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和日本人等东亚民族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观音菩萨(或称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一位美丽端庄,大慈大悲,已大神通普救一切众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间下垂,覆盖臀部和大腿,头戴冠冕,颈挂项圈,手套臂环、镯子等饰物的男神。
avalokita义“观”,svara义“音”(即祈祷者的声音),意即该菩萨时刻在观察人间一切众生的疾苦,听取其吁请,故汉文译作“观音”。但是,也有人认为,avalokita义为“观境”或“正觉”、“无上智慧”,isvara义为“进退无碍”、“一切自在”,义为该菩萨能够自由的达到无上智慧,故汉文译作“观自在”。据说,观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个男性神祗,于公元3至7世纪期间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大乘教派——所采用,和文殊菩萨一起,备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众视观音菩萨为彻底的慈悲怜悯之心的化身,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有关观音的一个传说云,他出于对天下一切众生的怜悯,故发重誓放弃成佛和达到最终寂灭,以便持续不断的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物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滞留在世上,自己却失去了最高佛果。不过他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难之事,大多频颂观音名号,以其脱离灾厄。“沙门”即是男性的佛教僧侣,可知印度的观音是为男相,其职能主要是已大慈悲救苦救难,地位与作用大致类似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眦湿奴。
在中国西藏的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为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作“持莲者”。这位慈悲之神控制着诸道轮回,其形象通常为11个头(分为三层)和8只手,并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混婆那样佩戴镯髅项链。
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状貌则迥然不同,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过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将观音描绘成女身。据云,妙庄王久无后嗣,50岁后仅得三女。但其小女儿妙善公主却颇具善根,不爱宫廷的荣华富贵,一心向往山家修行,志在超度众生。最后竟致断然拒绝了父王要她结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计罔效的情况下便下令处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剑砍到公主身上便断裂为二,矛刺上去也变得粉碎。后来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灵魂一入地狱,地狱立即化作天堂。冥国之君阎罗为了保全地狱,只得将她送回人世。于是,妙善公主转世在普陀山的一朵莲花上,并在那里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难,妙庄往因其恶业而遭到恶报。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药无效。唯一的药方是:别人自愿献出一手、一眼,合成药膏。但是无人肯作这类牺牲,即使他的长、次二女亦然如此。于是,妙善公主遂发大慈大悲之心,舍身献出一手一眼,治愈了父亲的病疾。妙庄王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造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迹。妙庄王的原话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却被误听成“千手千眼”,从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也就出现了后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称呼。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既然观音在印度及我国藏传佛教中是作男像,那为什么在我国汉族及日本等东亚地区又尊观音位女相呢?有人认为在8世纪前后,唐朝吴道子等画家笔下的观音像垂珠带钏,显出女相,也有人认为中国人深具爱心迫切需要一位慈善、怜爱万众的女相观音,才逐步创造了女性观音的博爱形象;也有人认为唐朝初期,传入大唐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人,而视观音为女神,为“东方的玛利亚”。这些说法各持一端,各陈力具,但又无法派出异论,独树己说。
