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堪称艺术品的珠宝设计?

有哪些堪称艺术品的珠宝设计?,第1张

哪个女人不爱珠宝,女人对珠宝的喜爱,不是只字片语能够道明,所谓女人因珠宝更动人,珠宝因女人更璀璨,显然如今的女子早已不再满足温饱,戴珠宝的女人更懂得爱自己。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西方彩色宝石的各种寓意内涵和养生作用,东方翡翠玉石也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传统说法,而珠宝界很有名的爱情传说,如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这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亲王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夫人的爱,“要知道,我的幸福永远维系在你的身上”这是公爵对他心爱的女人最动情的独白当然除了情真意切的表白,他用大量的珠宝赠送,来弥补她不能获得“殿下”称号的缺憾

好了,抒情那么多,言归正传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其实我是因为看到上图 ,发现这么一张美照不拿出来分享一下实在是有点罪过,个人愚见,欢迎喷,,其实发这篇目的就是为了这张,其他的是凑数,哈哈哈哈,至于背后的故事我忘得差不多了,感概是:各类彩宝的设计让我简直大开眼界

偌大的展厅我硬是跑了个遍,至于很多珠宝品牌的展位其实是不允许拍照的,因为当时走马观花,已然忘记了各大品牌,当然很多设计并不出自名家,但仍然精致绝伦的设计让我偷拍不止。

零零碎碎,只记得一些工艺和珠宝种类了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图2 是各类彩钻设计,来自台湾的一家珠宝供应商,还记得今年佳士得排出的那颗52亿的粉钻吗?相信彩钻在今后的投资和收藏价值会更好。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而图3那颗精致的小彩蛋居然是专门用来装最经典的八心八钻切割的钻石钻石而设计,也算是独具匠心了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图4 大概是我都留稍久的,虽然这个系列的意大利工艺早几年已经传开,但一般都是18k金之作,这家珠宝商确用了银镀金的方式做出了同样的工艺,大概是为了更适合大众消费市场。

很多珠宝设计的作品是以经典名画做为灵感的,大家了解哪些?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拉斐尔的三大美神,以经典名画做为灵感的。从乔治的维纳斯到睡眠,从提香的爱情到天堂和人间的爱情,从鲁本斯的爱情花园到伦勃朗的游泳池,从库尔贝的沐浴女到***民的自由,从天使的源头到维纳斯出生的博厄拉的源头,从骑马的科利尔的戈瓦德夫人到瓜德的雅典娜女神,从德加的舞女芭蕾到雷诺伊尔,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世界知名的高等绘画大师的代表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题或以女性为主体创作的。

至于各个时期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艺术家和画家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则不计其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毕加索一生经历了六个创作时期,他的绘画风格在每一个时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六个创作时期,有六位女性对毕加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并非巧合,我的意思是,他绘画风格的每一个变化都与一个女人有关。当然,这六个女人是他的前妻和情人。

毕加索说:“没有她们,我不知道我的画会是什么样子。她们启发了我的创作。”以表达女性主题而闻名的现实主义油画大师安杰洛坦率地说:“没有女性,就没有油画艺术。”作为古典美学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近千幅油画,每一幅都非常美丽。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这些近千幅油画毫无例外都是女性主题。

绘画艺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从最原始的壁画到下一代的中国画和油画,但这两种绘画都有许多主题,你可以分为:风景、人物和动物、宗教和神话主题。那么什么样的绘画题材更能激发艺术家的艺术灵感呢?画作中显示了空话。纵观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绘画,不难看出女性题材是艺术家最痴迷的题材,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这在油画中尤为重要。

选择首饰设计专业,似乎是柴吉昌注定要做的事情,哪怕之前学习的一直是绘画和服装设计。他愈加觉得自己并不那么热衷于和画布、面料这些柔软的材质进行交流。

重金属

该作品以瓦砾、黑锆石、铜为材料。其属于的废墟系列表达了挣扎,窒息,沉重,和对观念的坚持。

他更喜欢坚硬的物件,比如可以抛光打磨的金属。在烈火的作用下,金属还可以变成液态形式,进而重新塑形。敲打、改变、再生……柴吉昌迷恋这样的过程,转而进入了首饰设计的大门,并在2013年创立了个人品牌FRANKCHAI。

