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玺“八徴耄念之宝”
玺印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凭证的信物和管理身份的象征,到唐宋开始衍生出抒发情怀的文人闲章,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到清代乾隆更把闲章功能发挥到极致,打了胜仗要制玺纪念,抄录诗作更要用玺点缀。
所以造就了乾隆个人玺印多达1800多方,为清代皇帝之首,是他爷爷康熙的15倍,也是他父亲雍正的11倍。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之后也印刻了多种材料丰富的玺印,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
2、《柳鸭芦雁图卷》
这块玉玺当时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左右拍出。
3、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是黄公望历经三年呕心沥血创作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山初秋时节的迷人景色,被后人称为山水画“第一神品”。此品经多人之手才落到乾隆皇帝之手。
先是明朝成化年间沈周请人为此图题字时,却被对方之子藏匿而失;之后它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然后又流入著名收藏家安岐之手。终于在1746年,这幅画到了乾隆的手里。
4、九龙宝剑
这把九龙宝剑,据说是乾隆每天都随身携带的。按照民间流传的孙殿英说法,这把宝剑:
“其上有九条金龙,寓意九九归一,剑鞘是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堪称价值连城。”在被孙殿英盗出之后,辗转多人,再现时它的剑鞘和剑柄早已损毁,最后传说是跟随戴笠埋入了墓中。
5、缂丝陀罗尼经被
缂丝陀罗尼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专用的用品,从质地、颜色和数量上严格分为六个等级。而这件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的经被属于最高等级。
据传为西藏活佛敬贡给乾隆皇帝专用,用于覆盖其遗体以超度亡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文物价值非同一般。缂丝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顶峰,而双面缂又是缂丝中的极品,其珍贵性被称为“一寸缂丝一寸金”。
这种工艺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此后便渐渐衰落,即便是现在也不能达到当时的工艺水平。所以在乾隆的陪葬品中,是极其珍贵。被盗掘之后,曾几次出现在拍卖会上,在2008年、2010年的两次拍卖会上也都分别以高价成交。
人民网-“东陵大盗”被成功抓获 12件被盗文物全部追回
人民网-乾隆玉玺被拍50万欧元 或是圆明园被盗文物
清朝皇帝的大印,有资料显示,清朝时期,官印自上而下,分别由玉、金、银、铜、木等材料制成。无论是哪一种材料,都是非常的精美,堪称得上艺术品。
最高级的官印,当然得是皇帝所用的御宝大印了。御宝大印使用的材料,绝大多数是玉石。乾隆皇帝一生共用了25块御宝大印,其中玉石大印有23块,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不同品质。除了23块玉石大印,“大清嗣天子宝”为金质御宝,“皇帝之宝”为檀香木御宝。
大清嗣天子宝”是清太宗皇太极所用,当时清朝还没入关,缺乏琢玉人才,不得不采用金质御宝。乾隆皇帝因为是祖传遗物,不敢轻易更换。“皇帝之宝”为乾隆皇帝最常使用的大印。之所以采用檀香木为材料,是考虑到这种材料质地较轻,又有一定强度,使用方便。
清朝时期,金质大印主要用于太后、皇后、皇贵妃、妃以及皇太子、亲王、亲王世子的册封。铜质大印使用的范围最广,从正三品以下到从九品以上的官员,均使用铜质大印。在铜质大印以下,是木头大印。在从九品官员以下的文职佐杂人员使用。
不同的大印有不同的材料,与人的等级、身份有关,体现着等级深严的制度,无论是哪一种印,现在都成了不可多得的文物,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留下了一个个历史的痕迹。
“金玉满堂紫禁城”提到的文物主要是珍宝馆中展出的生活用品、把玩器物或小件陈设。不过这些小物件当然撑不起“天朝上国”的排场。这一篇讲珍宝馆里的宗教器物、典礼器物和几件体积巨大的重器,借此一窥皇家如何撑起自己的“脸面”,一窥天朝昔日的“荣光”。珍宝馆充满了珠光宝气,但最大的不足是,展陈设计缺少逻辑性,只是分类展示文物,让人以为故宫博物院纯粹就是在“炫富”。
