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颜色级别f-g净度级别vs是什么意思?

钻石颜色级别f-g净度级别vs是什么意思?,第1张

颜色级别f-g:

指接近无色,属于高品质钻石

VS(微瑕级):

分为VS1和VS2两级,钻石分级师在10倍放大镜下瑕疵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介于难确定和某种程度的易确定之间。

钻石

简介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的传说,同时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如今,钻石不再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钻石的好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鉴定:色泽,净度,切工和重量。

钻石的颜色分级介绍

D级:完全无色。是钻石的颜色中的最高色级,极其稀有!

E级:无色。仅仅只有宝石鉴定专家能够检测到微量颜色。是非常稀有的钻石。

F级:无色。少量的颜色只有珠宝专家可以检测到,但是仍然被认为是无色级。属于高品质钻石。

G—H级:接近无色。当和较高色级钻石比较时,有轻微的颜色。但是这种色级的钻石仍然拥有很高的价值。

I—J级:接近无色。可检测到轻微的颜色。价值较高。

K—M级:颜色较深,火彩差,钻石小鸟网不提供,也建议客户不购买。

N—Z级:颜色较深,火彩差,所以结婚钻戒网不提供,也建议客户不使用。

GIA钻石分级体系:

FL(无暇级):钻石分级师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外部均无瑕疵。

IF(内部无暇级):钻石内部虽无瑕疵,但外部有极小的经重新抛光可除去的瑕疵。

VVS(极微瑕级):分为VVS1和VVS2两级,钻石分级师在10倍放大镜下很难发现极微小的或很不明显的瑕疵。

VS(微瑕级):分为VS1和VS2两级,钻石分级师在10倍放大镜下瑕疵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介于难确定和某种程度的易确定之间。

SI(小瑕级):分为SI1和SI2两级,显著的瑕疵,钻石分级师在10倍放大镜下易见。SI2的钻石从亭部一侧观察时,肉眼可见包裹体。

I(瑕疵级):分I1、I2和I3三级,I1:钻石分级师在10倍放大镜下显而易见,肉眼从冠部观察有些困难,内部瑕疵并不影响其亮度;I2:内部瑕疵大而多,肉眼可见,并影响到亮度;I3 :内部瑕疵极明显,并且影响到了钻石的亮度,透明度。

钻石按照色泽划分等级

钻石颜色从无色到**或者黄褐色可以分为D、E、F、G、H、I、J等23个等级。

D级:D级是钻石色泽等级中最高级别,代表钻石完全透明,这种钻石极其稀有,因此价格不菲。

E级:这类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看,颜色接近于无色,往往只有钻石鉴定专家用专业的设备才能检查出少量色素,也属于比较稀有的钻石。

F级:该级别钻石的颜色也接近于无色,仍属于品质较高的钻石。

G—H级:G—H级别的钻石直接用肉眼观察是看不出任何颜色的,但是当把它们和色泽比较好的钻石放在一起对比时,可以发现它们颜色有轻微的变化。

I—J级:I—J级别的钻石颜色已经开始偏向**,如果用肉眼仔细观察时的话,可以看出轻微的颜色。

K—M级:这类钻石颜色**偏向比较多了,消费者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有轻微的**,不建议购买。M—Z级:M级以后的钻石内部**已经很明显了,钻石品质比较差,没够购买的必要。

钻石按照净度划分等级

钻石的净度钻石表面及内部含有的瑕疵和内含物的大小。净度级别印由高到低详细可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 I1,I2,I3等11个等级。

无瑕级(FL):FL是钻石净度最完美的等级,这类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没有任何内含物或表面瑕疵,十分稀有。

内无瑕级(IF):IF等级的钻石内部没有任何内含物,但是表面有些微小的瑕疵,可借由磨光去除。

极轻微内含级(VVS):VVS等级又分为VVS1、VVS2两个等级。这类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到钻石内部有微小的瑕疵,但是极其轻微,不易被察觉。

轻微内含级(VS):VS等级又分为VS1、VS2两个等级,VS等级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的瑕疵可见,但非常比较微小。

微内含级(SI):SI等级又分为SI1、SI2两个等级,这类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钻石有清晰可见的瑕疵。

内含级(I):这类钻石瑕疵已经很明显了,在10倍放大镜观察下清晰可见,肉眼也可以看到,一般不建议选择这类钻石。

钻戒颜色使用F-G来衡量的,F级是无色级,只有专业的珠宝专家可以检测到颜色,属于高品质钻石,G级接近无色,和级别高的钻石比较,会有轻微的颜色,但是这种钻石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在无色到**的钻石中,钻石越接近无色,价值越高,钻石颜色越偏黄,价值就会越低。级别在z以下就称之为彩钻,不同颜色的彩砖颜色越浓价值越高。

钻石颜色等级

由D级往下,价格也变低,每个色级价格一般差10%-45%,高色级间的差价比低色级间的差价高。

D级:钻石中的最高等级,纯净无色,堪称完美,是钻石中最难得的存在,稀有性强。

E级:高品质钻石,无色级,一般的人无法从中看出颜色,只有少量的珠宝鉴定专家才能鉴定出颜色来。

F级:比E级稍低的高品质钻石,除非是珠宝鉴定专家,否则难以检测出其中的颜色。

G~H级:虽然是接近于无色,但是相比于无色高品质钻石而言,内里有稍显清淡的**。

I~J级:仍旧接近无色,但是内部同样具有轻微**。

K~M级:一般人很明显的就能看到其中的颜色,且本身颜色稍显暗淡,等级低,火彩和光泽度差。

除了钻石的颜色之外,衡量钻石好不好还可以从净度、切工、重量上来区分,和钻石的颜色一起组合起来就是4C。

钻石4C分级指的是从净度、颜色、克拉质量、切工等4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钻石的价值。