金玉良斋经销批发的金镶玉、吊坠、纯天然缅甸玉髓吊坠等畅销消费者市场,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深圳金玉良斋的金镶玉品种齐全、价格合理。金玉良斋实力雄厚,重信用、守合同、保证产品质量,以多品种经营特色和薄利多销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以主打 金镶玉吊坠:观音、佛公、关公、生肖、福瓜、叶子、儿童锁等饰品,在产品款式上不断研发创新,在工艺上精艺求精,以质量稳定,价格优势,赢得一批客户的长期指定供货商。
浙江舟山的观音更有名一些。我们说的南海观音一般都是指浙江舟山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顶现弥陀,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字。南海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这座南海观音铜像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扩展资料:
建造历史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2012年刘大为先生依据其1995年主创作的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为原型,等比例缩放,并再次进行艺术创作,使《普陀山南海观音金造像》收藏版更适于个人收藏、供奉。
就叫六臂观音,属于藏密体系,不过一般六臂比较少见,常见的是四臂观音,十一面观音,汉传常见的是千手千眼观音。
四臂观音舆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
每一庄严皆有所表:一头表通达法性,四臂表四无量心,身白色表自性清净无垢,不住生死,手印表不住涅盘。又中央二手合掌于胸前,表智慧与方便合一双运,另右手持水晶念珠,表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出脱轮回,左手持莲花,表清净无恼。
寂静像的四臂观音像造型优美,他一头四臂,身色洁白如月,黑发结顶髻,头戴花蔓宝冠,以阿弥陀佛为顶严,着大环耳饰、项饰、胸饰、手镯、脚钏等珠宝八饰,面相丰满,柳叶细眉微微弯曲,双目微闭,自然下视,小口紧闭,表情呈慈悲像。主臂两手于胸前结合掌印,捧摩尼宝珠;另外两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拈八瓣白莲花,以菩萨慧眼凝视众生,凡被其观者尽得解脱。观音身着天衣,全身用花蔓装饰,左肩穿戴有动物的皮毛(母鹿的皮毛),象征伟大的慈心与悲心,也象征永远不再落入三界轮回之中,并且不进入个人解脱的涅盘。
四臂观音是藏传佛教崇奉的重要神祗,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有着极其殊胜的崇高地位。藏族人民深信,雪域之地之所以能够得到教化,逐步开创文明,和观世音菩萨的化现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视其为守护神。
四臂观音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雪域三怙主)、“事部三怙主”,分别代表“伏恶、慈悲、智慧”三种特质,故称“悲智力三部主”,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在藏传佛教艺术品中,四臂观音是广泛采用的佛神题材。
藏传佛教的唐卡中的各种象征手法不是佛学概念的简单转移和翻译,而是有着审美的实质和内涵。它以象征手法为其观者理念上的审美提供着“照明”、“注解”作用,使理念形象化,深浅显化,以意示、寓意、比喻、假借等通俗的艺术手法直接贯通审美。
象征性体现在主题画旨图式、内容、语汇、技巧等各层面上。在四臂观音唐卡中,观音的相貌特征、动作姿态及庄严持物在藏传佛教中都各具深意。
四臂观音的造像特征
在藏传佛教的唐卡、壁画和雕塑中,雪域怙主四臂观音的典型造像通常有为静相。静相四臂观音的造像十分曼妙优美,祥和端庄。观音一面四臂,头戴五佛冠,双足结金刚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身发极大五彩光,明朗照耀。
在唐卡中,静相的四臂观音一般都全身洁白如皓月,黑发结髻于顶,头顶上以至尊无上的导师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为顶严。观音身上的佩饰繁多,有耳环、项饰、胸饰、手镯、脚钏等珠宝八饰。
第一双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拈一茎八瓣莲花与耳际平齐。第二双手当胸合掌,捧摩尼宝珠。观音双目微闭,小口紧抿,寂静含笑,以菩萨慧眼凝视着有情众生,透着一股慈悲之气。
观音菩萨头上披着的不是布而是巾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
古代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之时戴一种用丝织品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就是巾帼,巾帼上经常点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作的珍贵首饰。因为巾帼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所以后来便将女英雄成为“巾帼英雄”,又将“巾帼”作为对妇女的尊称。
