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它象征纯真、完美、尊贵和权威,与璧玉并重。《海药本草》称珍珠为真珠,意指珠质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尔雅》把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者”。《庄子》有“千金之珠”的说法。秦昭王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宝藏”之首。可见珍珠在古代便有了连城之价。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珰,都是权威至上,尊贵无比的象征。
中华民族祖先最先发现与认识到的不是海里的珍珠,而是淡水里的珍珠。这可从儒家典籍《尚书禹贡》的记载得到佐证:“淮夷嫔珠”指的是淮水夷水的河蚌珠,《庄子》有“没川求珠”的故事,所指的亦是淡水珍珠。海蚌珍珠最早见于史籍的该是南海的珠玑了。产于海中的珍珠,一经发现,其品色之优,远使江河湖沼之珠黯然失色。作为珠源宝地的南海;因此竟象一块强力的磁场,把黄河流域地区先民的视野连同他们的文明一齐吸引过来。南海中的天生尤物,从此给沿海人民带来福祉,但亦同时带来了灾难。
天覆地载,莽莽神州,南穷骆越,北尽朔漠,西止和阗,东临碣石,在这片炎黄胄裔食毛践土的广袤疆域里,鞠养土地主人生生不息和孕育璀璨华夏文明的宝藏何处不在呢。一草一木,砾石寸金,珍珠宝贝,本应属于在这块土地上历经漫长岁月胼手胝足,开发、利用它的先民群体所共有。
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更替出现,九州山川“藏山隐海”的自然宝藏就不再为原始公社群体所有,而被奴隶主、封建帝皇等据为己有,变成他们及官僚阶层的私人财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财富、乃是“帝王所以服人守位之本”,并认为这是黔首黎民应懔遵恪守的“金科玉律”。但与他们的愿望相反,不甘受奴役、压榨的黎民百姓往往奋起反抗,要做珍珠的主人。于是夺宝反夺宝的斗争,便贯串于史册,历史舞台上既出现了讽刺喜剧,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悲壮大剧,发生在1800多年前南海之滨的“合浦珠还”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
据说古代合浦地区“海出珠宝”而地“不产谷实”,居民们不懂耕作技术,全赖入海采珠易米以充饥。后因地方官贪污盘剥,人民生活来源断绝,以致出现饿浮遍野的惨象,海里有灵性的珠蚌亦“愤”而“跑”到交趾去了。东汉顺帝及时派孟尝任合浦郡太守,他针对前任弊政进行全面改革,使地方社会经济生活恢复正常,珠蚌又从交趾返“还”原籍合浦。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合浦珠还”的故事。
古人把珍珠的品级,定得十分苛细繁琐,以至在清初已“莫能尽辨”了。
《南越志》说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上下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象倒置铁锅(覆釜)形的为“珰殊”,亦属珍品。把走珠、滑珠算是等外品。《天工开物》说直径五分至一寸五分的为“大品”。一边有光泽微似镀金的为“珰珠”,价值一颗千金。《广东新语》说珰珠“大而稍扁”的为“南珠之明珰”等级仅次于径寸大珠,珠形圆满,色泽银白,光莹无丝络的为精珠。以重量分其档次,每颗“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泽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银仅四倒”,八百颗重一两的称为“八百子”,值银十倒;一千颗重一两的称为“正千”,值银仅八倒。
合浦县珠池所产的珍珠称南珠、也称廉珠或白龙珍珠,它与我国塞北出产的北珠,同是扬名神州,驰誉于世,据《梵天庐丛录》云:“牡丹江上游,宁安城南。其余巨流中皆有之”,北宋神宗熙宁间,“朝贵已重尚之,谓之北珠”。明末以后,北珠任人乱采,竞弄得根断种绝。从此,”北珠”永不再出产。
我国是世界上采捕珍珠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据《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嫔,即蚌之别名,此嫔出珠遂以珠名。淮夷此二水之名也。由此可见,战国时已经用淡水河蚌珍珠作为贡品。在《尔雅》一书中云:”以金者为之铣,以蜃者为之珧,以玉者谓之硅。”《说文》云:蜃属,谓之珠者也。谓老产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桨,周礼谓之(豸卑)物。”很明显,这时(战国)已将河蚌珍珠作为饰品。至海产珍珠,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描述了当时我国妇女早已使用珍珠作装饰品。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后汉书孟尝传》载云:“(孟)尝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徙于交趾郡界。尝到官,革易前弊,未已去珠复还……”从后汉书这段史料来看,在孟尝任合浦太守前,合浦采珠业已相当发达了,由于官吏贪得无厌、采捕无度,破坏了珍珠自然资源,至使珠苗到了灭绝的境地,也即是传说的”珠遂徒于文趾郡界”。孟尝到任后,看到合浦珍珠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珠民纷纷逃离家园。孟尝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了保护和繁衍,于是有“珠还合浦”之说。这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合浦采珠业,已是相当兴盛的了。公元前32年至前7年间,西汉成帝时,贫寒时与妻子午夜牛衣对泣,有名之王章后来做了京兆尹,因刚直敢言,以事忤当权之王凤,被王凤动以大逆罪下狱,其妻子八人俱连坐。嗣王章在狱内死,家属 充戍合浦,家产俱籍没充公,因合浦产珠,王章妻子等到合浦后采获了大量珍珠,积蓄财产数百万。后来王章家属遇赦返回故乡,却得以珍珠资财,赎回田宅,安享生活。东汉时合浦珍珠业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可是由于濒年滥采,珍珠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后汉书孟尝传》有“珠徙交趾之说”。