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非洲,博茨瓦纳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70%的领土为卡拉哈里沙漠。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南非、纳米比亚等邻国相比,博茨瓦纳仿佛并不具备经济发展的优势。
博茨瓦纳地理位置
然而, 博茨瓦纳 却是一个白手起家奔小康的励志典范。
1966年独立时,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才几十美元。
但独立之后,博茨瓦纳经济一路狂飙,九头牛都拉不回。前30年里,博茨瓦纳GDP年平均增长9%,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年平均增长10%,与一些亚洲的大经济体都不相上下。
一时的猛冲不算稀奇,关键是要长期高速发展,并且还要有后劲。博茨瓦纳不仅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还保持了长期的经济繁荣,难怪非洲开发银行也要特地点名表扬它。
博茨瓦纳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均GDP对比图
直到过去十年,博茨瓦纳经济依然保持着超过年5%的增幅,政府预算一直有盈余,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世界银行2015年的GDP数据,博茨瓦纳超过南非
在众多非洲兄弟姐妹中,作为内陆国家的博茨瓦纳,为何能优秀得如此突出?该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诀是什么
让我们全方位地观察一下博茨瓦纳和它的邻国。不难发现,非洲很多国家糟糕的经济都源于***独裁、权力寻租和错误的经济政策;而博茨瓦纳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两个字:善治。
博茨瓦纳拥有非洲最稳定的政府,在政府效率和控制腐败方面一直得分很高,堪称非洲众多政府中的“三好学生”。
非洲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国家不少,但如若没有稳定廉洁的政府,个个窝里斗,争得头破血流,再好的资源也不能为国家和普罗大众带来长期的福祉。
与一些南部非洲邻国一样,博茨瓦纳也有一笔宝藏:钻石。 但博茨瓦纳的认知格局就不一样了,钻石是锦上添花,不能光靠它吃饭。
博茨瓦纳卡罗维钻石矿山
某钻石公司在博茨瓦纳卡罗维矿山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藏
博茨瓦纳第一任总统塞雷茨卡马采取了稳健的经济政策,立足于畜牧业,同时抓好制造业。无论是商界精英还是放牛的农民,都有致富的路子。
绝大部分博茨瓦纳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养牛养得非常成功,建筑业也蓬勃发展,国家独立后很快就发展起了支柱产业和商贸中心。加上钻石的收益进账,博茨瓦纳七十年代经济增长率突破了两位数。
家底厚了,装备也该升级了,现代住房、电力、电信系统这些硬件随之样样补齐,政府也很舍得往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使劲砸钱,做长远投资。
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
政府在领导新生的国家走上正轨后,明智地开始放手。
八十和九十年代,博茨瓦纳中央计划经济的程度逐渐降低,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直到现在,博茨瓦纳也是非洲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之一。根据非洲经济学的一项统计,在非洲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方排名中,博茨瓦纳名列第一。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除了后天努力还得靠先天智商。博茨瓦纳这个学霸除了自己后天的努力,还有个巨大的先天优势: 没有种族冲突。
虽然博茨瓦纳是个种族多样化的国家,但 茨瓦纳文化 占据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而茨瓦纳文化鼓励部落间合作,并且有意识地融合部落中的少数民族,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连村里的孩子们启蒙时,都会被教导民族团结。
18世纪的茨瓦纳战士
博茨瓦纳独立后不久,总统塞雷茨卡马的家乡——恩瓦托部落新发现了钻石矿藏,总统二话不说把钻石矿的产权从部落转到政府,就是为了避免部落间为争夺矿藏产生冲突,此举多么大气。在博茨瓦纳人心中,无论属于哪个民族哪个部落,都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
民主善治,商业文化,种族团结,是博茨瓦纳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驱动这一切出现的根源在哪里?
