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好,都是品牌,世纪缘珠宝开创了中国情缘珠宝品牌,以“见证爱情神圣时刻,为每一对有情人提供爱的最佳信物”为使命,致力于结婚珠宝的设计、加工与销售,经营范围包括钻石、黄金、铂金及全品类的珠宝产品。世纪缘珠宝拥有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专业设计团队,其多项作品曾摘得全球大奖,所创作的产品工艺精湛,设计时尚新颖,制作精细、别致,品种丰富、多元化。作为国际钻石推广中心的全球推广商,世纪缘珠宝与世界黄金协会、国际铂金协会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钻石文化传播和终端市场销售活动,致力打造“专业”,“价值”和“唯美”的世纪缘钻石品牌。世纪缘与国际钻石推广中心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其美钻绝对天然的最佳保障。六福珠宝主要在香港从事各类黄金首饰、黄金装饰品、镶石首饰、宝石及其它配饰之采购、零售及批发业务。六福珠宝拥有超过一千五百间珠宝零售店,遍布于香港、美国、加拿大、澳门及中国内地等地。集团将继续于国际市场物色新商机,以配合其「香港名牌国际演绎」的核心品牌理念。六福积极把产品系列多元化,以拓展其市场。这两个都是品牌的,都值得入手哦,都不错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九原。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中国境内以冶金、稀土、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
1包头出发三天旅游推荐
自驾游,三天从包头出发,推荐去达茂希拉穆仁草原,野三坡探险,西安兵马俑。
毛希拉穆仁草原
它温暖的白天和夜晚,它在仲夏夜,天气像秋天一样凉爽。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有普惠寺,一座供奉活佛的宫殿暑假到了。这座寺庙宏伟壮观,是各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希拉穆仁河不断从寺庙旁流过,为寺庙增添了动感之美。当你静静地躺在美丽的希拉穆仁河畔,聆听天籁之音,会解除你工作中的烦恼,平复你烦躁的心情。
在希拉穆仁草原,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草原的美景,品味草原游牧民族的豪迈心情,还可以参加牺牲敖包享受草原人典型的风味餐饮,体验独特浓郁的蒙古族文化。
三坡探险
三坡国家风景名胜区共有72个景点,是集山、河、洞、鸟、兽、鱼、虫、树、花、文物、古迹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还有拒马河的风景,酷似桂林的景观,壮丽的峡谷奇观,幽深奇特的洞穴,神秘奇特的泉水,金华山,森林遮挡阳光的白草滩,巍峨的长城,雄浑的摩崖石刻,古老的栈道和寺庙,保存完好的智人化石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园。春天到处都是花;夏季凉爽,平均气温22;秋天,山果飘香,天高气爽;冬天滑冰和打猎。
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发现陵墓震惊了世界。这个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其雄伟的气势、威武有序的军队队形和栩栩如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了古老东方文化的辉煌。它堪比世界七大奇迹从建造年代、建筑规模、艺术效果来看。因此,世界第八大奇迹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兵马俑的代名词的陵墓。
三天从包头出发,自驾游,这三个景点值得一去!
2包头去哪三日游比较好
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康震红海子湿地,北京古北水镇野三坡:这里景观很好,山上有民宿,还有漂流的银川胡莎影视城。
3包头附近两三天的旅游
三天假期,可以旅游,可以去包头转转,可以玩,唐不要走太远,可以选择假期的第一天晚上去旅游,这样可以多上一个晚上的火车,比如去周边的草原玩。由于你有三天时间,你也可以在草原上过夜,这样你可以玩得开心。第三个假期的下午回到家,你玩得很开心,你可以玩得很开心。可以合理安排。
4包头旅游团周边3日游
I:达茂希拉穆仁草原。二:野三坡冒险。三:西安一次旅游。
强烈推荐:从包头到河北野三坡!往返去公路旅行的路费:全程721814公里,过路费油费700多,不算门票和住宿。
从起点出发,在包头市区行驶187公里,走右匝道(经九原收费站(包头)),转呼和浩特,进入胡宝高速。
从起点沿铁岗街向东行驶32公里,在龚毅环岛第二个出口下高速,进入建设路。
沿建设路行驶86公里,走右边的匝道,
行驶07公里,进入G210。
沿着G210行驶20公里,经过加油站约300米,然后进入S211。
沿S211行驶26公里,走右匝道(经九原收费站(包头)),转呼和浩特,进入胡宝高速。
沿胡宝高速直行,在张世高速出口离开,转向阳原方向,进入张世高速。
沿胡宝高速行驶2897公里,进入京藏高速。
沿京藏高速行驶896公里(经蒙鸡街收费站(兴和)),过道沟进入丹拉高速ab
沿张世高速行驶329公里,从大通出口下高速,进入宣大高速。
沿宣大高速行驶347公里,从蔚县出口进入张世高速。
