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等了 , 未来的黄金和铂金只会上涨,而不会下跌 , 我昨天也去买了 ,是结婚铂金钻戒(开元珠宝),价格已经是448元1克,而黄金(老凤祥的)是313元1克,都是名牌的哦
回收的,开原黄金回收店2022年11月18日今日黄金回收价格394元一克,黄金金条回收价格394元一克,足金首饰回收价格394元一克,pt950铂金回收价格184元一克,pd950钯金回收价格391元一克。
去潼关的首饰城买,每克比西安便宜4、50,买的多的话,肯定划算
去年12月的时候,潼关黄金每克不到260
西安到潼关坐火车票价往返40,外加潼关县城内出租车费和一顿饭,每人不到100
1文钱=人民币02元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一两和一贯一样多
生辰纲价值十万贯,也就是十万两白银,折合人民币2千万元
水浒108将(按出场顺序)
1 九纹龙 史进(史家庄少庄主)
2 神机军师 朱武(少华山大寨主)
3 跳涧虎 陈达(少华山二寨主)
4 白花蛇 杨春(少华山三寨主)
5 花和尚 鲁智深(鲁达,提辖)
6 打虎将 李忠(卖艺,史进第一位师傅,后为 桃花山寨主)
7 小霸王 周通(桃花山寨主)
8 豹子头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9 小旋风 柴进(柴大官人,周世宗之后)
10 旱地忽律 朱贵(梁山耳目,“忽律”即鳄鱼)
11 摸着天 杜迁(原梁山二寨主)
12 云里金刚 宋万(原梁山三寨主)
13 青面兽 杨志(殿司制使官,管军提辖使,杨家将之后)
14 急先锋 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管军提辖使)
15 美髯公 朱仝(郓城马兵都头)
16 插翅虎 雷横(郓城步兵都头)
17 赤发鬼 刘唐
18 智多星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
19 立地太岁 阮小二(阮氏三兄弟老大,石碣村)
20 短命二郎 阮小五(阮氏三兄弟老二,石碣村)
21 活阎王 阮小七(阮氏三兄弟老三,石碣村)
22 入云龙 公孙胜(一清道人)
23 白日鼠 白胜
24 操刀鬼 曹正(屠夫,林冲徒弟)
25 及时雨 宋江(表字公明,呼保义,“黑宋江”,郓城押司)
26 铁扇子 宋清(宋江之弟)
27 行者 武松(武二郎,打虎武松)
28 菜园子 张青(十字坡黑店)
29 母夜叉 孙二娘(张青之妻)
30 金眼彪 施恩(小管营)
31 毛头星 孔明(孔家庄,白虎山,宋江徒弟)
32 独火星 孔亮(孔家庄,白虎山,宋江徒弟,孔明之弟)
33 锦毛虎 燕顺(清风山大寨主)
34 矮脚虎 王英(清风山二寨主)
35 白面郎君 郑天寿(清风山三寨主)
36 小李广 花荣(清风寨知寨)
37 镇三山 黄信(青州府都监,秦明徒弟)
38 霹雳火 秦明(青州指挥司总管兵马统制)
39 小温侯 吕方(对影山寨主,方天画戟)
40 赛仁贵 郭盛(方天戟)
41 石将军 石勇(大名府人士,放赌为生)
42 催命判官 李立(揭阳岭黑店主)
43 混江龙 李俊(扬子江梢公)
44 出洞蛟 童威(私盐贩子)
45 翻江蜃 童猛(私盐贩子,童威之弟)
46 病大虫 薛永(卖艺)
47 船伙儿 张横(梢公,李俊义弟)
48 没遮拦 穆弘(揭阳镇一霸)
49 小遮拦 穆春(揭阳镇一霸,穆弘之弟)
50 神行太保 戴宗(江州两院押牢节级)
51 黑旋风 李逵(铁牛,江州小牢子)
52 浪里白条 张顺(渔家,张横之弟)
53 圣手书生 萧让(擅长书法)
54 玉臂匠 金大坚(擅长制印)
55 通臂猿 侯健(薛永徒弟,擅长裁缝)
56 摩云金 欧鹏(黄门山)
57 神算子 蒋敬(黄门山,精通书算)
58 铁笛仙 马麟(黄门山)
59 九尾龟 陶宗旺(黄门山)
60 笑面虎 朱富(朱贵之弟)
61 青眼虎 李云(沂水县都头,朱富师傅)
62 锦豹子 杨林
63 火眼猊 邓飞(饮马川寨主)
64 玉幡竿 孟康(饮马川寨主)
65 铁面孔目 裴宣(饮马川寨主)
66 病关索 杨雄(刽子手)
67 拼命三郎 石秀(杨雄义弟)
68 鼓上蚤 时迁
69 鬼脸儿 杜兴(李家庄主管)
70 扑天雕 李应(李家庄庄主)
71 一丈青 扈三娘(扈家庄)
72 两头蛇 解珍(猎户,孙立表弟)
73 双尾蝎 解宝(猎户,解珍之弟)
74 铁叫子 乐和(小节级,孙立妻弟,擅唱曲)
75 母大虫 顾大嫂(孙立弟孙新之妻)
76 小尉迟 孙新 (孙立之弟)
77 出林龙 邹渊(登云山头目)
78 独角龙 邹润(登云山头目,邹渊之侄)
79 病尉迟 孙立(登州兵马提辖)
80 金钱豹子 汤隆(铁匠)
81 双鞭 呼延灼(汝宁州都统制,呼延赞之后)
82 百胜将军 韩滔(陈州团练使,呼延灼讨梁山军正先锋)
83 天目将军 彭圯(颍州团练使,呼延灼讨梁山军副先锋)
84 轰天雷 凌振(大宋第一炮手)
85 金枪将 徐宁(金枪班教师,汤隆表哥)
86 混世魔王 樊瑞(芒砀山首领)
87 八臂哪吒 项充(芒砀山副将)
88 飞天大圣 李兖(芒砀山副将)
89 金毛犬 段景住(盗马贼)
90 玉麒麟 卢俊义(北京大员外,河北三绝)
91 浪子 燕青(小乙,卢俊义家童,擅长相扑)
92 铁臂膊 蔡福(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兼刽子手)
93 一枝花 蔡庆(小押狱,蔡福之弟)
94 丑郡马 宣赞(关胜讨梁山军后合)
95 大刀 关胜(蒲东巡检)
96 井木犴 郝思文(关胜义兄,讨梁山军先锋)
97 活闪婆 王定六
98 神医 安道全(建康府太医)
99 没面目 焦挺(擅长相扑)
100 圣水将军 单廷(王玉)(凌州团练使)
101 神火将军 魏定国(凌州团练使)
102 丧门神 鲍旭(枯树山强人)
103 险道神 郁保四(曾头市)
104 双枪将 董平(东平府都监,风流双枪将)
105 没羽箭 张清(东昌府)
106 花项虎 龚旺(张清副将)
107 中箭虎 丁得孙(张清副将)
108 紫髯伯 皇甫端(兽医)
12月25日,国际金价为1198美元每盎司左右,下跌至今年来的最低点,跌幅达到30%记者了解到,西安多家金店千足金价格大都跌破三百大关。 记者
侯显敏六家珠宝店四家金价跌破三百销售人员称价格为今年最低昨日,在东大街开元商城记者了解到,周生生珠宝千足金每克303元,折换价为268元/克;鹰皇珠宝千足金每克300元,金条价格为290元/克。东大街西北金行,千足金285元/克。皇冠金店,千足金275元/克。一得国际珠宝,千足金275/克,金条价为268/克。老凤祥珠宝,金条价为290元/克。六家店有四家金价跌破三百元大关。