宗教器物。清代宫廷崇奉藏传佛教。宫廷佛教器物也是金碧辉煌。
金 累丝 嵌珠宝塔,清,通高70cm,底径38cm。
此塔有三大特色:一是用材名贵,塔身通体为黄金质;二是装饰华丽,遍身嵌饰珍珠、绿松石、青金石等,具有明显的西藏风格的装饰风味;三是形制独特,正中为中心塔,四周围绕着八座小塔,分别代表四方四维八个方向,是 藏传佛教 空间观念的体现。此塔是典型的胜乐金刚形式。
金镶 东珠 菩萨 立像,清乾隆,通高495cm,宽32cm。
菩萨立像面相端庄,神态自若。直鼻,细眉,双目微睁,两颊丰润。头戴莲花冠,冠顶置宝塔一。上身袒裸,腰肢纤细,下蔽长裙,赤足,立於 莲瓣纹 的底座上。头部饰项圈、 璎珞 ,璎珞长垂及腹,其上 镶嵌 珍珠。肩披一条长带,两端自然垂至足下,犹如细纱,线条流畅。右臂抬至胸前,手心向外,拇指捏於食指之端,作 说法 印。左臂肘部略向外弓,手背朝天,垂於胯下。双臂饰珍珠手镯和臂钏;足上佩带脚镯。像之两侧各立忍冬一株,枝壮叶厚,缠绕而上,至顶端花枝内倾,各盛开一朵莲花。花蕊处生出一轮一罐,宛若透空的 背光 ,分外精美华丽。
菩萨像以黄金铸成,工艺精湛,色彩灿烂夺目,全身镶东珠共182粒,更显豪华富丽,是乾隆年间铸造大批 藏传佛教 造像 中的珍品之一。
以珠光宝器饰佛像菩萨,亦为清廷佛教艺术之风尚。东珠,产於东北 松花 江,是 满族 的发祥地,所产之珍珠被视为吉祥物,为清代王族的御用品,其他人不得配用。
金 累丝 嵌松石 坛城 ,清,通高37cm,坛城高20cm,径18cm。
坛城, 梵文 音译“ 曼荼罗 ”或“曼陀罗”。用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神像、 法器 ,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坛城是 密教 修习和供奉的重要法物。此件坛城以金累丝工艺将外围的火焰墙、金刚墙到中心的经阁、本尊均严格地依照 藏传佛教 仪轨中的规定一一表现出来,繁而不乱,反映出宫廷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白玉藏文碗,清,通高255cm,口径16cm。
这是一件 藏传佛教 中常见的供碗,碗以白玉雕成,盖、座以金成造,合而为一,更显名贵。盖上有藏文咒为饰,其余部分均嵌饰松石,表现出浓厚的藏族文化的风味。
金胎 掐丝珐琅 镶宝石高足盖碗,清乾隆,通高30cm,径16cm。
此碗高足并带托,通体饰金丝为边,内镶红蓝宝石组成的花朵纹。碗心金圆圈内刻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款。此器材料贵重,制作精工。
此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 六世班禅 额尔德尼(法名罗桑贝丹益西)到承德 避暑山庄 恭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时所敬献。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清,通高66cm,长53cm,宽23cm。
清宫中佛龛的形式有很多种,楼阁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形制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不仅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十分豪华。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清,通高66cm,长53cm,宽23cm。
清宫中佛龛的形式有很多种,楼阁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形制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不仅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十分豪华。
典礼器物。皇家历来重视礼乐。对于各种典礼仪式,均有极其详细和繁缛的规定。皇家重大仪式由:皇帝诞辰、春节、登基、册封、婚礼等。
金瓯永固 杯,高125cm,口径8cm。(此为复制品)
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 回纹 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 宝相花 ,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这件金杯的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是皇帝专用的酒杯。
金 甪端 香熏,清同治,通高49cm。