既然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博茨瓦纳繁荣稳定的最决定性的因素,那为什么独立后博茨瓦纳能够发展起这样的政治体制?而博茨瓦纳这种与大多数邻国大相径庭的体制,追根溯源,要到 历史 中去寻找答案。
19世纪茨瓦纳人已经形成了等级分明的 社会 。此时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人还生活在小村庄和分散的家庭群体中,而茨瓦纳人就已经建起了以酋长为中心的大城镇。
比如寿松这个城市,在1886年有三万人口,是非洲中南部卡拉哈里地区的贸易中心,仅次于南非的开普敦,并且不断向四周延伸。在那个时候,建起这样庞大的聚居点可不容易,这完全是茨瓦纳人口流动的结果。
描绘1881年寿松的小屋和当地人
雨季,大家分散在非洲大地上放牛;旱季,茨瓦纳人就像飞回老家的候鸟,聚集在城镇周围。这样的传统促进了等级权力结构的诞生,这在完全游牧或是完全定居的非洲部落里都不容易出现。
寿松的村落
茨瓦纳 社会 的分级为皇室、平民、农奴,但每个地区的中心实际上是酋长,酋长既是政治领袖也是精神领袖,地区酋长甚至能影响国王。
既然酋长权力这么大,他要是搞独裁谁能治他?别担心, 茨瓦纳部落有强有力的政治制衡 ,让酋长不得不做一个好的***。
前文说过,茨瓦纳人有流动性。 历史 传统上,民众就有这样的习惯,要是不满意,用脚投票,赶着自家的牛就迁到别的州去了(牛可是最宝贵的财产)。
这种人财两空的风险迫使***必须为了人民的利益统治。真有好些部落分崩离析,就是因为酋长搞独裁或是不符合传统规范。
强烈的法制意识也限制了酋长,茨瓦纳部落的法律系统非常完善,有详细的法律程序和上诉权,即使是酋长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相反,再看茨瓦纳北边的邻居本巴人,政体极其专制,酋长主导整个政治经济体系,普通人根本无法获得较高的 社会 和经济地位,除非是王室的关系户,其它都是贱民。
可以说,茨瓦纳非常特殊,它像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比非洲任何一个部落都更能容忍持不同意见者。
茨瓦纳民众不仅用脚投票,手里也握着实实在在的投票权。在每一级行政单位,都有专门的会议场所(kgotla)进行政治决策,所有成年男性都可以在这里参与辩论和投票。是不是有点像雅典的公民大会?
茨瓦纳专门的会议场所kgotla
19世纪,茨瓦纳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大众协商的文化,一项新法案的通过、一个精英议员的任命都是集体决定的。
由于规定了一个人说话时任何人都不能打断他,一个有能力的演讲者,可以站出来用最直白的语言揭露政府的过失。
kgotla议事场景
1940年左右,后来的总统塞雷茨·卡马还只是年轻的酋长继承人,当时由他的叔叔摄政。如果 历史 像《狮子王》的情节一样,叔叔不愿意放弃权力,不肯交出摄政的位子,通常这时候年轻的皇帝会处心积虑冒着生命危险推翻摄政王,夺回权力。
然而真实的 历史 是,塞雷茨从叔叔手中夺权的过程,其实很轻松。他叔叔不肯归还酋长权力的消息传到首都,4000人在kgotla投票,罢免了摄政王。这一事件足以看出,公众舆论有多强大的影响力,可以限制酋长和政治家。
塞雷茨和他的英国妻子
民主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博茨瓦纳,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受到有效保护,与邻国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形成鲜明对比。
非洲一直缺乏民主,独裁、“大人物”屡见不鲜,博茨瓦纳的民主却繁荣得独树一帜,这就是祖宗留下的传统美德,泽被后世。
博茨瓦纳议会
在19世纪的非洲部落中,茨瓦纳就已经拥有了等级权力结构,政治制衡,发达的法制和民主,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那经济基础呢?茨瓦纳刚独立不是穷光蛋一个吗?
