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宝石矿在哪里?

世界第一大宝石矿在哪里?,第1张

非洲的钻石蕴藏量占世界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中部非洲和西部非洲,其中南非、纳米比亚、刚果(金)和加纳等国为钻石的主要出产国。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命名为"克利南"的钻石献出产在南非。中非的刚果 (金)被人们称为"宝石之国",其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位于西非的几内亚,其钻石蕴藏量也很丰富。博茨瓦纳的钻坯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

ghana是加纳共和国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

加纳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在西非国家中加纳经济较为发达。

加纳自然地理简介。

加纳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白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4至9月为雨季,11至翌年4月为旱季。各地降雨量差别很大,西南部平均年降雨量2180毫米,北部地区为1000毫米。

  加纳概况

  国名: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

  独立日:3月6日(1957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黄、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部分中间是一颗黑色五角星。红色象征为了国家独立而牺牲烈士的鲜血;**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和资源;也代表加纳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绿色象征森林和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非洲自由的北极星。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被一个镶金边的绿色圣乔治十字分为四部分:左上角为蓝地上交叉着金色官杖和出席仪典时用的金剑,象征地方政府;右上角的蓝色波纹象征海洋,城堡象征国家行政机构;左下角为一棵可可树,右下角是一个矿井,均象征国家的财富。绿十字中心是一只金色狮子,象征加纳和英联邦之间的联系。盾徽上端有一颗镶金边的黑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两侧各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其脖子上系着国旗三色的带子并各挂一颗黑五角星;底部的金色绶带上用英文写着“自由和正义”。

  自然地理:面积238537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2200万(2005年估计),全国有4个主要部族:阿肯族占全国人口524%,莫莱-达戈姆巴族占158%,埃维埃占119%和加—阿丹格贝族占7.8%。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阿克拉(Accra),人口约200万(2005年估计)。

  行政区划:全国共设10个省,省下设有110个县。

  简史:古加纳王国建立于公元3-4世纪,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3世纪时,加纳王国受到新兴的马里王国的入侵,居民逐渐南移到现在的加纳境内定居。从15世纪开始,加纳便沦为殖民地,成为欧洲列强不断争夺的一块“肥肉”。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随后,荷、英、法等国殖民者接踵而来。他们不仅劫掠这里的黄金,还有象牙,并把这里作为贩卖黑奴的据点。1897年全境沦为英殖民地,称“黄金海岸”。1947年加纳第一个政治组织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成立,要求自治。1946年6月夸米·恩克鲁玛领导成立人民大会党,坚持争取民族的斗争。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宣布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恩克鲁玛出任总统。后来几经政变。1981年12月罗林斯空军上尉政变上台后,成立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罗林斯担任主席。1992年底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1993年1月7日成立第四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2年4月26日由全民公决通过。宪法规定,加纳是一个民主国家,致力于实现自由和公正,尊重基本人权、自由和尊严;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内阁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议会需在通过法案并得到总统同意后方可行使制宪权;司法独立,有解释、执行和强制执行法律的权力。议会实行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立法和修宪的权力。议员经全国选举产生,任期4年。

  经济:加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

  农业是加纳的经济基础,全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劳动力从事农业。可可在加纳的经济地位比黄金还重要,有“绿色黄金”之称,因以盛产可可而得“可可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占据出口创汇排行榜之首。可可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纳产的。加纳也因此形成了以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的经济结构。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每日写真报》,1950年由英国“每日镜报”集团创办,为官方报纸,最大的全国性日报,英文版。1998年开始采用新华社消息。《加纳时报》是第二大官方报纸,英文版,1957年由恩克鲁玛创办。1998年开始采用新华社消息。

  加纳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57年,是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主要新闻来源。设有10个省级分社。1989年起开始采用现代化通讯设备,通过卫星接收路透社、法新社和新华社新闻并上国际互联网。

  加纳广播公司开设两家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一台以埃维、阿肯等6种民族语言广播,二台用英语播送新闻、商务、娱乐等节目,另外还使用英语、法语对外广播。

  1965年7月开始播放电视节目,1986年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1996年出现私营电视台。全国现有10家电视台,主要有加纳电视台、电视三台、都市电视台、非洲电视台以及两家卫星电视台。

  外交:奉行务实的对外政策。重点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谋求与邻国和平共处和相互合作,努力维护次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西非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树立西非重要国家形象,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经贸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与中国关系:1960年7月5日,加纳同中国建交。1966年加纳军政府单方面与中国断交。1972年两国复交。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255htm

