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琼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2、琳美玉。青碧色的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3、球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4、瑜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5、环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
分类: 生活/时尚 >> 流行时尚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最好是分类说明
解析:
珍珠知识
珍珠,晶莹闪烁,奇光异彩,古往今来就是人们公认的珍宝,是优美、珍贵的象征。古今中外,有着许许多多关于珍珠的神话传说,有人说珍珠是神女的眼泪,珍珠将为人类带来美好、幸福;也有传说,每当海上升明月,珠蚌即浮上水面,对着天空打开贝扇,让内里的珍珠吸取月华,滋养生命。
珍珠是珠宝中历史悠久的珍贵品种,历代帝王的皇冠就嵌有大量珍珠。在入时的珠宝首饰中,珍珠是流行的宝饰之一,在世界的珠宝习俗中,被誉为"康寿之石",是6月份的诞生石,象征着健康、富足和长寿。同时,将珍珠冠为"宝石皇后"。
珍珠用作首饰,特别是项链极为美观,戴之令人添风雅、增神韵,艳而不媚、华而不俗,正是有她纯洁、高贵、柔情等独特魅力,赢得了广大爱美女士的青睐和男士的欣赏。
珍珠的形成
市面上关于珍珠的名称很多,例如养珠、人造珠、贝壳珠等。在英文名称中,Natural Pearl为天然珍珠,Cultured Pearl即养殖珍珠。但现在天然珍珠几乎绝无仅有,市面上的Pearl都是养珠(假珠除外),由于天然珍珠早已在市面上消失,也很少人谈论天然珍珠,所以人们也就惯性地叫养珠为Pearl,即养珠也称为珍珠了。
珍珠的生成,是珍珠贝的外套膜部分细胞在结缔组织内形成的珍珠囊所分泌的珍珠质不断积累而成的。
当外界的小颗粒异物偶然进入贝类壳中时,珍珠贝就感到不舒服。为了排除这种异物 引起的不适,它就本能地分泌出珍珠质把这颗可恶的异物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日子长了,就形成一颗颗晶莹可爱的珍珠。小蚌子将痛楚化为力量,光荣地制造出无与伦比的首饰物,将它的悲痛换给人类欢乐。
在自然环境中,每一万个母蚌只能采到10余克珍珠,非常难得,而且颗粒小,形状不规则,加上采珠是一件非常危险而艰难的工作,随着养殖珍珠的兴起,采珠业也早已随之消失。
养珠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人为。人们蓄意将异物插入蚌体内,令蚌受 而分泌珍珠质,将异物包围起来。可怜的贝壳被人们强逼进行大手术,受不住这种 的便会死去,强壮的便会生存,完成它光荣的使命,为人类创造。
珍珠首饰的保养
珍珠饰物包括项链、手链、戒指、吊坠等,但以项链为多。珍珠项链是一种昂贵的高级装饰品,可以长久保存,世代相传。但珍珠又不同于金属饰物或其它宝石,因为珍珠的主要成分是钙,所以不能遇酸和碱。
珍珠项链每次戴用之后,应用软布轻微擦拭。如在夏季汗多时,应用温水冲洗,但不要用过热的水,不要用洗涤剂。
由于珍珠的硬度为35-45,表面柔软,所以要避免磨擦。珍珠的硬度跟珍珠的养殖年龄有关,有些较娇嫩,特别是海水有核养殖珍珠,比较容易脱皮,要注意保养。
珍珠是珠宝中唯一无需加工表面和唯一能治病、美容且自然美丽的宝石。
懂了珍珠的特性后,保养会更容易了。
当我们想到闪闪光辉、令人心醉的珠宝首饰时,脑海中都会不期然出现光滑柔亮的珍珠。所谓"珠宝",除了包括很多种不同的宝石之外,还缺不了珍贵的珍珠。珍珠的重要性,历史悠久。传说珍珠已有5000年历史,在中国,最早期的记录是孔子时代;说及淡水珠作为珍贵礼品,则由公元前2206年开始;在波斯地带,公元前2000年已有珍珠的遗迹;埃及与希腊人在公元前330年已用珍珠来做装饰;亚历山大打倒波斯军队后,由印度返国,也带回大量珍珠。
在罗马的历史故事中,也有提及珍珠为贵族最喜爱的首饰。有些罗马妇人更24小时佩戴,会使人们健康和富贵。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个时期被称"珍珠时代",反映出人们对珍珠的热爱之情。十字军东征的时期,欧洲人由东方带回大量珍珠,开始了珍珠在欧洲的热潮,随后数世纪都被贵族、武士等用作个人饰物。后来,珍珠更演变成皇室专有的宝石。1612年,在Saxony还公布一项法律,禁止贵族、专业人士及平民佩戴珍珠,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以有此特权。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一世亦非常喜爱珍珠,她的衣着及头饰都常有珍珠陪衬,有书像为证。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早期,一些作家描述在茅屋内看见珍珠,数量多至2加仑。他们笔下的印弟安寺庙,据说有用珍珠做装饰;而在美国俄亥俄洲土冢中发掘出大批淡水珠,证实那时的印弟安人当时已懂得用珍珠作为颈链、头饰及铜雕刻品内的装饰。这些土人认为珍珠有崇高的地位,所以甚至有模仿品出现。
我们在读中国历史时,书中往往都有提到用珍珠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大臣、妃嫔等。珍珠的珍贵程度,中国人应该非常清楚,因为它自古以来都非常闻名。
珍珠与其他宝石不同,它无需经过琢磨,已经是一件漂亮夺目的饰物,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古代人相信珍珠可治甲状腺病毒,为佩戴者带来好运,珍珠为6月的幸运生辰宝石,也是代表结婚十二周年的珠宝,象征幸福快乐。钻石是宝石之王(King of Gems),珍珠是宝石之皇后(Queen of Gems),前者觉冷(因为它是矿物),后者却暖(因为珍珠是有机物体),要代表智慧和爱心,没有其他珠宝可与它相比。
珍 珠 文 化
珍珠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珍珠记载的历史达4000多年。从秦朝起,珍珠已成为朝廷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皇帝已开始接受献珠,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西汉的皇族诸侯也广泛使用珍珠,珍珠成为尊贵的象征。清代《大清会典》记载:皇帝的朝冠上有二十二颗大东珠,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颗东珠串成,体现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尊贵形象。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维纳斯诞生”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珍珠形成的神话故事:维纳斯女神随着一扇徐徐张开的巨贝慢慢浮出海面,身上流下无数水滴,水滴顷刻变成粒粒洁白的珍珠,栩栩如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有史以来,珍珠一直象征着富有、美满、幸福和高贵。封建社会权贵用珍珠代表地位、权力、金钱和尊贵的身份,平民以珍珠象征幸福、平安和吉祥。
珍珠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采珍珠和用珍珠最早的国家,战国时已用淡水河蚌珍珠作为贡品,楚国时妇女已用珍珠作饰品,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淮南子》和《雷州府志》记载:秦汉以来,历代封建帝王都把雷州视为珍珠的主要产地,下诏采珠。
宋代宋太祖(公元962年)开始下诏采珠,南珠正式作为贵重物品,公元972年,岭南小皇帝刘怅,为讨好宋太祖,特用合浦珍珠,制成鞍带,称为“珠龙玉鞍”进献宋太祖,宋太祖非常喜爱,对刘怅予以重任。
明代是采珍珠最鼎盛的时期,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下诏采珠。明天顺3年(1459年)2月,下旨采珠。明正德9年(1514年)下诏采珠。正德9年下诏采珠,嘉靖三次下诏采珠。明穆宗在位6年两次下诏采珠。
清代自顺治元年到康熙,多次下诏采珠,乾隆17年又下诏采珠。
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几千年落后的捕珠改为人工养殖。一定要把南珠生产搞上去”。
1996年,中国海水珍珠(南珠)产量达到近20 吨,成为世界珍珠市场主要供应国之一。
我国南珠养殖业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科研成果方面,我国三大南珠研究中心共获得近20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养殖技术方面,母贝人工育苗技术、母贝养成技术、插核育珠技术以及母贝三倍体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珍珠产量方面,近年来我国海水珍珠产量(南珠)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海水珍珠第一大生产国。
