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银楼建筑用的银子是怎么来的?建造一共花了多少钱?

永兴银楼建筑用的银子是怎么来的?建造一共花了多少钱?,第1张

地大物博的中国,从古至今的建筑风格也是千变万化。在湖南省的永兴县,2002年被中国被评为“中国银都”,县内的白银产量占全国1/4;但这个称为中国银都的县,境内却没有银矿,成为全国产业发展的一个奇迹。因为当地的炼金、炼银技术非常的高超,从古至今这里就是回收金银首饰等重新炼制的地方。

于是,在中国银都建一座“中国第一银楼”,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2008年,永兴县耗资5万两白银,动用数十名工匠,历经百余天建成了至今中国最大银楼,永兴银楼。值得一提的是,所用5万两白银全部都是回收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废渣、废料、废液,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银楼的设计灵感借鉴了日本京都的金阁寺,不管楼内还是楼外,都采用纯银打造,通体是亮闪闪的银白色,可以说财大气粗。

银楼高近十米,总面积一百四十平方米,分二层。一楼是柱式空透建筑,中间铸一大型银龟。二楼雕梁画栋,二层空间配有鸳鸯椅一张,采用鎏金、银打造,尽显精致与奢华。除屋面瓦片外,主要构件全部用银装饰,整个楼体由银片包裹,门窗上的镂空雕花用银片装饰。整体的构造巧夺天工、引人注目。

这座天下第一银楼位于永兴县“中国白银第一坊”院内,“中国白银第一坊”占地面积40亩,按冶炼观光区、形象展示区、旅游购物区、道教活动区等四区进行规划。整个景区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园林建筑,包括银楼、信仪堂、祖师殿等小景点。每当天气晴朗、阳光照耀的时候,永兴银楼都会呈现闪耀的光泽。

其中银文化博物馆设古代馆和现代馆,古代馆收集整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冶炼史,陈设了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代的民间银器,挖掘了永兴三百多年的冶炼文化;现代馆通过沙盘展示、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永兴19家规模冶炼企业进行集中展示,是各界人士领略“没有银矿的银都奇迹”的主要窗口。

永兴银楼既然被称为天下第一银楼,自然也引起过不少争议,褒贬不一。之前有游客质疑,这栋银楼虽号称是银子做的,但摸起来却不像。像是在楼表面刷了一层漆料。对此当地人解释说,由于银子容易氧化,不能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所以在外部涂一层防护漆。永兴银楼也曾入围过我国十大丑陋建筑之一;因为银白色的建筑位于水边,到了晚上总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景区展示的巨大银元宝也显得俗气。

公元1573年,马尼拉大帆船在亚洲和美洲两地游弋已有8年之久。

正处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统治的英国,也开始鼓励贸易和航海,对明朝颇有兴趣。那时候,商人们如何能与中国做上生意,成了首要任务。英国的航海工程师威廉·布尔已经在那一年开始研究英国到中国可能的五条航线。

全球化发端、“海丝”兴起,世界已经开始研究前往中国的航线,而这一年在中国发生最大的一件事却是:一位中国宰相给皇帝编了一本漫画书,教帝王心术,被载入史册。

  帝王之师 荣膺首辅

1573前一年,张居正奉召入朝。

小万历说:“先生为父皇陵寝,辛苦受热。”

又说:“凡事要先生尽心辅佐。”

张居正就奏请神宗遵守祖宗旧制,讲学亲贤,爱民节用。

小万历回答:“先生说的是。”

奏疏记载10多岁的小万历和老师相处的细节。那时候,万历对张居正有严重的依赖,几乎言听计从,原来是张居正带皇帝有一套。

小孩子不看密密麻麻的古书怎么办?没关系,自创的漫画书来了。张居正为了引发万历学习兴趣,就亲自组织编撰了一本《帝鉴图说》,以连环漫画透视人物关系、讲述王朝兴衰故事,小万历喜欢的不得了。

这个皇帝课本一不小心流传到宫外,还成了明清的大畅销书。精英教育果然是一如既往的受欢迎。

小万历喜欢书法。要做好皇帝怎么能沉迷于个人喜好呢。小皇帝的兴趣班也被停了。张居正认为皇帝有些爱好是可以,但是不能浪费过多精力,他还给小万历举个栗子,当年的宋徽宗就是如此,书法独步天下,但是玩物丧志丢掉了江山。