  多哥概况

  国名:多哥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ogo, La Republique Togolaise)

  独立日:4月27日(1960年)

  国庆日:4月27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由三道绿色横条和两道**横条相间排列组成,旗面左上角为一红色正方形,其正中有一颗白色五角星。绿色代表农业,又象征希望;**象征国家的矿藏,还表示人民的信心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红色象征人类的真诚、博爱与献身精神;白色象征纯洁;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独立和人民新生。

  多哥的传统舞蹈

  国徽:中心图案为椭圆形,置于绿色盾形之中。椭圆形中间的小盾上有“RT”字样,这是多哥共和国的缩写;小盾之上是两面多哥国旗,绶带上用法文写着“ 劳动、自由、祖国”;下方为两只握有弓和箭、直立的狮子,象征力量和勇气,代表多哥人民捍卫祖国独立和自由的决心。

  国家政要:福雷·纳新贝 (Faure Gnassingbe),2005年4月当选总统,5月4日就任;总理埃德姆·科乔,2005年6月任职。

  自然地理:56785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几内亚湾。西与加纳相邻。东邻贝宁,北与布基纳法索交界。海岸线长53公里。全境狭长,一半以上为丘陵和沟谷地带。南部为滨海平原;中部为高原,海拔为500-600米的阿塔科拉山高地;北部为低高原。主要山脉为多哥山脉,鲍曼峰海拔986米,为全国最高点。境内多礁湖。主要河流有莫诺河和奥蒂河。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470万(2001年估计),全国有40多个部族,南部以埃维族和米纳族为主,分别占全国人口的22%和6%;中部阿克波索、阿凯布等族占33%;北部卡布列族占13%。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以埃维语和卡布列语较通用。居民中约70%信奉拜物教,20%信奉基督教,10%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洛美(lome),人口802万。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滨海区、高原区、中部区、卡拉区和草原区五大经济区。经济区为地理经济概念,未设行政机构。全国有30个省和4个专区。省下设镇(乡)、村。

  简史:古代多哥境内分布着许多独立的部落和小王国。公元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多哥沿海地带。1884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920年9月,多哥的西、东部被英、法分别占领。二次大战后,由英、法分别“托管”。1957年加纳独立时,英托管的西部多哥并入加纳。1956年8月东部多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4月27日独立,定国名为多哥共和国。1961年4月举行大选,奥林匹欧当选总统。1963年1月发生军事政变,奥林匹欧遇刺身亡;5月,格鲁尼茨基继任总统。1967年1月13日武装部队参谋长埃亚德马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格鲁尼茨基政府,4月埃亚德马出任总统。埃亚德马执政后,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取缔政党。1968年11月30日,建立全国唯一政党多哥人民联盟。1979年12月30日,全国公民投票通过宪法。1980年成立国民议会。1990年10月30日,埃亚德马宣布接受多党制。

  政治:1992年9月27日,公民投票通过第四共和国宪法。2002年12月30日,议会对宪法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宪法规定多哥实行半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一轮多数胜出,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和实行赦免。总理出自议会多数派,由总统任命,总理对议会负责,议会可对总理提出不信任案,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即可要求任命新总理。宪法可根据总统和议会的提议进行修改,由议会或公民投票表决通过。多议会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国民议会行使立法权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议员由直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产品、磷酸盐和转口贸易是多三大支柱产业。主要矿业资源是磷酸盐,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生产国,已探明储量:优质矿26亿吨,含少量碳酸盐的约10亿吨。其他矿藏有石灰石、大理石、铁和锰等。多哥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农产品加工、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中77%为中小企业。全国67%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面积约340万公顷,已开垦土地面积约140万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85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高粱、木薯和稻米,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7%;经济作物占大约20%,主要为棉花、咖啡和可可。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地区,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5%。80年代以来,多哥旅游业发展较快。主要旅游点有洛美、多哥湖、帕利梅风景区和卡拉市。

  新闻出版:《多哥新闻报》为官方日报,1962年创刊。1972-1991年曾改称《新征途报》。1991年10月14日恢复原名。自1990年以来出现了20多家私营报刊,主要有:《民主人士论坛》、《每周论坛》、《民主人士》、《哨兵》、《十字路口》、《鳄鱼》、《人民觉醒》等。

  多哥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75年,负责采编国内新闻和抄收外国通讯社的国际新闻,每周发行5期《每日新闻》,以国内新闻为主。

