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之林】‖《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

【文海之林】‖《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第1张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崛起过程中的种种横断面。这部不到十万字的中长篇小说情节简单,跨越的时间比较短,主要人物也相对集中,但里面包含了很多的隐喻和大量的内涵,这是其他小说所未能及的。

小说于1925年一经发表,就大获成功,成为爵士时代的文学经典。因为它不仅具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更是对“咆哮的二十年代”进行了深刻揭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杰伊·盖茨比是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他所想要的是与他一生的爱人黛西在一起。但黛西已和百万富翁汤姆结婚。

汤姆有一个情人茉特尔。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黛西意外地将茉特尔辗死。为了保护黛西,盖茨比说是他驾的车。结果盖茨比被茉特尔的丈夫枪杀。小说华丽地上演了一阕“爵士时代”的挽歌,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黛西对于盖茨比来讲,是真爱、完美的象征,是其美国梦的化身。“当黛西洁白的脸贴近他自己的脸时,他的心越跳越快。他知道他一跟这个姑娘亲吻,……她就像一朵鲜花一样为他开放,于是这个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虽然黛西已嫁他人,盖茨比仍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赚钱,就可以和汤姆竞争,赢回黛西的芳心。

然而,盖茨比这一美国梦,完全是被自己理想化了的。浅薄的黛西根本就是一个虚伪、世俗而又贪恋钱财的女人。盖茨比最大的不幸在于,他将自己的梦想错误地寄托在这样的女人身上,并且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黛西漂亮的外表下,充满自私、残忍和无情。和她的丈夫一样虚荣,黛酉唯钱是图,甚至连“她的声音都充满金钱的味道”。

当心慌意乱的黛西开着盖茨比的车失误撞死茉特尔后,为了逃避责任和刑法,她和丈夫密谋,将全部罪责都推到盖茨比身上。可怜盖茨比至此还一心为黛西着想,甘愿为她替死。然而,盖茨比死后,毫无愧疚之心的黛西非但没有参加他的葬礼,反而和丈夫悄悄搬走了,从此杳无音讯。

从这一层面,盖茨比可被视为对过去执著的追求者。少年时期,和黛西在路易斯维尔的美好时光,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所有的努力就是想回到过去,一个美化了的过去,通过现在拥有的钱财,赢得黛西,重新过上曾经幸福的生活。这只是幻想而已,盖茨比没有意识到,在这个道德精神荒原上,自己的愿望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当他倾注在黛西身上的梦想破灭的时候,他唯一能面对的就是死亡。

尼克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作家,作为“美国梦”的又一代表,他见证了盖茨比梦幻破灭的全过程。这个由美国西部来到东部,最后又回到西部的年轻人,在这个浮华社会,目睹了太多的谎言与虚伪,以及肮脏不堪、污浊不清、虚无缥缈的爱情,可以说他对这个世界备感厌恶。

对他而言写作是最好的一种倾诉,于是他付诸笔端,将他知道的一切有关盖茨比的故事写了下来。

在尼克心中,盖茨比为了爱情矢志不渝,已成为他心中最为尊敬与伟大的人物。小说最后,当尼克再次步入盖茨比以前所住的豪宅,眼前的所有已物是人非,这一切让他怅然若失。

但尼克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梦”一成为作家,这一个“梦”虽没有万贯家财,却也是“美国梦”的实现。尼克代表的是另一个悲剧人物,他目睹着自己所希望的美好结局毁于一旦,却又无能为力。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尼克本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激情的人,因为他无力改变这一切,而变成了一个对感情绝望、看不到未来的人,也是见证整个梦想破灭的人。

小说中的汤姆出身于富贵家族,其本人有极浓厚的血统自豪感,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本质取决于种族,这点无论从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还是和盖茨比的对白中我们都可体会到。尽管黛西对他而言很重要,但这种富人总有些风流韵事,他和修车老板的老婆有私情,最后他的情妇被车轧死。