中国广东省湛江市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占广东省海岸线46%,人均海岸线25厘米,为全国人均海岸线的10倍。湛江珍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品质优良,早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时已是重要的贸易产品。湛江市具有养殖南珠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又有位于省内的我国三大南珠研究中心为依托,有近40年的群众性的人工养殖珍珠的实践经验,海水养殖珍珠发展迅速,自90年代以来,湛江市海水珍珠贝苗年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海水珍珠(南珠)年产量约占全国70%,海水珍珠年加工、销售占全国70%以上。去年全市珍珠养殖面积5.38万亩,珍珠产量21.8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海水珍珠养殖、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湛江已发展为我国南珠生产、加工、销售的中心。南珠养殖加工成为湛江海洋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湛江市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南珠中心。
当然是玉了,玉,广受中国人尊重珍爱。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汤,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艺术也绵延不绝。由考古资料可知,七、八千年前,先民已认识了美丽坚实的闪玉,取之磨以为兵,琢为饰物。一些似玉之美石,亦同为先民所采用。
玉的历史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人认为是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因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所以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同时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慢慢的人们就用它来做装饰品。又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先的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就像在约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只祖先。他们相信天圆地方,便琢制圆璧与方琮,来礼拜天神与地只;他们相信氏族远祖的生命,是经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饰想像中神只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以礼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只祖先交通,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福庇。
在上古社会里,个人地位的高下,端视人与神只祖先关系的亲疏而定。事神之「礼」,建立了人神之间的沟通管道,也维系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瑞器」就是象徵身份地位的玉器。「祭器」与「瑞器」的制度,都源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继续发展。在宗庙祭典与朝享会盟上,发挥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维系礼制,故总称为「礼器」。
曾经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玉器。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属性,夏、商、周三代已经渐次完善。
东周时,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一些传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于是佩玉之风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后世亦难出其右。
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璧图象。圆璧有助于灵魂通天的观念,此时发挥至极。
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艺术转衰。虽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统,举行封禅大典,然而礼神之册都难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传世玉器,仅见带銙、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
宋、明以降,玉雕艺术再度兴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民间遂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此时,以知识相结合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位。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致的文人品位。由于所取玉料,多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艺。所琢成品,常是图必有意,意必祥和。
孔子说,玉有仁、智、义、礼等十一德,《礼记》所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强调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学习,警示他们没有特殊原因,要玉不离身。中华民族这种崇玉、敬玉、爱玉的情操,明清时期比汉唐时期有过之而不及,玉的雅丽和圣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藏玉,就是目前社会玩玉爱好者的真实写照。
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
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纽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
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
以矿物学分类,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键状硅酸盐中的角闪石组,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也称软玉。还有一种是单链状硅酸盐碱性单斜辉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国传统的古玉大多是软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皇帝进入并控制了云南及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的矿区之后,硬玉才正式进入中国并流行起来。
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在一般人看来玉就是石头,可在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可当我们看见一件古玉,在欣赏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质料的时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却会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为古玉里孕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