沿张世高速行驶397公里(经蔚县收费站),在西河营出口下高速,进入夏光线。
沿夏光线行驶65公里,经过夏媛村约50米,然后左转进入G112。
沿G112行驶48公里(经蔚县西合资收费站),在环岛第一个出口下高速,右转进入G109。
沿G109行驶831公里,经过空见村约150米,右转进入S241。
沿着S241直走,经过街口村大约150米,然后左转。沿S241行驶348公里,经过加油站约100米,然后进入G108。
沿G108行驶44公里,经过交界口村约150米后左转。
行驶138公里到达终点。
5包头出发三天旅游推荐地方
I:达茂希拉穆仁草原。二:野三坡冒险。三:西安一次旅游。
强烈推荐:从包头到河北野三坡!往返去公路旅行的路费:全程721814公里,过路费油费700多,不算门票和住宿。
从起点出发,在包头市区行驶187公里,走右匝道(经九原收费站(包头)),转呼和浩特,进入胡宝高速。
从起点沿铁岗街向东行驶32公里,在龚毅环岛第二个出口下高速,进入建设路。
沿建设路行驶86公里,走右边的匝道,
行驶07公里,进入G210。
沿着G210行驶20公里,经过加油站约300米,然后进入S211。
沿S211行驶26公里,走右匝道(经九原收费站(包头)),转呼和浩特,进入胡宝高速。
沿胡宝高速直行,在张世高速出口离开,转向阳原方向,进入张世高速。
沿胡宝高速行驶2897公里,进入京藏高速。
沿京藏高速行驶896公里(经蒙鸡街收费站(兴和)),过道沟约1150米进入丹拉高速。
沿丹拉高速行驶644公里(经东洋河收费站(淮安),在高速出口下高速,转向阳原,进入高速。沿着张世高速直行,离开蔚县出口,进入张世高速。
沿张世高速行驶329公里,从大通出口下高速,进入宣大高速。
沿宣大高速行驶347公里,从蔚县出口进入张世高速。
沿张世高速行驶397公里(经蔚县收费站),在西河营出口下高速,进入夏光线。
沿夏光线行驶65公里,经过夏媛村约50米,然后左转进入G112。
沿G112行驶48公里(经蔚县西合资收费站),在环岛第一个出口下高速,右转进入G109。
沿G109行驶831公里,经过空见村约150米,右转进入S241。
沿着S241直走,经过街口村大约150米,然后左转。沿S241行驶348公里,经过加油站约100米,然后进入G108。
沿G108行驶44公里,经过交界口村约150米后左转。
6包头出发三日游去哪里比较好
只要在那里买票没有远端限制,核酸和出行码都是绿码,就可以不弹出来进入北京!在北京三天,检查两次,减少聚会,出门!做好防疫工作!如果有弹窗,确定没去过中高风险区,可以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北京12345进行异地投诉求助!
1、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出自:两汉:曹植《美女篇》
意思: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2、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出自:宋代: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意思: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
3、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出自: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意思: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4、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出自:两汉:佚名《有所思》
意思: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5、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出自: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意思: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文 戈多
在中世纪,西方女性也曾有过“头巾崇拜”。
苏菲 · 玛索曾让少年的我知道什么叫“一眼定情”。 而这全靠一条头巾。
**《勇敢的心》中,男主华莱士第一次与苏菲 · 玛索饰演的法国公主伊莎贝拉会面,公主缠绕着白色的薄丝头巾,棕色的眼眸清透又迷离,睫毛微眨,摄人心魂。
我一直觉得,是这条头巾才让我get到了苏菲 · 玛索的神秘魅惑。
不过,剧组可不是刻意地用头巾给女神增添“异域风情”,事实上, 在中世纪,西方女性的“头巾崇拜”不亚于当代年轻人里的“发型控”。
还记得微信上的中世纪表情包吗?每个女孩都戴着头巾帽。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中世纪肖像画,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画中大部分的女性都会佩戴头巾、纱帽,款式变幻无穷。
比如,在扬·凡·艾克的《阿诺芬妮夫妇像》里,新娘的白色头巾和她的发型(好似两个犄角)就曾让我困惑了许久。高中美术老师曾这么跟我们讲解:白色头巾代表女子的贞洁和处女之身,因此, 即使新娘小腹凸起,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她的头巾知道,这是个“正经”姑娘。
对于已婚妇女而言,头巾象征贞洁。/《阿诺芬妮夫妇像》
那么,为什么女性的头巾就成了贞洁的标记呢?