他透露出的那种极度伤心而又不敢表现出来的状态,也证明了他善良的一面,不敢表现出来只是为了捍卫他的荣誉,他所谓的血统骄傲。

小说中,汤姆指出盖茨比的钱来路不正之后,阐述了一段关于旧式贵族永远高于暴发户新贵的观点,指出贵族的高贵是在血液里的,出身贫寒之人不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这个差距。综其所述,汤姆是一个自大的种族主义者,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面子和荣誉不择手段的人。

读完这部小说,更让我心里起伏不定的不是盖茨比,而是这部书的作者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好多人会以为他就是书中的叙述者作家尼克,其实不然,他就是书中的盖茨比。

他与他的妻子泽尔达刚认识时,泽尔达是一位富家**,而那时的菲茨杰拉德和那个战争时的盖茨比一样,是一个无名小卒。可惜这位富家**性情乖张,贪慕名利,他知道要想娶到泽尔达唯有笔耕不辍地写书,直到他的《天堂这边》大获成功,在美国成了畅销小说,泽尔达才答应了菲茨杰拉德的求婚。

可他这位爱讲排场、骄奢无度的妻子成就了他的同时也毁灭了他,他们成为社交圈里最登对的一双璧人,笙歌达旦,沉浸在文学带来的名誉里挥霍无度。入不敷出的生活逼得他在后期不得不为好莱坞写剧本谋生,而他的妻子泽尔达因为精神分裂被菲茨杰拉德送到精神病院治疗。

最终,在一个圣诞节前的黎明,年仅44岁的菲茨杰拉德因为心脏病突发,猝死在了洛杉矶一位朋友的公寓里,就这样结束了一生。而他的妻子在他死后第八年的一天,精神病院失火,她站在楼顶直到被大火吞没。

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就如同他笔下的盖茨比一样精彩,菲茨杰拉德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所以在他笔下,再繁盛的场景也能感受到悲凉的温柔。

盖茨比预示着他的将来,而这部小说更是预示了美国即将到来的经济大萧条。因为他就是他笔下的盖茨比,他的才气更让人折服,他的爱情更有魅力,他的结局也更让人感叹,他和他妻子的一生如同烟花般绚丽!

专题 文海之林

3个。

1、在级差资源中是增强还是降低,这些不仅可以反映说话者对人物事件态度的强烈程度而且可以揭示人物的心理特征。

2、态度资源和级差资源的使用要大于介入资源的使用。

3、评价性资源运用的多少,在态度资源里运用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在参与资源里是封闭性的还是开放性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纸醉金迷的“美国梦”,结果都是一样的—七彩的泡沫终究还是破了。

记得当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制作方曾经表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最好要忘掉任何原著里的内容。自然,要是对原著印象深刻,那么**《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对原著诠释地最好的便是—视觉。盖茨比别墅华贵的装饰、参加晚宴客人们奢华的衣服众望所归,《了不起的盖茨比》斩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饰设计(而作为男主角的莱昂纳多在当时还在奥斯卡路上长跑)。

在我看来,《了不起的盖茨比》表面上看上去,是在说伪装了一辈子的盖茨比,为了追求千金黛西,最终被揭穿了虚伪面具的故事。但《了不起的盖茨比》它真正抨击的还是“美国梦”。所以作为故事主人公的盖茨比结局当然是悲惨的,他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心中念着的还是那一束绿光—黛西。

不得不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男主角盖茨比的饰演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下简直小李子)的表现。在**里,盖茨比从最开始的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再到最后的狰狞、咆哮,小李子的演技可以说是大开大合,张弛有度。记得当初有个记者问过小李子,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最让你失望的事情是什么?小李子表示,最失望的事情?当然是我没拿到奥斯卡影帝啊!

在配乐《Young And Beautiful》响起时,观众们不禁会去想,这个年轻的小伙就这样走了吗?他曾经是那么疯狂、那么潇洒。是啊,就和在20年代的美国一样,美国在当时也仿佛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年轻,不羁,可是太过狂妄!泡影终将只会是泡影。

强烈推荐亲自去看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是**还是原著都够让你理解小李子在**海报上的微笑。

  摘 要:菲茨杰拉德在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借助象征手法,以传奇般的故事对美国社会进行了严肃批判。象征为小说涂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并且引领读者对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金钱衡量一切的美国社会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细读,和对具有象征意义色彩的分析,揭示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