张居正,像不像那些年我们又爱又恨的老师……

张居正进《帝鉴图说》的这一年是公元1573年,又称万历元年,万历皇帝登基,属于张居正的时代刚刚开始。

张居正对于国事稳中求进。看到元末大动乱,很早就懂得宽猛相济这个道理。面对官场腐败风气,张居正雷厉风行的进行改革,于1573年六月,他正式提出了考成法。

考成法实施后,朝廷裁掉的官员高达四百多人,地方裁掉九百多人,整个朝廷呈现出新的风貌。

民间有一句话流行语,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人为何被称九头鸟?与张居正的“考成法”也有关。“九头鸟”指的是九个在全国各地巡查、政治贪官污吏的监察御史,“湖北佬”就是张居正了。

“九头鸟”的步伐谁也挡不住,他们窥探着各地官员的一举一动,大大打压了以公为私的官员。

全国掀起了一场整治贪官的风暴,效果很好,万历前期的吏治出现前所未有的清明。

 

锐意改革 挽救大明

夜雨,晓起。

张居正登上衡山,苍茫云海,长空莹如磨。

刹那,红日升起,金光烁烁。

“幽草珍卉,夹径窈窕,锦石斑驳,照烂丹青。”太美。难怪待八天都待不够啊。张居正?大明王朝首席运营官,难得,他也有旅游度假的时候。

别慌,这才是公元1556年。

度假算什么?休假三年的朝廷命官当起了泥瓦匠,盖了几间房,起名字“学农园”。盖好园子,种种树,种种菜,张居正和老农打成一片,慢慢的,一幅反映社情民意、民间疾苦的画卷也在他心中画完。

荆州一带,老百姓田少,税多,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甚至点当老婆、落草为寇,让人触目惊心。他深刻的意识到:危巢之下,如果没有改革,大明,很快就衰亡了。

人这一生有多种活法,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简单易行的路,可是最难的是违背自己的心的那条路。一个国家如果人民过不好,这个国家就会倾覆。既然心里放不下,何不磊落一次,那就重返政坛吧。

潜心研究,积蓄力量,终于公元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了惠民政策“一条鞭法”。赋税和徭役全部折成银两,赋役由实物货币化。重商益农,农商互惠的新思路就此大刀阔斧的运用在改革之中。2002年我国同样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也曾效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四年后,正式废止《农业税条例》,从此再也不用交公粮了。

“一条鞭法”首先是1575年在福建开始试点,结果也是福建经济状况得到了好转,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又在江浙、南方地区、山东等地继续推行。“试点”在现今也是经常被采用的改革重要方法之一。

《明实录》记载,由于张居正的改革,国库的粮食吃几年都没问题,万历年间成为明朝最富有的几十年。

那时的明朝市场在“一条鞭法”刺激下大量流通白银。此次变法主要使白银流通呈以下“一点、一面、一关键”:生丝、绸缎、瓷器产地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和外国人做生意白银聚集;再通过朝廷收缴和再分配白银流通至全国;部分白银在关键的时刻用作北方防线军需。

这样一来明代白银就实现了从下到上的崛起,并且官方也得到认可,而这一切竟然和市场推动密不可分。

在1573的五年之前,明朝正式开放海禁,白银非常规的流入,导致了原有的纸币价值一落千丈。明朝的纸币也因此退出了市场。张居正采用白银挽救明朝经济也有这个原因。

“一条鞭法”实施后,本国的白银需求量加大,就又反过来促进了国内外白银流通和贸易往来。如此一来,伊丽莎白女王离想和明朝皇帝做生意的愿望也是更进一步了。

中国的银本位制度遇上航海时代,世界就这样出现了新的活力。

错综复杂,却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可以说,张居正推行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全球化的开端。

白银中毒 福祸相倚

中国学者严中平在《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一文中指出,从马尼拉像美洲贩卖丝绸的利润,最高可达十倍。

对于外国人来说,马尼拉大帆船就是中国帆船,帆船满载的生丝、绸缎、瓷器,“海禁”开放给他们带来可观利润。

不管是美洲的土地,还是大西洋的波涛,地理大发现给世界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影响。起源于希腊的西方文明和孕育于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被连接起来断断续续的交往,交流物产,传播文化,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更加开阔。

产银大户美洲、西班牙葡萄牙商人纷纷去贩运货物。不仅如此,白银贡献大户日本也加入出航贸易之中。

趍利而靡,往往陷之。

1620至1660年间,欧洲市场爆发了贸易危机。

1634年,西班牙颁布了紧急限制贸易的征税令。

1640年,日本断绝了与澳门的所有贸易往来。

对于明朝来说,凭借出色的中国制造,这笔“生意”捞了不少全球的银两。在影响上看,起初效果不错,会馆激增,手工业发展迅速,农业更加商业化、专业化,百姓就业机会和货币所得逐渐增多,多层次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太平洋丝绸”的贸易中,已经形成了以明朝中国为中心的经济共同体。欧洲贸易衰退以后,白银流入大大减少。

