闪闪发光。还有什么地方能比他的住所更显赫呢早上八点,他会叫男仆把早餐用托盘端进来,男仆会为他展开猩红色的晨楼。他用尖尖的长指甲将信件挑开,从中抽出厚厚的白色请柬,请柬上盖着公爵夫人、伯爵夫人、子爵夫人以及宫廷命妇们的印章。然后他洗浴、进餐,在辉煌的电灯光下读报。

“瞧瞧奥立弗,”他时常喊着自己的名字说,“你出生在肮脏小巷,你……”这时,他会低头看看自己的双腿,裤子裁剪合体,做工多么考究;然后再看看皮鞋和鞋罩。他浑身的穿戴都是挺刮刮、亮闪闪的,出自萨维大街的名师之手,用的是最上乘的料子。然而,他常常解除掉自己的装备,把自己还原成那条黑巷子里的小男孩。他曾经以为最大的奢望莫过于把偷来的小狗卖给怀特查布尔的摩登妇女们。一次,他出了事,他的母亲嚎啕大哭:“哦,奥立弗,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呀,儿子”那以后,他站过柜台,出售廉价手表,偷过钱包,并且带着它去了阿姆斯特丹……每每想起这些经历,他总会得意地窃笑 —一老奥立弗在回忆年轻的奥立弗呢。不错。靠了三颗金刚钻他狠赚了一笔,卖那块祖母绿得的佣金也不少。打那以后,他便搬进了哈顿花园店铺后面的私人房间里,房间里摆着天平、保险柜.还有厚厚的放大镜。然后……然后……他忍不住又笑了。在炎热的夜晚,每当珠宝商们聚在一起讨沦价格、金矿、钻石以及来自南非的消息时,如果他从他们身边走过,其中必定有人用-尹掩住鼻翼悄悄地“嗯”一声。那不过是轻轻地“嗯”一声,不过是碰一下肩膀,或用手指按一下鼻子,或者是炎热的下午聚集在哈顿花园的珠宝商中间发出的一阵叽叽喳喳声。啊!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可是现在他仍然觉得那悄悄的“嗯”声和碰肩膀如同一杯清凉的甘露,沁人心脾,因为它们是在说:“瞧他,年轻的奥立弗,那个年轻的珠宝商,他来啦。”那时他很年轻。他的衣着越来越华贵;先是有辆双轮小马车,接着买了辆轿车,开始去戏院时坐楼座,后来坐在正厅的前排头等座。他在里奇蒙德有座临河的别墅,院中搭着玫瑰花架,那时每天早上法国**都摘一朵花别在他的胸前。

“嗯……”奥立弗·培根站起来仲了伸腿:“嗯……”

他站在壁炉上方一位老妇人的画像前,举起双手,“我实现了我的诺言,”他双手合什,仿佛在向她顶礼膜拜:“我打赌打赢了。”事实的确如此,他成了英格兰最富有的珠宝商。然而,他那像象鼻一样富于弹性的长鼻子的鼻孔奇怪地扇动了一下(可看上去似乎整个鼻子都颤动了,不仅仅是鼻孔),好像在说他仍不满足,因为他在前面不远处的地上又嗅到了什么。想象一头大公猪吧。它在一块藏着丰富的松露根的草地上拱出了无数块松露根,但它嗅到前方不远处的地下还藏着更大更熟的松露根。就这样,奥立弗总能在“五月市”富饶的:土地上嗅到前方更大更熟的松露根。

他扶正领带上的珍珠,套上那件潇洒的蓝大衣,拿过黄手套和手杖,大摇大摆地下了楼,一路上用他又长又尖的鼻子嗅着、哼着来到皮卡得利大街。他虽然打睹打赢了,可仍然不快活,不满足,所以不断索求那些尚未挖掘出的宝藏。

他一摇一摆地走着,那样子与动物园的骆驼摇摆着走在沥青路上的神情很相似。沥青路上挤满了杂货商和他们的老婆,他们从纸袋里掏东西出来吃,把锡泊纸片揉成团扔到路上。骆驼瞧不起这些杂货商,也不满意自己的命运,它憧憬着前方湛蓝的湖水和棕榈树林。因此,这位大珠宝商,这位世界上最大的珠宝商,一晃一晃地走在皮卡得利大街上,虽然衣着考究,戴着手套,拄着手杖,心里却依然不满足。他就这样来到他那又小又暗,但闻名于法、德、奥、意、美,离庞德大街不远的店铺。