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三国志·魏志》记载,诸葛亮出斜谷,屡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都坚守不出。诸葛亮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便只好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服饰,讽刺司马懿妇人之态,不是个男人,不敢出来一战,以发泄心中的愤懑,“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巾帼也分很多种等级种类,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了戴巾帼的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翦牦蔮,簪珥。……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称:“按蔮即帼也,若今假髻,用铁丝为圈,外编以发。”看来巾帼也是一种类似假发的发饰。《后汉书》记载的两种巾帼翦牦蔮、绀缯蔮和剪耄帼、绀缯帼一样,只是翦牦蔮所用不是马尾,而是牦牛身上黑褐色的长毛织成的织物。缯是丝帛。可见,用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的巾帼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等级。
这种巾帼经历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代还在使用,这就体现在了观音菩萨头上所戴发饰。观音菩萨在唐代以前都是男像,长安千福寺落成后,杨贵妃的姐姐秦国夫人请吴道子以她为模特画一幅画,送到千福寺当做观音菩萨像供奉。吴道子想起《华严经》中有一句“勇猛丈夫观自在”,所以他就画了一幅男性菩萨像,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秦国夫人见此大怒,像唐玄宗告状,玄宗下旨要处罚吴道子,幸好道宣和尚为吴道子解围:“菩萨本无所谓男女,佛经有言,菩萨有三十三化身,普度众生时,能随机应变,所以才被称为神仙。”玄宗这才放过了吴道子。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在唐代,女性观音菩萨的形象还并没有普及开来。
后来,在佛教本土化的过程中,渐渐女性化,原先印度佛教中赤裸上身的男性观音菩萨渐渐被本土的披云肩、戴巾帼的女性菩萨所代替。
到了宋元时期,观音菩萨头部戴巾帼的形象颇为普遍,头戴巾帼、衣着简朴,没有印度佛教中的璎珞装饰的观音菩萨,俨然变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年妇女,陈静、安详、慈悲。这种装饰也贴近佛教经书中的“白衣大士”的形象,佛经中,观音菩萨起初被如来点化到普陀洛伽山时,即衣着素白,所以有“白衣大士”的名称。
原因
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最要紧的是平安。观音可保平安,同时人们也希望在其保护下,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建康、万事如意。玉文化中的观音是经过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提炼以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与道教中的王母娘娘融合所形成当前我们所见到的女身形态。佛也就是弥勒佛--未来之佛,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以祈盼美好的明天
男人多戴观音,是让男人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观音一样的慈悲与柔和,自然就得观音保佑平安如意。女士多戴弥勒,是让女人少一些嫉妒和小心眼,少说点是非,多一些宽容,要象弥勒菩萨一样肚量广大,自然得到菩萨保佑快乐自在。
总的来说,男戴观音女戴佛也就是男女互补的意思,男人可以吸取一些女性的优点来弥补男性的缺点,而女性则可以吸取男性的一些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一种说法,说“观音”谐音“官印”,希望男孩子长大后可以当上大官;而“佛”则被人们认为是有福气,就希望女孩子长大后,可以找个好人家嫁了,一辈子都很有福气。
观音和佛都是来源于印度佛教。观音,又名观世音,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故其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后来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观音在印度佛教中是男身的,大约在魏晋时期传入中国时,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如梵僧观音形象。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中,观音也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但到后来,逐渐被演化为女性形象。这主要是在中国民间流传的观音,已经不是纯粹的佛教观音菩萨了,而是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把佛教观音菩萨与道教的王母娘娘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尤其是唐朝武则天的掌权以后,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给观音逐渐融入了母性慈爱的一面,使之逐渐演变为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形象,如水月观音形象。在中国也流传有观音为妙善公主之说。因此,当前在中国观音主要是以女性形象出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易经中,十分强调阴阳平衡。既然有了信奉的女性的观音,必然要有一个信奉的男身的神来与之相对应,在佛教中也是非佛莫属了!因此选择了以乐呵呵的弥勒佛为形象。“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而当前的笑口弥勒佛形象,其实也不是印度佛教中的“弥勒佛”,而是在中国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背一布袋,故也被称为“布袋和尚”。
