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在科学家眼中是碳原子的正四面体组合,在情侣眼中是寄予爱情的信物,在商人眼中是价值连城的珠宝。但在懂行人的眼中,钻石只不过是一块储量惊人的石头罢了。
1951年,戴比尔斯集团喊出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简洁深邃的广告词很快打动了少女们的心,以至于现在的求婚,在物质上就等同于钻戒。但翻开钻石的历史发现,钻石能卖到今天的价格,完全是它背后堪称教科书式的营销手法。戴比尔斯集团卖的不是钻石,而是爱情。
钻石起源于印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当时人们只把钻石当作打磨石头的工具。1869年之前,钻石的产量依旧不高,和其它宝石的价格没有什么差别。但在1870年,一位农夫彻底改变了现状,他从几个小孩口中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其中最大的是金伯利钻石矿坑,这个矿坑可供5000名挖掘工一起操作,深度达到了1100米,直到矿坑被挖空关闭,仅这一个矿坑就产出整整3吨钻石!
钻石坑被发现前,全球每年也只在印度和巴西挖掘不超过20斤,这一巨大发现完全颠覆了钻石市场。为了不让钻石价格暴跌,1888年,钻石矿的投资人塞西尔和他哥哥一起收购了南非的戴比尔斯农场并创立戴比尔斯公司,同时还拿下了其它矿井的开采权,企图垄断钻石行业。
但没过多久,科学家又发明了人造钻石,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氢气和甲烷为原材料,高温高压环境下,从离子体中提取碳原子,将产生的碳原子有序地排列堆积,培养成完整的钻石。其颜色、净度和大小远超天然钻石,开始迅速吞噬市场份额。戴比尔斯公司见状立马收购了人造钻石的专利和制作工艺,巅峰时掌握了全球85%的市场份额。
当其他钻石商打算以更低的价格售卖时,戴比尔斯公司就故意在市场上投放更多钻石,迅速让钻石价格下跌,击垮竞争对手。戴比尔斯公司还制定了一个行业标准,从采矿场到各种销售渠道,要求全球的钻石都由伦敦机构统一管理,只有指定的100多家钻石切割公司才能购买,并且市场价格都由自己决定,还提出了克拉的概念,1克拉=02克。可以说完全垄断了市场。
垄断后,如何将钻石卖给没有需求的人?答案就是讲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中,钻石海洋之心就在无形间输出了价值观,钻石象征着爱情。许多明星和社会上流人士求婚时都送钻戒表达爱意,有了名人效应,碍于面子的男士都开始纷纷效仿。一些零食包装上也有钻石求婚的图案,包括一些小说家也在作品中安插了钻戒和爱情的故事,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向我们传递,钻石是求婚必备之物。
有一种情况是戴比尔斯公司是无法掌控的,就是非洲战乱国家的反对派开采本国的钻石,输出到其它国家换取枪支弹药等战斗经费,许多和平人士就呼吁不要进口战乱国的钻石,因为这些都是“血钻”。联合国也通过了《金伯利进程协议》,遏制战乱国的钻石交易。这一协议也正好救了戴比尔斯公司,避免钻石泛滥。从目前的钻石总量来看,全球每人都可以分到20克重的钻石,如果开放市场,钻石就是白菜价。但戴比尔斯公司联合其他钻石公司一起维持着市场价格,每年只拿一小部分出来,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轻松获利。
钻石和其它黄金珠宝不一样,在二手市场上销路不理想。储量大,不保值,价格虚高,不具有黄金那样硬通货的特性。还有就是谁会喜欢二手的爱情呢?地球上所有的黄金都是宇宙中超新星爆炸的产物,人类想要制造黄金需要用快中子发射源轰击汞198,经电子捕获衰变成金197,但这一成本远高于黄金本身的价格,所以世界上的黄金总量非常稳定。相比之下,钻石的价格就是被人垄断然后炒作,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般的营销“骗局”。
钻石本身具有一定价值,品质与价格相匹配的钻石并不算是智商税,而那种价格高昂但钻石品质级别较低的就属于是智商税了。
钻石的原型是金刚石,金刚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对科学研究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都具有重大作用。将金刚石进行打磨,经过打磨的金刚石依照人们的喜好做成光泽强烈、棱角分明的钻石,供人们挑选,用作装饰以及收藏。而钻石的品质也有好有坏,不同品质的钻石价格自然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钻石的相关知识,并认为钻石就是智商税。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钻石都是智商税,高品质的钻石具备一定收藏价值,而那些以次充好,人工造假的“钻石”,才是真正的智商税。
以次充好的钻石并以高价卖出,利用顾客不懂钻石的品质,进行欺骗消费。
钻石作为天然物质,从矿中挖出就有好有坏,即使经过加工也会有明显的差距,但普通人无法分辨钻石的品质高低。因此,有商户将品质低下的钻石进行标榜,将低品质钻石推荐给不懂钻石参数的顾客,致使顾客以高价购买到低品质的钻石产品,从中获得暴利。
具有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的消费者通常会购买到货不配价的钻石。
由于钻石厂商对钻石的大量广告宣传,让无数消费者争相购买,具有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消费者往往不注重钻石品质,只在乎钻石品牌以及价格高昂,往往会因此用极高的价格购买到低品质的钻石。