甪端为一对,以黄金制作。其造型为独角,双耳,长方形鼓腹,昂首后仰,四足直立,下置 錾花 长方形座。这对甪端内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5钱”、“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4钱”,底座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70两7钱4分”、“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69两9钱1分”。
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能日行18,000里,好生恶杀。御座前陈设一对甪端是为彰显皇帝的圣明。清宫遗存的甪端以金、铜 鎏金 、 碧玉 、 掐丝珐琅 的为主。
金亭式香熏,清同治,通高112cm。
香熏为一对,以黄金制作。顶部为六角形重檐帽;中部为圆筒,其上 镂空 “卍”和团寿字;下连五角形带栏 基座 。这对香熏上分别刻“142两6钱”、“同治十三年二两平八成金重142两3钱”,基座分别刻“111两4钱”、“同治十三年二两平八成金重109两8钱”。
香熏一般用金、玉、 珐琅 等材料制成,为焚香之用。此对香熏应是陈设在皇帝御座之前。
金云 龙纹 提炉,清同治,炉高23cm,口径172cm,杆长103cm。
提炉以黄金制作。圆形,带 镂空 盖,炉身有三兽耳,下置三象首足。三耳系有三条金链,与 紫檀木 嵌金錾龙首杆相连。提炉底刻“同治十一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12两9钱”。
提炉为皇帝 卤簿 仪仗中陈设的器物。陈设时以皇帝升座处为中心,与啐壶、水瓶、香盒、盥盆等分左右置于红漆 描金 托盘和金杌之上。
金立双凤盥盆,清,盆边径43cm,底径327cm,高9cm。清宫旧藏。
八成金胎,以锤鍱、錾镌之法制成。折沿平底。平沿铆焊金鍱 錾花 隐起的双角、宝瓶、银锭、石榴、祥云、宝珠、 法轮 、双卷、双钱、 华盖 、金杵、鱼等十二杂宝 吉祥图案 。底内后嵌之金锤鍱錾镌花纹中立双凤和三朵 宝相花 。
《 钦定 大清 会典 》载,皇太后、皇后仪驾、盥盆。范金为之,形圆,十二棱,高三寸九分,口径一尺二寸九分,边镌花纹 八宝 。底径一尺一寸,钑花纹,中立双凤。此盥盆形制、花纹与上述记载不同,所以不是乾隆时代的盥盆。细查此光素金盆系明代范铸,而吉祥图案、双立凤、宝相花应是顺治时后嵌,用于皇太后、皇后仪驾。在现存宫帷金器中诚属罕见,也反映了清初宫内仪驾的不完善及其草创情况。
金“奉天之宝”玺,清初,通高175cm,边长12cm。
此玺为清初皇帝的印信, 模制 而成。方形,双龙钮,并附“奉天之宝”圆形牙牌。
“奉天”出自明太祖 朱元璋 《祖训》“奉天法祖”之典,清入关前制此印玺,有欲与明朝争天下之意。“奉天之宝”为 盛京 皇宫收贮的十方宝玺之一,位列第五。
除此之外,还有几件重器值得一提。这几件器物体积巨大,不适宜作为实用器,最大的功能就是彰显皇家的自(zi)信(lian)和物(she)力(chi)吧。
金嵌珍珠 天球 仪,清乾隆,球径295cm,架高615cm。
金嵌珍珠天球仪是清代乾隆年间 内务府 造办处用黄金做成的模型。天球仪由座、支架和天球三部分组成。天球球体用珍珠 镶嵌 28星宿、300个星座和2200多颗星,并 阴刻 紫薇垣、天市垣和太薇垣。围绕球体装有 赤道 环和 地平 环,北极还有时辰盘。九龙环绕的四 足金 支架支撑着球体。下置四兽足环座,座上有东、南、西、北 四象 字,座心为 罗盘 (指南针)。
天球仪又称“ 浑天仪 ”或“ 天体仪 ”。此器是流传至今唯一的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弥足珍贵。
乾隆爷六十岁大寿的礼物,六十金如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钱任性时的送礼套路。
丹台春晓玉山,清乾隆,高105cm,宽150cm,厚77cm。重约1500kg。
俗称“寿山”。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阗。玉山左上角刻“丹台春晓”隶书。右下角有诗:“一帧堂门囗若屏,琢磨写较笔还灵。丹台图出晓春丽, 石室 名传季道馨。青质白章如没色,镂峰刻树自成形。仙童揉药云衢返,太乙炉前守六丁。”署:“乾隆辛丑仲春月御题。”(诗文参见《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八)
此玉山由清代宫廷画家方琮设计 画样 ,扬州玉工历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
现陈列于 乐寿堂 。
秋山行旅图玉山,清乾隆,高130cm,底宽70cm,厚30cm,铜座高25cm。
