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黄金在历史上是主要的货币形式,但随着纸币的广泛使用而逐渐隐居幕后。英美等世界强国在资本主义初期,所发行的纸币与黄金挂钩,用黄金来保证持币者的信心。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流通加速、交易频繁等都要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则黄金的储备也要增加。证府开采或购买黄金需使用一部分货币,因而还要额外多提供一定量的纸币,等于将纸币在正常的通货膨胀外主动贬值一定比例。同时,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证治稳定,持币者不必担心因战争等因素导致政府垮台,政府拥有了稳定、强大的信用。所以,黄金也就不再具备为纸币提供信用的作用。
世界证治局势由两极到一极,再到多元化。经济格局也发生着同样的改变,也将由美元独霸过渡到美元为主,欧元等其他主要大国货币为辅,同发挥作用的局面。世界主要大国的货币都为政府信用型,黄金等重金属将逐渐退出货币的范畴,真正还原为一种商品。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期货市场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调节市场,避免剧烈波动。而黄金做为货币发行的储备硬通货,决定了它进入期货市场中的实际意义大于象征意义。稳定年代,黄金在期货市场中的地位一般都是随着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稳步上升的态势,而在爆发经济危机时,黄金处于期货市场,就会给政府起到一个很好的预警作用,并且给一般投资人平抑通胀带来的忧虑,所以不管从实用性还是政治角度,黄金做为一般等价物,都不会很容易的就退市,除非各国的货币不再用到金本位,并且黄金变为一般金属而不是贵金属
一、清朝金块
(1)是指清朝时期,国家财富储备、或投资的特殊通货;清朝金块样式见文后附图;
(2)一块真版“一面写的有大清金库一面写的有光绪十年”的金块,既具有历史收藏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
(3)一般情况,人们是不舍得把这样一块具有收藏价值的金块融化而用于民用、工业等其他用处的;
(3)在民间来说,因为及其少见,因此其价格是不可估量的;
二、金块与黄金
(1)金块,一种对黄金的储备方式,也是对黄金的便于堆放、携带、交换、交易、投资、财富兑换等应用的简捷方式。金块,也中国古代,包括清朝、明朝等朝代,对黄金的一种简单明了的度量、交易、交换、投资等便捷简易方式;
(2)黄金,从化学与物质视角看,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
(3)黄金国际单位,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
三、黄金社会价值及其需求与市场
(1)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黄金的珍贵特点,及其物理性、化学性,使得黄金的拥有量,在国民日常生活,国家工业、国防业,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更显重要;
(2)市场上的黄金制品成色标识有两种:一种是百分比,如G999等;另一种是K金,如G24K、G22K和G14K等。我国对黄金制品印记和标识牌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材料名称、含量印记等,无印记为不合格产品。国际上也是如此。但对于一些特别细小的制品也允许不打标记。
(3)国际金价进入2015年后大幅飙升,纽约市场金价从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个月已升至1300美元关口;统计显示,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今年来已累计上涨93%;
(4)黄金的需求,数据显示,2014年印度超过中国,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需求国。汤森路透GFMS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黄金需求下跌超过三分之一至866吨,而中国的废料黄金供应量上涨21%至前所未有的182吨。数据还显示,2014年中国的金饰需求为698吨,同比下降33%;金条需求下降53%至171吨,为五年最低水平。印度金饰需求上涨了14%至690吨,创下记录。全球实物黄金需求在2014年减少了19%,除了央行的买票,其它方面都在减少,金饰需求下降11%。GFMS报告称,2015年上半年金价可能跌至平均1180美元/盎司,但这不足以推动零售需求。GFMS还预期2015年全年金价平均1170美元/盎司。报告称,预计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新的买票需求,支撑金价并且开始逆转熊市。供应方面,2014年全年全球黄金矿产上升2%至3109吨,废料黄金供应下降11%。
四、黄金的历史牛市
(1)拥有黄金就是拥有财富的象征,黄金数量较少,不易出现人为数量膨胀(纸币可以轻易印刷导致人为性数量随意增加),黄金生产需花较多劳动,黄金单位价值昂贵;
(2)黄金,是人类商品社会中最适宜充当货币的商品,是用来给其他物品衡量价值的标准。这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古罗马时代,近现代,均被作为通行货币衡量商品价值标准,在16—19世纪初期被各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的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是比较成熟完善的体制;