1、其中颜色是按其变化分为12个颜色级别:D、E、F、G、H、I、J、K、L、M、N、<N。

(1)D-E级:极白,又称作“特白”、“极亮白”、“净水色”。

D色:纯净无色、极透明,可见极淡的蓝色。

E色:纯净无色,极透明。

(2)F-G级:优白,又称作“亮白”。

F色:从任何角度观察均为无色透明。

G色: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亭部观察均为无色透明,但1ct以上的钻石从亭部观察显示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3)H级

H色:白。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观察看不出任何颜色色调,从亭部观察,可见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4)I-J级:微黄(褐、灰)白,又称作“淡白”、“商业白”。

I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J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近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5)K-L级:浅黄(褐、灰)白。

K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白色,亭部观察呈很浅的黄(褐、灰)白色。

L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

(6)M-N级:浅黄(褐、灰)色。

M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N色:从任何角度观察钻石均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7)<N:黄(褐、灰)色。

对这一类钻石,非专业人士都可看出具有明显的黄(褐、灰)色。

2、其净度按照GB/T16554-2003中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共10个小级别。

(1)LC级:称镜下无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以下情况下仍属LC级:

1)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2)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3)内部纹理无反光,不影响透明度。

4)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2)VVS级:称极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这些极轻微的内、外部特征通常是一些很细小的点状包体、颜色很淡的云状物、纹理、须状腰、缺口、击痕等。

极微瑕级还根据内、外部特征的大小、分布位置等因素,也就是说根据观察的难易程度细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

VVS1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

VVS2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

VVS级与LC级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同时能看到内部及外部特征,而后者只能看到轻微外部特征。

(3)VS级:称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VS1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

VS2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点状包体群、较轻微的云状物、小的浅色包体、较小的羽状纹等。

VS级与VVS级区别是在10倍放大条件下,前者可以观察到瑕疵,尽管也比较困难,而后者则为几乎观察不到。

(4)SI级:又称瑕疵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又细分为SI1、SI2。

SI1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

SI2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较大的浅色包体、较小的深色包体、云状物、羽状纹等,各种包体类型都可能出现。与VS区别在于SI级钻石用10倍放大镜即可很容易发现内、外部特征,但是去掉放大装置用肉眼无法看到内、外部特征。

(5)P级:称火重瑕疵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P1级: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在10倍放大条件下,净度特征显而易见,而用肉眼从冠部观察比较困难,但不影响钻石的亮度。

P2级: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而且已经影响钻石的亮度。

P3级: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且影响钻石的亮度、透明度,部分贯穿性的裂隙还可能影响钻石的耐久性。

典型包体:主要为大的云状物、羽状纹、深色包体,并且这些包体可能影响钻石的耐用性或者影响透明度、明亮度。

钻石颜色级别划分

钻石颜色从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这么多种类,一般钻石的颜色只要在H色以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D级:钻石中的最高等级,纯净无色,堪称完美,是钻石中最难得的存在,稀有性强。

E级:高品质钻石,无色级,一般的人无法从中看出颜色,只有少量的珠宝鉴定专家才能鉴定出颜色来。

F级:比E级稍低的高品质钻石,除非是珠宝鉴定专家,否则难以检测出其中的颜色。

G~H级:虽然是接近于无色,但是相比于无色高品质钻石而言,内里有稍显清淡的**。

I~J级:仍旧接近无色,但是内部同样具有轻微**,有价值。

K~M级:一般人很明显的就能看到其中的颜色,且本身颜色稍显暗淡,等级低,火彩和光泽度差。

颜色级别F-G的意思是F级属於无色范围,G级属於接近无色范围。净度级别LC的意思是即在十倍放大镜下看不到瑕疵。净度LC与净度VS相比,LC的没有发现任何的瑕疵特征更高级。

净度LC是指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在标准光源下,用10倍放大镜观察,没有发现任何的瑕疵特征而定义。也就是说该钻石不包含任何大于5微米的且具有足够亮度的瑕疵特征。

而净度VS细分为VS1、VS2, VS级别内含物比VVS大,10倍镜下专业钻石分级师较难发现,VS2级内含物比VS1多。VS级是优质钻石的分界线。

扩展资料:

钻石的切工是指它的切磨比率的精确性和修饰完工后的完美性而言。好的切工应尽可能的体现钻石的亮度和火彩,并且尽量保持原石重量。

GIA的切工等级从高到低分为 ID(标准)、EX(优)、VG(很好)G(好),中国国检分为:EX(优)、VG (很好)、G(好)。最好的切工当属“八心八箭”,它是采用了世界顶级的丘比特式切割,是CEMNI千年专属独创的钻石切工。

完美对称的八颗心和八支箭,精确无瑕的切工令人惊叹。在中国,普通人一般看重量的大小来衡量钻石价值。实际上不科学。因为中国比较流行小钻。

因此, 比较流行的概念是优质光彩钻石。优质光彩的钻石一般是把握4C的三个原则:净度(Clarity)、色泽(Colour)、切工(Cut),并且三个标准要同时达到一定的标准。

—钻戒

色级较高。

钻石的颜色级别是决定钻石价值的关键之一,f表示无色,g表示近无色,只有珠宝专家能够鉴定出少量的颜色,f-g级别是高品质钻石,所以钻石颜色级别f-g的色级较高。

买钻戒的注意事项是钻石的比重越大,则表示品质越好;钻石的颜色接近于无色,则为上品;钻石净度最高的等级是FL,表示内部没有瑕疵;切工完美的话,火彩越绚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02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