此作亦称关山行旅图玉山。以产自新疆的玉料制作,原料石性很强,中间杂有淡**斑纹,通体重绺,犹如冰裂。经过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量材施艺,变不利为有利,利用玉材本身纵横起伏的绺纹雕琢成宛若天工斧劈的嶙峋巨石,而淡**的瑕斑正好表现出深秋时节山林落叶、草木枯黄的景色。玉山整体远近景物曲折有序,层次分明,将玉料的特点与雕琢的题材自然地融为一体。
据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档案记载,此玉山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一月十三日开始制作。初期在北京制作,后因进度迟缓,遂被运往两淮,由扬州承做。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为此玉山所题的七言御制诗可知其告竣的时间当不晚于此年。秋山行旅图玉山进入 内廷 后,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九年(1774年)曾先后两次作诗对其赞美。诗中描述了此玉山做工之巧、琢磨之精,赞颂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
清代大型玉雕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皆不以玉料的好坏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有些作品的质地虽并非很精美,但经过工匠们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遂成为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青玉云 龙纹 瓮,清乾隆,高70cm,宽119cm。重约2500kg。
俗称“福海”。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阗,由扬州玉工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瓮雕九龙,底镌乾隆皇帝书《玉瓮记》。瓮下配海水纹铜座。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
此瓮玉料重大,雕琢精细,代表着乾隆时期扬州玉器的工艺水平。
现陈列于 乐寿堂 。
乾隆九龙宝剑
传闻“九龙宝剑”是当年乾隆皇帝用了49个罪大恶极之人的血献祭铸造而成,戾气甚重,所以凡是接触过这把剑的人其下场都很惨。
此剑长五尺并雕有九条金龙,剑鞘更是镶满各种宝石,价值连城,乾隆驾崩后,该剑作为陪葬品一同被埋入皇陵。
直到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挖了清东陵,尤其是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更是被孙殿英洗劫一空,由此九龙宝剑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孙殿英盗挖皇陵一事遭到了当时国内很多人的抗议,各界人士纷纷要求严办孙殿英,所以迫不得已,孙殿英决定拿出一部分财宝去贿赂民国政府要员,乞求脱身,其中“九龙宝剑”就被孙殿英拿来交给军统局长戴笠由他转送给蒋介石。
戴笠拿到宝剑后决定先由军统特务马汉三保管,而马汉三却起了贪心,私藏了宝剑,后来马汉三因策划枪杀日本天皇特使而遭到日本特务的报复,九龙宝剑也落入了日本人手中,据说是被川岛芳子所得。
抗战胜利后,川岛芳子被军统所逮捕,戴笠亲自到北平提审川岛芳子,川岛芳子也说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当年马汉三被日本人报复时就叛变了,为了保住性命而将九龙宝剑献了出来,川岛芳子被捕后,九龙宝剑再次落入了戴笠之手。
然而在1946年,戴笠带着宝剑乘坐飞机意外逝世,后来军统人员在飞机出事地点搜寻戴笠尸体时发现了这柄宝剑,此时的九龙宝剑的剑鞘和剑柄已被烧得一干二净,成了残剑,再后来军统四大天王之一,也是负责处理戴笠身后之事的沈醉将残剑与戴笠的遗骸一起放入棺椁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戴笠的墓遭到了村民的大肆破坏,据在场人员回忆,从戴笠的棺椁中确实发现了一柄已经锈蚀的厉害的长铁片,应该就是九龙宝剑,后来宝剑和棺椁里的其他东西被村民全部扔到了池塘中,戴笠本人的棺椁也被村民拿去劈了另作他用。
但正如题主所说,凡是接触过九龙宝剑的人其下场都很惨。
孙殿英,抗日战争时期曾投靠过日本人,解放战争时期被我军俘虏,最终死在了战犯管理所。
马汉三,抗战胜利后被毛人凤秘密处决。
川岛芳子,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被判处枪决。
戴笠,飞机失事而丧命,据说是马汉三对飞机做了手脚。
那么大家觉得九龙宝剑真是不祥之物吗?
