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房子买保险,你愿意吗?(热点聚焦)

给房子买保险,你愿意吗?(热点聚焦),第1张

面对洪涝、地震、龙卷风等天灾,“全险”保障需求难满足,部分类型住宅投保无门

龙卷风过境,昔日美丽的村庄被夷为平地;洪水来袭,砖瓦结构的农房轰然倒塌……今年以来,极端天气导致许多民房受损。对那些灾后返乡、重建家园的人们,除了民政救济和社会救助之外,商业保险能否提供帮助?目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有没有满足实际需求?我国房屋保险市场为什么总是不温不火?

保障水平够不够?

现有的住宅险种看起来“琳琅满目”,但仍有市场空白点,不少房子还是“三不管”

在北京打工的老魏最近很关心房屋保险的事。来京之前他刚在河南老家盖了新房。“这次南方发大水挺吓人的。我的房子挨着水库,房顶还没堤坝高,心里真不踏实。”他对记者说,不知有没有适合他家房子的保险?

我们不妨先对国内房屋保险体系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保险公司一般都有针对住宅的纯商业险种。多年来,各保险公司将房屋保险作为主险,将装修险、室内财产险作为附加险打包出售。这类保险一般不承保洪水损失,少数承保地震损失的,要求必须是钢结构住宅,且有20%的免赔额。如某公司推出的“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年缴费100多元,可获得包括房屋损失、装修装潢损失、盗抢损失等累计30多万元的赔偿,其中房屋损失保障20万元。

由地方财政补贴保费的政策性房屋保险,近年来也频频亮相。

比如,保障非巨灾、针对地方性极端天气的农村房屋保险,最早由福建省试点,承保台风损失,政府补贴部分或承担全部保费,根据房子损毁程度给予每户一两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赔偿。近年来,浙江、贵州、江苏等地纷纷开展农房统保惠民工程,保障不断“升级”。2015年安徽山区、库区农房统保金额已升至30万元,责任范围包括全部雨灾以及风灾。

又如,宁波洪水巨灾保险试点,2014年设立,由市财政每年出资3800万元向中国人保购买,为全市1000万城乡居民及外来人口因台风、暴雨和洪水等灾害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提供赔偿。台风洪涝导致居民房屋进水超过20厘米、房屋倒塌一间以上或屋顶被掀1/2以上即可获赔,每套住房年累计最高可获2000元赔偿。2015年“灿鸿”台风过境,宁波5万多户被水泡的人家大多拿到了补偿款。

再如,云南大理农房地震保险试点,保费由省、州、县三级政府财政全额承担保费,诚泰财险等5家公司成立共保体,对5级(含)以上地震造成的农村房屋损失提供保障。今年5月大理州云龙县发生50级地震,民房倒塌、损坏6500多户,地震保险共保体共支付赔款2800万元,根据各家损失程度核发到户。

7月1日,城乡居民地震巨灾保险新鲜出炉。这一巨灾保险产品由居民自费投保,保监会“监制”条款,45家保险公司共保,为城乡居民住宅、室内附属设施因破坏性地震振动及其引起的海啸、火灾、火山爆发、爆炸、地陷、地裂、泥石流、滑坡、堰塞湖及大坝决堤造成的水淹致损提供保障。其中,钢结构住房最低保额5万元,每年保费12元;最高保额100万元,年保费240元。砖木结构的房屋最低保额2万元,年保费24元;最高保额10万元,年保费120元。

不过,现有的住宅险种看起来“琳琅满目”,却还是没有适合老魏的。“我们老家没有农房统保政策,商业保险公司的家财险不保砖木结构的房子,国家统一的巨灾保险又不保发洪水。你看,算来算去还是‘三不管’,投保无门呀。”老魏说。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房屋保险市场属于“多条腿走路”,基本思路是“政策险种保基本、商业险种保全面”,但各体系、各险种的保险责任有交叉也有空白。总体看,仍不能满足居民“全险”的房屋保障需求。

市场为啥不买账?

房屋保险费率与房价现状不匹配,条款“大一统”,“西北地区居民,谁愿为‘台风’的风险掏钱呢?”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房屋保险几乎是居民家庭的必备险种之一。在我国,意外险、车险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关注房屋保险的人却相对少得多,原因何在?

——高房价导致房屋保险保费过高。

“我的住房按市价算,值1000万元左右。目前大多数公司最高保额只给到500万元;不加地震责任的,每年保费600元左右;加上地震责任的保费要2000元左右。”北京朝阳区居民徐女士觉得,她的住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地震,一般不会造成严重损毁,破坏性地震又是极小概率事件,为此每年掏2000多元保费,而且只能补偿房屋价值的1/2,她不乐意。

——人们保险观念不到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老百姓不愿意给房子买保险,一方面是对风险缺乏认识。另一方面,是以往政府在灾后救济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凸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保障优势,却冲淡了市场化保障的吸引力。

——产品本身有缺陷。

“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窄、保额低;商业性保险不保巨灾,并且拒保砖木结构房屋;室内财产不保金银、首饰、珠宝、有价证券以及其他无法鉴定价值的财产。此外,免责条款多、申请索赔手续繁复,这些都将许多有保障需求的客户挡在了门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说。

郑伟指出,国内商业房屋保险最大的问题是条款“大一统”,费率厘定精细化程度低。“西北地区居民,谁愿为‘台风’的风险掏钱呢?”