明朝自身又不是白银主要产国,白银锐减,金融命脉系于白银的明朝遭受沉重打击。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写道: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可能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1635年至1640年白银进口量骤减期间,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北部的湖州等丝绸产地迅速衰落。与此同时,罕见的自然灾害席卷中国大地。经过这场浩劫,晚明的人口总数大幅度下降。

中国人口的严重下降恰恰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同时发生,仅这一点便足以使历史学家们相信,中国也被卷入了1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世界的普遍危机。

也就是说,白银,把大明“绞杀”了。

即使名相如张居正者,也没睁眼看世界,在懵懵懂懂中为皇权巩固殚精竭虑,无法为国家民族前途深谋远虑,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

世界依旧 滚滚向前

1573年,大明王朝进入后半段,农耕文明开始达到鼎盛。

1573年,“海上马车夫”革命兴起,迎来荷兰的“黄金之年”。

1573年,丹麦一位名叫第谷•布拉赫的天文学家看到了一颗超新星。

1573年,瑞典建立造纸厂。

同年,中国科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保持了10个世纪的纪录,被德国数学家奥托打破。

与此同时,意大利数学家兼天文学家丹提在他所著的《欧几里德远近法》中称,使用凹面镜片,可以把倒像弄反成正像,这使得摄影方法得到更大改善。

西方的科技进步开始显示出欧洲全面超越中国的势头,正在迈向新技术时代。而随着西方科技进步积累达到了科学革命的临界点,就爆发了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一般是白银7钱2分至3分为银元一元,银子和铜钱都是硬通货,按理说,价格和价值是恒定的,但是古代市场实在太脆弱了,所以价格大起大落,有时遇到丰收,米斗三四钱,有时战乱饥荒,米斗数万钱,要算一两银子或者一个铜钱到底等于多少,实在是很难计算。

看到一个数字,说唐中叶的粮食价格,比较适中的是每斛200钱,一匹绢的价格和一斛米相当,范仲淹说到吴越米价是50钱,到,一斛米的价格就成了600-700钱,这里面还有个钱的发行量多少问题,流通货币少,就会钱重货轻,流通货币太多,又会通货膨胀。而且钱的品相有好坏,份量也不同,所以明清用银两,比钱好计算一些。

衡量银两的价格,我主要是根据米价来计算的,清顺治中叶是每石7钱左右。乾隆时,乾隆和李卫讨论粮食价格,当时米价大名府是175两,保定是215两,李卫认为大名价贱,保定适中,乾隆认为保定价贵,河北不是主要产米区,这个米价应该再扣除槽运成本。嘉庆时代,江南的米价是丰年2两,平年3两,灾年4两,看起来粮价是越来越高,可能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口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工商业繁荣,转移了部分农业劳动力,同时又增加了粮食纯消费者。

既然要讨论过去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我觉得拿嘉庆时代比较是个很好的参照,因为现在也是人口数量大,很多劳动力脱离农业的时代。清朝的一石米是150斤,而清朝的一斤约等于600克,这一石米差不多是90公斤,而最近一两年大米价格走出了2002年低谷,属于米价中等年代,按照9月25日农业部公布的大米批发价格日报,每公斤在3元上下,考虑到批零差价,我们可以算作每90公斤300元,同清朝嘉庆年间每石3两的平年价格相比,差不多一两银子等于100元人民币。

今年9月,白银的价格是广州有色现货市场每克195元人民币,清代一两是36克多一点,折合起来是一两75元,但考虑到金银比价几百年来一直是白银下跌,黄金上涨,所以过去的一两银子高于现在75元。

当然类比总是很难,现在人的开销大,家用电器是古人没有的,文化娱乐对老百姓来说也很少种类,出远门可能雇车船,平时都是两条腿走路。象水浒里的好汉,宋江、武松、鲁智深,包括家里有些钱的史进,来去都是步行,林冲、徐宁是禁军教头,家里也没有养马。如果不出远门,基本没什么开销。