九龙宝剑真实
九龙剑出自乾隆皇帝墓。它是乾隆众多藏品中的一件珍品,可以排在前面。剑在我们中华民族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剑有着远古圣物的荣誉名,最为崇高,人神兼备。
九龙剑长5英尺,有一把特殊的剑柄。上面刻着九条金龙,象征着“九九归一”。剑鞘由珍贵的鲨鱼皮制成,上面镶嵌着红宝石、蓝宝石和钻石。这是无价之宝。
目前,不算文物价值,轻材料的价值大概有几千万。有了九条金龙,九龙剑的高贵形象更加坚实。毕竟,龙在古代象征着皇权!至于九龙剑的铸造工艺,目前尚无史料。不过,既然是皇上使用的武器,即使是收藏的,恐怕是经过大量的努力锻造而成的。
但真正让这把剑出名的是它的诅咒。
自从孙殿英从千灵陵偷走宝剑后,宝剑就穿过了戴笠、卖国贼马汉山和川岛方子。然而,这把剑最终还是回到了戴笠身边,然后又回到了坟墓里。
当戴笠把剑从坟墓里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废铁。只有华丽的剑鞘记录了它的荣耀。
至于接触刀剑的人结局不好的原因,原因很简单。
第一,接触这把剑的几个人,如马汉三大汉奸孙殿英、川岛芳子的女特工、戴笠的反动间谍,基本上都在做高危的事情。名声不好的职业。俗话说“善恶相报”,这是正常的。
第二,当时时代混乱。几位接触过这把剑的人都属于各自阵营的热门人物。在剑、矛、剑雨的年代,营地倒塌,不可避免地被清算。
九龙宝剑被毁的
这把九龙宝剑先是被孙殿英入墓**,之后落到戴笠手中并在其死后随之下葬,最后它变成一块残铁被随意填埋,从此难寻踪迹。九龙宝剑是乾隆帝生前十分喜爱的一柄宝剑,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柄宝剑在他驾崩之后才会被当作陪葬品。这柄九龙宝剑本该就此长埋于地下,但是后来却因孙殿英而被迫重现于世。
孙殿英在被收编入蒋介石军中之后曾领命前往清东陵所在的冀东地区追捕马福田。在搜捕过程中孙殿英因见清东陵修建得十分富丽堂皇而生出盗墓之心,于是他借用剿匪之名对清东陵周边地区进行戒严,然后带领手下洗劫裕陵以及定陵。其中裕陵的主人就是乾隆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经济繁荣且他素来喜欢收藏古玩名画,故而裕陵之中的陪葬品数量众多,九龙宝剑便是其中之一。
孙殿英**皇陵的消息传出之后社会各界皆对他多番指责,要求法办他的呼声也十分高涨。担心被惩处的孙殿英便拿着偷盗出来的文物四处打点,其中九龙宝剑则被他托付给了戴笠。孙殿英本想借戴笠之手将九龙宝剑送给蒋介石,但是碍于当时正值战乱,戴笠并未来得及将宝剑及时送出。之后这柄宝剑先后落入川岛芳子以及马汉三手中,但是最后又重新回到了戴笠手中。
后来戴笠带着九龙宝剑飞往南京,结果中途飞机失事。此次飞机失事不仅导致戴笠身故,九龙宝剑也因飞机起火而被毁去剑鞘和剑柄。之后被毁的九龙宝剑便被一同收敛入戴笠的棺木之中。后来戴笠墓被夷平,他的棺木也被重新打开。当初与戴笠一同入殓的残缺九龙宝剑此时已经变成一块锈迹斑斑的残铁,它自棺木中被取出之后便被随手掩埋于戴笠墓前的池塘中,从此再难寻其踪迹。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末代皇帝溥仪在解放后生活相当拮据。但事实上,溥仪一度是非常富有的,据说在被苏联关押的时候,他经常拿出一些文玩来送人。这就是皇帝家的派头,论豪横谁也比不了。可为什么他在苏联那么出手阔绰,后来回到中国反而身无一物了呢?是不是把宝贝都留在苏联了?