为了保留手艺,柴吉昌仍会运用贵金属材质。但他放弃了大规模生产,也放弃了密集的镶嵌。

不同于一般的首饰设计,他弱化对材质本身的过度展示,转而强调人文主题,也就是创作“叙事性首饰”,以珠宝叙事诉说。

来自大海的莎士比亚

作品灵感来自于一颗偶然获得的珍珠,正好在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时被设计师找到,就制成了这枚无法复制的胸针。摄影照片的背景是鲁迅先生的英文版文集。两位作家在时空和机缘还有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了一次遇见。

动物是柴吉昌喜爱的题材之一。设计作品不像文字作品,可以直接写出所思所感,于是他把一些情绪和思想交付给共识性较强的动物。比如犀牛与兔子同处一个场景,孰强孰弱不言而喻,无需他用言语去表达。

远飞的心

该系列作品以鸟类、地图和朴素的天然宝石为主要元素;再配以书信、地图,都是寄托人情之物。其实,只要有勇气飞向高处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此外,动物的寓言和隐喻故事较多,这也带给柴吉昌不少创作灵感。

作品《来自阳光城的兔子》,正是来源于动物故事:由于太过饥饿,旅者在森林里倒下。狐狸、熊和兔子发现后,各自寻找救助方法。狐狸凭借机智,寻来了甜美的水果;熊凭借力气,抓来了鲜美的鱼;唯有弱小的兔子,什么都没找到。最后,它一跃跳进了火堆。

来自阳光城的兔子

夏日圣诞节

“猎人、熊、狐狸和兔子”的故事中,设计师有感于兔子以肉身救助猎人,一跃跳入火堆的情节,对“最弱小者却做出最大的牺牲”颇为触动,就以兔子为主题进行了系列设计。

故事里兔子这种看似弱小,却最愿意牺牲、最有力量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柴吉昌,他正在创作系列作品,以此来陪伴兔子走完旅程。

柴吉昌对故事的喜爱和领悟,可以追溯到儿时。那时候,妈妈总是给他讲欧洲的故事,哄他入睡。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欧洲题材非常明显。随之而来的,是质疑他不用中国题材的声音。

安睡的波塞冬

作品中两匹海马相背而立,头部略低垂安详,与海星一起守护着海神尊贵的武器,意在表达此时的波塞冬不必手持利器出海巡视,故得此名。

“不是我不愿意,不是我不喜欢,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认为我尚没有资格,去触碰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美学事物。”

谈到这里,柴吉昌流露出肃穆的神色。他期待自己有一天可以用好中国文化。但无论何时,他都会对其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另一方面,柴吉昌认为他所具有的中国设计师身份,就能够代表其作品具有中国元素。只不过,这些作品是一位中国设计师对欧洲文化的呈现。

设计师的思想和考虑过程本身就是作品当中的一部分,中国设计会从作品中流淌出来,让人一眼看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品以软陶制作迷你旧书和特别配件,以独门技艺做出特殊的效果,寄托所有读书人的喜爱和工匠之心。

灯塔

一路走来,柴吉昌对首饰设计行业的创作走向,也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首饰对于人们来说,使用时间短,功能单一,时常躺在首饰盒里。它们不像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绘画等设计和艺术门类,要么可以经常使用,要么可以作为空间的长时间装饰品。

盛装舞步

盛装舞步本为马术比赛的项目,现在换以摩托车,增添了鲜艳的颜色,和机械美学。

如何让首饰与生活发生更多关联?除了主题,柴吉昌在首饰的造型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让其不被使用时,可以成为家庭环境的点缀品。

“希望人们把一件件充满意义和充满画面感的首饰悬挂墙上时,能够看到那个专属于自己生活的故事。”

柴吉昌

首饰设计师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珠宝设计专业主任

Q:你怎么看待基本功绘画?

A:基本功训练一定要重视,它非常重要。但是训练基本功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死板。我们想要训练的不是画那些石膏头像,而是最终帮助你表现出自己的心中所想。这时,哪怕潦草一点,哪怕简单一点,只要符合自己的创作意图,足够自己表达和记录就已经够了。所以对基本功这件事情,我认为既要重视,又不能太过偏重。

Q:对于品牌的未来发展,有什么规划?