红楼梦里刘姥姥说,二十多两银子过一年,过去基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粮食自己种,衣服自己织布,商品种类不多,二十几两银子的收入应该是小康了。即使把粮食作价,二十多两银子也够花一年的。后来贾家给刘姥姥实物之外还有一百零八两银子,当然是刘姥姥装疯卖傻得到的意外之财。水浒里鲁达、史进给了金老儿父女十五两银子,也能让他们雇车从延安回到开封了。武松给郓哥儿五两银子,也够郓哥儿父亲盘缠三五个月,现在肯定不够,但是在过去,不交房租,不用煤气,饭菜不讲究,山东人主要吃面食,面食又比大米便宜些,一个老头子平日吃煎饼大葱不下馆子, 500元应该可以过三五个月日子。

白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816年,英国实施《金本位法》,确定英镑纸币只盯住黄金,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货币地位的国家。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在货币方面开始跟随英国实行金本位。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只有中国还是完全的“银本位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彻底放弃了用银元做货币,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国家放弃了银本,白银价格随后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其商品属性超过金融属性。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国政府开始放开对金银的价格管制。白银价格得以随市场需求自由波动,银币的内在价值也超过了面值。 白银的历史价值经历了古代高价期、近代动荡期、现代炒作期和当代稳步增长期四个主要历史时期。  1、古代高价期  天然银多半是和金、贡、锑、铜或铂成合金,天然金几乎总是与少量银成合金。我国古代已知的琥珀金,在英文中称为ELECTRUM,就是一种天然的金、银合金,含银约20%。最初由于人们取得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在大约公元前1780-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中规定,银的价值是金的两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讲到:“……而银的开采却以矿山劳动和一般比较高度的技术发展为前提。因此,虽然银不那么绝对稀少,但是它最初的价值却相对地大于金的价值。”

白银在古代价值几何?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尽管觉得"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之后,全家810 人每月用四千五百钱尚能有所结余,基本生活仍能得到保障。(苏轼:《答秦太虚书》)可是对于苏轼一家来说,每月的生活开支也仅值银三两。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 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就是说,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每名战士一年花费15两白银,按明代一两等于378克,那么567克白银就是一个士兵全年的生活费了。再如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薪还不足4两。

2、近代动荡期  明清时期中国和日本的银价都明显贵于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在与西方的贸易中拥有巨额顺差(与英国的鸦片贸易除外),而中国采取白银结算,于是欧美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即使在中国已经不再拥有巨额顺差的情况下,与中国的贸易也导致了世界白银价值的不稳定。

进入20世纪,国际金本位制在建立之后屡经颠簸,而白银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随着黄金在国际储备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白银的价格也日益滑落。1910年,每盎司黄金的价格是每盎司白银价格的38倍左右,到了1930年则提升到近63倍, 1940年提升到近100倍!也就是说,在1910年选择持有白银作为储备工具的人,在30年后的财富将只有选择黄金为储备工具的人的 30%。

3、现代炒作期

1960年代以后,形势明显有所改观,因为金本位显然难以维持,货币自由浮动只是时间问题。通货膨胀的阴影日益明显,由于各国政府禁止个人持有黄金,希望购买贵金属保值的投资者只能选择白银,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黄金价格。到了1970年,黄金与白银的比价降低到了23 倍,这是20世纪以来的最底点。在商品市场大牛市的背景下,许多交易商和银行家把大笔资本投入了商品期货和现货投机,期货价格反过来影响了现货。在黄金和白银产量大大提高,国际市场流动性很强的1970年代,美国的期货交易商近乎垄断了世界白银市场,并促使银价飞涨。

19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大致在2美元每盎司左右徘徊——这个数字看起来很低,但已经从最低点上升了8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财政部放宽了对白银的管制。与此同时,黄金的价格也很低,与白银的比价只有23倍左右,这说明整个贵金属市场都在低点。1973年12月,期货投机商以每盎司2-3美元的价格大量收购白银,这使他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银持有人之一。市场上的白银很快出现了严重短缺——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银矿已经因为无利可图而关闭了,人们对开采新银矿的热情也不高。白银的“供给弹性”较小,在价格陡然上升的时候,白银生产商无法立即扩大产量,结果导致价格进一步攀升。在仅仅两个月之内,白银价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涨幅接近130%!