卖的主要是饰品,不是真正的珠宝。商店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售卖的商品也不一样,开元珠宝的黄金之所以这么便宜,是由于卖的主要是饰品,不是真正的珠宝,性价比较高,值得购买。开元珠宝,是一家集时尚珠宝设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珠宝连锁机构,公司拥有欧洲、日本及韩国流行的时尚经典款式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每一个朝代中,“一两”所代表的重量是不同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是以一斤十六两来计量的。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国际计量单位统一的历史
1948年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决议,责成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研究并制定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力图建立一种科学实用的计量单位制。
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采用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6个量作为实用计量单位制的基本量。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按决议,把这种实用计量单位制定名为国际单位制,以SI作为国际单位制通用的缩写符号;制定用于构成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称为SI词头)、SI导出单位和SI辅助单位的规则以及其他规定,形成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
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在前面6个量的基础上,增加“物质的量”作为国际单位制的第7个基本量,并通过了以它们的相应单位作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参考资料:
各个时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你想问哪个朝代,给个具体的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钱币流通
三国时期刘备的益州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汉末年遭受的战乱也较中原为轻,故社会经济比北方发展较快。蜀汉建国以后,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护理都江堰,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北伐曹魏之始,诸葛亮又先后在汉中一带实行屯田制度,不仅减少了军粮运输,也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蜀汉的手工业以盐、铁和织锦业等最为发达。特别是成都的织锦“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远销吴、魏,是军费的一大来源。蜀都成都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巨千;财货山积,纤丽星繁。”其兴盛景象可以想见。
孙吴所在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起步较晚,故最为落后。但由于这里战乱较少,加之北方人民大量迁居江南,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加之吴国建立前期又大力推行屯田制度,遂使耕田面积显著扩大,耕作技术和农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魏国创立后,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行屯田制,招募无地或无生畜的农民,统一组织耕种官田,这是组织流民归农的有效办法,在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对组织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增强魏国的实力、统一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广人稀的地方,扩大开辟面积,兴修水利,提高产量;建置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当时江南的武昌是冶炼中心,连铜合金银制造业也很发达,此外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当时魏国有很多的商业交通贸易中心城市,还和海外的一些国家有贸易交往,商业经济也很发达。
西晋统一全国后,农业上推出了占田制和课田制 ,这是西晋的主要土地制度。当时的西晋面临着经过三国长期战争后的经济萧条局面。西晋采取了奖励农桑、表彰生产的经济政策,召回流民,增加农业人口,表彰生产搞得好的官吏。此外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好的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到了东晋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农业上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大量开垦荒地。实行精耕细作,推广牛耕使耕田的速度加快了,产量大为提高。兴修的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防治水患灾害,使得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手工业方面,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质量也更好。 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了,质量提高了。 当时纸张已经完全替代了竹简和绢锦。