45家公司共保的“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也面临地域性风险差异的问题。对此,中国人保财险财产保险部总经理贺晨表示,未来将根据地震局提供的风险数据,一省一定价,同一省份不同的区域也要有费率差异。

数据显示,尽管国内保险业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速,但涵盖房屋保险的家庭财产保险市场却没什么起色。2014年平安产险、华泰财险、安邦保险等6家公司,家财险保费收入均未达到全部业务保费收入的1%,其中最高的为053%,最低的仅为002%。房屋保险要想做大仍然“路漫漫”。

“1998年南方洪水过后,次年某保险公司在江苏省的家庭财产保费收入翻了几番。”南开大学保险学院教授朱铭来认为,政策性统保覆盖了所有风险点,虽然保障程度不高,但提升居民对住房保险功能的认识,是在为商业性保险拓荒。“保险公司在与政府合作开展政策性业务时,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获得了房屋抗震系数等核心数据,这对行业来说事半功倍。以前行业忌惮巨灾,对房屋保险热情不高;现在巨灾风险有了行业共保、财政支持的机制,那么对非巨灾风险,就要在人才、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补上产品和服务短板,拿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朱铭来说。

“安全锁”怎么更牢?

部分房屋险种有必要强制执行,从建设到使用,让保险全程参与风险管理

专家认为,房屋保险应该成为居民家庭风险安排计划中的必需品。

除了天灾人祸致损,房屋本身也有“保质期”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很多地方大干快上建造了一批住宅。但当时市场经济刚起步,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加上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建筑工程质量不尽如人意。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7-1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

购房前,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买房应有明确的目标

理性和有规划的消费是购房的前提。买房前,应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未必非要买大的房屋、未必要买三室两厅、未必非要复室等等,未必要一步到位。而是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规划,选择能满足自己居住需求的房屋就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额外负担,而培养理性、有梯度的消费观更重要。

买房首付款的积累

买房首付的积累是购房的关键。首先,初定一个目标,比如毕业后5年内支付一个首付款,那么就为了实现自己这个目标,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收入。每月固定的留出一部分资金出来,制定出一个定期定额的计划。因为如果开通了定期定额的强制储蓄计划,那么每个月必须得固定提出一笔资金,从而意味着可用资金必定减少,那么消费一定可以更加理性。点点滴滴的积累就是一笔财富。此外,建议也可先向父母借首付款,日后陆续返还,缩短积累时间和降低潜在的涨价成本。

买房范围的筛选

选择适合自己的楼盘——购房量力而行。面积小、首付少、总价底的楼盘适合年轻人。购买商品房最好在临近的单位上班,否则,现在年轻感受不到路途遥远的累,等年龄大了,就会追悔莫及的。建议可购买市中心的二手小房子或是新开盘的小户型。二手小房子的优势是交通便利、配套方面成熟、价格相对优惠;此外,由于年轻人的工作流动性还相当大,所以考虑一个交通合适的地方,即使工作变换而搬迁,出行还能依旧方便。新开盘的小户型的优势是户型更合理、居住舒适性较高、未来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

居住环境的选择

(一)买房只看到某个楼盘的一个亮点还不够,还要去综合的考虑其它因素,如户型、内部环境、物管服务、生活成本等。

(二)要看小区临什么路,周边居住的人群怎样,开发商在楼盘打造上是否做了隔音、降噪、防尘处理。

(三)沙盘漂亮,并不肯定楼盘实景就漂亮,楼盘漂亮最终应实现与沙盘一致,当从沙盘模型变为实景时,需开发商有这样的执行团队,它的专业、用心程度、理念、建筑用材等。所以不要被沙盘所迷惑。

(四)楼间距。楼间距宽是保障业主生活宁静、私密、视野宽阔,也是景观打造的一个平台,但没有很好利用平台打造景观造成宁静、私密、舒适的环境,它同样不是好小区。反之,楼间距不是特别宽,但它有这样的理念和团队去打造优美、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样称得上好小区。

(五)看小区的绿化、娱乐等设施是否健全。

出行时间之考虑

购房前还应考虑出行的时间成本。因为我们不难发现,穿越城市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正变得越来越昂贵。开车或乘公交车的上班族,若平均一天有两个小时花在交通上,一年就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待在车里。如果把这每天花掉的两个小时集中起来,连续不断地坐一个月车,或不眠不休地开一个月车,就能体会其时间数量的可观了。反之,如果把这些时间花在工作上或其他方面,则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如果再将时限放大到30年,时间成本的价值就显得惊人了。故,提醒要买房的朋友,把握5公里生活圈,是衡量购房效益和购房质量的一个有效参数,支出的成本越小,表明所购房屋的性价比越高。这样一来,买房后额外付出的钱也会越来越少。

买房常识的学习

买房前,最好学习一些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屋因为涉及的金额巨大,支付它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为。在有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可以为自己聘请专业人士来参谋,比如聘请律师为自己在认购房屋、交纳定金与首付款、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等情形时提供专业帮助。

对购房费用的了解

在确定了买房的目标和范围之后,一些购房的基本费用是一定要提前计算的,虽然这些费用表面看起来似乎不多,还有些是固定值,但是与以后的房屋总价结合起来计算的话,它们的费用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30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