回到基督教的传统,《圣经》的保罗致哥林多前书写道:“男人不需要遮住头部,因为他是上帝的形象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这句话里的天使指的是“六翼天使”撒拉弗(Seraph),撒拉弗只有两个翅膀用来飞翔,另外四个翅膀用来将自己紧紧裹住——一对用来遮脸,一对用来遮脚。
壁画中的“六翼天使”撒拉弗 (又名“炽天使”)。虽然喜感十足,但是人家可是天使等级中的最高级。/Wikipedia
大概是受到撒拉弗的启发,女性也被要求佩戴头巾、包成天使的模样。
12世纪起, 女性最流行的头巾样式叫作“Wimple”(意为妇女头巾),也是“修女帽”的原型。 据说,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后带来了这种“修女帽”,灵感来源于穆斯林女性的头纱。
14世纪女性的头巾。/罗伯特·坎平《女人的肖像》
当时,教廷颁布的法令规定, 已婚妇女必须在公共领域佩戴头巾,以示对丈夫的谦卑顺服。 如果结了婚还不戴头巾,那么大家就会怀疑,这个女人很可能在假装单身,以便背地里勾搭其他男人。
因此,戴头巾成了“名花有主”的宣誓;而女性的头发,也成了身体的私密地盘。
此外,女性蒙头有着重要的宗教意义。如果女性不戴头巾就进入教堂,无疑是一种对上帝的大不敬,恶劣程度近乎于赤身裸体。在宗教节日,女性教徒需要用面纱遮住全脸,只留出眼睛,这样可以象征耶稣受难时的安然寂静。
女性蒙头有着重要的宗教意义。/《修女传》剧照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至今修女都会佩戴头巾。 这个头巾,时刻提醒她们与上帝同在。
对于平民百姓家的女性而言,包裹头巾便于工作。用白色麻布包头,再在头顶打结,就可以实现干活利索、不受碎发干扰的目的。
但贵族女性就不一样了,不仅要讲究头巾的材质,打结的造型也都是悉心设计过的。 因此,贵族们把头巾玩出了花样——
荆棘女王的头巾上缝有提利尔家族玫瑰的金色刺绣。/《权力的 游戏 》剧照
在《权力的 游戏 》中,荆棘女王的头巾象征着她的权力与 社会 地位。女王的头巾上点缀着繁复的金丝刺绣,头巾也成为女王最明显的个人风格。该剧的设计师解释,头巾的功能就是要彰显女王的权威和富庶。
王冠+头巾 的组合也是12、13世纪贵族女性的常见发饰搭配。这种头饰组合名为 巴贝特(Barbette), 《勇敢的心》里的苏菲 · 玛索的造型就是此种搭配方式。
巴贝特上可以点缀珠宝、刺绣和缎带,用以彰显权力地位。/《勇敢的心》剧照
此外,头巾的风靡更是开启了中世纪“以帽取人”的风潮,因为不露出头发,女性们便在头巾、帽子上大做文章。
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 社会 的传统开始松动崩解,贵族女性不再用头巾束缚自己,于是她们开始改戴 “埃宁帽”(Hennin), 一种尖尖的圆锥帽子,用来自我解放。
埃宁帽,也称圆锥帽,是女巫帽的原型。
埃宁帽,也是女巫帽的原型,灵感来源于哥特建筑。 埃宁帽如同一个超级圆锥,高3英寸至9英寸(约8厘米到23厘米)。考虑到当时人的平均身高比现代人矮得多,我不得不怀疑这个所谓的“解放”是不是一个鬼话——少女们走起路来会不会重心不稳、平衡失控?
埃宁帽的内部用铁丝或浆糊固定,尖为40度角,帽子上垂着薄纱(或者高级麻布),前沿还可加天鹅绒——头巾的“前身”还在,但是“遮掩面部”的精髓已经不再。
圆锥帽价格昂贵,因此,只要你远远地看到一个尖尖角,那么就是贵族无疑了。
有趣的是,前文中提到过的 “牛角头型” ——《阿诺芬妮夫妇像》里的新娘头型 ,是这种圆锥帽的“初阶版”。
《我是一条小青龙》自动播放:“我头上有犄角、犄角。”
贵族们为了“炫富”,“牛角”越变越大、越来越宽,最后超过了肩膀的宽度,让女孩们不堪重负。 如此一来, 女性索性把头发里的铁丝架子放在帽子里,让两边的“牛角”合二为一。
于是,头巾帽经由横向发展转向了纵向发展——帽子越来越高,并衍生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造型。
头巾帽经由横向发展转向了纵向发展。
不过,到了15世纪,曾经风靡一时的头巾开始“遇冷”。文艺复兴之后,女生们的爱美天性得到解放,相比在头巾上玩出花样,她们想直接展现自己美丽的辫子和发型。渐渐地,透明凉爽的纱质帽取代了厚重闷热的头巾。
于是,属于帽子的世纪开始了。
资料参考:
[1] 中世纪女性的被面纱: 时尚 之外,还是性别和虔诚的象征?