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经营商业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粮食、布帛、鱼、盐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总之三国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逐渐稳定,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之后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在我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竞相铸钱,铸钱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当时曾经把铸钱用的原材料——铁,拿出来“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可见钱币之多,已到了何等程度。当时人们的思想认为钱能操纵人的命运,主要表现在社会风气贪财如命。晋武帝卖官,钱入私门。私门(有权势人)出卖官爵,是贪财的一种方法。士族自矜门第清高,对商贾极其贱视。法令规定市侩都得戴头巾,巾上写明姓名及所卖物品名,一脚着白鞋,一脚着黑鞋。商贾的社会地位很低,可是士族多兼做商贾,并不因为商是贱业而不屑为。例如大名士王戎有许多园田,亲自拿着筹码算账,昼夜忙得不得了。家有好李,怕买者得好种,钻破李核才拿到市上出卖。有势力人家霸占水利造水碓,替别人舂米取酬,称为舂税。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可见经营商业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惠帝时,石崇做荆州刺史,劫夺外国使者和商客,积财物成巨富。家有水碓三十余区,奴八百余人,还有大量的珍宝钱财和田宅。可见劫夺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律》规定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贪财即使犯了罪,不一定是死罪,赎死罪也不过黄金二斤,所以只要有钱财可得,任何一种方法他们都敢采用。
晋国统治阶级爱钱,唯钱是求,后世称为“钱鬼”。而这些也影响了社会上的人,金钱支配了人们的交往、言谈、行事等等。
我国古代用谷物、布帛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东汉时更加盛行。到我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显得更加突出了。
据史书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在南北长期对立中,尽管战争总是不断,但在战争的空隙,经济的交往总是连绵不断,商品交换非常活跃;而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货币的使用几乎废弃,在商品交换中都是使用绢帛。
从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品种来看,北朝需要南朝的物品有甘蔗、橘柚,以及北方官员、贵族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南朝急需北朝的物品有:马匹、骆驼、皮毛制品等等。
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官方主办的“通市”,由南朝、北朝的官方主持;二是走私,这种走私在民间、官员、军队中间都有。据史书记载,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也就是宋国、魏国战后的第二年,北魏向宋国提出两国“互市”的要求,朝廷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江夏王义恭、建平王宏、何尚之、何偃等,都表示赞成互市,但柳元景、王玄谟等大臣反对马上互市,理由是“虏虽说互市,实为窥测国情,答应了他们,必生边患”。但朝廷考虑到两国互市可取得不少的经济利益,最后还是同意了。
我国古时候经常用谷物、布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王莽篡位及东汉时期,有时在市场上谷帛也代替货币充当过流通领域内的支付手段,只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范围较广,以致在社会上曾经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不准使货币”的现象。这是因为市场上钱币缺乏。晋朝统治者主要沿用汉朝的“五铢钱”货币,因此,铸币数量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记载,当时南朝的宋大臣范泰,曾写奏议反映国库货币减少,市场流通使用的货币奇缺的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人们在市场上不得不用谷帛当做货币流通,而且货币制度也不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较大,魏晋前期,东晋、宋、齐、梁、陈偏安江南;后来,北方先有五胡十六国,后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相继更替。由于朝代不断改换,致使货币制度很不统一,南朝的货币制度在北朝行不通,北朝的货币制度在南朝也不能实行,所以人们宁肯在南朝、北朝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货币。当时市场物价波动剧烈,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南齐大臣刘缵看到北魏的市场上金、玉、珠宝价格比南朝低了好几倍,感到奇怪,北魏派出接待的主客令谎称:“我朝不重金玉,所以贱同瓦砾。”还有,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由此可见,当时南朝、北朝市场物价差别如此之大,人们认为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比收受货币风险小,安全有可靠保证。以上这些就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的一些特点。
可以看出,当时是起码是没有文这个货币单位的!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王语嫣是小说里的人物啊。。。。因姑苏慕容世居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且王语嫣年纪上小,可以大致推断出王语嫣出生在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 阅读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