是的, 但茨瓦纳祖上虽然没留下钱,但留下了优良家风。
茨瓦纳的私人财产制度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最大的财产—— 牛, 是私有的,这是茨瓦纳经济关系的必要保障。
妇女也可以拥有牛,且户主必须给妻子分配牛。1859年,某酋长曾试图强制推行皇家牲畜所有权,下场就是:他垮台了。
牛的私有制促进了茨瓦纳的市场经济,哪怕市场不景气时,牛也是最稳妥的硬通货,商界精英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养更多的牛。
至今热爱养牛的博茨瓦纳
19世纪八十年代,酋长卡马三世有足足8000头牛,通过卖粮食,卖牛出租牛,种烟草,年收入3000英镑。私有权促进了贸易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诞生。
企业家酋长卡马三世
传教士到来时,莫斯比酋长第一句话就是:“你带来了后以什么作为交换?”得知传教士不是来做生意时,他还相当失望。
茨瓦纳的土地权也很有意思,所有土地都归酋长控制,但没有一块是他的个人财产,本部落所有已婚成员都有权获得土地安家,连酋长都不能强迫别人交出土地。
很早以前,茨瓦纳就有法律规定,土地可以出租或者借给别人,但不能卖地。可以说,19世纪茨瓦纳关于土地的法律和习俗就已经包含了除出售权之外的全部现代产权概念。
对一个茨瓦纳普通人来说,只要在自己被授予的土地上安了家,这地就是他的家庭财产,可以传给后代。妇女也有权获得自己的土地,而且她的丈夫不能染指。
与之相对,如今21世纪了,个别国家的某些家庭还是重男轻女,房子只给儿子不给女儿。茨瓦纳的理念可算超前了很多年。
空中俯瞰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很少有像博茨瓦纳一样,在土著文化中牢固树立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许多研究都将非洲的贫穷部分归咎于集体所有制的 历史 ,特别是许多部落 社会 ,缺乏个人财产权。
前文提到茨瓦纳的邻居本巴人,一草一木都归酋长所有,部落成员可以随意选择土地,而且边界划分不清。
所以本巴的有钱人会说:“开发土地没用,因为明年这地可能就不是我的了。”不仅没有贸易习惯,连工作动力都没了。人无恒产,则无恒心嘛。本巴人和茨瓦纳人的企业家精神一对比,高下立见。
这么积极做生意当然是有回报的。茨瓦纳部落控制了卡拉哈里地区的贸易路线,向南出口牛、象牙、兽皮和鸵鸟羽毛。尤其是牛的出口,让茨瓦纳人存下了大量现金,英国殖民者来收税时都惊呆了,真是捡到元宝了。
除了收现金,茨瓦纳人还发展出复杂的合同和信贷机制,有钱人放贷,平民之间也互相借贷。违约就kgotla见,让全城的人都来评评理。
茨瓦纳人这种天赋异禀的商人思维,即使一时穷困,早晚也会富起来的。
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夜景
正确的经济政策,高效廉洁的政府,没有种族冲突,这些就是博茨瓦纳成功的秘诀。
然而,这些积极因素出现在博茨瓦纳并非偶然,在经济崛起的背后,首先是文化的崛起,经济奇迹的种子,早就埋藏在茨瓦纳人代代相传的文化中。
单日办婚礼,双日办葬礼
众所周知,非洲许多国家在引进西方宗教、文化的同时,也把欧洲人推崇双数的习俗学了过来,但博茨瓦纳却是绝对的例外。当地人相信“好事不能成双”,相反,单数被看成了吉祥之兆。西方人不喜欢的13日、星期五等日子,在博茨瓦纳可是上天注定的良辰吉日。办婚礼、搞庆典,往往都会选择单数日子去办。如果有人被指派在某个偶数日子去办事,此人多半会暗自嘀咕:“这事恐怕是做不成了”。另外,当地人往往把葬礼一类令人悲伤、沉痛的事,放在偶数日子去办。
警察、军官随身带权杖
博茨瓦纳人的“第三怕”则是权杖。在当地,小到乡下的族长、村长、长老,大到城里的军官、警察,常常随身带着一根小棍。这些小棍有的包着皮毛、画着图案,有的干脆光秃秃,什么装饰都没有。别看小棍子貌不惊人,它可是权威的象征,被当地人称为“权杖”。有资格携带权杖的人,都会受到尊重。
权杖的使用范围颇广,例如博茨瓦纳刑法规定,出口伤人者罚款50普拉。如果警察对你的言行不满,小权杖一指你,50普拉的罚单就开出来了。那情景,有点像中国**《无极》里举着权杖、颐指气使的“公爵”无欢。正因有如此威力,当地人对权杖都礼让三分。
说来有趣,盛产钻石的博茨瓦纳,为世界许多王国的权杖、皇冠提供了璀璨夺目的装饰品,可他们自己的“权杖”却相当朴素,这自然和“权杖”的起源有关———博茨瓦纳人养牛放牧的历史十分悠久,“权杖”的前身正是放牛的棍子,因为有牛的人受尊崇,所以拿着放牛棍的人自然就是最有身份的人了。
博茨瓦纳共和国。博茨瓦纳是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全国国境皆为干燥的台地地形,南邻南非,西边为纳米比亚,东北与津巴布韦接壤,其国土北端只有在维多利亚瀑布附近与赞比亚接触到些许。博茨瓦纳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
博茨瓦纳位于非洲南部内陆。该国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迪盆地,平均海拔约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接南非。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是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