[2] 欧洲女性 时尚 1400-1450年
[3] 《权力的 游戏 》中的美人:她们穿的衣服有什么讲究?
http://hibaiducom/%B5%B9%D6%C3%B5%C4%BB%C3%CF%F3%CA%C0%BD%E7/blog/item/4f21bd9956de310b6e068c8dhtml
这个网站上面有。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 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丰十一年,奕泞病逝承德的避暑山庄。慈禧二十七岁便成了寡妇。按满族的风俗,妻子为丈夫要戴重孝,释服二十七个月。头上的簪子要戴不经雕饰的骨质的,或光素白银的。慈禧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沈香木等头簪。同治元年二月,这批素首饰陆续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强插戴,极不情愿。释服期满,这批首饰全部被打入冷宫。慈禧又戴上精湛华贵的艳丽头簪,直到老年此习不改。
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 年农历四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就在这一尺,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支很美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戴的”。清末,后妃头簪子多都是祖宗传下来的遗物,宫中后妃都视若珍宝。慈禧讨她喜欢的人可以任意赏赐,毫无拘束。但对光绪帝却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谅解。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瀛台。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光绪极为反感。他与隆裕虽是名义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丝鼍没有。因此,光绪一见到隆裕就厌恶得连气都喘不均匀。隆裕的到来,光绪看也不想看,连说两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恼火,故意装作没听见。光绪见她不走,气得两手发抖,使足了劲想把她推出去,没想到用力过猛,碰到隆裕发髻上的玉簪。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这支玉簪是乾隆时的遗物,传到慈禧手裏,她又给了隆裕。降裕见状,立刻哭著把这件事告诉了慈禧。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气恨光绪,从此派人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送凉汤,对待光绪像对待罪人一样。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绪关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为他们母子亲情彻底决裂的导火索,光绪的英年早逝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绝大多数是骨质,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将其称之为“骨头簪子”。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但很少。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疙瘩。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还有一种扁簪子,两头粗,中间细,多是银、铜质。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整个形状略往裏弯。扁簪子具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意义,固定发上,闪闪发光。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头花是簪发展而来的首饰。由花头和针梃两部分组成。由於满族妇女发式是由软翅头发展到两把头,进而成为架子头,最后产生大拉翅,头上的发式也越来越宽大.於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头花,便应运而生。头花大多由珍珠、宝石为原料,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托,即在簪的基础上做了某些相应的改动。如在针梃的顶端焊一个十字形横托,并於十字横、竖交叉点做头花的主体。起装饰作用的花草枝叶、鸟兽虫蝶、吉字祥符等环抱四周,簇拥著主体。这样互相搭配既使构图的主次关系明显,又使以珍宝为原料的头花本身合理的分担了承受能力。满族妇女在梳头时,把大朵头花戴在两把头正中,称为头正,也有选用两朵相同颜色和造型的分插两把头的两端,俗称压发花,又称压鬓花。
满族妇女除了旗头、簪子外,还普遍喜欢在发髻上插饰花朵,将硕大的花朵戴在头上历来是满族的传统风俗。扑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载了满族妇女 “野花满鬓,老少无分”.“五旬以上”犹“满髻插花,金钏宝趟”。“即便年近七旬,甚至“颠发尽秃,光赭如匏”仍“寸髻北指,犹满插花朵”。在辽北地区,有些满族妇女甚至在发髻上插一个内装清水的小瓶,瓶内再插上数枝鲜花,生气盎然,反映了她们对美的强烈追求。清前期,国家正值上升时期,人们的生活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满族妇女为了满足美的欲望,常将应时的鲜花戴在头上还有一种“金银花缕”。即用纸胎为表,有的似铜丝为质,装成各种各样的花朵,高不过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将近一尺,并选用极精致的珠翠做装点。顺治初年,满族军营中的随军家属,常用这种金银花饰饰於发髻之上。随著清王朝政治的确立,国家政权日益巩固,满族妇女所插戴头花也随之擡高了身价。虽然鲜花遍地,但妇女们更喜欢珍宝质地的头花。这些女性们头上戴仡与其说是为了美饰,莫不如说是为了炫耀。