溥仪被苏联抓去之后,生活过得如何?他的珍宝都有些什么?全留在苏联了吗?
1945年,溥仪是想着随日本人离开中国的,所以他走的时候收拾了自己的细软,包括两大箱的珍宝、一些衣服、药材,以及几部他个人的新闻纪录片。
可让溥仪没想到的是,到了机场结果被苏联劫了,而且一路直飞莫斯科。就此,溥仪成了苏联的俘虏,被关押在克格勃提供的一处秘密看守所。
不过,溥仪一众在苏联并没有被为难,住的也不是普通看守所,而是独立的一处住所。平时,苏联还会让医生、护士为他治病、检测身体。
虽然溥仪已经成了俘虏,可从来都过着皇上的生活,平日里有奴才伺候着,还有亲人日常请安。没事时念念经,闷了就与亲人们四周溜达一下。
苏联对溥仪也非常优待,一日三餐,除了面包、水果、还有奶油蛋糕,甚至是下午茶。据说每月还会给溥仪三十卢布的零花钱,这数目虽然不大,但却绝对显示出溥仪的与众不同来了。
1946年,溥仪从军事法庭作完证后回到苏联,他开始想自己的去处。事实证明,在苏联的这段时间让他不想回国了,毕竟回国很可能被当成“汉奸”类的进行审判。
这时溥仪就想到了他那两箱珍宝,当时到了苏联之后是被没收起来的。但苏联方面打开箱子后吓呆了,里面的东西实在太贵重了:珠宝111种,被苏联珠宝局估价为473975卢布;珍珠戒指一枚,为18K金,上嵌珍珠为17克拉,估价为400卢布;23K金的耳坠一对,上镶玛瑙四块,重33克拉,估价600卢布。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明显的贵物低估,要知道这是文物价值,不能按正常的珠宝来估价的。比如那111种珠宝中,就有2133克拉、596克拉的纯金盘,更有348魁北克的红宝石以及钻石。
这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其中有一枚中式金戒指,形如蜘蛛,面上嵌着珍珠的纯金发针,蜘蛛的头为绢玛瑙材质,眼睛为珍珠,颈部更有九颗高纯度的珍珠装饰。只是这工艺便已经无价了,何况其自身的用材。
苏联眼红这些珠宝是一定的,但他们不会明抢。所以当时的监狱长让古得利亚夫佐夫上校进行了沟通:你的那些珠宝准备怎么处置呢?如果愿意献给苏联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溥仪又没毛病,无端会送给你们苏联吗?但溥仪有私心,他想留在苏联。所以他当场表示:哎呀,我一直不知道怎么说,现在既然你说了,我就送给苏联政府了。得,皇上就是这么有派头,随便一出手,两大箱珍宝没了。
溥仪真的豪横,给了苏联那么多好东西,回来还能有宝贝上交,而且是稀世珍宝
人家苏联方面可不傻,当他同意将珍宝送给苏联的时候,人家当时就拿了纸笔,让他写下了字据:我恳求苏联政府接受我的珠宝以利战后发展国民经济。
献出了珍宝之后,溥仪第二年便开始直接给苏联政府写信了,意思就是申请永久留在苏联。但时隔两年苏联方面一直没有答复,至1949年,溥仪又直接给斯大林写了信,请求他让自己留在苏联,想加入苏联***。也就是这期间,据说溥仪还将身边的珠宝送了不少给看守监狱的人。
但让溥仪没有想到的是他想留在苏联的梦想没实现,因为他的身份不是普通的中国公民,而是曾经的中国皇帝。
回国之后的溥仪虽然被送去了改造,但如同惊弓之鸟的他总是害怕会性命不保,所以他最后又想到了献宝保命的法子。不过,这时的他已经没有了那两大箱的珍宝,只好将自己视为珍玩,随身携带的田黄石三连印章上交了。
有人问这印章值钱吗?怎么说呢,不是它值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你有钱没地方买才是重点。因为这方印章本为乾隆皇帝所用,它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作:黄石三联玺。所谓玺,那就是皇帝的大印,别人是不能用的,只这一个字也足以区别其他文玩珠宝了。
乾隆皇帝爱写爱画,对于印章那是格外在乎的。这黄石三联玺就是当年乾隆退居二线,养老的时候收到的礼物,为福建巡抚所送。