1979年夏天,市场上不断出现巨额买盘,银价很快从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随着投机根庄者的不断涌入,白银的价格日趋疯狂——从11美元上涨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40美元!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下跌到12倍左右,创下历史新低。期货市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白银的控制。全世界的白银生产厂商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迅速开启了寻找新银矿的计划,许多早已关闭的银矿又重新开采。美国和欧洲的普通居民也对银价上涨感到惊喜不已,他们翻箱倒柜找出了祖传的银质茶器和装饰品,凡是有白银作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犹豫地送去熔炼,制作成标准银块到市场上卖出。

1980年1月21日,白银涨到了它的历史最高价:每盎司5035美元。在短短12个月里,银价上涨了8倍;从1970年算起,银价上涨了25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商品拥有如此漫长、如此骇人听闻的大牛市!但在白银价格达到50美元之后不久,纽约商品交易所颁布了一条临时规定:从即日起,禁止建立新的白银期货合约,只允许旧合约的平仓。这意味着垄断者再也无法从期货市场上买进任何白银,而且白银期货合约的总数只会不断减少,谁都无法通过大量买入或卖出来操纵价格。1980年3月25日,白银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白银价格崩溃了。  1980年3月27日在期货界被称为“白银星期四”,仅仅几天前还在高位运行的白银期货,在3月27日日中居然跌到了10美元的低点 — 美联储和美国主要商业银行竭尽全力使白银价格在跌到1082美元一盎司之后暂时止跌回稳,轰轰烈烈的白银危机到此就宣告结束了。1981年以后,随着白银产量的扩大,白银期货和现货价格不断下跌,直至本世纪初才有重新抬头。

4、当代稳步增长期  自1990年以来,世界白银总库存下降了74%,白银的库存已经是历史新低。虽说白银消费总体还是偏低,但在过去的10年中,白银的消费大体上是递增的。总的看来,全球矿产白银的总产量在未来某个时候可能会有所增加,不过这要等一些大型新矿产完全达产或有新的银矿山投入使用。由于全球矿产银产量暂不会增加,而世界各个行业对白银的需求还在稳步增长,这就为未来银市的继续看好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银制造业的需求缓慢增加,白银用于电工、电子、焊接合金和焊料、首饰和银制品、银币和纪念章的量将增加。

2002年,白银价格再次发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其后金融危机引发的避险需求使得市场对贵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白银也在其带动下迅速上涨。由于白银价格相对金价便宜很多其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2011年4月28日,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下,白银价格迅速攀升至30年高点4944美元/盎司逼近上一轮牛市的历史最高点,5个月内几乎翻了一倍,相比1902年前上涨了9倍。

从历史上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个大周期约30年。白银从上一轮牛市高点即1980年的4945美元至2011年的4844美元基本上经过一个轮回。当前白银价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一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白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是随着白银投资产品的增多,在金融市场整体动荡的环境下,白银的投资需求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白银一直是黄金的“影子”,但与黄金又有所不同。虽然白银具备贵金属属性,但是其主要用途依然是体现在工业方面。国际白银市场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供应过剩状态。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白银供应总量为1048亿盎司,较2011年增加890万盎司。其中,矿产量增长至787亿盎司,较2011年上升38%,主要来自铅锌矿副产品输出。主要银矿供应量同比增长1%,占全球银矿产量的28%。其中,中国白银总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过去十年间,中国银矿产量几近上升100%。近年来,中国白银产量连续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法国兴业银行发布报告称,预计2013年白银可能仍有高达逾4000吨的供应过剩。巴克莱银行预估2013年全球白银供应量将达到32347吨,较2012年增加08%。2013年全球白银总体供大于求,可能出现6441吨的过剩,2014年全球供应量将达到32775吨。由于白银工业需求减少,投资需求趋缓,白银矿山的供应增长依然强势,笔者预计,2014年白银供应过剩格局将延续,实际投资需求的增减将决定银价走势。

2013年,白银制造需求下降了18%,珠宝和银器是白银最主要的制造需求,该部分需求在2012年下降了14%。印度和西欧工业用银下降最显着,源于这些国家疲弱的经济状况。过去十年间,中国白银饰品市场扩张211%,2014年则有望进一步上升。同期,中国白银加工需求上升137%,工业领域白银加工量自3770万盎司升至8440万盎司,主要的使用终端来自电子行业。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缺少经济和下游需求复苏的支撑,将给电子工业的增长带来压力。

全球经济增长态势,除了欧洲正经历艰难而又缓慢的经济复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也有放缓的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削弱了对白银的工业需求。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中国白银进口量较2012年同期减少573%,且连续两个月下滑,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制造业PMI及GDP均显示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却有所增加,市场资金偏紧。中国经济扩张仍然高度依赖投资,改革措施以促进消费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为重点。

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白银工业需求方的最大贡献者。2000年以来,制造业白银需求维持在27万~28万吨水平,各领域消费则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2012年,全球工业用银下滑4%。然而,中国和印度,却不降反升,这与其经济的增长不无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陷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工业用银受抑制。虽然美国经济稳步回暖,欧洲和日本经济弱势复苏,新兴国家经济增长趋稳,估计2014年白银工业需求不会出现太大的增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6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