A:目前而言,当代首饰一般都只能在美术馆、画廊之类的地方才能看到。但是一些其他行业公司会来邀约,做一些跨界合作。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状态:不产量化,但品牌也具有合作痕迹,有创新设计。这样,设计师不会疲于品牌运营,为了市场而舍弃、消弭自己的设计,品牌也不会没有市场前景。

小美人鱼的故事里,她接受了女巫的所有告诫。所以作品中的女巫只有嘴部分,因为吞下的魔药只是执念,那些告诫就是她终将面对的结局。

女巫

Q:所以你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A:一部分是出于这个原因。另外,我真的不想放弃手工制作首饰。其实只要我有时间,我就会自己动手,进行高级定制贵金属这部分的工作内容。比如《女巫》这件作品,我亲手雕刻了人脸。我觉得设计师应该尽量多地参与制作,因为定制其实是为设计师的整体服务付费,而不仅仅是画出一张图,接下来与工厂沟通就好。

Q:你的消费人群是怎样的?

A:他们懂得对生活自省,也有判断标准。我的作品,以材质来评判的话,价格是显而易见的。好在他们不是以此来进行评判。还有,我觉得佩戴者的出现,才是我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对这些首饰来说,有了我,即创作者,以及适合佩戴的人,它们才真正完整了。

征服者

设计师游历欧洲数国,雄伟的建筑历历在目。当年的强大帝国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艺术品。如今,它们代替了强大的军队,继续征服着世人。

Q: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你了解下来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就业情况如何?

A:我在讲台上一直讲一句话,就是高等教育不是来解决就业问题,从本科教育的学士学位,一直到后续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如此。我觉得接受高等教育,本身不是以此来解决某一专业的就业,而是要学会跨专业学习、工作改行之类都能胜任的能力。

设计师:讲述设计师的灵感、理念和故事。

创意志,聆听一人一种的有趣。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54期,转载请联系。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式风格

法国珠宝首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受到法国皇室的影响,法系的首饰宫廷感十足,优雅奢华的款式非常受人追捧,大颗粒的钻石与宝石的镶嵌更是体现了法国人骨子里的古典主义的浪漫情怀。历经了一次次时尚轮回的磨炼,法国珠宝终于俘虏了人们善变的心,最终成为了真正影响世界的法式风格。

意式风格

意大利首饰的传统工艺精髓有"织纹雕金""仿麻纹理"、"花边样式"、"丝绒效果"和"雕塑雕刻法",将这些工艺加入到金银饰品与珠宝中,首饰看起来格外的华丽。这种编织的方法,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才能达到效果,需要技艺精湛的工匠将金片雕刻的非常纤细,再用手工迅速的将纤细的金丝一根一根的编织起来。这种编织的方法创造出一种蕾丝效果,刀刀见真功。

意大利工艺的杰出代表品牌是布契拉提。

MODELLATO雕刻工艺

拉丝钻石排戒

中式风格

中国的首饰工艺原本是领先于世界任何国家的,但是随着传统工业的逐渐凋敝,很多首饰的工艺已经失传或被其他国家赶超,比如非常著名的点翠工艺,珐琅工艺。

现在的中国珠宝首饰工艺中,雕刻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利用宝石的个体特征,进行具体设计和雕刻,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宝石的价值。

自在佛身,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禅意。

踏雪寻梅的高僧,求悟又不愿悟。

印度风格

印度珠宝首饰风格通常含有浓烈的宗教意味和民族风格,而且不是以一件为单位,而是以一整个套系为基础。行走时满身的珠宝首饰叮当作响,形成了特有的印度风格。

日本风格

日本首饰讲究质地精良,匠人精神十足,而日本女性通常推崇温柔典雅的风格,所以日本的珠宝设计十分喜欢铂金、银和珍珠,在工艺上更喜欢纤细的造型。典型的日本珠宝首饰品牌为mikimoto,高桥吾郎。

不是每一片羽毛都叫高桥吾郎

韩式风格

韩国设计风格的首饰以甜美清新为主,而且不同于其他国家首饰的是,韩式风格首饰通常不选用价格较高的宝石钻石,而是是由价格较为低廉的铜铝合金做为主材料,配以人造珍珠、皮质等材料制作而成,因此价格十分亲民,是追求时尚潮流生活的大众消费品。

看了这么多风格的珠宝首饰,你最喜欢的是哪个风格呢?