福建是什么地方?以出田黄出名的,但这样的石头别的地方又没有,如此一来,田黄贵比黄金,自然它所制出的东西也价值连城了。
非但如此,这联章雕琢得又巧夺天工。众所周知,不论是石还是玉,又或者是田黄,原材好是一方面,雕工同样更占很大的比例。此黄石三联玺一面刻着“乾隆宸翰”,一面刻着“惟精惟一”,中间那一方为圆形,刻着“乐天”二字。
如此用材讲究,设计精巧,又雕工了得的一方章子,用价值来计算他那就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了。怎么样?溥仪是不是很豪横?只要是出手,那必定是你没见过的东西。
没办法,谁让人家从小皇宫里长大的呢,普通人眼中的金银于人家而言,那就是破铜烂铁。哪怕人家无势了,也不会小气到拿着金银当宝贝,这就叫眼界。
其实,溥仪在苏联丢的宝贝多了去了,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当年就给苏联留下了,不过后来又还回中国了。但很多人不知道,溥仪被俘时随身还带着日本天皇送给他的一面镜子以及一把宝剑,那是日本天皇权力的象征,也是无价之宝。但这两样东西去向不明,时至今日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1、青玉螭龙玉玺
“乾隆青玉螭龙玉玺”是目前所知的8件“乾隆御览之宝”玉玺中最大的一件,印面呈正方形,面积为11.7 厘米×11.7厘米,为青玉质,三螭龙钮,汉文篆书阳文“乾隆御览之宝”6字。
2、田黄石三连环玉玺
乾隆田黄石三连环玉玺又称乾隆田黄三联章,珍贵之处就在于三个印章和相连石链都为一体。清乾隆帝田黄三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
3、乾隆太上皇白玉玺
“太上皇白玉玺”是乾隆皇帝于登基六十年之时下旨御制,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地位极为尊贵。此宝玺为白玉质,重约380克,运用宫廷印玺制作技艺手工雕琢而成。玺顶阳雕象征刚健中正的“乾”卦,与“隆”字同音的双螭龙纹环绕周边,玺璧四周阴刻乾隆帝《自题太上皇宝》御题诗,玺底阳雕篆书“太上皇帝”四字。
扩展资料:
乾隆玉玺离开中国的时间,极有可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当时的义和团运动时期被人带出了紫禁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欧洲收藏家获得了乾隆玉玺,随后将它送给了自己的儿子阿萨夫。2010年11月,阿萨夫打算将玉玺拍卖掉。阿萨夫形容白玉玺是“中国鼎盛时期皇权的象征”。
乾隆皇帝爱玉、赏玉、懂玉、藏玉,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超越的,这直接推动了清朝玉作的发展。当时宫廷派遣军队和专家开赴万里之外的昆仑山脉探求和田玉,掌握了优质的玉材。
由于集中了全国优秀的玉雕设计师、匠师和顶级玉料,加上宫廷造办处的精湛工艺,将玉器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出来,从而雕琢出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器。
乾隆爱玉如痴,亲自下令在自己的寝宫旁设宫廷玉器造办处。对每一件玉雕作品不管是用料和雕工都要尽乎完美,从不吝惜料、惜工,几乎是毫不考虑成本。
至此,我国宫廷玉器发展到鼎盛。因此历来玉器拍价以乾隆工为最高。《故宫乾隆三宝》——太上皇白玉玺,吉祥盘龙玉瓶,龙凤薄胎玉壶,分别采用上等和田白玉、青白玉、青玉,完全秉承“乾隆工”不惜成本御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