(3)复本位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金银两币按其各自实际价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国的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就同时按市场比价流通;另一种是两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双本位制”或“两币位制”也即通常所称的“复本位制”。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
(4)黄金与美元价格稳定期后的第一次小牛市1792年,美国政府规定了纸币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在本国货币体制内引入了金复本位制。当时的黄金兑换官价约为20美元/盎司,在随后的100多年里这个比例关系总体变化不大。同期英国也开始实行金本位制,标准规格和成色的金币和金条可以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自由兑换。美英两国的带头作用,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金本位制,于是黄金逐渐发展为公认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当时黄金与美元的兑换价格在每盎司黄金兑换18--20美元之间窄幅波动,这一价格区间维系了约100多年;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之间产生了大量战争赔款以及欧洲各国几乎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18年至30年代初,绝大多数国家被迫放弃了政府发行的纸币可兑换黄金的货币体制,在这些国家内都出现了纸币狂贬和金价暴涨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世界“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于是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这些重大变故导致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世界各地的黄金市场相继倒闭和被关闭。到1939年当时世界仅剩的唯一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伦敦黄金市场这一关闭就是持续了15年,直至1954年才重新开张。在这个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流通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
五、清朝等古代金块附图
金价在今年11月的低迷表现让一些投资者想起了2013年的景象,当时大量资金流出黄金ETF产品,导致金价出现30年来的最大跌幅。
上个月,SPDR Gold Shares(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GLD)的持有量在11月份流出了60多吨黄金,黄金市场经历了四年来最严重的月度下跌。世界黄金协会表示,在全球范围内,ETF市场流出的黄金超过100吨,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跌幅。
尽管ETF资金外流仍是市场的一大风险,但一家投资公司表示,目前的环境和市场状况与七年前有很大不同。
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主办的网络研讨会上,该公司首席黄金策略师George Milling Stanley说,在上一次黄金牛市中,金价悄悄上涨了250美元/盎司,至近1,000美元/盎司。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开始将黄金视为避险资产,这为升势推波助澜。最终投机客抓住了这一势头,将金价从2010年的1,000美元推升至2011年1,900美元上方的高位。
“上一轮牛市充满了泡沫,投机和战术投资者纷纷进入黄金市场。2011年的反弹从未被认为是稳定的,”他说。
Milling-Stanley表示,2020年的涨势将金价推高至2,000美元上方,尽管8月似乎没有多少泡沫,但市场已出现健康的修正。他补充说,黄金的走势看起来比近10年前稳定多了。有一些基本面因素支撑金价目前的水平。
世界黄金协会投资研究经理Adam Perlaky也参加了这次网络研讨会,他表示,他还预计2021年黄金市场将继续受益于投资者的进一步不确定性。
他说:“我们从未见过像COVID-19大流行那样的疫情,我们确实知道它对经济的全面影响会是什么样子。”
Perlaky指出,黄金仍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避险资产,因股票估值处于纪录高位,国债收益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他补充说,债券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投资者提供保护了。
“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模式已经不起作用,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模式不会重现,”他说。“创建一个包括部分黄金的全球多元资产组合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Milling-Stanley说,道富银行的研究显示,持有10%的黄金配置给投资者带来了最大的优势,可以降低风险和市场波动,同时仍能获得最佳回报。
在被问及2021年金价会涨到多高时,Milling-Stanley表示,他认为金价有可能达到预估的2300美元。
“一些预测称金价将升至2300美元,很难找出漏洞,”他说,“考虑到已经发生的情况以及货币政策的走向,这些预测并不是天方夜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