陶璜以合浦百姓采珠为业,用珠贷米,而三国孙吴时,珠禁甚严。吴归晋后,陶璜乃请准,每年自10月迄翌年2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族自由来往,民困一苏。唐代宗广德2年(764年)2月宁龄先在《合浦还珠状》云:”合浦县内珠池,大宝年 (公园742年)以来,官吏无政,珠逃不见,20年间阙于进奉,今年2月15日,珠还旧浦。”唐代封建统治者照样逼迫人民进贡珍珠,由于采捕无度,又将使珠苗濒于灭绝,故“珠逃不见”。《越南志》云:“国步清,合浦珠生,此实国家宝瑞,其他无敕封禁,臣称采进。”诚然,珍珠是国家宝瑞,然而在封建时代统治者只知搜刮,强逼珠民冒死采珠,不少珠民命丧海底。这样,珍珠给人民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深重的灾难了。宋建隆3年(南汉大宝五年)刘鋹以珍珠装饰宫殿,一代之尊,极尽奢侈,并在合浦置媚川都,置兵八千专以采珠为事。太祖皇平岭南,废其都为静江军。当时刘不鋹不择手段逼追珠民采珠时,将石(石垂)珠民足至7百尺深海中,珠民溺死者无数,刘鋹又曾以珍珠结鞍勒,为戏龙之状、工极精巧,到了元代延佑4年12月复置廉州采珠都提举司,专事采珠。7年6月,罢采珠。元顺帝至元3年,复立采珠都提举司,同年4月又罢采珠。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鼎盛的一个时期,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采珠,明永乐年间,又罢采珠,但翌年又下诏采珠。明天顺3年(1459年)2月,从太监福安之请,下旨采珠。命中官监守珠池,又以安南商人与钦廉商贾交通盗珠,下令不得与安南交通。成化初,有”内官太监管珠池”,初采时14500百余两,次年大者56颗,计一斤重云,价近白金5000两,少时所得不偿失。明弘治12年,诏采珠,岁久珠老得珠28000两。明正德9年(1514年)诏采珠。13年又复下诏采珠,正德9年至13年复采珠,刚好4年左右,民未得息肩又复采珠,嘉靖5年又复下诏采珠,因珠小而嫩,所得甚少,是年冬合浦大雨雪,池水结冰,树木皆折断,民多冻死,而珠民仍被迫下海昼夜未停。次年廉州饥荒,民多饿死,然而第二年秋天,封建统治者仍继续下旨强迫珠民采珠。这次采珠因所得无几而罢。时隔9年,22年又复诏采,36年又诏采。相隔5年,即41年春,又诏采珠,是年冬复诏采珠。隆庆6年诏采珠。8年又复诏采珠。明穆宗在位6年间已采珠两次。当时巡抚都御史林富上疏《乞罢采珠疏》。谓:“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而得珠仅80两,天下谓以人易珠,恐今日虽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到了清代,合浦采珠业仅渐趋衰落,自顺治元年到康熙34年的51年间,第一次下诏试采珍珠,因所得珍珠寥若晨星,次年罢采。58年后,乾隆17年9月又曾下诏采珠,这次采珠却一无所获而罢。
建国初,每年秋后剖珠季节,沿海只有几艘本地珠船和几艘海南临高船采捕珍珠,几艘船每日共产珍珠约4至5市两。 珠民每日采珠已不能维持一天的生活。
1955年,中国科学海洋生物研究室对合浦沿海珍珠进行了调查。1958年3月26日,合浦建立了第一家珍珠养殖试验场。从此合浦珍珠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抛砖引玉
我国与玉石有关的四十一个成语典故
1.冰肌玉骨 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
2.冰清玉润 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样清洁,女婿像玉那样温润古文中也有将翁婿称为“冰玉”的出自《晋书卫阶传》高濂《玉簪记琴桃》
3.冰清玉洁 直意是指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洁,也可以比喻官吏办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洁而正威,和而不亵”出自《魏书广陵王传》
4.不吝金玉 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语中的“金玉”是指宝贵的意思,不吝金玉是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是欢迎批评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宝贵意见出自《初刻拍案惊奇》
5.堆金积玉 金玉为细软珍贵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锁起,如果堆放说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也有的可能为显富而为之,即“堆金积玉夸毫毅”出自李贺《昌谷集嘲少年》诗
6.粉妆玉琢 直意为白粉装饰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净可爱出自《红楼梦》第一回
7.怀璧其罪 其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罪过转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无罪,怀璧兵罪”出自《左传桓十年》
8.怀瑾握瑜 瑾瑜均为美玉别称,直意是指衣里怀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即“怀瑾握瑜,穷不知所示”出自《楚辞九章怀沙》
9.金科玉律 科律均指法律条文;原来是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现在多指不可改变的条规出自陈子良《平城县陈子干诔》
10.金口玉言 古代称皇帝讲的话,后来有时泛指说话不能改变
11.金石为开 金石指最坚硬的东西(最坚硬的石乃钻石也),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感动,形容人的真诚所能产生的感动力,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12.金题玉躞 金题是指佥字题签,玉躞系缚卷轴用带上的玉别,直意指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也有泛指装饰精美的礼品出自《通雅器用》