清晚期,国库困窘,国力日衰,人们生活自然受到影响,为了撙节开支,头花也由昔日的纯金变成镀金、包金,珠宝大花变成了绒花、绢花,甚至纸花、通草花,就连羽毛点翠的头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羽毛点翠首饰在我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它以色彩艳丽、富丽堂皇而著称但制作起来非常繁杂。据了解,先用金、银片按花形制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随图案花形的边缘焊起…圈凸起的槽。在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涂上适量胶水待用,用小剪子剪下翠鸟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了胶的底座上。翠鸟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然而翠鸟娇小,羽毛柔细,制一朵头花需要许多翠鸟。因翠鸟毛光泽好颜色鲜亮,再配上金光闪闪的凸边,做成头花后戴在头上与其他首饰相比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现在北京故宫内珍藏的金属类首饰,以乾隆时期的居多。如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头花,蓝宝石蜻蜓头花、红珊瑚猫蝶头花、金累丝双友戏珠头花、金嵌花嵌珍珠宝石头花、点翠嵌宝石花果头花、金嵌米珠喜在眼前头花、点翠嵌珊瑚松石葫芦头花等等,都是以焊接底托工艺制成的。它即沿用历史传统技巧,又突出乾隆时期的特点,使虫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权都用细细的铜丝烧成弹性很大的簧,轻轻一动,左右摇摆,形象活泼逼真,充满动感。还有一种金属焊接作底托与针梃,珠宝花用铜丝扎成一束的头花,也以灵活多变受到后妃们喜爱。它是以不同粗细的铜丝做成花枝、叶枝,再将宝石做成的花瓣、叶片末端的小孔串成花朵、花蕊、花叶、枝权等不同的单枝,然后再按照图形将各部位摆好,将单枝扎成一束,最后集中在一根较粗的铜丝上与针梃扎牢。这样的头花戴在头上效果甚佳,为女性增加了楚楚动人的娇态。此外,金属镶嵌头花,金累丝头花也都以形象逼真、做工精细而被前人喜爱,使后人赞叹。
满族妇女最偏爱的头花当属绒花,尤其是在女儿出嫁时,头上必须戴红色绒花,图火红吉利,据说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因此,便有戴绒花即为荣华富贵之意。在满族妇女中,只要条件允许,不仅婚礼喜庆日时要戴绒花,而且一年四季都愿意头戴绒花,求谐音吉祥。尤其到应时节序戴应季绒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阳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阳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芦阳生……。清宫后妃们的头花,还有大批的绒花、绢花、绫花流存於世,这些花色彩协调,晕色层次丰富,堪称“乱真”之花。据说唐代杨贵妃鬓角有一颗黑痣,常将大朵鲜花戴在鬓边用以掩饰。因鲜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制鲜花颜色做绢花。此工艺不断发展,越制越精。清代遗留下来的绒、绢、绫、绸等质地的头花有白、粉、桃红三晕色的牡丹花,浅黄、中黄、深黄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间的梅花等等,历时百年不久,仍鲜艳悦人。
钗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盘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钗有双梃或三梃的,较之簪对於发髻的固定更为牢固-_-些。古老的钗与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钗头针梃自然连接…处。如汉代流行的玉燕钗就是其中的一例。相传汉武帝建造招灵阁时,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钗。武帝把玉钗赐给一位赵姓宠姬。几十年后,汉昭帝继承帝位,后宫女子时兴戴钗,苦於没有理想的式样,到处寻找。一次,宫女们看到这支玉钗无雕无饰,样子普通,就想把它毁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开钗盒时,只见一支飞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飞,尾巴呈叉形的美丽形象,使宫中女子深受启发,於是纷纷以飞燕为式制造头钗。燕子的尾巴插在发髻上十分适宜,因此取名为玉燕钗。随著头钗的广泛使用,各种质地、各种造型的头钗不断出现。最常见的是凤头钗,它的制作就由钗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而成。现在北京的故宫尚存有清代后妃戴过的钗,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钗头上装饰极美,一类是光素钗头无装饰。
人们习惯将无装饰的叫“插子”。插子的形式也很多,有圆头钗、尖头钗、扁头钗,其质地多为金、银、镀金光素的,还有铜、铁等普通妇女所常用的。插子只是起固定发髻的作用。在满族妇女诸多的头饰中,要有一个固定的起主要作用的中心,那个起固定中心作用的就是这种插子。还有一种叫做“银夹子”的钗,若合在一处的两个扁簪子。银夹子既重视其固定发型的实用价值,因其面有图案,又具有显示美观的审美价值,可算是较为理想的钗了。还有属於“荆钗布裙” 一类的妇女,因其家境困窘,不甚讲究或讲究不上,只用粗铁丝自制成倒u形的插子,也有用一段直铁丝,磨尖一头,砸扁一头用作髻簪的。