论 玛 蒂 尔 德

在一间低矮的小阁楼上,一位容貌衰老的“劳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独自坐在窗前凝神遐思,她回想起十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回想起十年前那个给她带来深刻变化的舞会,回想起当年编织的梦的追求……想到此,她感慨万千,不能自已——

这位名叫玛蒂尔德的女子本来不应是城市平民的一员,她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完全可以象其他中产阶级妇女一样:嫁给一个同等地位的小职员,建立起温馨的小家庭,承担起社会赋予她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在玛蒂尔德成为路瓦载夫人后,她的人生之路仍按生活的逻辑自然向前延伸。

她婚后的生活就是如此:差强人意的住宅,“好香的肉汤”,有一个小女仆“替她做琐碎家事”;还有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因此,这位不需要任何劳作的**风采依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保养她那美丽的容貌、“粉嫩的手指”和作种种“狂乱的梦想”。

命运为她安排了这种舒适的生活,但她却对此毫不知足,不屑一顾,统统以“寒伧”、“穷酸”而鄙视之。

她凭什么不守本分、想入非非呢?

“她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这可不是每个女子都具备的条件。假若穿上一件漂亮的长衣裙,再戴上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出现于上流社会的喜庆宴会,足使那些自视为高贵无比的太太**们黯然失色!——夜会上动人的一幕证明玛蒂尔德对此有着充分的自信。

她又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教会女校是贵妇人的摇篮,它赋予玛蒂尔德以高雅的气质和温柔的性情,这位“天生聪明”的玛蒂尔德当初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学生。

更为糟糕的是,她竟然异常熟悉上流贵妇人的生活方式!与那位佛莱思节夫人——一位典型的贵妇人——的交往让玛蒂尔德得以亲眼目睹这些令人心动神摇的场面:宽敞的客厅,东方的帷幕,古式的壁衣,珍奇的古玩,粉红色的鲈鱼和松鸡的翅膀……还可以在幽静的厅堂里,带着迷人的微笑,“跟那些一般女人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玛蒂尔德的自身素质与上层贵妇人相比毫不逊色。她具备了跻身于贵族阶层的全部条件--家景的贫寒和地位的低微除外!因此,“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侈的生活”,并为此而“不断地感到苦恼”。

于是,悲剧发生了。

假若玛蒂尔德容貌平平,假若她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粗俗不堪,假若她没有交结"有钱的女朋友"而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一无所知,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玛蒂尔德将会安分守己地充当路瓦载夫人而毫无怨言。

假若玛蒂尔德出生高贵,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她将成为贵夫人中一朵鲜艳无比的花朵,交际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不是吗?那个难忘的星期一的夜晚,发生在教育部礼堂的动人一幕充分展现了她的无比魅力!

但这都仅仅是假设。现实是:她丢失了项链!当她正向理想王国迈进,似乎将要叩开大门之时,忽然跌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连原先中产阶级的地位都无法保全,而成为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可怜的玛蒂尔德当然无法预测未来的命运,可常识告诉她:丢失项链将是灾难的降临,在未来的岁月中必须为此付出及其沉重的代价!

夜会上,玛蒂尔德的迷人风采降服了所有的男宾,他们“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白领阶层!)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

多少年来朝思暮想、萦绕于怀的就在于此,还有什么比得到上层男子青睐,统统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更令人陶醉的吗?至于贵妇人的羡妒的目光则让其感奋不已!虚荣心得到极度满足的直接后果必然产生更为强烈的欲望,去寻找机会再显身手。无论如何,她已不可能回复到原先那种单调、寂寞和贫寒的“路瓦载夫人式”的生活。夜会的成功意味着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因此,夜会后的玛蒂尔德不可避免地命运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某位上层男子不顾世俗偏见,与她倾心相爱,娶其为妻;一是玛蒂尔德投入某个男人的怀抱,成为他的情妇,手中的玩物。

