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您的要求我做如下解答:
形成条件(也就是您所说的形成于何种地质条件):高温(1200-1800℃);高压(4万到7万大气压);地壳深部90公里以下)
是岩浆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金伯利岩中
其特征的矿物组合为镁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铬透辉石,铬尖晶石如我国山东沂蒙山区,辽宁南部等其中辽宁南部有50%以上的是可以做宝石的优质钻石.中国还有发现的产地有:江苏,安徽,河南,山西,湖北,广西,贵州,新疆我国储量居世界第十位.
我国有远景的产地是:华北地台的郯庐断裂带,太行山断裂带,塔里木地台等.
钻石的价格=1克拉的价格重量的平方.也就是说一粒4克拉的钻石价格是1克拉的钻石的16倍而不是4倍.
颜色分类:
100色:足色(净水钻)肉眼观察为无色.为珍品.
99-95色:极难看到的淡**调.属多数品种.
95-90色:肉眼观察有**感.
90-85色:有明显**感.
<85色:较深**,属工业钻石.
**主要是氮含量的原因!!含量越高**越明显.
有色品种分:红钻,蓝钻,绿钻,黑钻,其他色钻等红钻和蓝钻为珍品.
现在市场的价格一日千变,一般质量的在1000-5000美圆之间.我这只有较老的价格标准,不过也可给您介绍一下
美国标准:100(克拉)----1750(美圆) 下同
160----------2500
186----------4000
300----------7000
日本标准:0205---------2777
0535---------1190
国内市场价格我尚不了解
钻石的净度分6等(中国制)
1.无瑕:用十倍放大镜检查看不出钻石内部的瑕疵.
2.极微瑕:用十倍放大镜极难发现瑕疵,有很小的瑕疵.
3.一号花:用十倍放大镜难发现,有经验者可看出.
4.二号花:用十倍放大镜易发现,针点或裂隙小区
5.三号花:肉眼刚刚可见雾状区,表面花纹等
6.大花:肉眼易见,明显有瑕.
当然,国外也有其他标准,还有英国标准和美国宝石研究所的标准,我在这也不打出来了,太多了,你看也麻烦,我也累啊
简单特性:
1比重为352-355
2性脆(别以为硬就可以摔啊,其机理和玻璃差不多)
3硬度为10(水晶只为7,绿松石5-6,孔雀石35-45)
4色散值为0044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钻石的鉴定(我想老兄有做这生意的意思啊?!)
1真的钻石用X光透照后为透明(透照10分钟即可),而假钻为黑色(也有呈荧光状态的,即通常所说的夜明珠,这也是有可能的,也属钻石的一种)
2把握4”C”标准,即:颜色(color),净度(clarity),重量)(carat weight),切工(cut)
前两者我已说过了,第三就是重量了,重量越大越珍贵,特优者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增长.第四是切工,切工影响价格的1/2.”美国型”是认为”出火”最理想的琢型.
3相似宝石的鉴定:现市场上的代用品很多,最常用的有:人造立方氧化锆,合成红金石,合成尖晶石,萤石,玻璃等
4钻石最有效的检测仪器是钻石导热仪,其原理是检测导热性能,如以尖晶石的导热率为1,则钻石的应为707-2120
我就只能说这么多了
其实您要是真的想了解透彻,那您还是去买本较专业的书吧,在这学到的毕竟是皮毛啊
庞然大物
拼音: páng rán dà wù
解释: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出处: 唐·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举例造句: 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庞然大物,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拼音代码: prdw
近义词: 硕大无朋、大而无当
反义词: 微乎其微、微不足道
歇后语: 耗子群里的老虎
灯谜: 兔子群里一只虎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巨大而愚笨的东西
英文: buster
故事: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金刚石主要分为天然金刚石和人工合成金刚石,对于天然金刚石,diamon(金刚石)原意是表示非常坚硬的无色透明的意思,现在被称为金刚石等矿物。1866年在奥兰治河边附近发现了南部非洲的第一颗天然金刚石,这颗金刚石重215克拉。天然金刚石主要成因就是火山喷发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使很碳物质形成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天然金刚石完全由单质碳结晶形成的等轴晶系矿物,金刚石常见晶形分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四面体和六八面体等类型。天然金刚石根据其含氮或含硼量、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的不同#首先划分为I型和II型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为Ia型Ib型及IIa型IIb型。纯净的金刚石无色透明,若其含有杂质或结构缺陷而呈色,如**可由含Ti和Fe或者由结构中的缺陷所引起。Ib型金刚石含顺磁性氮原子。常呈琥珀**,但这种型式的氮含量更高时会出现绿色。IIb型金刚石含硼#使晶体常具蓝色或天蓝色#含硼使金刚石具蓝色。 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天然物质#它的研磨硬度(10000HV)为石英硬度的1170倍刚玉硬度的140倍。金刚石有极强的抗磨性,摩擦系数小。其抗磨能力为刚玉的90倍金刚石虽坚硬,但具有脆性#在冲击的作用下易破碎,金刚石是绝缘体,但有很高的导热率,其导热率比银铜还要高。金刚石对任何酸都是稳定的,甚至在高温下酸对
金刚石不显示任何作用, 但在碱含氧酸盐类和金属熔体中#金刚石却很容易受侵蚀。 但是了,由于天然金刚石稀少,价格昂贵,目前主要集中在合成金刚石开发和应用。目前方法也很多,最先也是最为经典的是高温高压(HPHT)法,这也是仿天然金刚石产生的原理制备的。但目前化学气相沉积法最佳,制备的金刚石纯度较高,主要有热丝CVD、微波等离子CVD、直流CVD等等。国外在人造金刚石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美国APPOLO公司做的人造钻石已经投入生产了,其生产的人造钻石与天然金刚石想媲美。
南非素有钻石之国的美誉,因为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挖掘矿坑——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这个矿坑深达1097米,而且是50000名矿工纯手工挖掘出来的,总共出产的钻石2722公斤的钻石。这个钻石矿坑已经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说不定就捡到钻石了呢。
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视频