  洛美广播电台建于1953年8月,用法、英、德语广播,并用埃维、卡布列等民族语言播送新闻。卡拉广播电台建于1975年,负责对北方地区广播,主要用法语播音,也用埃维语和卡布列语播送新闻、广告。

  多哥电视台建于1973年,唯一的官方电视台。主要使用法语播放节目,定时用埃维语和卡布列语播放新闻。卡拉电视台建于1993年。

  外交: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与中国关系:1972年9月19日,多哥同中国建交。2006年2月,多哥总统福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268htm

已探明天然钻石储量大约有25亿克拉,其中澳大利亚65亿克拉,扎伊尔55亿克拉。按开采水平现有钻石储量只能开采25年,但随找矿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发现有新的矿区,近几年加拿大钻石储量明显增加。

自从钻石开采以来,共采出钻石350吨左右,既175亿克拉,全世界每年开采钻石在9000万-1

亿克拉,其中宝石级占17%-20%。20%宝石级钻石价值相当于80%工业级金刚石价值的5倍。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刚果(金)、

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中国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钻石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辽宁瓦房店是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出产最好的国家

对于钻石的毛坯和宝石级钻石所占比例来说,最好的钻石来自于纳米比亚冲积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这些钻石经历的自然风化搬运到海边,路程长达1000英里。经过这段旅程钻石中脆弱部分都分离。在特定沉积环境中钻石按不同粒级不同形状一定规律分布于岩层中。该矿区宝石级钻石英钟最高达到97%。对切磨好的钻石戒面,很难分辩出产自哪个国家和矿区。

任何矿区产出的钻石都有好、中、差。拿矿区中最好的钻石与纳米比亚产出最差的钻石比,纳米比亚冲积矿床的钻石也不一定就好。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3000年前,印度是钻石的唯一产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纪初印度克里希纳河、彭纳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产出钻石的地方,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奥尔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儿(greatmogul)都来自印度,但印度的钻石产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钻石的发现及开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为当时全球钻石的最重要产地。

1867年以后,南非发现了冲积砂矿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其产量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由此开创了钻石业的新纪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尔岩筒,并在此发现最大的钻石(库利南钻石)。南非拥有世界上产量最大、且最现代化的维尼蒂亚钻石矿。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其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等国,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千禧之星珠宝为南非钻石在中国的唯一指定经销商。

自1979年澳大利亚西部发现钾镁斑岩中含有金刚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亚的金刚石产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宝石级仅占其产量的5%。澳大利亚钻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尔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盖尔(argle)矿床储量为5.5亿克拉。

博茨瓦纳盛产优质金刚石,宝石级占50%,其产值居世界首位。博茨瓦纳的钻石来自露天开采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矿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钻矿(1982年),三个矿的总产量在1989年超过1500万克拉。

俄罗斯的钻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雅库特地区,该区找到有一百多个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罗斯在靠近欧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钻石矿。俄罗斯钻石产量在1200万克拉左右,一半为宝石级。多年来俄罗斯形成了独立的钻石开采加工销售体系,其钻石数量大、质量优、均匀性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前几年报道加拿大北部地区发现大量金伯利岩,几年后钻石产量可占全世界产量的10%。

世界上第一座钻石矿

1871年7月16日,坚持向深处挖掘的库力斯堡合伙采掘队获得了成功,他们在占据的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处挖掘,在这一天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钻石。全世界第一座钻石矿也就诞生了。命名“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南非的钻石矿

提到钻石人们往住就会想到南非。南非产出的钻石素以颗粒大,质量佳而著名。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钻石英钟毛胚中有50%可以达到宝石级。五十几年前,南非的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所以常有顾客会问“这颗是南非钻石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的钻石产量逐年减少。1987年南非钻石产量为1000万克拉是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 1905年在南非普列米尔矿,发现重3106克拉巨型大钻,定名为“库利南”,1919年在该矿区又找到一块重1500克拉钻石,按它的形状,颜色、反复对比研究后确定它应该与库利南为同一晶体,所以没有命名,如果没有裂开成为二块的话,库利南重量到少在4606克拉以上。1980年在该矿区又发现第三颗大钻重599克拉。南非普列米尔矿为世界公认的巨形钻石的产地。

世界上最大的宝石级金刚石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发现的、号称“非洲之星”的“库利南”钻石,是一块晶体不太完整的金刚石块,颜色为无色透明、无任何瑕疵、质地极佳、重达3106克拉。当时就用该矿总经理的名字“库利南”来命名。

