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750其实是指的是这个钻戒的戒托的材质,并不能直接判断钻戒是不是真钻。
Au750的话一般是指含有75%的黄金和25%的其他金属,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18K金,一般是用来作为戒指的戒托材质的。
18k金是黄金含量至少达到75%的合金,即金含量为18/24的合金,其余25%为其它贵金属,包括铂,镍,银,钯金等。18K金是造价较低而且佩戴较舒适的一种金饰。
假18K金比重远低于真金,用手掂明显缺乏重量感;假18K金工艺,结构略显粗糙,光泽不亮,接扣较大,细看可见似要脱落的金皮,旧货可见有退色痕迹,真18K金工艺精致光泽闪亮。
真18K金商品刻有钢印为G18K、18K或Au750、G750,标签品名为18K金;假18K金钢印为18KGP或18KGF等,标签品名为合金或18K铸金等这些饰品有的只是表层镀了18K金。
钻石保养的注意事项
1、清洁剂浴法:先将钻戒浸在一小盘混合了温和清洁剂的温水中,然后用小刷子轻轻洗擦,再将钻戒放在过滤网上用温水冲洗,最后用布吸干水分。
2、冷水浸法:用半杯家庭用的亚摩尼亚水,加入同等容量的清水,将钻石浸在溶液中约30分钟,然后用小刷子轻轻洗擦钻戒饰物四周上下的镶嵌金属,再放入溶液中轻轻挥动,取出后用纸将水分吸干,不用冲洗。
3、快速浸洗法:护理钻石,还须做到三不:做家务时,不要让佩戴的钻石饰物染上漂白水。漂白水虽不会损坏钻戒,但会令金属镶托褪色或产生斑点。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颜色决定钻石的黄白程度。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越接近D色,钻石越透明,I~J色肉眼几乎感觉不到颜色的存在,K色往后越黄。
钻石色泽是D,E,F的,又称为透明无色,是极为珍贵罕有,它们之间的区别要靠专家很仔细去辨别;较普遍的是色泽是G至J,又称为接近无色。专家较易分辨,但一般人很难区分,若镶在首饰上就更难察觉;色泽是K以下的,又称为淡**,普通人或许分辨得到。
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扩展资料:
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
GIA(美国宝石学院)是国际公认最权威的钻石鉴定机构之一,是钻石4C分级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非盈利性鉴定机构,其颁发的裸钻GIA证书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证书。净度---决定钻石内含物的多少。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钻石的净度。
从高到低依次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FL的是等级最高(完美无瑕),IF的只能看到极小表面特徵内涵物,VVS1和VVS2的有非常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VS1和VS2有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SI1有小内涵物,极难看到,肉眼难见内含物;SI2有小内涵物,肉眼可见内含物。
-钻石色级
1、
看印鉴
由于每件首饰都必须刻印成份印鉴,所以,只要见到是Pt,或者见到是Platinum、Plat,那就是铂金;要是见到S,或者见到Silver,那就是白银。另外,对铜质镀银符号要注意,它是SF。
2、比较法
铂金用肉眼看呈灰白色,质地较为坚硬,硬度为43。白银用肉眼看,颜色呈洁白色,质地比较细腻光润,硬度比铂金要低,硬度为27。
3、
火化法
有时遇到材料较少,放在手上重量感觉不明显,同时又没有印鉴,那么只好采用这种方法。铂金加温或火烧,冷却后,颜色是不变的;而白银加温或火烧,冷却后,颜色就显润红色,或是黑红色。
4、称重量
倘若遇到印鉴模糊,或者印鉴已被截去,便可采用此法。铂金的密度高,比重是214千克/分米3,白银的比重是1049千克/分米3。这样,同一体积的白银重量只有铂金的一半,两者一比较就容易辨别了。
扩展资料:
K金的计量方法:
纯金为24K(即100%含金量),1K的含金量约是4166%。用“K”来计算黄金含量的方法出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角豆树。
角豆树开淡红色的花,结的豆荚长约15厘米,豆仁呈褐色,可制胶。这种树无论长在何处,所结的豆仁大小都完全一样,所以,古时候人们把它作为测定重量的标准。
久而久之,它便成了一种重量单位,以用来测量珍贵、细微的物品。那时钻石和黄金的计量也使用这一单位,也就是“Karat”。直到1914年,国际上才把“Karat”规定为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