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藏·荐】大清同治款暗八仙四方碗

【天元藏·荐】大清同治款暗八仙四方碗,第1张

     清朝晚期是中华民族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由盛转衰,国家内忧外患严重。同治帝是在清朝末代慈禧太后权势熏心祸患朝政的时期幼年登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国力逐渐衰弱,中国由封建社会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同治朝(1862-1874)当政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延续前朝模式,御窑厂的生产规模和技艺要求都较前朝趋向萎缩。

       粉彩瓷是清代宫廷除去珐琅彩后,又一创烧的精品彩瓷,是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制作而来。因为粉彩瓷器制作工艺复杂,在同治年间并没有得到较为大的发展,除去官窑御厂出产精品,民窑基本没有较多的粉彩瓷器出世。加上后来清晚期国家社会动荡,许多精品瓷器毁于战火,所以粉彩瓷在这一时期出产量较为稀少,大多供于皇朝贵族或外流,很少流于民间。

     同治帝当政期间粉彩瓷器大多以御窑制作为主,出土量少但贵在精细,所以很少有仿制品出现,又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纪念意义,所以备受藏家青睐,在当下的古玩艺术品市场上价值不断走高。早年间一件清嘉庆年间的胭脂红地粉彩通景双耳大瓶便拍到了54821万元;一件“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更是以以5280万元天价成交。

    近日,深圳市天元文化有幸徵集到的这一件同治款暗八仙四方碗如上图所示,高73cm,口径为151cm,底径为104cm。此件同治款粉彩暗八仙四方碗色彩清雅,釉面润泽,造型规整,四方平口,弧腹,方足,碗内松绿釉,碗外四方花卉齐开,瓷质白皙,粉彩画工细腻,自然成趣。

      暗八仙纹饰是由八仙纹派生而来的宗教纹样,以道教中八仙各自所持之物代表着各路神仙,组成寓意吉祥的纹饰运用于瓷器等工艺品制作之中,极具人文色彩。此件藏品外壁上的暗八仙纹勾勒的极为精巧,底部款识清晰可见,将传统绘画艺术和瓷器制作相结合,稀世而难得,未来升值空间巨大。

      此件藏品经年已久,纹饰刻画精细,瓷器保存完好,造型周正,该是清代同治年间御窑出品。在当下的古玩艺术品市场上瓷器的市值每年几乎以10%的比例稳步上涨,而如此件存世量较为稀少的同治款瓷器更是珍稀,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近年来清代中晚期瓷器的拍卖行情,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四朝的官窑精品价格飙升迹象明显。2010年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秋拍的两场私人收藏专拍中,分别有两件道光瓷器成交价创道光瓷价格之最:戴润斋旧藏的一对清道光粉彩仿剔红雕漆锦地万福图盖罐以782万港币拍出;放山居收藏的一对清道光黄地粉彩花卉五福宫碗以662万港币易主,可见道光瓷器精品的价格已经不低。中国市场上道光瓷器2001年价格才过百万元,10年来,价超百万元的不足60件。由此可见光绪时期的瓷器上涨是必然的事情,目前为什么拍卖的较少,主要是藏家深藏不露,待价而沽。

同治时期民窑粉彩瓷器主要依据胎釉、彩料和纹饰特点予以判断。一般而言,胎体有的轻薄,有的厚重,两种均较粗松;以指轻扣圆器的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点。施釉稀薄,呈莹白色,质粗松软,釉面不够平整。制作不规整,厚胎者更为粗糙笨拙。色料中因施加粉质较多而显浓厚。有的延续前朝传统施绿釉里,因色泽浓重,施彩较厚,釉面不够平整,呈波浪釉,但因无细小的皱纹而独具时代特色。纹饰笔法稚拙,布局凌乱,缺少生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8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