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已得到相当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确立导致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而中世纪以来温情脉脉的道德观念则已被铜锈蚀得面目全非,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成了彻头彻尾的童话。那些自视高贵的正人君子们极少有勇气或者说犯不着与传统观念决裂,联姻本身是一种巩固社会地位和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如果他尚不能将个人的前途置之度外的话,至于所谓的“爱情”生活则完全可以通过联姻之外的方法得以补偿。既然在婚前她无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婚后的路瓦载夫人——将永不可能成为豪门贵族家庭的女主人。

那么,“假若没有丢失项链”,答案不是显然的么?玛蒂尔德丢失了项链,但人性得以复归,客观上遏止了其在堕落的道路上的迅速下滑。从这个意义上讲,项链的丢失拯救了一个人的灵魂。于是,玛蒂尔德开始了真正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城市平民的生活。

这是一场人生的悲喜剧。

另一个极端亦会导致堕落。

在生活中不乏一些女子经受不住贫困和债务的重压而走向堕落,她们可以去偷、去抢、去骗、去卖身——只要玛蒂尔德愿意,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是她们的出身”。

我们来看看这对夫妇陷入什么样的困境:家中可怜的一点积蓄和丈夫继承的一笔遗产赔偿殆尽,外加一万八千法朗的可怕债务,还有不能如期偿还债务而面临破产或坐牢威胁的巨大精神压力--他们瘦弱的肩膀上承受得了这付重担吗?

然而,玛蒂尔德“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慨,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迎接十年艰苦生活的严峻考验!

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没有堕落而勇敢面对现实,接受生活的挑战呢?

在赔项链,还债务过程中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贯穿全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明显感到小职员的谨小慎微和诚实、天真的性格在玛蒂尔德身上是统一的--她毕竟有别于缺乏良好教育的下层平民和充满了虚伪、道德沦丧的资产阶级的。此外,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亦证明她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可是这并不是玛蒂尔德鼓起勇气承受十年艰苦生活磨难的根本原因。

我们还是来看看玛蒂尔德十年后的形象吧。当初引起她“狂乱的梦想”的所有资本--高雅、美丽和温柔荡然无存,“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此刻,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真正的“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既不是中产阶级的小家碧玉,也不是珠光宝气的贵妇人。

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对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热烈向往,这种至死不渝的努力追求在十年磨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即对这个夜会的美好的回忆:

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让人倾倒啊。

一夜风流,十年艰辛。值,还是不值?玛蒂尔德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个夜会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高潮,是她自身价值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体现,是她暗淡无光的人生经历中留下的光辉亮点。一生中能有那么一次就足够了,对这个夜会的永恒的回忆是这十年来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

她是一位虚荣心达到极点的女人!

小说的结尾是这篇精美作品中最精美的一笔。多少年来,多少人想把它作为另一故事的开端,写出一部“《项链》第二”。其实以我愚见,大可不必劳神。因为小说情节乃至女主人公的命运发展至此已达极限,并无太多的发挥余地。

但毕竟作者给我们留下了玩味的余地。

佛莱恩节夫人告知这挂项链的真正价值,就意味着玛蒂尔德一瞬间成为一个拥有三万六千法朗的“富婆”,她可以藉此舒舒服服地度过后半生,把十年来的巨大损失弥补回来,甚而至于可以在这个金钱万能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一位资产阶级妇女。

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寻找回来的,那就是昔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那份企求,那份梦想。从项链丢失的第一天起,玛蒂尔德就明确地意识到今生已与“高雅而奢华的生活”无缘,而此时的她更是面目全非,人老珠黄,已不可逆转地成为一个城市平民——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

十年来,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是为那个的成功的夜会所付出的代价,所谓“三万六千法朗”只是这一代价的“物化”而已,正因为一夜的风流是以十年艰辛和三万六千法朗为代价,才显得它的价值弥足珍贵。对夜会的美好回忆使其心理获得平衡,虚荣心得以满足,于是玛蒂尔德勇敢地承受所有的苦难。