像往常一样,他大步穿过店堂,不发一言,四个店员,两老——马歇尔、斯宾塞,和两少——哈蒙德、威克斯,都站得笔直地注视着他,心里羡慕得不得了。他只将戴着黄褐色手套的一根指头摇了摇,表示知道他们的存在,然后就走进他的私人房间,关上门。

他打开窗上的防盗格,立刻传来了庞德大街的喧闹和远处车辆的鸣笛。日光从店铺后面的反光镜里反射上来。窗外有棵树,已经是六月了,所以树上挂满了绿叶。然而法国**却嫁了当地啤酒厂的培得先生,再也没人往他胸前别玫瑰花了。

“所以,”他似乎在叹息,又似乎在哼哼,“所以……”

他按动墙上的一个按钮,镶板徐徐打开,里面全是钢制的保险柜,有五个,不,是六个,它们全都是用锃亮的钢做的。他转动钥匙,打开了一个,然后把其余的也打开。每个柜子里都衬着深红色天鹅绒垫,每个都盛着珠宝——手镯、项链、戒指、头冠、公爵冠冕;玻璃夹子中还有零散的宝石,红宝石、祖母绿、珍珠、金刚钻。件件珠宝都保管得安全妥当,件件都在熠熠发光,虽然摸着冰凉,但却燃烧着浓缩了的、永不熄灭的火焰。

“眼泪!”奥立弗看着珍珠说。

“心脏里流出的血!”他看着红宝石说。

“火药!”他接着说,并且把钻石拨弄得哗哗作响,好让它们光芒四射。

“这些火药能把‘五月市’炸上天!炸上天!炸上天!”他仰起头,发出像马一样的嘶鸣。

桌上的电话也似乎在讨好,低声下气地嗡嗡响起来。他关上保险柜。

“十分钟后,”他说,“这之前来不行。”他在写字台前坐下,双眼注视着袖子链扣上刻着的罗马皇帝的头像。他又一次卸下装备,把自己还原为巷子里玩石子的小男孩,星期天人们在那条巷子里出售偷来的狗。他又变成了那个嘴唇如湿漉漉的樱桃般红润的狡猾的机灵鬼了。他把手伸进牛肚盆里,拈起几块,在煎鱼的锅里醮。他在人群中窜来窜去。他身材纤细,行动敏捷,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而如今——如今——指针“嘀嗒嘀嗒”地走着,一、二、三、四……。兰伯思公爵夫人在候见。兰伯恩公爵夫人——她的父亲比一百个伯爵还要尊贵,她会在柜台边的椅子上等十分钟,在那儿候见。她要等到他愿意见她的时候。他看了看珠皮罩里的时钟,指针还在不停地走着,每走一下就有一件奢侈晶出现,一杯香槟,一杯上好的白兰地,一支价值一基尼的雪茄。这些东西随着时钟的嘀嗒声一一出现在桌上,十分钟后全摆在他身边。这时他听到由远而近的轻缓的脚步声,过道里一阵窸窸窣窣,门开了,哈蒙德笔直地靠墙而立。

“公爵夫人驾到!”宣告完毕,他便将身子笔直地贴在墙上候着。

奥立弗听见公爵夫人裙子的惠宰声,站起身,她正从过道那头走来,然后在门口耸现,带来一阵香气,带来她的显赫、气焰、浮华,以及所有公爵和公爵夫人加在一起的高傲,所有这些汇成一股巨浪,冲进房间。她坐了下来,这股巨浪随即扩展开来,溅起层层浪花,淹没了奥立弗·培根,这位大珠宝商。绿色、玫瑰红、紫色……各种眩目的色彩,各种袭人的芬芳,各种令人眼花撩乱的闪光物将他罩住。她手上的戒指光芒闪烁,头上的羽毛频频颤动,身上的绸缎闪闪发光。她是个庞然大物。紧紧地裹在塔夫绸里,青春已逝。她深深地陷在皮沙发里,像一把收起了荷叶边的阳伞,又像一只敛起了羽毛的孔雀。

“早上好,培根先生。”公爵夫人说着,从白手套里抽出手来,奥立弗俯身将它握住。两人的手一接触,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又建立起来。他们是朋友.同时也是敌人;他是主人,她是情妇,他们互相欺骗,相互需要,相互惧怕,这一点两人都清楚,每次在这间又小又暗的房间里握手时两人都能意识到这点。这种时候外面总是日光灿烂,绿树成荫,远处车水马龙,他俩总是在保险柜之前。