13.金相玉质 比喻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如,王逸的《离骚序》:所指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报,永不刊灭者矣”出自王逸《离骚序》
14.金友玉昆 昆:兄弟比喻一门兄弟“才德俱美”,“昆玉”为兄弟的美称出自《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
15.金玉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出自李嘉宝《官场现形记》11回
16.金玉满堂 原来形容占有很多财富,黄金和美玉摆满全屋.后来比喻人很有才能,学识丰富出自,《老子》九章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出自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
18.金枝玉叶 指出身皇族的后代、王孙公子或出身高贵的公子**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了宗》
19.锦衣玉食 直意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出自《魏书常景传》
20.昆山片玉 昆仑山是产玉的.直意是昆仑山许多玉石中的一块,用以表示谦逊,虽然是美玉,但昆仑山玉中的一片,有沧海一粟之意,后来转用比喻众美中之杰出者出自《晋书隙冼传》
21.兰摧玉折 用兰草、美玉折断比喻贤人夭折,哀悼有才华的人早死,也有转意“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2.蓝田玉生 蓝田是古代产玉的山名,比喻贤父生贤子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23.美如冠玉 古时人们将美玉缀在帽子上,原比喻陈平像帽子缀玉一样外表好看内里空虚,后转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苟全性命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25.璞玉浑金 未经雕琢的玉为璞玉,未经冶炼的金为浑金指天然美质没有人的修饰比喻人的品质淳朴,没有受过坏的影响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26.抛砖引玉 直意抛出砖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从稳禅师》
27.被褐怀玉 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却怀抱美玉,比喻身怀绝技,不在人前显露出自《老子》七十章
28.完璧归赵 璧是和氏璧,为战国时赵国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谎称以15城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受骗,只好派蔺相如携璧去见秦王,发现秦王的骗局后施巧计夺回和氏璧送回赵国成语用于比喻把原物完整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9.亭亭玉立 亭亭指耸起的样子,玉立比喻身长而美丽,形容女子身材硕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俊秀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闰名记乐》
30.一片冰心在玉壶 形容淡泊名利不热中于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1.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纺织品,是指会盟和好送的礼物,指冲突解决双方和好,比喻变战争为和平
32.珠圆玉润 像珍珠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温润,形容歌声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畅,即所谓“珠圆玉润,四面玲珑”出自周济《司辩》
33.珠联璧合 将美玉珍珠有机的组合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凝集在一起出自《汉书律历志上》
34.珠围翠绕 被珍珠和翡翠围绕着,可形容贵妇人妆饰华丽或形容贵人随侍美女很多,或人才济济出自《元曲选郑德辉》
35.珠玉在侧 比容貌德才都超过自己的身边人,比较下深感惭愧,即“珠玉在侧,自惭形秽”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36.玉石俱焚 玉和石头一块被破坏,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出白《尚书胤征》
37.白玉微瑕 比喻再好的人或事物都有些小缺点出自《陶渊明集序》
38.白璧无瑕 比喻人和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出自《景德传灯录延眼禅师》
39.琼楼玉宇 形容月中宫殿华丽精美(美玉做楼神仙的住所)出自晋王嘉《拾遗记》
40.瑕瑜互见 比喻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出自《闲情偶寄词曲部》
41.瑕不掩瑜 形容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出自《礼记聘义》
抛砖引玉
我国与玉石有关的四十一个成语典故
1.冰肌玉骨 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
2.冰清玉润 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样清洁,女婿像玉那样温润。古文中也有将翁婿称为“冰玉”的。出自《晋书卫阶传》高濂《玉簪记琴桃》
3.冰清玉洁 直意是指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洁,也可以比喻官吏办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洁而正威,和而不亵”。出自《魏书广陵王传》
4.不吝金玉 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语中的“金玉”是指宝贵的意思,不吝金玉是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是欢迎批评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宝贵意见。出自《初刻拍案惊奇》