在玉石佩戴中“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观念,首要的是与我国道教和易经中推崇德阴阳平衡息息相关。男性属阳,女性属阴;相反,观音为女性属阴,佛为男性属阳,故“男戴观音女戴佛”可以使佩带者身体阴阳搭配,达到阴阳的平衡的效果。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点看来,阴阳之道就是宇宙万物的化生之道,阴阳流转、阴阳交感就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内在机制。因此,不管是修生还是养性,都需要达到阴阳的平衡,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请不到自己适合的观音或者佛,可以临时代本命佛,因为本命佛都是男士,所以男性带,会出现两阳相克。我国道教和易经中推崇德阴阳平衡息息相关,一般认为男士带影子石、红竹石材质的为佳。女士带云海石、橘子石材质的为佳。
男子以事业为重,情绪受外界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性情比较反复。观音心性温和、仪态端庄,男子佩戴观音,增加了一份平和,一份稳重,以助事业一臂之力;同时,“观音”的谐音为“官印”,这与中国传统的“封侯挂印”、“升官发财”思想相对应,也是人们对事业前程的蒸蒸日上、飞黄腾达的良好期望。
女子以家庭为重,以母亲的形象成为一家之主,是整个家庭的象征。弥勒佛头圆、肚圆、身子圆,慈悲为怀、笑口常开、一团和气、乐观向上。女性佩戴玉佛,充分体现了母亲的慈爱,以及对整个家庭的和和美美、圆圆满满、欢欢喜喜的良好期望;同时也能象大肚佛一样的肚量,能够容纳家庭生活繁琐之事,对待生活笑口常开,和气生财,所谓的“家和万事兴”。在玉雕中有“五子闹弥勒”的造型,也是充分体现了合家欢乐的景象。而佛的谐音也就是“福”,戴佛也就是“代代有福”,能够保佑自己、家人和子孙和谐美满、富贵相安。
由此可见,“男戴观音女戴佛”是中国传统玉石文化对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理解与升华。当然,不论观音还是佛,都是能够帮助人们普渡众生、祛灾祈福、避邪消灾、逢凶化吉、永保平安的守护神。因此,玉佩当中观音和佛的佩戴,大家并不一定要完全遵守“男戴观音女戴佛”这一说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缘分来选择佩戴。当前男的佩戴佛,女的佩戴观音的人也有不少,只要自己感觉好,其实都一样。
“男戴观音女戴佛”实际上是民间的一种祈愿,一种民间的风俗。 “男戴观音”,主要是因为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并且男子往往性格较为暴躁,而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都是女身,是慈悲柔和的象征,“男戴观音”则是希望男子能够柔和。 “女戴佛”,“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陀释迦牟尼,而是弥勒菩萨,并且是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因为古人认为女人比较小心眼,而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是笑脸大肚,寓意快乐有度量,因此“女戴佛”则是希望女人能够多一些平心静气,豁达心胸。又解:男戴观音,女戴佛,念白了就是:男带官印,女带福。男的官运亨通,自然前途无量,女的福如东海,自然衣食无忧。
1、中国自古就有谐音文化,“观音”与“官运”谐音,很多的男士都追求事业上的加官进爵,因此男士佩戴观音则会使自己在官场上的道路比较好走,同时也有贵人相助。
2、观音是男身女像,一直以来都是柔和、慈祥的代表,而男子的脾气大多暴躁,用柔和的观音给男士佩戴也是想让观音的脾性感染到男士,在为人处世方面都能柔和对待,因此,男士佩戴观音就有内心祥和的美好寓意。
3、观音在佛教文化中一直都拥有强大法力,并且一些恶鬼邪祟也不敢近身,这对于常年在外奔波的男士来说,平安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男士佩戴观音则是希望观音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4、观音自古以来就是庇护世人的救世主,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可以就救人与水火,也可以护人远离苦难,让人事事顺心如意,能够保佑自己事事如意的观音自然适合男士佩戴,看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会说男戴观音其实是受到观音的寓意的影响了吧,关于观音的寓意是什么就先和大家聊到这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珠宝玉石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玉雕名家知乎号,玉雕名家有最全面和最丰富的知识在等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