1905年1月,南非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的监督员佛烈德维尔,在矿场散步时,在夕阳的反射中发现一件闪光物体,对这件晶莹有光的东西,他以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用手杖把它挑起、刮去泥土,他几乎不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块大如拳头的金刚石。由于他获得奇宝,得到了一万美元的赏金。

这块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英国政府用75万美元买下,运往英国,并于1907年献给英王爱得华七世,作为英王六十六岁的寿礼。后来这块巨大的金刚石被送往荷兰首都进行切磨,这块“非洲之星”经过多位专家几个月的研究分析评估,定为世上无价之宝,举世无双。最后众多专家一致决定把该金刚石分割成三颗大钻。专家们慎重地研究了它的分裂方向,并在分裂方向上先开一个四分之一寸的缺口,在1908年2月10日下午,由英王亲自选定的一位荷兰著名钻石分割专家约瑟菲赤兄弟二人分割。在分割现场有一顾问小组陪同,随时研究变化情况,并请一位医生和两个护士现场保驾。假如他们的估计有丝毫偏差或用力不当或下锤角度错误,这块金刚石可能会分裂成上万粒碎石,那时分割专家的前途名望将就此终结。此时房内空气十分紧张,分割专家将钢刀锋刃直插预先划定的缺口处,举起木锤猛力向刀背一击,刀锋断了,巨钻丝毫未裂,此时分割专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还算镇静。再举木锤,此时紧张得连呼吸也感困难了,分割专家大力一锤打在了新换上的刀背上,钻石按所愿完整地分割成三块。此时分割专家立即昏倒在地,以后又在医院里休养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常态。

巨钻分割完毕后,于同年3月3日开始切磨,由三位琢磨专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费了八个月时光,琢磨成最大的四粒钻石。

“库利南第一”为梨形、三件中最重的一粒,重5302克拉,后来镶在英王的权杖上,这粒巨钻称“非洲之星”。它有74个刻面。

“库利南第二”为方形、重3174克拉,后镶饰在英王的王冠上。

“库利南第三”为梨形,

重944克拉,镶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利南第四”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专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钻石分割为二,即“库利南第三”和“库利南第四”而成。它镶饰在英女王王冠的边上。

“非洲之星”一共切割成九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分别作为王冠、权杖及其它装饰之用。九颗钻石余下的五颗是:第五颗为心形、重188克拉;第六颗为船尖形、重115克拉;第七颗为船尖形、重88克拉;第八颗为长方形、重68克拉;第九颗为梨形、重439克拉。另外尚有96颗小钻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余下非常细小不能琢磨的碎石一堆、重95克拉。

这块巨型重达3106克拉的“非洲之星”原石,共切磨成105颗钻石、共重106426克拉,和95克拉没法切磨的碎石。成品的重量只占原石的三分之一,可见原石琢磨成钻石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

“非洲之星”的真实故事还远未说完。又过了14年之久的1919年、还是在同一座矿山、离找到“非洲之星”金刚石不远处,又找了一颗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刚石块、按重量应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单独命名的,但人们对此块金刚石的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它的晶体特征、裂开形状等特点,认定它是1905年发现的“非洲之星”同属一块晶体,只是裂开后先后发现而已,因而未再给它命名。也就是说,要是“非洲之星”的“库利南”没有裂开的话,其总重量应在4606克拉以上。 钻戒被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代表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有着非常优美的传说。几百年以来,坚不可摧的钻石与永生不渝的爱情联系在一起,把钻石作为表达爱意、传递爱情的最佳礼物。钻石几乎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知道钻石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物品,佩戴钻石更多的成为一种具有“高贵”象征意义的饰品。钻石饰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成为黄金、铂金之后的第三大消费品。中国每年有1500万人结婚,而且,结婚买钻戒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和特定象征意义。

据说,钻戒第一次作为定情信物的典故,发生在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为了得到法国的玛丽公主的爱,因为玛丽太漂亮,追求的王孙贵族云集,马克西米连为此召集了很多谋士出谋划策,最后有人提议,钻戒象征坚贞永恒的爱情,在公主的手指上戴上钻戒便可以得到她的爱。后来,马克西米连用了此办法,并且,果然灵验,当他把象征爱情的钻戒轻轻地戴在玛丽公主左手的无名指时,玛丽公主应允了。从此开创了赠送钻戒订婚的传统。