在欣赏往日旗装的风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族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扁方,俗称“旗头”。“旗头 ’’的另一个含义即指满族妇女常用的几种民族特徵显著并具有独特风韵的发型,如“两把头”、“水葫芦”、“燕尾”、“大拉翅”、“高把头”、“架子头”、 “前刘海”、“盘头翅”等等的总称。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的主要首饰。在载涛、郓宝惠两人合写的《清末贵族之生活》一文中,曾讲道:“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j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於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
关於扁方这种满族妇女所特有的头饰,在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何玉凤毁装全孝道安龙媒持服报恩情”中,通过对安夫人头饰的描绘可以看到。文中说:“只见那太太……头上梳著短短的两把头儿,扎著大壮的猩红头把儿,别著一枝大如意头的扁方儿,一对三道线儿玉簪棒儿,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却不插在头顶上,倒掖在头把儿的后边,左边翠花上关著一路三根大宝石抱针钉儿,还戴著一枝方天戟,拴著八棵大东珠的大腰节坠角儿的小挑,右边一排三枝刮绫刷蜡的矗枝儿兰花儿”……。不管她这一头戴了多少个簪子,却反映出当时清朝中期以后,一般满族官宦人家妇女头饰的写照。
在清代的北方民间,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丧事,妻子为丈夫戴孝,放下两把头,将头发集拢於头顶束起,分两把编成两个辫子,辫梢不系头绳,任头发松乱一头顶上插一个三寸或四寸长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儿媳为公婆戴孝,则要横插一个白银或白铜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蒙裹而成,俗称“钿子”,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便可,上面还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王室贵族妇女用的扁方从质地到样式制作都堪称精美绝伦,在扁方仅一尺长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虫鸟、瓜果文字、亭台楼阁等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贵妇们戴著扁方故意把两端的花纹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缀挂的丝线缨穗,据说是与脚上穿的花盆底鞋遥相呼应,使之行动有节,增添女人端庄秀美的仪态。每逢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等满族妇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这种宽长的扁方,限制了脖颈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显得分外稳重、文雅。
勒子,俗称“包头”,北方人称其为“脑包”,是一条中间宽两头窄的长条带子,戴在额眉之间。原为江南和中原地区老年妇女冬季围头的御寒品,明清之际广为流传,贵妇用以装饰,贫女用以避寒。东北地区已婚的满族妇女使用的勒子使头发稍稍后仰,较江南妇女的平髻略有变化。其形质多用纱、罗、绸、缎等制成黑色长带,绕头一周。明嘉靖年间勒子尚宽,其后逐渐变窄,但制作异常精细。上绣各种吉祥花色图案,也有中间镶嵌珍珠、宝石做点缀的。清代妇女戴勒子,沿袭明代旧制。如清早期雍正十二妃图轴中,就有两位美人头戴勒子,从画面上看,有纱绸的,也有貂皮的,反映了不同季节戴不同式样与质地的勒子.如北方冬季寒风凛冽,勒子大多用貂皮制作,称为貂复额。明末清初,正是勒子盛行之时,无论宫廷贵妇还是民间女子都掀起遮眉勒热,由於贫富之别,勒子的质地,以及勒子上缀的饰物都有所差别。这种遮眉勒在北方比较实用,因此流行起来经久不衰。除勒子外,还有一种金约,类似勒子形制,但比勒子还要窄些。
流苏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首饰,其造型近似簪头,但在簪头的顶端垂下几排珠穗,随人行动,摇曳不停,与古代八大类首饰中的步摇极为相像。步摇首饰始见汉代,最初只流行於汉代宫廷与贵族女人头上。何为步摇“步摇者,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之意。”步摇属於汉代礼制首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徵。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在北京故宫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中,曾展出过几件辽宁省出土的金树形步摇冠饰件,金树是冠状伞形,一根两枝树权分别展开了大小四十余件树枝小枝权,每一小枝权顶端各有一两个可以活动的小金环,环下各系一片金树叶,稍一触动枝摇叶摆,华美无比。它的出土使我们感到祖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嫔生活之奢侈。史载,唐宋之后步摇形制变化多端,除金质外还出现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贵材料制作的步摇。明代四大名画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诗中写道:“郁金步摇银约指,明月垂璫交龙椅”。由此可知明代步摇用“郁金”,这也许是用金属与珠宝镶嵌的一种步摇形制。其中不乏明代时兴起来的焊接新工艺。将金累丝与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宝石等作点缀,其实用耐久程度大大超过了雕琢、焖压等传统工艺技术。