国的失望,及对于失去传统价值观的忧患与悲哀。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象征 色彩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坛上的杰出作家。作为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言人和迷茫的一代的一员,菲茨杰拉德在作品勾勒出“历史上最伟大、最纵乐的排场”,同时,又看到了这个时代背后“一切神明统统死去,一切仗都已打完,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换言之,就是在一战后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和人们失去传统价值观后的幻灭感。

他的代表作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于一九二五年问世,曾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并受到一些著名作家和文学家的高度赞扬。在这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笔刻画出了爵士时代的芸芸众生相。特别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超出了爱情故事的局限,而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及爵士时代光环掩盖下的人们的道德沦丧和失去一贯信仰后希望的幻灭。南帆在他的《小说的象征模式》一文中说,“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析理或情感。”这种象征手法在小说中贯穿始终,起了点明主题、升华主题的作用,并使某些貌似平凡的细节变得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菲茨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各种颜色的象征手法作了生动的运用。这些颜色蕴含着丰富且意味深远的象征意义。本文将该小说中所采用的色彩象征手法作简明扼要的分析,以探索其象征意义。

1、白色的象征意义――纯洁、空虚

小说中白色的含义对人物塑造与加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菲茨杰拉德对黛西使用白色,她穿着白色的衣裙,回忆着她“白色的少女时代”。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它将黛西塑造成一个存在于盖茨比梦中“可望而不及的,具有魔力的公主”,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纯洁理想和目标。

然而白色在象征着天真和纯洁的同时,也有着完全相反的象征意义。因为白色和其他颜色相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颜色,没有内容,缺乏内在实质的虚空便是黛西的基本特征。空虚的黛西整天不知道“到底做什么好呢”生活忽东忽西,行踪不定。“外表可爱娇媚,浪漫却有寄生性,且情感冷漠。”尼克对她的理解是“这类人一有机会便退缩回去,重新回到金钱堆里,过起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他们毁坏的一切都要留给别人去清理。”盖茨比的悲剧意义在于他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这位虚空的不负责的缺乏道德的躯体之上,他的理想主义就像是那飘舞的白纱一样,尽管纯洁美丽,但本质是空洞、不切合实际、虚无飘渺的。

2、蓝色的象征意义――忧郁、纯洁、平静、信念

“蓝色”在英语里有“忧郁、沮丧”的意思。作者使用象征忧伤和平静的蓝色,与**代表的喧嚣形成对照,表明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浮华、追求物质享受以及拜金主义所持的批评态度。“灰谷”上空那幅巨大的广告牌上T・J・艾克伯格医生的那双巨大的眼睛是蓝色的。这双蓝色的忧郁的巨大的眼睛望着“灰谷”,也望着人间的男男女女、纷纷扰扰。关于这双眼睛的象征意义,作者在第八章中已揭示出来。乔治・威尔逊对麦克里斯谈到他妻子的欺骗时说,她可以骗过他,可她骗不了上帝,上帝知道她作的一切。麦克里斯吃惊地注意到,说这话时,威尔逊在看着那幅巨幅广告牌上艾克伯格医生的眼睛。上帝看见了一切,他知道一切:他知道盖茨比的梦想注定会破灭,他知道威尔逊一家的悲剧,他知道汤姆和黛西的冷酷无情和人们无止境追求享乐的无意义。作者设计了巨幅广告牌上一位医生的巨大的蓝色的眼睛注视人间这个细节,表明了他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和观念的批评态度。

3、**――嘈杂、喧嚣、俗气、金钱

**是金子的颜色,给人的印象是金钱、嘈杂、和世俗。关于**,特别是金**与金钱的联系,在这篇小说中比比皆是。作为财富的象征,金**在盖茨比身上反复出现,揭示了主人公俗不可耐夸耀财富的虚荣心。在盖茨比的盛大宴会上,乐队演奏的是一种叫做“**鸡尾酒会音乐”的音乐,那是一种喧闹、嘈杂、肤浅、没有品味的音乐,在20年代的美国非常风靡,体现了当时人人追求享乐、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宴会上,盖茨比时刻不忘传递财富的信息,他穿着白色的西服,银色的衬衣,系着金色的领带。他的华丽昂贵的汽车是浅**的。在尼克家与黛西约会时,他戴着金色领带,甚至给她展示一把金梳子。这明确地表示了盖茨比大胆追求享乐和对金钱的崇拜。后来,这辆**汽车压死了威尔逊太太,也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被杀。作者似乎在暗示,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和无休止的追求是导致盖茨比死亡的原因之一。总之,作品中多次使用代表金钱、嘈杂和世俗的**,来表现那个时代的喧嚣、浮噪和人们对金钱的崇拜。