“今天,公爵夫人——今天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呢”奥兰弗轻声问。

公爵夫人道出了她的苦衷,她很少向人透露的苦衷。她嘴张得大大地,叹了口气,一言不发地从包里掏出一个狭长的小羊皮皮包,它看上去像一只**的瘦雪貂。从雪貂的肚皮里掉出了珍珠,十粒珍珠,一粒、两粒、三粒、四粒——它们从雪貂肚皮里滚出来,像某种仙鸟的卵。

“我只有这些了,亲爱的培根先生,”她痛苦地说。五粒、六粒、七粒,珍珠一粒粒顺着她的双膝间滚落下来,像是从半山坡滚进狭谷里.八粒、九粒、十粒,最后滚到耀跟的桃红色塔夫绸里,共十粒。

“这是阿卜勒拜腰带上的,”她嘟哝道,“就这几粒了。”

奥立弗伸出手,用食指和拇指拈起其中一粒珠子,的确是珠圆玉润。可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她是否又在撒谎呢她敢吗

她把肉鼓鼓的手指按在嘴唇上,轻声说:“如果公爵知道了……,亲爱的培根先生,这次我有点不走运……”

她又去赌钱了

“是那个恶棍!那个骗子!”她嘶叫道。

那个颧骨尖如刀片的家伙吧,他可是个十足的坏蛋。要是那位腰板挺直,留着络腮胡子的公爵知道了我所知道的一切,一定会剥夺她的继承权,并把她禁锢起来,奥立弗这样想着,眼睛瞟了瞟保险柜。

“艾拉明达、达芙妮、黛安娜”,她哼道,“是为他们。”

艾拉明达**、达夫妮**、黛安娜**是她的女儿,他认识她们,崇拜她们,而他的心上人是黛安娜!

“我的秘密你全知道了。”在羞涩的眼波中泪珠滚落下来,像一粒粒钻石冲去了脸上的脂粉,在红如樱桃的双颊上冲出一道道泪沟。

“老朋友,”她喃喃地说,“老朋友!”

“老朋友,”他重复道:“老朋友。”他似乎在揣摩这个词的意义。

“要多少钱”他问。

她用手盖住珍珠。

“两万。”她悄声说。

然而,他手里拿的这粒是真的,还是假的阿卜勒拜腰带上的珠子——她不是已经卖过吗他想按铃叫斯宾塞和哈蒙德来,然后对他们说:“拿去验验。”他的手伸向了电铃。

“明天来我们家玩吧”她急切地打断了他,“首相阁下要来……,”她顿了顿,然后接道:“还有黛安娜……”

奥立弗把手从电铃上移开。

他的目光越过她停在庞德大街的那些楼房的背面上,但他看到的不是庞德大街的房屋,而是一条泛着涟猗的小溪,溪中鳟鱼和鲑鱼在腾跃;他看到了首相,还有穿着白色马甲的自己,还有黛安娜。他低头瞅了瞅手中的珠子。在小溪灿灿的波光中,在黛安娜盈盈的顾盼下,他如何能检验这粒珍珠的真假然而,此时正盯着他的却是公爵夫人的眼睛。“值两万!”她嘀咕道,“以我的名誉担保。”用黛安娜母亲的名誉担保!他拿过支票簿,取出钢笔。“贰——”他写着,却又停了下来,画像中的老妇人正盯着他一那是他母亲的眼睛。“奥立弗!”她发出警告,“清醒点,别做傻瓜!”“奥立弗广公爵夫人恳求道——她的称呼是“奥立弗”了,不再是“培根先生”,“你一定得来我家度一个长长的周末呀!”

单独和黛安娜待在林子里!单独和黛安娜在林中骑马!

“——万,”他写完,签上名。

“拿去吧,”他说。

公爵夫人从椅子里站起身来,霎时太阳伞所有的荷叶边打开了,孔雀所有的羽毛也展开了,波光四射,剑影闪动。当他引她穿过店堂来到门口时,两位老伙计和两位年轻的伙计,斯宾塞和马歇尔,威克斯和哈蒙德,都在柜台后站得笔直,羡慕地瞧着他。他在他们面前晃了晃黄手套,而她则紧紧攥着她的名誉——他签了名的两万镑支票。

“这些珠子是真的呢,还是假的呢”奥立弗关上自己房间的门时问道。那十粒珍珠正躺在桌上的吸墨纸上。他拿着珠子走到窗前,对着阳光用透光镜照。……那么,这就是他从泥中掘的松露根了!烂了心的松露根!烂透了心!

“哦,原谅我,母亲,”他叹道,举起一只手,好像在乞求画中老妇人的原谅,他又变成了巷子里的小男孩了,星期天人们在那条巷子里出售偷来的狗。

“因为,”他双手合什喃喃地说,“那将是一个长长的周末啊!”

(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85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