清代步摇大多采用了明代焊接制作新工艺方法。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辑的《清代服饰展览》图录中,有一件“点翠嵌珠凤凰步摇”,就是使用了金属焊接作底托,风身用翠鸟羽毛装饰,其眼与嘴巴用红色宝石、雪白的米珠镶嵌,两面嵌红珊瑚珠。凤身呈侧翔式,尖巧的小嘴上衔著两串十多厘米长的小珍珠,坠角是一颗颗翠做成的小葫芦。整个步摇造型轻巧别致.选材精良,实为罕见。
在另一图录中又有一件“吉庆有余”流苏,形制近似类同。与针梃连接的流苏顶端是一金累丝的金戟(古代作战武器),戟上挑著一个下垂的金累丝的磐,磐的两端义各下垂一珠串,一串为珍珠青金石蝙蝠点翠华盖,下坠著红宝石坠角。另一串为珍珠蜜腊鱼及点翠华盖,红宝石坠角。整个流苏由戟、磐、蝙蝠、鱼等组成,谐音“吉庆有余”。这件流苏寓意吉祥,形式别致,不但起著装饰发式作用,还集嗡意、象徵、谐音於一体,堪为流苏首饰的上乘之作。
流苏一词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装饰车马帐幕时用的彩线丝穗。而步摇与流苏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辙,至於步摇的名称为什麽没有被沿袭下来,反而为流苏一词所取代,尚有待日后的进一步考证。
满族妇女所喜爱的流苏,多种多样。顶端有凤头的、雀头的、花朵的、蝴蝶的、鸳鸯的、蝙蝠的等等。下垂珠串有一层、二层、三层不等。现在北京故宫珍宝馆展出的清代后妃首饰中,有一件“穿米珠双喜字流苏”,它是皇帝大婚时皇后戴的。流苏顶端是一羽毛点翠的蝙蝠,蝙蝠嘴裏衔著两个互套在一起的小金环,连接著一个羽毛点翠的流云如意头。如意头下平行缀著三串珍珠长穗,每串珠又平均分成三层,每层之间都用红珊瑚雕琢的双喜字间隔。串珠底层用红宝石作坠角。整个流苏自顶端到坠角长二十八厘米,是流苏中较长的一种。这种长流苏一般歪插在发髻顶端,珠穗下垂,刚好与肩膀平。此外,清宫珍藏的流苏,顶端以凤衔滴珠的最为常见。如“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等。凤凰是百鸟之王,据说它能给人带来幸福、美好、光明。凤凰衔珠的形象,寓意凤鸟筑巢,准备育雏。封建时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多子多孙,所以后妃的头饰中以凤凰为题的很多。
清初时的普通旗女和汉族妇女模仿满族贵妇发饰,以高髻为尚,梳时在头顶后部将发平分两把,向左右方横梳成两个长平髻,两髻合宽约一尺,俗称 “叉子头”(也称“两把头”、“或“把儿头”)。作叉子头时,又在脑后头垂下一缕头发,下端修成两个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谓“燕尾”。清吴士赞《宫词》对这种发式作了描写“髻盘云成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低。”这些宫词对满族妇女的独特发式作出形象的描绘。
“团头”,又叫旗鬓,是民间常见的发式。满族妇女进人中年以后,便不再盘“头翅儿”,而改梳“团头”,其造型好像一个带花纹的馒头,但“团头”不同于一般平民百姓中年妇女的“疙瘩鬓”。两者梳法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区别,疙瘩鬓在脑袋后下方。团头位置在正上方,把头发在头顶梳成竖式的圆形或扁形高髻.有的也留“燕尾儿”,并在发中插戴银、铜质扁方等首饰。一些老年妇女因头发较少,在头顶绾成一个螺旋式的“卷儿”,即简单又便利,直至近些年在满族聚居的农村还可以看到。
还有一种叫做“水葫芦”的发式,俗称“水鬓”。即挑下两鬓微弱之发,用肥皂水傍耳根成钩形,丰颊面颐,相衬如桃花带雨,格外美观。
康乾以后,由於受汉族发髻“如意缕”的影响,满族j妇女一般均将发髻梳成“一”字形,俗称“一字头”、“如意头”等。清代中期,满族妇女的发髻样式逐渐增j高.“双角”也不断扩火,满族妇女发式由h两把头这种髻式发展到架子头,同时也是由自己头发梳理而成的发式逐渐发展到借用架子由真、假发相掺杂而成的发式,发髻上多插有饰物。其中有种名叫“扁方”的板状饰物,初时形状较小,到清代后期,特别是咸丰年间,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得更加高大和夸张,已演变为一种“高如牌搂”式的固定装饰,从而取代了用架子梳的两把头。
《阅世篇》曾载:“顺治初,见满族妇女辫发于额前,中分向后,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而架饰其上,京师效之,外省则未也。”嗣后这种发式愈演愈高,至后期而为既高且大的形式,有人形容其头就像顶著一块小黑板者即指此式。这种牌楼式的装饰上面不用头发,纯粹以绸缎为之,做成一顶“扇形”的冠,戴时只要套在两把头发髻之上,这就是俗称的“大拉翅”,是满族贵妇的发式。这些贵族妇女们头戴高高的饰物,再穿上她们习惯穿用的那种高底旗鞋,身材显得格外修长,走起路来也愈加稳重、端庄。
大拉翅,又称“大京样”,“大翻车”、“达拉翅”,类似於现在舞台和影视剧中所见到的清代宫装样式,应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成,即以头顶发髻为“头座”,在上面加戴青色素缎或纱绒架制成的发饰,脑后也留“燕尾儿”。这种发式清末流行於北京,而且越加越高,发展成类似后来“旗头板”的式样,并在正面饰以花朵,侧面悬挂流苏(线穗),所以东北一些地区叫“京样”或“宫装”。
“大拉翅”头饰是形似一个扇面的硬壳,约尺把高。裏面是用铁丝按造头围的大小做一圆箍,再用布袼褙做胎,外面包上青缎子或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装饰性的大两把头,再插一些用青素缎、青绒、青直径纱或绢制的花朵。需要时,戴在头上即可,无需梳掠,不用时取下搁置一边。既起到美饰头发的作用,又摘戴方便自如,可谓两全齐美。大拉翅,形似大如意,勾在颈后的燕尾,也比原来的大,几乎挨到衣领上。因大拉翅以粗铁丝做架,承重性较强,上面设有插簪、钗、流苏、疙瘩针、耳挖勺、头花等固定装置,满足了同时佩戴众多首饰的需要。