5.堆金积玉 金玉为细软珍贵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锁起,如果堆放说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也有的可能为显富而为之,即“堆金积玉夸毫毅”出自李贺《昌谷集嘲少年》诗
6.粉妆玉琢 直意为白粉装饰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净可爱。出自《红楼梦》第一回
7.怀璧其罪 其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罪过。转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无罪,怀璧兵罪”。出自《左传桓十年》
8.怀瑾握瑜 瑾瑜均为美玉别称,直意是指衣里怀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即“怀瑾握瑜,穷不知所示”。出自《楚辞九章怀沙》
9.金科玉律 科律均指法律条文;原来是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现在多指不可改变的条规。出自陈子良《平城县陈子干诔》
10.金口玉言 古代称皇帝讲的话,后来有时泛指说话不能改变。
11.金石为开 金石指最坚硬的东西(最坚硬的石乃钻石也),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感动,形容人的真诚所能产生的感动力,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12.金题玉躞 金题是指佥字题签,玉躞系缚卷轴用带上的玉别,直意指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也有泛指装饰精美的礼品。出自《通雅器用》
13.金相玉质 比喻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如,王逸的《离骚序》:所指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报,永不刊灭者矣”。出自王逸《离骚序》
14.金友玉昆 昆:兄弟。比喻一门兄弟“才德俱美”,“昆玉”为兄弟的美称。出自《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
15.金玉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出自李嘉宝《官场现形记》11回
16.金玉满堂 原来形容占有很多财富,黄金和美玉摆满全屋.后来比喻人很有才能,学识丰富。出自,《老子》九章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出自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
18.金枝玉叶 指出身皇族的后代、王孙公子或出身高贵的公子**。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了宗》
19.锦衣玉食 直意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出自《魏书常景传》
20.昆山片玉 昆仑山是产玉的.直意是昆仑山许多玉石中的一块,用以表示谦逊,虽然是美玉,但昆仑山玉中的一片,有沧海一粟之意,后来转用比喻众美中之杰出者。出自《晋书隙冼传》
21.兰摧玉折 用兰草、美玉折断比喻贤人夭折,哀悼有才华的人早死,也有转意“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2.蓝田玉生 蓝田是古代产玉的山名,比喻贤父生贤子。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23.美如冠玉 古时人们将美玉缀在帽子上,原比喻陈平像帽子缀玉一样外表好看内里空虚,后转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苟全性命。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25.璞玉浑金 未经雕琢的玉为璞玉,未经冶炼的金为浑金。指天然美质没有人的修饰。比喻人的品质淳朴,没有受过坏的影响。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26.抛砖引玉 直意抛出砖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从稳禅师》
27.被褐怀玉 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却怀抱美玉,比喻身怀绝技,不在人前显露。出自《老子》七十章
28.完璧归赵 璧是和氏璧,为战国时赵国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谎称以15城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受骗,只好派蔺相如携璧去见秦王,发现秦王的骗局后施巧计夺回和氏璧送回赵国。成语用于比喻把原物完整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9.亭亭玉立 亭亭指耸起的样子,玉立比喻身长而美丽,形容女子身材硕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俊秀。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闰名记乐》
30.一片冰心在玉壶 形容淡泊名利不热中于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1.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纺织品,是指会盟和好送的礼物,指冲突解决双方和好,比喻变战争为和平。
32.珠圆玉润 像珍珠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温润,形容歌声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畅,即所谓“珠圆玉润,四面玲珑”。出自周济《司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