综上所述,菲茨杰拉德匠心独运,用象征手法很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命运。他使用的象征有效地传达了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辛・刘易斯在《意象的定式》一文中说:一首诗中的意象就像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镜子就从各种角度反映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但它们不是一般的镜子,而具有惊人的魔力:它们不仅仅反映主题,而且赋予主题以生命和外形,它们足以使精神形象可见。诗歌中的意象如此,小说中的意象也如此。《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生动意象,正像一面面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从各种角度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并赋予主题以具体形象,令读者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Ian Ousby,50 American Novels,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1981,p206、p218.

[2]董衡龚,等.现代美国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27.

[3]吴亮,章平,宗仁.象征主义小说.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4]张瑞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义.外国文学研究,1999,(2).

[5]Stanley Cooperman,F・Scott Fitzerald’s The Great Gatsby.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6: 116.

[6]余苏凌.略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国外文学(季刊),1999,(1).

[7]汪耀进.意象批评.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96.□

关于作者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全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1896年生于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高中毕业以后考上名校普林斯顿。他凭借处女作小说《人间天堂》一夜成名,紧接着便在1925年推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试图成就一部旷世巨作。评论界反响很好,但是销量不尽如人意,此事给他此后的文学生涯蒙上了阴影。1940年,菲茨杰拉德死于心脏病,年仅四十四岁。菲茨杰拉德不会想到,在他去世之后的五六十年里,他本人及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声誉反而越来越高,成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页。

关于本书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名叫尼克的年轻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明尼苏达到纽约学习债券生意。他的邻居盖茨比是一个神秘的大富豪,每天都在开奢华的派对。关于他的出身经历,人们众说纷纭。尼克逐渐了解到,盖茨比做这些事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黄金宫殿,好跟对岸的心上人黛西重温旧梦。黛西和她的丈夫汤姆混迹于上流社会,是所谓“老钱”的代表。作为新贵暴发户,盖茨比没有意识到,无论他多么努力仿效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一旦威胁到“老钱”的地位,就会被无情抛弃,甚至推入深渊。小说在一场骇人听闻的车祸之后急转直下,在阴差阳错中盖茨比惨遭枪杀,他的个人奋斗和他崇尚的美国梦,都在一夜之间颓然幻灭。

核心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的英语小说。它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精致标本,其内容和风格与其所处的爵士时代密切相关。人们普遍认为,给这个时代命名并且下了精准定义的,就是菲茨杰拉德本人和他的作品。爵士时代的所有重要的关键词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全面深入的展示,比如金钱、汽车、禁酒令和飞女郎。对于老钱与新钱的关系,对于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揭示和刻画都达到了极致,是同类题材中当之无愧的翘楚。同样地,这部小说在技术上也臻于完美,无论在文本密度还是叙事方式的先锋性上,都对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的英语小说

这本书译成中文以后只有10万字。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小长篇”,却在权威媒体评选的二十世纪最佳英语小说中名列前茅:无论是在读者票选还是专家推选的名单上,《了不起的盖茨比》都高居第二。考虑到专家和读者评出的第一各不相同,所以综合地看,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的英语小说,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但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的经历,却称得上跌宕起伏。

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的人生一直是醉生梦死与极度焦虑交替进行,四十四岁就死于心脏病。作为一部曾经叫好不叫座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历经文学批评潮流的几番更替,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学术界的影响力自上而下渐渐渗透,小说被不断重版,一代又一代读者积累的阅读经验延伸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二、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是爵士时代的精美标本