满族妇女的这种发饰,是贵族妇女的专用发饰,故宫博物院藏《雍正行乐图》,作清初贵妃形象,就绘有这种发饰。因这种发饰属於达官贵族阶层女性的盛装,所以平民妇女在结婚时,也常常以此为“礼冠’’戴在头上,好像汉族的“凤冠霞帔”一样觉得荣华和富贵。直到清末,“大拉翅”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发饰,无论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其实上述的头式除贵族妇女外,很少有人在日常这样打扮。原因是既费时间又费劲儿,而且必须由别人帮助完成。梳好后不能随意俯仰枕靠,无论站或坐都要直著脖子,虽然漂亮但并不舒服。民间除在婚礼等隆重场合或年轻姑娘媳妇过年时梳外,很少能见得到。
这是对古代首饰的介绍。
希望你喜欢!
包头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6000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在历史的变迁中,这里曾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包头以其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和扼守边陲的军事要冲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包头地区历史上出现过的城塞,最早的数战国时期的九原县(今包头郊区麻池古城),秦时九原升为郡,城垣也相应的增筑扩大,两汉时继续沿用不缀。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统一北方之后,便将防御北方柔然的军事防线六镇,移至阴山之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怀朔镇,就是今日包头固阳县白灵淖乡库伦村古城。
到了盛唐时,为了防御突厥名将张仁愿修筑了东、中、西三个受降城,包头共青农场沃陶窑子古城,就是三个受降城中的中受降城。五代以后,中原政治中心东移,包头的地理位置渐显不甚重要。包头范围内,除上述主要古城池外,还有大小数十个边塞城障,都属军事驻防性质。 到了近代,包头由一个小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镇。
1850年以后,托克托县河口、萨拉齐毛岱两个渡口先后被水淹没,码头移至包头,包头的“水旱码头”的地理位置逐暂突出。清光绪时期,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广设洋行,收购绒毛、皮革、药材、粮食等,包头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1923年京绥铁道通车到包头,需多包头成为我国西北商业重镇,人口猛增至10余万人,成为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商业城市。1949年9月19日,包头解放了
`X!ao 乐 回答时间 2007-11-01 16:14
检举
包头作为一个城市,形成较晚,从清嘉庆14年(1809年)设置包头镇算起,至今还不到200年。但是,由于包头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长的嬗变过程中,也曾几度成为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历史舞台,故不应以设镇、筑城为限,可以追溯更长的历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已发掘的就有10多处。在位于东河区以东15公里的阿善沟门的格膝盖沟,发掘出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和大量的文物。
蒙古高原位于东西上千公里的阴山山脉之北,中国古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各代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6年(武灵王20年)筑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秦为九原郡。公元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古城被一一废弃了。
进入五代后,包头属辽统治。辽在这里设云内州,一直沿袭至金元,建制未变。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后来蒙古族各部落陆续进驻河套,包头地区又成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
清王朝建立后,乾隆5年(公元1741年),萨拉齐建筑,设协理通判,这是包头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1870年(同治9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5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包头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1923年平绥铁路通车包头,1931年,包头电灯面粉公司和永茂源甘草公司创办,包头开始有了近代工业。1934年,中德双方组织的“欧亚航空邮运股份有限公司”在包头修筑飞机场,开辟包头--宁夏--兰州航线,定期航班每周往返一次。饮食、服务业日益兴旺,市面日趋繁荣。
包头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革命初期,王若飞、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包头地区各族军民,开创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9年9月19日,绥远发动“9·19”起义,包头获得和平解放。1950年2月13日,包头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