将人工钻石以天然钻石的价格卖给顾客,高价售假,欺骗顾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钻石光鲜亮丽的外表也能通过人工制造实现,通过人工机器制造的氧化锆、玻璃石等,与钻石一样具有强烈光泽。因为是人工制造,“人造钻石”的价格低廉,与天然钻石天差地别,部分商户将“人造钻石”卖给不知情的顾客,低价收购,高价卖出,欺瞒顾客。
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黄金有价玉无价”,黄金的价格是有标准的,玉的价格没有标准,可以无限上升,有的玉比黄金还贵,玉是什么呢?《说文解字》里记载道:“玉,石之美。”
玉其实就是石头,石头就是玉,但是,玉是“石之美”。在古代,中国人喜欢玉,印度人喜欢宝石,近代的欧洲人则喜欢钻石。玉、宝石、钻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称之为“宝石”。
宝石顾名思义,就是宝贵的、珍贵的石头,为什么珍贵呢?因为稀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钻石根本就不是什么营销骗局。黄金、白银之所以贵,也是因为稀有,正因为稀有,所以才成为了装饰品,物以稀为贵,贵是身份的体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黄金、宝石、玉就成为了人们尊贵身份的象征。
地球上有230种以上的矿物,可以作为宝石。但是,钻石是最晚出现的一种名贵宝石。人类社会最早的四大文明,分别是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国的夏商文明。四大古文明,皆不认为钻石为宝石。将钻石“炒作”为珍宝的欧洲人,甚至在14、15世纪之前,也不认为钻石为宝石。
为什么在15世纪之前,钻石不是宝石呢?这和钻石的切割技术有关。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质,只有钻石才能切割钻石,所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一般是用钻石打磨钻石的,最硬的物质与最硬的物质之间发生碰撞是个技术活儿,在切割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钻石的原石,难以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也就不适合作为装饰品。
在古代,中国人喜欢玉,印度人喜欢宝石,欧洲人喜欢琥珀,但是,到了公元15世纪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开始喜欢宝石中的金刚石(钻石),中国古代的宫廷,最多的宝物是什么呢?就是黄金、美玉和珍珠,然而,到了晚清时期,宫廷开始流行钻石,慈禧太后就有很多的钻石饰品,其中最大的一颗是275克拉。晚清时期,中国人开始将钻石作为装饰品,就是因为这个时候钻石的切割技术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了,可以将金刚石的原石打造成光彩夺目的钻石。如果,在古代,人们就可以将钻石打造得光彩夺目,中国古人肯定会将钻石视为宝石。
当然,钻石能够流行起来,还与欧洲人殖民非洲的历史有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一个相对隔绝的大陆,非洲东部和西部的海岸线非常的平直,没有良港,南部是好望角,再往南就是南极大陆了,北部虽然与欧亚大陆相连,但是却有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横亘其中。整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可以说是与世隔绝,到了公元15世纪之时,人类的航海技术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了,大量的欧洲人开始进入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这里逐渐改变了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集中了地球上最丰富的钻石资源,当人们发现了非洲的钻石矿以后,钻石才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时候,会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玉文化,于是,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古人喜欢玉呢?中国古代的玉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4500年的红山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就制造了大量的精美的玉器。玉也是中国古人最重要的装饰品之一,中国古代最美好的东西,就是金子和玉,金与玉合在一起,就是金镶玉,即在黄金上镶嵌各种美玉,我们把最美好的婚姻称之为“金玉良缘”,玉也是君子的象征,君子以玉作为自己的德行标准,《说文解字》记载道:“玉,石之美也。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所具备的几个特征,正好符合中国古人对美德的追求,即仁、义、智、勇、洁。
是不是因为玉具备这些特征,才成为了宝物呢?其实,是先成为宝物,然后才被人们赋予了这些品质。玉成为宝物,首先,就是因为它在地球上稀有,但是,稀有也不能稀有到不能量产,既稀有,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定的产量,才能成为宝物。