离开时代背景,你根本没办法谈论《了不起的盖茨比》,因为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称为“爵士时代”的,正是菲茨杰拉德本人。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精美标本。那个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被两种情绪同时冲击:一方面,战争留下的创伤和颓废还来不及消化;另一方面,经济复苏的速度大大超过预期,金融市场的迅速膨胀催生了五光十色的消费欲望。爵士时代的所有重要的关键词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全面深入的展示,这些关键词包括:金钱、汽车、禁酒令和飞女郎。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名叫尼克的年轻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从闭塞的中西部到已经逐渐成为金融高地的东部来学习债券生意,他显然是踩准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尼克在纽约上班,房子租在纽约附近的长岛西卵区。那里集中了很多到特大城市来寻找机遇的新移民。他们就算发了点财,也只是刚刚入门,还来不及建立深厚的社会关系,更没有所谓优雅从容的生活方式和家族名望作为后盾,这类人被统称为“新钱”。而尼克本人在“新钱”和“老钱”之间寻找生存空间,他是在“找钱”,目标是成为“新钱”的潜在候选人。

西卵对岸的东卵地区是标准的上流社会聚居地,满地都是“老钱”。东卵有尼克的亲戚,表妹黛西和妹夫汤姆。尼克刚刚站稳脚跟,就到黛西家攀亲戚。我们跟着尼克的视线,看到黛西的丈夫汤姆是多么有钱,同时看出这一家的气氛非常古怪。表妹黛西过得并不开心,她和她的女儿就像一座黄金宫殿里的精致玩偶。

西卵与东卵之外,小说里还有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地方叫灰烬堆,那是西卵与纽约之间的一片灰色的工业垃圾场。那里生活着一批绝望的底层人士,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牺牲品。汽车店老板威尔逊就是这样一种人,而汤姆甚至连他都不放过——他以卖二手车给威尔逊为诱饵,钓钩早就咬住了威尔逊那位丰满漂亮、头脑简单、举止放荡的老婆。

小说里“新钱”阶层的代表当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盖茨比,他就住在尼克隔壁,几乎夜夜笙歌。最终尼克也收到了他的邀请函,于是穿过草地到隔壁赴宴。等他们俩渐渐熟悉以后,尼克才知道盖茨比做这些事情的真实目的:原来,盖茨比早在大战开始之前就认识黛西,而且两情相悦,但是等他入伍参战以后,黛西就嫁给了大富豪汤姆。如今盖茨比发了财,就干脆买下黛西家对岸的房子,所有的奢华场面都是替她准备的。他知道尼克和黛西的亲戚关系,希望通过尼克牵线,与黛西相逢。

盖茨比没有意识到,无论他多么努力仿效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一旦威胁到“老钱”们的地位,就会被无情抛弃,甚至推入深渊。小说在一场骇人听闻的车祸之后急转直下,在阴差阳错中盖茨比惨遭枪杀。至此,尼克对富豪阶层崩坏的道德彻底失望,同时,他也明白:梦想的时代已经终结,无论是盖茨比心里的那点光,还是他所追求的“美国梦”,都已经一去不返。

四、就技术而言,《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什么会在文学界得到如此崇高的评价,原因很多,这里只列三条:

1文本密度大

整整一个时代的各种人物、各种鲜明的符号和隐喻,都被装进区区10万字的篇幅,所有的元素都被天衣无缝地编织进一个颇有古典悲剧意味的故事结构里,但编织的方式又极具现代感。小说里对话的情感饱和度完全可以跟舞台剧媲美,推进速度之快、视角转换之敏捷,却又是高度影像化的——这就跟十九世纪的古典小说有明显的区别。再细细探究小说的文字,你又会觉得,小说的每一句都是手法最老练、想象最惊人的叙事诗。用菲茨杰拉德的话说,这是一部有“自觉美学追求”的作品。