关于钻石有句响当当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几百年来,坚不可摧的钻石与今生不变的爱情被人们联系在一起,把钻石作为表达爱意的最佳礼物。钻石与婚姻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在很多方面正好形成默契,于是结婚钻戒被人们接受下来。从钻石的自身特点而言,钻石与婚姻有某种联系。

钻石的特点是:均匀剔透、世界上最硬、化学性质稳定,这使钻石有纯洁无邪、无坚不摧、永远忠心或矢志不渝的含义;另外钻石的开采困难,储藏量小,成本高,使它成为现在最昂贵的宝石,这使钻石增加了高贵、富贵的含义;钻石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无不以拥有钻石为荣、拥有钻石为尊,这又使钻石成为“尊贵、高雅”的代名词。

婚姻,人们对它寄予相同的期望-----无坚不摧,婚后夫妻双方相互忠诚、相互尊重,夫妻的“海誓山盟”的爱情矢志不渝,直到永远。结婚,意味着把一生的幸福交付给另外的一个人,而男士为了充分表达对女方深厚的情意,都会倾其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结婚,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为一生的幸福与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理所当然结婚就成为家庭中首当其冲的大事,为了子女的婚姻,父母往往倾其所能,用掉所有的积蓄,甚至哪怕负债也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大方,兄弟姐妹更是鼎力相助,有的兄弟在外地的,几千里的路程也要赶到参加婚礼。由此可见结婚的重要性。作为结婚的重要纪念物(婚姻最具象征意义的定情物)------结婚钻戒,更是不能小视。轰动一时的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的信物------硕大的蓝色钻石项链(海洋之心),在片中被作为爱情的代表物而多次出现。正热映的《色戒》中6克拉的粉色钻戒,这都充分说明钻石被作为爱情的代表物是由来已久。 有人相信爱神丘比特的箭尖是钻石做成的,因此才有征服爱的神奇的力量。但是,钻石戒指作为订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送给法国脖艮地的玛利公主一只钻戒,从此开创了赠送钻石订婚戒指的传统。但是,为什么都把钻石戴在左手?又为什么戴在无名指上呢?信奉基督教者相信这是源自在婚礼仪式上,牧师手拿戒指按顺序轻触新人的左手,并说:"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最后戒指落在左手的第四个手指----无名指上,因此形成这一传统。

我们知道钻石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物品,由于此,在十三世纪,法国国王圣路易斯曾经下令,禁止所有的女性佩戴钻石,即使是皇室公主和贵族仕女也不例外。在他看来,只有圣母玛利亚才配得上钻石。第一个敢于打破此禁令的女性,是安格丽斯苏瑞,其实,她无皇家血统更无贵族仕女,但是,她得到查理七世的宠爱,而使能够敢于超越法令。从此,佩戴钻石不再是一种特权,而更多的成为一种具有"高贵"象征意义的饰品。 凭借下面的这些特征虽不能直接得出鉴定结果,但却能据此达到防范目的。

特征主要有:

钻石的基本特征就是粒小价高,如有相违则需注意,如若用3000元购买了一粒400mg(2ct)重的钻石,就应该引起怀疑。 H=S08c3kA

这些特征由钻石的某些特征与特殊的钻石切工导致,主要包括:边棱直且利,无毛边(偶见残留晶面缺陷或崩口);刻面交接好,角顶很尖,无过陇或未碰尖现象;冠、亭部的对线很准确;从台面看钻石亭部刻面的反光总是有明有暗。代钻品往往不具备钻石的这些特征,它们的边棱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磨损,刻面大都交接不工整,冠、亭部的对线也不够准确等。

化学成分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

形成原因

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钻石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白色)。

产地

全世界钻石的储量和生产概况:

  1、出产钻石的国家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刚果(金)、 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中国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钻石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2、 出产最好钻石的国家

对于钻石的毛坯和宝石级钻石所占比例来说,最好的钻石来自于纳米比亚冲积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

3、 钻石产地的变迁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3000年前,印度是钻石的唯一产地。 

  4、 世界上第一座钻石矿

  1871年7月16日,坚持向深处挖掘的库力斯堡合伙采掘队获得了成功,他们在占据的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处挖掘,在这一天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钻石。全世界第一座钻石矿也就诞生了。命名“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5、 南非的钻石矿

  提到钻石人们往住就会想到南非。南非产出的钻石素以颗粒大,质量佳而著名。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钻石英钟毛胚中有50%可以达到宝石级。五十几年前,南非的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所以常有顾客会问“这颗是南非钻石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的钻石产量逐年减少。1987年南非钻石产量为1000万克拉是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04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