要是玛蒂尔德终身不知那挂“精美的钻石项链”的真正的价值,那末她仍将“陶醉在幸福的云雾里”,内心异常充实地度过余生。

可是现在,无可追回的青春,一生孜孜以求的希望全部被一场误会所葬送,“栽”在一挂仅值五百法朗的赝品上,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铁的事实。玛蒂尔德要接受这一严峻的事实远比接受十年艰辛要痛苦得多。

“我可怜的玛蒂尔德,那挂项链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朗!……”佛莱思节夫人此话无异于在流血的伤口上放把盐,其效果却不逊于《祝福》中四婶的“你放着罢,祥林嫂!”玛蒂尔德很难因意外得到三万六千法朗而惊喜若狂——假若她果真会因此发狂的话,结局只有一个:精神的彻底崩溃。

尽管作者本人对产生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认识不足,而归结为偶而丢失项链之使然,尽管作者对女主人公抱有同情之心。但是,莫泊桑对她虚荣心的揭露是彻底的。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了许多中下层青年为改变命运而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性事件--当然并不是都遇上丢失项链之类倒霉事。德莱塞笔下的嘉罗琳·米贝(嘉莉妹妹)就没有丢失项链,于是她成了赫斯渥之流的情妇;而《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则已成功地获得一纸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但最后仍不容于贵族阶级而被推上断头台。我们来听听他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吧:

先生们,我没有这个荣幸属于你们的阶级,在你们眼里,我是一个反抗自己的卑贱命运的农民……有些人要用我来杀一儆百,使这样一种年轻人永远丧失勇气,他们出生一个卑贱的阶级里,可以说是受着贫困的煎熬,但是他们在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大胆地混入有钱人高傲地称为上流社会的圈子里。

这就是我的罪行。先生们,它将受到格外严厉的惩罚……

于连只有说对一半,社会对人性的扼杀是外在的因素,而资产阶级思想对他的毒害使其性格的扭曲则是真正的原因。如若不然,社会上不过少了一些正直、善良、勤劳的中下层人民,而多了一批奸诈卑劣的绅士和寡廉鲜耻的贵妇人而已。

一 《项链》的主题

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

这种看法的根据是,小说中尽管没有一句谴责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话,但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比如,开头写玛蒂尔德如何把大 资产者的奢华生活当理想,后来写她收到请帖后如何费尽心机抠出丈夫的积蓄,这一系列描写表现出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灵魂的庸俗鄙陋。另外,写玛蒂尔德的一个 晚上的满足带来十年的艰辛,这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惩罚。小说最后写到十年艰辛不过是为了一件赝品,这又是对她的辛辣的讽刺。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安于辛苦劳动而得以糊口的生活,看不起比自己更穷苦的人,一心想上 升为大资产者,而且希望走捷径,借侥幸的机会发迹,这是人的劣根性的表现。当然,只有少数小资产者获得了成功,而大多数小资产者在竞争中沦落到更加悲惨的 境地。《项链》嘲讽了阶级社会这种追求虚荣的可鄙风气,而且帮助我们去认识产生这种风气的社会原因。

另外一种看法是,作者无意对人物作明确的价值判断;他所感兴趣的,或者说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引起心灵震撼与深思的,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

这种看法的根据是,第一,在玛蒂尔德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何况“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忍受种种贫 困与丑陋,不能因此而指责她有虚荣心和追求享受的思想。在这指责背后隐藏着“安贫乐道”的价值标准,而这种将贫困道德化的价值观是十分可疑的。第二,作者 对一心追求享乐生活并没有批判,对以十年艰辛还清债务也没有赞颂,对二者没有做出明确的倾向性选择,只是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 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我们的看法是,《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 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 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

二 《项链》的精巧构思

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 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 运。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

《项链》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部长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 要时来运转,却又丢失项链。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小说开端,作者大 段大段介绍玛蒂尔德向往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就为下面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看来 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在借、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毫不在意, 这蕴藏着一个暗示,项链不是值钱的东西。小说最后点出项链是假的,读者想到上文的暗示,会恍然大悟。

三 《项链》的心理描写

《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 追求”,表现她希望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 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 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80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