2叙事方式具有先锋性

《了不起的盖茨比》摒弃十九世纪惯用的全知全能视角,它引导读者始终跟着尼克受到一定限制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观察盖茨比,这一点贯彻得十分彻底。作为二十世纪初的作家,能扔下现实主义文学的黄金法则另起炉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看到,盖茨比的形象自始至终都像是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每个读者对于他的真实身份、经历以及心理轨迹都可以保有自己的想象。这种有意识的留白,微妙的不确定性,恰恰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3最后一点取决于作者的个人特质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既能激烈地投入,又能冷静地抽离,这种态度最终决定了小说独一无二的魅力。我们前面讲过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生活经历,讲过他毕生对于财富和奢华生活的矛盾态度。他的朋友、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说,菲茨杰拉德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沉迷在豪宅中的派对,不醉不归;而他的另一半,却冷冷地站在窗外,派对背后所有的幻灭与失落,他都能算得仔仔细细。唯有如此分裂的态度,才有可能写得出这样的作品。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也说过相似的话。他说,哪怕在最风光的时候,菲茨杰拉德也有能力感到幸福的核心里已经产生巨大的缝隙,他能听到幸福深处裂开的声音。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后,美国很快迎来噩梦一样的经济大萧条。我们回过头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确实弥漫着悲剧的前兆,菲茨杰拉德确实最先听到,在全社会的“幸福深处”,有吱吱嘎嘎开裂的声音。

金句

1 甚至,在遥远的日本,有一个文学青年把他视为毕生的偶像。这个文学青年后来也成了闻名世界的小说家,一直把菲茨杰拉德看作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看他的作品有时会叹息,有时又全身紧张。这个文学青年的名字叫村上春树。

2 离开时代背景,你根本没办法谈论这部作品,因为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称为“爵士时代”的,正是菲茨杰拉德本人。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精美标本。

3 她们都面临同样的困境:飞女郎的自由不羁往往只是表象。消费标签是最容易贴的,但能与这种叛逆形象匹配的财务自由和独立地位,却常常遥不可及。

4 整整一个时代的各种人物、各种鲜明的符号和隐喻,都给装进区区10万字的篇幅,所有的元素都给天衣无缝地编织进一个颇有古典悲剧意味的故事结构里,但编织的方式又极具现代感。小说里对话的情感饱和度完全可以跟舞台剧媲美,推进速度之快、视角转换之敏捷,却又是高度影像化的——这就跟十九世纪的古典小说有明显的区别。

5 他的朋友、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说,菲茨杰拉德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沉迷在豪宅中的派对,不醉不归;而他的另一半,却冷冷地站在窗外,派对背后所有的幻灭与失落,他都能算得仔仔细细。我们回过头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确实弥漫着悲剧的前兆,菲茨杰拉德确实最先听到,在全社会的“幸福深处”,有吱吱嘎嘎开裂的声音。

盖茨比所处的美国当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即一战至经济大萧条的近十年时间,菲茨杰拉德将其称之为“爵士乐时代”。因为在一战末期参战,美国没有因为战争遭到经济上的重创,反而大发战争财,从农业文明迅速进入了工业文明,政府对国内经济活动干预也较少,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美利坚民族的追求与理想,是美国民族传统的精神体现,人们既有着对浪漫的渴求,也开始追求金钱。

如果用现代社会的伦理标准评价盖茨比,结果显而易见,盖茨比不过是一个被那个时代的错误价值观误导的一个可怜人。一方面,他面临着能否追到黛西的困境。他的一生似乎都用来追求黛西了,他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黛西,为了吸引黛西,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盖茨比没有注意到他所处的这个时代价值观扭曲,金钱至上,人们没有精神上的追求,物质与精神极度不平衡。同时,盖茨比还面临着通过个人努力能否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困境。出身草根的盖茨比十分渴望得到上等阶层的认可。不过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根深蒂固的社会阶层划分仍然牢不可破。盖茨比希望通过美国梦富起来,与上等阶层平起平坐,必然很难实现。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当时的美国已经走向金钱至上的时代,财富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奢华的背后是无尽的无奈和空虚。菲茨杰拉德通过盖茨比的故事,表达其对“美国梦”的不同看法。菲茨杰拉德认为,如果一种梦想,只有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却没有思考有关人类终极意义的问题,那么,这种梦想因为没有延续力,终究是海市蜃楼。所以,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盖茨比所拥有的“美国梦”最终会走向幻灭。这种伦理环境对盖茨比的伦理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11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