东亚大陆有天然的宝石和钻石矿,但是,非常的稀少,已经稀少到不能量产了。相对于宝石和钻石来说,东亚大陆的玉石则比较多,中国古代的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软玉,另外一种就是硬玉,软玉的产地主要在昆仑山附近,以和田玉为代表,软玉的主要成分是钙镁硅酸盐,硬玉就是翡翠,主要来自于缅甸,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钠。此外,中国古代的玉,还有独山玉、蓝田玉、玛瑙、绿松石等等。
印度的德干高原,盛产宝石,有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等,宝石光彩夺目、色彩亮丽,玉则比较的温润,不是那么的耀眼,所以,宝石和玉的这两种特征,也影响到了古代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审美观念,中国人喜欢含蓄的美,印度人则喜欢亮丽的美,而这两种审美观的不同,本质上来说,是由宝石和玉石的资源的分布不同造成的。
欧洲盛产琥珀,所以,在15世纪之前,欧洲人喜欢琥珀,琥珀是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形成的,严格来讲,不是石头,但是,琥珀却是一种化石,是松树的树脂经过漫长的时间石化后而形成的,因此,琥珀也是一种石头,是石头中的宝石,在中世纪的欧洲,琥珀就是宝石,在中国古代,琥珀则是一种美玉,《说文解字》里记载道:“琥,发兵瑞玉,为虎文。”琥珀在中国之所以称之为“琥珀”,是因为这种化石的上面有虎纹,中国古人认为老虎死后,进入地下,其精魄会形成琥珀,所有,琥珀最早的时候,其实是写作“琥魄”的,琥珀的“琥”这个汉字,是从玉、从虎的。
欧洲为什么盛产琥珀呢?在4000多万年前,欧洲的北部一带有大片的森林,而且这些森林中有大量的松树,松树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树脂,这些树脂凝结以后,掉入了泥土里,经过岩石的挤压与加热,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变成了化石,这种化石就是琥珀。
所谓沧海桑田,欧洲北部大片的陆地后来又被海洋覆盖,于是,这些琥珀就沉入了海底,经过海水的冲刷,有些琥珀就被冲到了海滩上,于是,人们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沙滩上就经常可以捡到琥珀,松树的树脂在凝结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有小昆虫不小心被粘在了其中,这些昆虫也随着树脂一起变成了化石。琥珀的颜色是金黄的,这也影响到了欧洲人的审美观,在18世纪至20世纪的时候,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个琥珀宫,琥珀宫是用琥珀和黄金装饰而成的,非常的漂亮,可惜,琥珀宫后来在二战的战火中失踪了。
当然,在公元15世纪之前,中国人、印度人和欧洲人都知道钻石,只不过,钻石的数量非常稀少,不易加工,故而未能成为装饰品。
钻石在中国古代,一直被当作切割工具,用来加工玉器,中国古籍中常常称钻石为“金刚石”、“金刚钻”、“削玉刀”、“昆吾剑”等等,中国最早记录钻石的文献,是列子所著的《列子》一书,《列子》记载道:“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其中的“锟铻之剑”其实就是金刚钻。中国也盛产钻石,但是数量非常的稀少,数量稀少的钻石被用于加工玉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钻石、宝石、玉,乃至黄金、白银之所以昂贵,其实就是一个道理,即物以稀为贵,在古代,一种东西,稀有之后就可以拿来作为装饰品,成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同时也可以当做财富来收藏,但是,稀有也不能稀有到不能量产。
人类结婚,常常也是用稀有之物来作为爱情的象征,中国古代常常称美好的婚姻为“金玉良缘”,中国古代的贵族结婚主打的装饰品,就是黄金和美玉。印度则是以黄金和宝石为主,而且常常将宝石镶嵌在黄金之中。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比黄金、宝石更稀有的铂金、钻石,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人们结婚时的主打装饰品了,钻戒其实就是铂金里面镶嵌了钻石,铂金和钻石在外观上显得比较“纯净”、“纯洁”,而且不会腐蚀,能够永久保存,因此也符合人们对于爱情的期望,爱情就是要纯洁、恒久。现代的钻戒,说到底,和黄金镶美玉、黄金镶宝石是一个道理,都是金属里面镶嵌了石头。地球上最常见的东西,就是金属和石头,但是,黄金、铂金、玉、宝石、钻石是最稀有的、最美的金属与石头。
综上所述,黄金、白银、钻石、玉、宝石、琥珀的价格,虽有“炒作”的成分,但却是建立在本身就昂贵的基础之上。地球上的钻石矿和铂金矿,是一种比金矿还稀少的矿产,当然,如果人类在外太空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和铂金矿,并且能够将其带回地球,钻戒的价格或许会降下来,否则的话,钻戒依然很贵。
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一些宝物的基础知识,否则的话,就难以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对宝石、玉、琥珀如此的痴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