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纯手工挖掘1097米从1866年在此处发现第一枚钻石起,就开始了金伯利钻石矿坑的挖掘之路。这个矿坑从1866年一直挖到了1914年,这48年的时间内,有超过50000名矿工在此处挖掘,总共挖出了2722公斤的钻石,而深度更是达到了1097米深,由于当时的技术不成熟,所以只能靠手工挖掘,这使得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成为了世界上最大人力挖掘矿坑。
虽然这个矿坑与深达12262米的俄罗斯地狱之门相差甚远,但也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奇观了。这颗矿坑被废弃之后,就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上面放的视频就是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的周边了。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不仅是为了一睹这1097米深的矿坑,更是想要走下狗屎运能够捡到一枚钻石。而南非政府正在打算将这个矿坑申请为世界文化遗址,毕竟纯手工挖掘出来这么深的矿洞堪称不可思议。
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背后的故事1870年代,英国小伙塞西尔·罗德斯在南非一个富含钻石的山丘支起帐篷,花了6 000英镑从当地农民戴比尔斯兄弟手中买下附近的农田,创立了戴比尔斯联合矿业有限公司。这个矿场以当时英国殖民事务大臣的名字“金伯利”来命名,而后的100年间,这里成为有史以来纯手工挖掘最深的大坑。
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深1097 m,入口直径约500 m,占地17公顷,方圆16公里。为挖这样一个大洞,超过2 200万t土被从这里挖走。直到1914年,这里产出了14 504 566克拉钻石(约等于2722公斤)。目前,渗水和雨水已淹没了该坑洞的一半。地质学家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含有钻石的金伯利岩矿管,而且今天在金伯利周围和南非的其他地区还有许多大洞。金伯利已经形成了著名的景区,很多南非旅游线路都包含此项钻石之旅。
钻石头火山是一座死火山,传说是女火神Pele的家。 钻石山火山口形成于10万多年之前,火山口高度232米。19世纪初曾被用作军事瞭望台,1968年被命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克·吐温1866年初乘船抵达瓦胡岛时,钻石头火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天清早,天气晴朗,晨光熹微。忽然间,远方的岛屿呈现在眼前,独自躺在静静的大海上。我们每个人都兴奋地爬到甲板高处眺望,庄严的钻石头火山昂首从海上升起,接着又出现了沙滩、棕桐树、城市……”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俄历9月9日(阳历8月27日)出生于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是姑妈把他抚养长大的。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次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 托尔斯泰和妻子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的落后的清晰认识。 对于19世纪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但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他非常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并且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这些活动必然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但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 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这段时间的较重要的事件是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希布宁因不堪军官的虐待打了军官的耳光,虽经托尔斯泰为之奔走,终被枪决。这一事件使他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作品
托尔斯泰的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没有保持多久。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在这前后,他在致友人书信里谈到自己近来等待死亡的阴郁心情。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从70年代初起,“乡村俄国一切‘旧基础’……的破坏”的加剧,“到民间去”等社会运动的兴起,使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惶惶不安,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因自己所处的贵族寄生生活的“可怕地位”深感苦恼,不知“该怎么办”。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他甚至藏起绳子,不带猎枪,生怕为了求得解脱而自杀。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此后,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 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这是因为他不仅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愤怒,也接受了他们因政治上不成熟而产生的不以暴力抵抗邪恶的思想。列宁剖析这种惊人的矛盾说:“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 书房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同样为了这一目的。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84年由其信徒和友人弗契尔特科夫等创办“媒介”出版社,以印行接近托尔斯泰学说的书籍;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 托尔斯泰
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自己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最后,他于1910年11月10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